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含解析)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含解析)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8 19:2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中性溶液中:、、、
B.c(的溶液中:、、、
C.含有大量S2-的溶液中:、、、
D.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水久置过程中,氯水的氧化性增强,酸性减弱
B.用硝酸酸化的溶液能一次鉴别三种失去标签的溶液
C.向某溶液中加入,振荡、静置后,层显紫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D.某浅黄色的溴水,加振荡、静置后,上层显橙红色
3.25℃时,改变0.1mol·L-1弱酸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RCOOH)随之改变[已知δ(RCOOH)=],甲酸(HCOOH)与丙酸(CH3CH2COOH)溶液中δ(RCOOH)与pH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4的丙酸和甲酸溶液稀释100倍后对应溶液中的c(H+):甲酸>丙酸
B.25℃时,等浓度甲酸与丙酸混合后,丙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10-4.88
C.浓度均为0.1mol·L-1的HCOONa和CH3CH2COONa的混合溶液中:c(H+)+c(CH3CH2COOH)+c(HCOOH)=c(OH-)+c(HCOO-)+c(CH3CH2COO-)
D.将0.1mol·L-1的HCOOH溶液与0.1mol·L-1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COO-)>c(Na+)>c(HCOOH)>c(H+)>c(OH-)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 1 Na2CO3溶液:K+、、OH-
B.0.1 mol·L 1 FeCl3溶液:K+、SCN-、
C.0.1 mol·L 1 NaOH溶液:、、Cl-
D.0.1 mol·L 1 NaClO溶液:Na+、、I-
5.为二元酸,其电离过程,。常温时,向水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混合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Ⅱ代表的微粒是
B.常温下的
C.混合液时,溶液中
D.当溶液中时,溶液的
6.下列事实不能证明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
②用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等、等体积的盐酸和溶液中和碱时,中和碱的能力强
④时溶液的
⑤与反应放出气体
⑥的溶液,稀释1000倍后,。
A.①⑤ B.②⑤ C.③⑥ D.③④
7.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证明碳酸钠遇水放热 向碳酸钠粉末中加少量水,观察现象并用手碰触试管外壁 结块,试管外壁变热,说明生成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同时放出热量
B 蛋白质在某些物质作用下变性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溶液 得白色浑浊,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 检验1-溴丁烷消去产物 取适量、1-溴丁烷、无水乙醇,共热,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溶液中 酸性溶液紫红色褪去,有1-丁烯生成
D 证明某无色溶液中含有 取少量溶液,加入盐酸后,滴入溶液,观察现象 滴入溶液后,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A.A B.B C.C D.D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水电离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K+、Na+、Cl-、HCO
B.1.0 mol/L的HCl溶液:K+、Fe3+、NO、Cl-
C.在c(OH-):c(H+)=1×1012的溶液:Na+、Ca2+、Cl-、K+
D.滴入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的溶液:Na+、CO、NO、SiO
9.下列实验事实或数据可以说明次氯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0.001 mol/L的HClO溶液的pH=3
B.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C.温度为25℃时,次氯酸钠水溶液的pH>7
D.用HClO的水溶液做导电实验时,灯泡很暗
10.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
B.与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
C.与完全反应生成溴化氢和次碘酸,转移的电子数为
D.的溶液中和的总数为0.1
11.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溶液变为黄色 还原性:Cl—B 向Fe(NO3)3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2S气体,溶液变浑浊 Fe3+具有氧化性
C 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少量Na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 Ksp(AgI)D 用pH试纸测得:Na2CO3溶液的pH约为9,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酸性:HClOA.A B.B C.C D.D
12.已知H3P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室温下向1 mol L 1Na2HPO3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OH与溶液稀释倍数关系如图。已知pOH= lgc(OH-);lg4=0.60, 是开始溶液体积,V是加水后溶液体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HPO3的第一步水解常数约是10 8.8
B.稀释100倍时溶液的pH=8.6
C.b点溶液中c()+c()+c(H3PO3)=1 mol L 1
D.H3PO3的第二步电离常数是6.4×10 6
13.FeCl3溶于盐酸中存在下列平衡:Fe3+(aq)+4Cl-(aq)FeCl(aq)(黄色)。已知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FeCl]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A点与B点相比,B点[FeCl]浓度更高一些
