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mol CH4的体积是22.4L
B.1molFe在氯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2NA
C.用激光笔照射可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D.用焰色反应可鉴别NaCl和Na2CO3
2.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ⅥA族的元素是( )
A.C B.O C.Si D.S
3.不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原子半径 B.原子序数
C.元素主要化合价 D.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
4.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相互结合成AB2型稳定共价化合物的是( )
A.18和12 B.7和8 C.11和16 D.12和9
5.某物质在灼烧时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火焰呈紫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钾盐 B.该物质一定不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D.该物质一定含有钾元素
6.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Li B.Na C.F D.Cl
7.在周期表中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X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4.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2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Z>X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Z>W
C.Z的氧化物不止一种
D.原子半径 Z>Y
8.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W与Y同主族,W2﹣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Y>X>W B.单质的氧化性:W>Y>Z
C.化合物ZW2具有强还原性 D.化合物Y2Z2中只含共价键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周期的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1
B.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C.硅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处,其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不稳定
10.已知镓和铝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纵行,氮化镓可把手机信号扩大10倍,让电脑的速度提高1万倍,将CD缩减到1英寸,下列有关氮化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氮化镓是由主族元素与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B.镓元素比铝元素金属性弱
C.氮化镓中氮元素显+3价
D.氮原子最外层比镓原子最外层多2个电子
11.下列微粒的半径比值大于1的是 ( )
A.Mg2+/Mg B.K+/S2- C.N/P D.Cl-/Cl
12.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的是( )
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常温下,与水反应,A浮于水面而B却沉于水底
C.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却不能
D.等物质的量的A、B分别从足量酸中置换生成H2:A比B的多
13.下列叙述能证明金属A的金属性比金属B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molA从稀硫酸中置换的氢气比1molB置换的氢气多
D.常温下,A能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
14.X、Y、Z是短周期的三种相邻元素,X和Y在同一周期,Y和Z在同一主族,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且原子序数之和为41,则X、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
A.N、O、S B.Cl、S、O C.Si、P、N D.S、Cl、F
15.下列金属的还原性最强的是( )
A.Na B.Mg C.Fe D.Cu
16.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17.化合物XY2,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则X和Y是( )
A.Ca和Cl B.Mg和F C.Ca和F D.Na和O
18.含氧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A.H4SiO4 B.H3PO4 C.H2SO4 D.HClO4
19.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 Y
Z W
A.Y的氢化物一定属于电解质
B.YO2是一种有毒气体,属于酸性氧化物
C.Z的最简单氢化物比Y的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更强
D.XW2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e-稳定结构
20.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几种,且每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实验 操作 现象
(1)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上灼烧 火焰的颜色呈黄色
(2) 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3)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和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4) 将(3)中所得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不需要进行实验,就可以排除的离子是
B.由实验(1)可以确定溶液中一定有、一定无
C.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D.溶液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二、综合题
21.有下列四种微粒:① 、② 、③ 、④ (用序号填空)
(1)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2)微粒中质子数小于中子数的是 .
22.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N﹣、Z+、X+离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
(1)M、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写出化学式)
(2)Z与M可形成常见固体化合物C,用电子式表示C的形成过程
(3)已知通常状况下1 g X2在Y2中完全燃烧放出a kJ的热量,请写出表示X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4)X与Y、X与M均可形成18电子分子,这两种分子在水溶液中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化合物A、B均为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且两种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相同,组成元素的原子数目之比为1:1:1,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在纯水中小.则化合物A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若B为常见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是
(6)由X、Y、Z、M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其中一种是强酸所成的酸式盐,写出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该盐溶液至中性的离子方程式
23.在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中,请用化学式填写.
(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是 ;
(2)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物质是 ;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物是 .
24.为减小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1)SO2和Cl2是常见的污染物,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Cl2的电子式为 ,比较S2﹣与Cl﹣的半径大小:r(S2﹣) (填“>”或“<”)r(Cl﹣).
