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单选题
1.下图表示两个常见反应的平衡常数负对数值pK(pK=-lgK)与温度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
②N2(g)+O2(g)2NO(g)
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是吸热反应 B.升高温度,反应②的逆反应速率减小
C.1000 ℃时c(N2)·c(O2)=c2(NO) D.a点时,反应①和②中N2的转化率相等
2.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甲烷化研究,期待早日实现“碳中和”的愿景。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甲烷化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I→II的反应方程式为(代表吸附态)
B.II→III的过程中有C—O键的断裂也有O—H键形成
C.III→I存在两种路径,这两种路径中III与I的能量差值不同
D.每生成1mol转移电子数为8
3.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仅降低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X为非气态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为气态
C.若为气态,则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若为非气态,则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4.我国科学家提出了由和直接转化为的催化反应进程,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曲线b对应的活化能小于曲线a对应的活化能
C.曲线b代表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D.催化剂改变了反应进程,但不改变反应的焓变
5.资源化利用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CO2光催化转化为CH4的方法入选了202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其原理为:CO2+4H2CH4+2H2O。CO2与氢气反应制CH4的一种催化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La2O3是中间产物
B.H2在Ni催化作用下产生 H过程的△S>0
C.反应中La2O2CO3释放出CO2
D.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6.已知反应的反应机理如下:
①(快)
②(慢)
③(快)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逆反应速率大于②的正反应速率
B.②中与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C.和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
7.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某化学小组欲探究该反应过程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表实验(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编号 0.01mol L-1酸性KMnO4溶液体积/mL 0.1mol L-1H2C2O4溶液体积/mL 水的体积/mL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
I 2 2 0 20 2.1
II 2 V1 1 20 5.5
III 2 V2 0 50 0.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V1=1,V2=2
B.由实验I、II可知,增大H2C2O4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C.实验I、III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若改用1mol L-1酸性KMnO4溶液,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8.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包含下列两步:①(慢)、②(快),第一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T℃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c(NO)/(mol/L) c(H2)/(mol/L) 速率/(mol/(L·min))
I 0.0060 0.0010
II 0.0060 0.0020
III 0.0010 0.0060
IV 0.0020 0.00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反应速率由第②步反应决定
B.分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①<②
C.反应①速率表达式:
D.相同条件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9.一定温度下,把2.5A和2.5B混合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经5s反应达平衡,在此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同时生成1D。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60%
B.
C.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同条件下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之比为6∶5
10.利用甲烷可消除NO2的污染:CH4+2NO2N2+CO2+2H2O。在1 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 mol CH4和1.2 mol NO2,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表。
组别 温度 时间/min n/mol 0 10 20 40 50
①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② T2 n(CH4) 0.50 0.30 0.18 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组别①中,0~20 min内,NO2的降解速率为0.0125 mol·L-1·min-1
B.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
C.40 min时,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7
D.0~10 min内,组别②中CH4的转化率:60%
11.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下列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
②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③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2.以、为原料合成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
Ⅲ.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和3mol发生上述反应,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B.图中曲线B表示C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