C.反应处于D点时,有v正D.将C点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后,最终得到Fe2O3固体
14.H2C2O4(草酸)为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H2C2O4、和物质的量分数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草酸的Ka2=10-4.2
B.pH=7的溶液中:c(Na+)=2c()
C.c(H2C2O4)+c()+c()在a点和b点一定相等
D.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c点溶液pH为2.7
二、填空题
15.(1)已知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请用 Na2CO3溶液及必要的试剂仪器,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盐类的水解是一个吸热过程.操作是 ,现象是 。
(2)已知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呈酸性是因为醋酸的电离常数 醋酸钠的水解常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可知该温度下醋酸钠(或醋酸根)的水解常数 1.0×10-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1)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
(2)在NaHCO3的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硫酸铜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则混合后溶液显 性。
(5)浓度均为0.1mol/L①NH4Cl ②CH3COONH4 ③NH4HSO4 ④氨水四种溶液中,c()由大到小的顺序 (填序号)。
(6)常温下,将pH=11的氨水和pH=3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 性。
(7) 某温度时,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的c(H+)与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的c(H+)的比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碱属于盐类物质,其水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
(2)小苏打是常用的食用碱,写出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3)NaCl的焰色试验呈 色。
(4)“酒是陈的香”,酒的主要成分是CH3CH2OH,该化合物中官能团的名称 。
18.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填“A”或“B”),请说明理由 ,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
(2)95℃时,若100体积pH=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a与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3)曲线A所对应的温度下,pH=2的HCl溶液和pH=11的某BOH溶液中,若水的电离程度分别用α1、α2表示,则α1 α2(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确定”,下同),若将二者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的pH 7,判断的理由是 。
19.常温下,分别取未知浓度的HA溶液和MOH溶液,加水稀释至原来体积的倍。稀释过程中,两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
(1)HA为 (填“强”或“弱”,后同)酸,为 碱。
(2)X、Y、Z三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关系是 (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
(3)升高温度,对应溶液的变化:点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后同)、点 。
20.现有pH=2的醋酸甲和pH=2的盐酸乙:
(1)取10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若加入少量的冰醋酸,醋酸的电离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若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c(H+)/c(CH3COOH)的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2)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甲) pH(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将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 。
(3)各取25 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 V(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取25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Na+)、c(CH3COO-)的大小关系为c(Na+) c(CH3CO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它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胃酸过多时就会出现“咯酸水”“烧心”“胃部隐隐作痛”等症状。目前市场上的抗酸药主要有①吸收性抗酸药,如NaHCO3等。②非吸收性抗酸药,如CaCO3、MgO、Al(OH)3等。
(1)上述所举抗酸药中有 种电解质。
(2)NaHCO3作抗酸药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可溶性重金属盐可以使人中毒,请问 (填“可以”或“不可以”)服用BaCO3来治疗胃酸(HCl)过多,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2.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MgO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NaHSO4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3.NH4Al(SO4)2是食品加工中最为快捷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Al(SO4)2可作净水剂,其原理是 。(请用离子方程式加文字进行描述)
