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口技
林嗣环课前检测1《口技》选自
《虞初新志》作者是 的 编的 小说
2《口技》的作者是 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清代涨潮 笔记清代林嗣环3、给下列划线句子注音呓语( ) 夫齁声起( )
曳屋声( )无敢哗者( )
叱大儿声( )
中间力拉( )
几欲先走( )
yìyèchìjiànjīhōuhuá4、重点词语解释:这个时候只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当是时:
不能名其一处也: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说出宾客意少舒:
不能名其一处也:
几欲先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几乎动词,说出稍微(1)、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些,
身子渐渐坐正些。 全场的客人们没有一个不伸长脖
子、偏着头看、凝神地听着,面带着微
笑,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奇妙极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5、翻译句子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也不能明确说出其中一个地方。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的。(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明其一处也。概括口技表演者表演的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睡而醒)失火救火(一家四口人由醒复睡)学习目标1、巩固课本所学知识。
2、能对类文进行比较阅读。
3、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内容:《导学案》所有问题。
注意:讨论时注意方法的总结,完善答案,巩固落实。要求:
1、先师徒互助讨论,然后组内共同讨论。要求 每个人都有事干,注重讨论的效率。
2、要讨论出自己的东西,讨论完的同学,整理总结知识。合作探究我质疑我收获 我点评我进步 我补充我成长 在开国的时候,有个乔山人擅长弹琴.他曾经得到过杰出的琴师传授,弹琴的指法很精湛.他常常在在山野林间一遍又一遍弹琴时,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都为之悲鸣.一次他游历到楚郢,在旅店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一会有人敲门,老妇人进来说道:“我的老伴活着的时候,是以弹棉花为职业.今天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太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D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5.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用细节描写,描写一个场面(场景) 或课间十分钟、或课间十分钟… …的场面 饭前十分钟
1“丁零零!“第四节课的下课铃一响,教室里便开始骚动起来了,回家吃饭的,忙收拾起书本文具,个个整装待“走”;在学校定饭的,无一例外地准备起了饭盒、饭票,摆起了冲锋的架势,每个人都焦急地等待着第二遍铃声的响起。
2“都几点了,怎么还不响铃?”
3“铃还能响不了?”
4“学校电铃坏了吧!”
5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对抗肚子里“咕咕”的叫声。 6“听着,五、四、三……”不知哪位仁兄在读秒。这时已有人前腿弓,后退蹬,摆出了起跑的姿势,“二,一,响!”可惜,铃没响。刚刚兴奋起来的人们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
7“你表到底准不准?”
8“不准就别瞎说!”
9“这次绝对准,听着,五、四、三、二、一,响!”
10零——
11“耶!”在一片欢呼声中,一群人已“轰”的一声从座位上飞到门口,一眨眼教室就空了,只剩下那只掉在地上又被踢到讲台前的水瓶子,寂寞地呆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