C.某时刻为a mol,CO为b mol,此时为
D.为提高的平衡产率,需要选择低温、低压的反应条件
二、填空题
13.某合成氨速率方程为:v=kcα(N2) cβ(H2) cγ(NH3),根据表中数据,γ= 。
实验
1 m n p q
2 2m n p 2q
3 m n 0.1p 10q
4 m 2n p 2.828q
在合成氨过程中,需要不断分离出氨的原因为 。
a.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b.防止催化剂中毒
c.提高正反应速率
14.在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其他条件相同,在两种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时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催化效率较高的是 (填“”或“”);b点 (填“达到”或“未达到”)平衡。
(2)温度高于,升高温度,的原因可能是 (答1条即可)。
15.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氢气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乙酸是生物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常被用作模型化合物。已知:乙酸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
i.CH3COOH(g)+2H2O(g)2CO2(g)+4H2(g) △H;
ii.CH3COOH(g)2CO(g)+2H2(g) △H1=+213.7kJ mol-l;
iii.CH3COOH(g)CH4(g)+CO2(g) △H2=-33.5kJ mol-1;
iv.CO(g)+H2O(g)CO2(g)+H2(g) △H3=-41.1kJ mol-1。
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H3COOH(g)和4molH2O(g),只发生反应i,10min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初始时的1.5倍。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
16.氯气在298K、100kPa时,在1L水中可溶解0.09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列计算式);
(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将向 移动;
(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向 移动。
17.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2min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把气体和气体混合放入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经5min达到平衡,此时生成,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求:
①x的值 ,B的转化率 。
②平衡时压强与初始时压强之比 。
③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
18.图一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1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CO物质的量之比)与CO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1)判断和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
(2)若经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所得混合气体经反应II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反应II:应选择的温度是 (填“”、“”或“”)。
19.某温度时,在V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开始到t1 min末时,用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20.已知反应mA(g)+nB(g) pC(g)+qD(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改变压强的方式是 (填“增大”或“减小”,下同)压强,化学平衡 (填“正向”“逆向”或“不”,下同)移动,m+n (填“>”“<”或“=”,下同)p+q。
(2)②表示改变压强的方式是 压强,化学平衡 移动,m+n p+q。
(3)③表示改变压强的方式是 压强,化学平衡 移动,m+n p+q。
21.雾霾由多种污染物形成,包含颗粒物()、氮氧化物()、等。化学在解决雾霾污染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分别可表示为;,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c为物质的量浓度。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NO和4molCO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O和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化学平衡时,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2)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标号)。
A.反应体系气体密度不变 B.反应体系气体压强不变
C. D.不再有键的形成
(3)a、b两点对应时刻,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之比 。
(4)a点时,逆反应速率与正反应速率之比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由图象可知,随着温度升高,①的pK增大,①的K减小,②的pK减小,则②的K增大,所以①为放热反应,②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错误;
C.1000 ℃时pK=0,则K=1,则c(N2)·c(O2)=c2(NO),故C正确;
D.a点时,反应①和②的pK相等,即K相等,但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未知,不能确定转化率大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C
【详解】A.由题干示意图可知,I→II的反应方程式为(代表吸附态),A正确;
B.由题干示意图可知,II→III的过程中有C—O键的断裂也有O—H键形成,B正确;
C.由题干示意图可知,III→I存在两种路径,但这两种路径中III与I的能量差值即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有关,故二者相同,C错误;
D.由题干示意图可知,整个反应的总过程是将CO2和H2转化为CH4和H2O,故每生成1mol转移电子数为8,D正确;
故答案为:C。
3.C
【分析】容器内气体密度ρ=,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仅降低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说明降低温度,平衡移动使得容器内气体总质量增大。
【详解】A.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将逆向移动,要使得容器内气体总质量增大,根据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一定为气态,故A项错误;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将正向移动,若X为气态,根据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平衡移动会使得容器内气体总质量降低,因此X一定为非气态,故B项错误;