(2)相同条件下,0.1mol L﹣1NH4Al(SO4)2中c(NH4+)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0.1mol L﹣1 NH4HCO3中c(NH4+)。
(3)如图1是0.1mol L﹣1电解质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①其中符合0.1mol L﹣1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 (填写序号)。
②25℃时,0.1mol L﹣1NH4Al(SO4)2中2c(SO42﹣)﹣c(NH4+)﹣3c(Al3+)= mol L﹣1(写出精确结果)。
(4)室温时,向100mL 0.1mol 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mol L﹣1 NaOH溶液,得到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试分析图2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是 点;在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Fe3+、Al3+在中性条件下均会发生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A项错误;
B.c(H+)=10-12mol/L的溶液显碱性,OH-与、、、均能大量共存,故B项正确;
C.S2-与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C项错误;
D.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mol/L的溶液中,若溶液显酸性,H+与、不能大量共存,若溶液显碱性,OH-与、不能大量共存,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D项中水电离出的c(H+)=1.010-13mol/L的溶液中,溶液可以呈现酸性,也可以呈现碱性,只能说明水电离受到了抑制。
2.B
【详解】A.氯水久置过程中,溶液的次氯酸分解生成HCl和氧气,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A错误;
B.分别生成AgCl、AgBr、AgI沉淀,沉淀颜色分别是白色、淡黄色、黄色,因此可以一次鉴别三种溶液,B正确;
C.I2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是I-,C错误;
D.的密度大于水,利用溴单质易溶于,因此下层显橙红色,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根据酸溶液中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可知,pH=4的丙酸和甲酸溶液中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前者大,则丙酸浓度大于甲酸,稀释100倍后丙酸电离出的H+更多,故c(H+):丙酸>甲酸,选项A错误;
B.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根据N点可知,丙酸的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则可得K=c(H+)=10-4.88,选项B错误;
C.浓度均为0.1mol·L-1的HCOONa和CH3CH2COONa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有c(H+)+c(Na+) =c(OH-)+c(HCOO-)+c(CH3CH2COO-),但c(Na+)c(CH3CH2COOH)+c(HCOOH),故c(H+)+c(CH3CH2COOH)+c(HCOOH)c(OH-)+c(HCOO-)+c(CH3CH2COO-),选项C错误;
D.将0.1mol·L-1的HCOOH溶液与0.1mol·L-1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HCOOH电离大于HCOONa水解,故存在:c(HCOO-)>c(Na+)>c(HCOOH)>c(H+)>c(OH-),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A
【详解】A.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都能大量共存,A正确;
B.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与反应生成弱碱,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ClO-具有氧化性,与具有还原性的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中加入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HA,然后再反应生成Na2A,所以Ⅰ为H2A,Ⅱ为HA-,Ⅲ为A2-。
A.曲线Ⅱ代表的微粒是,A正确;
B.根据电离方程式分析,利用点(1.2,0.5)数据,常温下的 ,B错误;
C.从图分析,混合液时,溶液中,C错误;
D.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有,当溶液中时,则,即溶液的,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①滴入酚酞,亚硝酸钠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NaNO2属于强碱弱酸盐,即HNO2为弱酸,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没有指明NaNO2的浓度,且也没有作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说明HNO2为弱酸,故②符合题意;
③盐酸为强酸,假设HNO2为强酸,则等pH、等体积的盐酸和HNO2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等,中和碱能力相同,但HNO2中和碱能力强,说明等体积、等pH两种酸溶液中HNO2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即HNO2为弱酸,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假设HNO2为强酸,0.1mol·L-1HNO2溶液的pH=1,但0.1mol·L-1HNO2溶液的pH=2,说明HNO2部分电离,HNO2为弱酸,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HNO2能与CaCO3反应生成CO2气体,说明HNO2的酸性强于H2CO3,但不能说明HNO2为弱酸,故⑤符合题意;