(2)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下列制氢方法中最节能的是 (填字母)
A.电解水制氢:2H2O2H2↑+O2↑
B.高温使水分解制氢:2H2O2H2↑+O2↑
C.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2H2↑+O2↑
D.天然气制氢:CH4+H2OCO+3H2
(3)在汽车上安装三效催化转化器,可使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xNO)进行相互反应,生产无毒害物质,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已知:
N2(g)+O2(g)═2NO(g)△H=+180.5kJ/mol
CO(g)+O2(g)═CO2(g)△H=﹣283.0kJ mol﹣1
写出尾气转化反应的热化学方式:
(4)“氯氧化法”是指在碱性条件下用Cl2将废水中的NaCN氧化成无毒的物质.NaCN被氧化后的产物之一为NaHCO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5.我国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提升医用同位素相关产业能力水平、保障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医用同位素有14C、18F、 131I、60Co等,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60Co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III族
B.18F和131I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14C与12C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D.化合物23Na18F的中子总数为4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在标准状态下,1mol CH4的体积约为22.4L,故A不符合题意;
B、1molFe在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FeCl3,所以失去电子数为3NA,即B不符合题意;
C、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此现象,故可用来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所以C正确;
D、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Na元素,所以焰色反应不能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C。
【分析】A、22.4的使用条件是标况下的气体
B、铁在氯气中被氧化成三价铁
D、焰色反应只能鉴别钠元素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C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故A不选;
B.O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故B不选;
A.Si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位于第IVA族,故C不选;
A.S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位于第VIA族,含有三个电子层,属于第三周期,故D选;
故选D.
【分析】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含有三个电子层,据此分析
3.【答案】B
【解析】【解答】A.同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原子序数一直递增不呈现周期性变化,B符合题意;
C.化合价同周期最高正价逐渐增大,同主族最高价相同,O、F除外,则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失电子能力减小得电子能力增大呈周期性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结合元素周期表的性质递变规律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原子序数为18和12的元素分别为Ar、Mg,二者不能形成化合物,故A错误;
B.原子序数为7和8的元素分别为N、O,二者可形成AB2型稳定共价化合物,故B正确;
C.原子序数为11和16的元素分别为Na、S,二者形成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原子序数为12和9的元素分别为Mg、F,二者形成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能相互结合成AB2型稳定共价化合物,则A为ⅣA元素,B为ⅥA族元素,还有可能为NO2等共价化合物,并由原子序数推断元素,以此来解答.
5.【答案】D
【解析】【解答】透过蓝色玻璃看到火焰呈紫色,可以知道该物质含有钾元素,但是无法知道是否含有钠元素,故答案为:D
【分析】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紫色。
6.【答案】B
【解析】【解答】Li、F位于第二周期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推出r(Li)>r(F),Na与Cl位于第三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推出c(Na)>r(Cl),然后利用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增大,推出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增大进行分析;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O,Y为P,Z为S,W为Cl,
A.非金属性O>S,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故A错误;
B.非金属性Cl>S,故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W>Z,故B错误;
C.硫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故C正确;
D.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Y>Z,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周期表中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X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4,则X为O、Z为S符合.则X为O元素、Z为S元素,由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W为Cl,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2个,则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Y为P元素,以此来解答.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2﹣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W为O元素;W与Y同主族,则Y为S元素,可知Z为短周期原子序数最大的主族元素Cl;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可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2﹣6﹣6﹣7=3,X为Al元素,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Y>W>X,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氧化性为W>Z>Y,故B错误;
C.化合物ZW2具有强氧化性,一般用作自来水消毒剂,故C错误;
D.化合物Y2Z2中,只含S﹣Cl、S﹣S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2﹣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W为O元素;W与Y同主族,则Y为S元素,可知Z为短周期原子序数最大的主族元素Cl;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可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2﹣6﹣6﹣7=3,X为Al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来解答.
9.【答案】C
【解析】【解答】A.在第二、三周期,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若是第四、五周期,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1;在第六、七周期的过渡元素中又出现镧系和锕系,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25,A不符合题意;
B.第三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含氧酸的酸性没有此递变规律,B不符合题意;
C.硅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符合题意;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短周期中同周期的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1,而长周期不符合;
B.注意强调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C.根据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处的元素具有两性进行判断;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氮化镓是由主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为ⅤA族元素,Ga为ⅢA族元素,故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镓元素比铝元素金属性强,故B错误;
C.氮化镓中Ga为+3价,氮元素显﹣3价,故C错误;
D.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氮原子最外层比镓原子最外层多2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镓和铝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纵行,则均为Ⅲ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最高正价为+3价,以此来解答.