C.若为气态,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加入X瞬间,平衡将正向移动,但压强对该反应的平衡无影响,两平衡互为等效,因此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C项正确;
D.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本身以及温度有关,当温度不变时,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相同,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C项。
4.A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错误;
B.从图分析,E1为曲线a的活化能,则曲线b对应的活化能小于曲线a对应的活化能,B正确;
C.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曲线b代表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正确;
D.催化剂改变了反应进程,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焓变,D正确;
故选A。
5.B
【详解】A.根据图示,反应中La2O2CO3是中间产物,故A错误;
B.H2在Ni催化作用下产生 H,微粒的数目增多,体系的混乱程度增大,△S>0,故B正确;
C.反应中La2O2CO3释放出CO,故C错误;
D.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焓变,故D错误;
选B。
6.C
【详解】A.①为快反应,②为慢反应,所以①的逆反应速率大于②的正反应速率,A正确;
B.分子碰撞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属于有效碰撞,反应②为可逆反应,只有部分分子发生有效碰撞,B正确;
C.根据反应的历程,和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又被消耗,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错误;
D.总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D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由于是对照实验,由实验Ⅰ知溶液总体积为4mL,则V1=4-2-1=1,V2=4-2=2,选项A正确;
B.H2C2O4浓度:实验I>II,反应时间:实验I大于II,则由实验I、II可知,减小H2C2O4浓度,反应速率减慢,选项B错误;
C.实验目的是探究反应过程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Ⅰ和Ⅲ的温度条件不同,则设计实验Ⅰ和Ⅲ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项C正确;
D.该定性实验是根据酸性KMnO4溶液褪色时间来判断反应快慢的,若改用1mol·L-1酸性KMnO4溶液,溶液浓度太大,KMnO4溶液过量,溶液不褪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8.C
【详解】A.整个反应速率由最慢的一步决定,即由第①步反应决定,A错误;
B.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由第①步反应速率较慢因此其或化能较大,则活化能大小:①>②,B错误;
C.第一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由表知c(NO)相同时取实验I和II数据代入可得,解得n=1,c(H2) 相同时取实验III和IV数据代入可得,解得m=2,,取实验II数据代入可得,解得k=5000,则反应①速率表达式:,C正确;
D.相同条件下,由实验I和II数据可知c(H2)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2倍,由实验III和IV数据可知c(NO)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4倍,则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经5s反应达到平衡,在此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则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同时生成1D,则,解得,列“三段式”如下:
结合转化率及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进行计算。
【详解】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x=4,B正确;
C.B为固体,气体的质量为变量,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同条件下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D错误;
故答案选:D。
10.B
【详解】A.组别①中0 20min内,CH4的降解速率为=0.0125 mol·L-1·min-1,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NO2的降解速率为v(NO2)=2v(CH4)=0.025mol L 1 min 1,A错误;
B.开始时CH4和NO2物质的量相同,10min后,T2温度时甲烷物质的量更小,说明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越快,T1C.40min组别①中甲烷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组别②反应速率比组别①更快,所以40min时组别②也已经达到平衡,所以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5,C错误;
D.0~10 min内,组别②中Δn(CH4)=0.50mol-0.30mol=0.20mol,转化率为×100%=40%,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C
【详解】①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该反应气体物质系数发生改变,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
④该反应是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混合气体的体积不会变化,故④错误;
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②③,故选C。
12.C
【详解】A.化学平衡常数是反应达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A错误;
B.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反应Ⅲ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Ⅱ逆向移动,反应Ⅲ正向移动,则CO的物质的量增大,B错误;
C.假设反应Ⅱ中,CO反应了x mol,则Ⅱ生成的为x mol,Ⅰ生成的为,Ⅲ生成CO为。根据反应Ⅰ和反应Ⅲ的转化关系可知的物质的量为,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温度越低,的物质的量越多,平衡产率越大。反应Ⅰ和Ⅱ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减小压强,反应Ⅰ和Ⅱ平衡逆向移动的平衡产率减小,故为提高的平衡产率,需要选择低温、高压的反应条件,D错误;
故选:C。
13. -1 ac
【详解】将实验1、3中数据分别代入合成氨的速率方程v=kcα(N2) cβ(H2) cγ(NH3)可得:①q=kmα nβ pγ,③10q=kmα nβ (0.1p)γ,可得γ=-1。
a.合成氨过程中,不断分离出氨,即降低体系中c(NH3),生成物浓度下降,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正确;