⑥假设HNO2为强酸,pH=1的HNO2溶液稀释1000倍,pH应为4,但现在小于4,说明HNO2为弱酸,故⑥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②⑤符合题意;
答案为B。
7.A
【详解】A.碳酸钠粉末中加少量水试管变热说明溶解过程放热,有结块出现说明生成结晶水合物,故A正确;
B.蛋白质溶液加KCl引起的是蛋白质的盐析,故B错误;
C.乙醇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应先用水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消去产物1-丁烯,故C错误;
D.检验氯离子应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由水电离的c(H+)=1×10-12mol/L推出水的电离受到抑制,为外加酸或外加碱的情况,HCO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A不符合题意;
B.K+、Fe3+、NO、Cl-在盐酸中可以共存,故B符合题意;
C.常温下c(OH-):c(H+)=1×1012的溶液,依据Kw可算出溶液呈碱性,Ca2+与OH-生成氢氧化钙微溶于水,C不符合题意;
D.滴入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的溶液呈酸性,CO、SiO都可以与酸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9.C
【详解】A.如果次氯酸是强电解质,则完全电离,此时0.001 mol·L-1的HClO溶液的pH=3,实际上0.001mol·L-1的HClO溶液的pH>3,才能说明HClO是弱电解质,故A错误;
B.漂白性与电离程度无关,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说明次氯酸是弱电解质,故B错误;
C.次氯酸钠在水中电离,次氯酸根水解溶液显碱性,说明.其为弱电解质,故C正确;
D.用HClO溶液做导电实验时,灯泡很暗,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但是不能说明次氯酸是否部分电离,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NaHSO4由Na+和HSO构成,1mol固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2NA,故A错误;
B.与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5NA=NA,故B正确;
C.溴化碘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溴化氢和次碘酸的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将少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还原性强的亚铁离子优先与氯气反应,发生Cl2+2Fe2+=2Fe3++2Cl-,溶液变为黄色,说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氯离子,无法比较氯离子和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故A错误;
B.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的氧化锌强于铁离子,向硝酸铁溶液中通入少量的硫化氢气体,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优先与硫化氢反应,则溶液变浑浊说明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无法判断铁离子是否具有氧化性,故B错误;
C.向氯化银悬浊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钠溶液,白色的氯化银沉淀转化为黄色的碘化银沉淀说明碘化银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银,故C正确;
D.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则用pH试纸无法测得次氯酸钠溶液的pH,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a点pOH=4.4,,则计算水解常数约;故A正确;
B.由图知,即稀释100倍时溶液中的pOH=5.4,则pH=8.6;故B正确;
C.b点即稀释10倍时,根据物料守恒得到溶液中c()+c()+c(H3PO3)=0.1mol L 1;故C错误;
D.由lg4=0.60得lg2=0.30、lg5=0.70,由Na2HPO3的第一步水解常数约是10 8.8,可以计算H3PO3的第二步电离常数约是,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D
【详解】A.温度升高[FeCl]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据图可知B点[FeCl]浓度更低,故B错误;
C.D点[FeCl]浓度低于平衡浓度,所以要正向移动,则v正>v逆,故C错误;
D.C点溶液中有较多的FeCl3,加热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和HCl的挥发,所以蒸干后得到氢氧化铁,灼烧后得到三氧化二铁,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B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图中曲线1代表H2C2O4,曲线2代表,曲线3代表,据此进行解题:
A.当pH=4.2时,c(H+)=10-4.2mol/L,c()=c(),Ka2==10-4.2,A正确;
B.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 )+2c(),pH=7.0时,c(H+)=c(OH-),则c(Na+)=c()+2c(),即c(Na+)>2c(),B错误;
C.根据物料守恒,c(H2C2O4)+c()+c()在a点和b点一定相等,C正确;
D.由于草酸为弱酸,分两步电离,Ka1=,Ka2=,Ka1×Ka2=,根据图中c点得到c()=c(H2 C2O4),所以Ka1×Ka2=c2(H+),当pH=4.2时,c(H+)=10-4.2mol/L,c()=c(H2 C2O4)=0.5mol/L,草酸的Ka2=10-4.2,c(H+)=
==10-2.7,c点溶液pH=2.7,D正确;
故答案为:B。
15. 取Na2CO3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微热后溶液红色加深 大于 小于
【详解】(1)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该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氢氧根浓度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故证明碳酸钠水解为吸热过程的操作是:取Na2CO3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现象是微热后溶液红色加深;