b.反应主产物即氨不能使催化剂中毒,b错误;
c.根据速率方程可知,反应速率与c-1(NH3)成正比,减小c(NH3),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
故选ac。
14.(1) 未达到
(2)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详解】(1)由图可知,温度相同、时间相同时,Cat2作催化剂时,C2H2的转化率更高,故Cat2的催化效率较高;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时物质的转化率,由图可知,下
使用Cat2作催化剂,C2H2的转化率高于b点,说明b点未达到平衡。
(2)温度高于,升高温度,b→c段C2H2的转化率降低,原因可能是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15.0.08mol L-1 min-1
【详解】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初始时的1.5倍,恒温恒容时,压强和物质的量成正比,则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6mol×1.5=9mol。设转化的乙酸的物质的量为x,可以列三段式:
2-x+4-2x+2x+4x=9,解出x=1.则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乙酸1mol,水蒸气2mol,二氧化碳2mol,氢气4mol。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变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4x=4mol,则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08mol·L-1·min-1。
16. Cl2+H2OH++Cl-+HClO 0.00045 正反应方向 增大 正反应方向
【详解】(1)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2) 在1L水中可溶解0.09mol氯气,则氯气浓度约为0.09mol/L,列出三段式:
K===0.00045,故答案为:0.00045;
(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会和H+反应,使平衡将向正向移动,故答案为:正反应方向;
(4)增大氯气的压强,上述平衡正向移动,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将增大,故答案为:增大;正反应方向。
17.(1)
(2) 2
【详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n(Z)=0.6mol:0.2mol:0.4mol=3: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开始至2min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5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已生成2molC,若测知以D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2mol/(L min),则平衡时生成2L5min=2mol物质D,由转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2,则列出“三段式”为:
①B的转化率为=20%;
②平衡时压强与初始时压强之比===;
③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18.(1)
(2)
【解析】(1)
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其它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则;
(2)
经反应Ⅰ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则设此时水蒸气物质的量为0.8mol,CO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反应Ⅰ可知此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设CO的转化率为x,则对于反应Ⅱ列三段式:
经反应Ⅱ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1-x):(1+x)=1:3,解得x=0.5,对比图可知,反应Ⅱ应选择的温度是。
19.(1)4A+2B 3C
(2)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后A、B、C三种物质共存,是可逆反应,0到t1时间,A减少了8mol,B减少了4mol,C增加了6mol,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2B3C;
(2)0到t1时间,C减少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用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20.(1) 增大 逆向 <
(2) 减小 正向 <
(3) 减小 不 =
【详解】(1)图像①改变压强后,v′正、v′逆都增大,故改变压强的方式是增大压强;v′正小于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逆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m+n(2)图像②改变压强后,v′正、v′逆都减小,故改变压强的方式是减小压强;v′正大于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m+n
(3))图像③改变压强后,v′正、v′逆都减小,故改变压强的方式是减小压强;v′正、v′逆同等倍数地减小,化学平衡不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即m+n=p+q。
21.(1)
(2)BC
(3)(或或39.0625)
(4)(或0.00625)
【详解】(1)由图象可知,该反应8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则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化学平衡时,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2)A.体积恒定,则反应体系中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反应体系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体系压强不变,说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由图象,达到平衡状态时,c(CO2)=3.2mol/L,c(CO)=0.8mol/L,则c(NO)=0.8mol/L,c(N2)=1.6mol/L,平衡常数,因此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为动态平衡,仍有键的形成,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C。
(3)根据图象,a点时,c(CO)=c(CO2),设转化的C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则4-x=x,解得x=2,则c(CO2)=2mol/L,c(CO)=2mol/L,则c(NO)=2mol/L,c(N2)=1mol/L,所以a点的正反应速率,b点时c(CO2)=3.2mol/L,c(CO)=0.8mol/L,c(NO)=0.8mol/L,c(N2)=1.6mol/L,所以b点的正反应速率,因此;
(4)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则,所以,a点时c(CO2)=2mol/L,c(CO)=2mol/L,c(NO)=2mol/L,c(N2)=1mol/L,则,,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