(2)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的水解程度,因此,醋酸的电离常数大于醋酸根的水解常数。又因为,因此醋酸根的水解常数小于1.0×10-7。
16. Al3++3=Al(OH)3↓+3CO2↑ c(Na+)>c()>c(OH-)>c(H+)>c(CO) Cu2++2H2OCu(OH)2+2H+ 中 ③①②④ 碱 小于
【详解】(1)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灭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Al(OH)3↓+3CO2↑。
(2)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则在NaHCO3的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OH-)>c(H+)>c(CO)。
(3)硫酸铜溶液中铜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H2OCu(OH)2+2H+。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根据电荷守恒c(OH﹣)+c(CH3COO﹣)=c(Na+)+c(H+)可知,因此c(OH﹣)=c(H+),则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5)①NH4Cl溶液中铵根水解;②CH3COONH4中铵根和醋酸根水解相互促进;③NH4HSO4溶液中硫酸氢根离子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铵根水解的;④氨水溶液中一水合氨部分电离,则四种溶液中,c()由大到小的顺序③①②④。
(6)pH=11的氨水中溶质的浓度大于pH=3的HCl溶液溶质的浓度,常温下,将pH=11的氨水和pH=3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氨水过量,所得溶液呈碱性。
(7)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因此某温度时,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的c(H+)与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的c(H+)的比值小于10。
17. 碱 NaHCO3 =Na++HCO 黄 羟基
【详解】(1)纯碱是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分步水解,故溶液显碱性;
故答案为:碱性。
(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Na++HCO;
故答案为:NaHCO3 =Na++HCO。
(3)NaCl的焰色试验呈黄色,因为钠离子焰色试验呈黄色;
故答案为:黄。
(4)酒的主要成分是CH3CH2OH,该化合物中官能团为-OH,名称为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18.(1) A 水电离需要吸热,温度越高Kw越大 10﹕1
(2)a+b =14
(3) 小于 无法确定 若BOH是弱碱,无法确定酸碱的物质的量的相对多少
【详解】(1)因为水电离需要吸热,温度越高Kw越大,因此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A;25℃时,pH=9的NaOH溶液中,pH=4的硫酸中,当二者恰好反应完时有,解得V碱﹕V酸=10﹕1。
(2)95℃时,Kw=(10-6)2=10-12,pH=a的强酸溶液中,,pH=b的强碱溶液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呈中性,则100×10-a =1×10b-12,解得a+b =14。
(3)25℃时,pH=2的HCl溶液中,pH=11的某BOH溶液中,由于盐酸中大于碱BOH溶液中,结合水的电离方程式知二者对水电离程度的抑制能力前者较强,故α1小于α2.;若BOH是强碱,等体积混合时酸过量,此时pH<7,若BOH是弱碱,则无法确定碱与酸的物质的量的相对多少,故无法确定反应后溶液的pH。
19.(1) 强 弱
(2)
(3) 不变 减小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稀释过程中,HA溶液的体积变化10n倍,溶液的pH变化n个单位,说明HA为强酸;而MOH溶液的体积变化10n倍,溶液的pH变化小于n个单位,说明MOH为弱碱。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HA为强酸,MOH为弱碱;
(2)HA为强酸,X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10-9mol/L,Y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10-10mol/L,Z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10-9mol/L,所以水的电离程度X=Z>Y;
(3)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Y点氢离子浓度基本不变,其pH不变;Z点氢离子浓度增大,则Z点溶液pH减小。
20. 向右 向右 减小 小于 2 大于 小于
【分析】pH=2的醋酸甲和pH=2的盐酸乙,c(CH3COOH)>c(HCl);
(1)加水稀释促进CH3COOH电离;如果加入少量冰醋酸,醋酸浓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若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c(CH3COO-)增大抑制CH3COOH电离;
(2)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同pH、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弱酸浓度大于强酸;若将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2;
(3)各取25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与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4)pH=2的醋酸浓度大于pH=12NaOH溶液,二者等体积混合,醋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再结合电荷守恒判断。
【详解】pH=2的醋酸甲和pH=2的盐酸乙,c(CH3COOH)>c(HCl);
(1)加水稀释促进CH3COOH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如果加入少量冰醋酸,醋酸浓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若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c(CH3COO-)增大抑制CH3COOH电离,则c(H+)/c(CH3COOH)减小;
(2)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同pH、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弱酸浓度大于强酸,所以pH(甲)小于pH(乙);混合前醋酸和HCl溶液的pH相等,若将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则溶液中c(H+)不变,所以溶液的pH=2;
(3)各取25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与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等pH、等体积的醋酸和HCl中n(CH3COOH)>n(HCl),所以消耗NaOH体积V(甲)大于V(乙);
(4)pH=2的醋酸浓度大于pH=12NaOH溶液,二者等体积混合,醋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则c(H+)>c(OH-),再结合电荷守恒得c(Na+)小于c(CH3COO-)。
21.(1)4
(2)HCO+H+=CO2↑+H2O
(3) 不可以 BaCO3+2H+=Ba2++CO2↑+H2O
【分析】(1)
在水溶液或融熔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上述所举抗酸药NaHCO3、CaCO3、MgO、Al(OH)3中有4个是电解质。故答案为:4。
(2)
NaHCO3在水溶液中电离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故与抗酸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
(3)
钡离子是重金属离子,有毒,不可以服用BaCO3来治疗胃酸过多,理由是BaCO3+2H+=Ba2++H2O+CO2↑,故答案为:不可以;BaCO3+2H+=Ba2++H2O+CO2↑。
22.(1)Ag++Cl-=AgCl↓
(2)Ba2++2OH-+2H++SO=BaSO4↓+2H2O
(3)MgO+2H+=Mg2++H2O
(4)HCO+H+=H2O+CO2↑
【分析】(1)
NaCl和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2)
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BaSO4↓+2H2O;
(3)
Mg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2H+=Mg2++H2O;
(4)
NaHSO4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
23. Al3+ + 3H2OAl(OH)3(胶体) +3 H+,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杂质功能 大于 I (1×10-3mol L-1 - 1×10-11) mol L-1 a c(Na+) > c(SO42-) > c(NH4+) > c(H+) = c(OH-)
【分析】⑴NH4Al(SO4)2可作净水剂,其原理是Al3+ + 3H2OAl(OH)3(胶体) +3 H+,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杂质功能。
⑵0.1mol L﹣1NH4Al(SO4)2中铵根离子、铝离子水解是相互抑制的,水解程度比NH4HCO3中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小,剩余多,因此c(NH4+)大于0.1mol L﹣1 NH4HCO3中c(NH4+)。
⑶①NH4Al(SO4)2水解显酸性,温度升高,酸性增强,pH减小,因此0.1mol L﹣1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I。
②25℃时,0.1mol L﹣1NH4Al(SO4)2中2c(SO42-)﹣c(NH4+)﹣3c(Al3+)= c(H+) - c(OH-) = 1×10-3mol L-1 - 1×10-11mol L-1 = (1×10-3mol L-1 - 1×10-11) mol L-1。
⑷室温时,向100mL 0.1mol 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mol L﹣1 NaOH溶液,得到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试分析图2中a点溶质为硫酸铵、硫酸钠,促进水的电离,b点溶质为硫酸铵、硫酸钠、氨水,铵根水解和一水合氨电离程度相当,c点溶质为硫酸铵、硫酸钠、氨水,抑制水的电离,d为硫酸钠和氨水,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是a点;在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Na+) > c(SO42-) > c(NH4+) > c(H+) = c(OH-)。
【详解】⑴NH4Al(SO4)2可作净水剂,其原理是Al3+ + 3H2OAl(OH)3(胶体) +3 H+,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杂质功能,故答案为:Al3+ + 3H2OAl(OH)3(胶体) +3 H+,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杂质功能。
⑵0.1mol L﹣1NH4Al(SO4)2中铵根离子、铝离子水解是相互抑制的,水解程度比NH4HCO3中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小,剩余多,因此c(NH4+)大于0.1mol L﹣1 NH4HCO3中c(NH4+),故答案为:大于。
⑶①NH4Al(SO4)2水解显酸性,温度升高,酸性增强,pH减小,因此0.1mol L﹣1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I,故答案为:I。
②25℃时,0.1mol L﹣1NH4Al(SO4)2中2c(SO42-)﹣c(NH4+)﹣3c(Al3+)= c(H+) - c(OH-) = 1×10-3mol L-1 - 1×10-11mol L-1 = (1×10-3mol L-1 - 1×10-11) mol L-1,故答案为:(1×10-3mol L-1 - 1×10-11) mol L-1。
⑷室温时,向100mL 0.1mol 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mol L﹣1 NaOH溶液,得到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试分析图2中a点溶质为硫酸铵、硫酸钠,促进水的电离,b点溶质为硫酸铵、硫酸钠、氨水,铵根水解和一水合氨电离程度相当,c点溶质为硫酸铵、硫酸钠、氨水,抑制水的电离,d为硫酸钠和氨水,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是a点;在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Na+) > c(SO42-) > c(NH4+) > c(H+) = c(OH-),故答案为a:c(Na+) > c(SO42-) > c(NH4+) > c(H+) = c(OH-)。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