11.【答案】D
【解析】【解答】A.同种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故Mg2+/Mg比值小于1,故A不符合题意;
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K+/S2-比值小于1,故B不符合题意;
C.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N/P比值小于1,故C不符合题意;
D.同种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故Cl-/Cl比值大于1,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微粒大小比较方法:同种元素的阳离子小于原子、原子半径小于银离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进行判断即可。
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则不一定A的金属性大于乙,如Li元素金属性小于Ba元素,故A错误;
B.金属性强弱与失电子难易程度有关,与其密度无关,所以该选项不能说明金属性A大于B,故B错误;
C.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却不能,则说明A易失电子、B不易失电子,则金属性A大于B,故C正确;
D.等物质的量的A、B分别从足量酸中置换生成H2:A比B的多,不能说明A的金属性大于B,如1molMg、Al分别于足量酸反应时Mg生成1mol氢气、Al生成1.5mol氢气,但金属性Mg>Al,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单质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据此分析解答.
13.【答案】D
【解析】【解答】A、金属性强弱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无关,如锂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而钙原子最外层两个电子,钙的金属性更强,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金属性强弱和原子的电子层数多少无关,如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而铁原子有四个电子层,钠的金属性更强,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金属性强弱取决于单质从酸(或水)中置换出H2的难易程度,和置换的H2多少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常温时,A能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与冷水反应,说明A的金属性比B强,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单质从酸(或水)中置换出H2的难易程度等。
14.【答案】B
【解析】【解答】解: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其中X、Y在同一周期,Y、Z在同一主族,且这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质子数总和为41,设Z、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1,a+a+a+a+1=19,a=6,所以Y和Z属于第VIA族元素、X属于第VIⅠA族元素,质子数总和为41,设Z的质子数是b、Y的质子数是b+8,X的质子数是b+9,b+b+8+b+9=38,所以b=8,所以Z是O元素、Y是S元素、X是Cl元素,
故选B.
【分析】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其中X、Y在同一周期,Y、Z在同一主族,且这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质子数总和为41,根据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确定三种元素的主族序数,再结合其质子数总数确定元素,由此分析解答.
15.【答案】A
【解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泼性Na>Mg>Fe>Cu,所以还原性最强的是钠,故选A.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回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泼性Na>Mg>Fe>Cu,由此分析解答.
16.【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由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
A.由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则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依次减弱,故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阴离子的还原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增强,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减弱,故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单质的氧化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减弱,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由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以此来解答.
17.【答案】B
【解析】【解答】A、Ca2+、Cl-的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故不选A;
B、Mg2+、F-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形成化合物MgF2,符合XY2,
C、Ca2+的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故不选C;
D、Na+和O2-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形成化合物Na2O,不符合XY2,故不选D。
故答案为:B;
【分析】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XY2中X为+2价阳离子,Y为-1价阴离子,结合离子核外电子数与原子的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可。
18.【答案】A
【解析】【解答】因Si、P、S、Cl都在第三周期,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Cl>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HClO4的酸性最强,H4SiO4的酸性最弱,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元素周期表的性质递变规律分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弱,据此分析选项。
19.【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Y为N,其氢化物为NH3,属于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YO2为NO2,是一种有毒气体,其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因此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非金属性N>P,因此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因此Z(P)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Y(N)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弱,C不符合题意;
D.XW2的化学式为CS2,碳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e-的稳定结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Z元素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因此Z为P;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Y为N、X为C、W为S;据此结合元素周期表的性质递变规律分析选相关。
20.【答案】B
【解析】【解答】A、 为溶液中呈蓝色,该溶液为无色溶液,因此不需要进行实验,就可以排除的离子是,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没有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故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 ,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溶液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溶液呈无色,则一定不含 ;
(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上灼烧,火焰的颜色呈黄色,说明一定含有 ,没有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能说明不含 ;
(2)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有 , 、 与不共存,则一定不含、 ;
(3)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和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一定含有 ;
(4) 将(3)中所得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则一定含有 。
21.【答案】(1)②③④①
(2)①②
【解析】【解答】解:(1)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半径: > , > ; 下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比上一周期大,所以 > > > ;
故答案为:②③④①;(2) 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
的质子数为12,中子数为12,
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7,
所以质子数小于中子数的是 、 ;
故答案为:①②.
【分析】(1)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以及下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比上一周期大;(2)先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求出中子数,最后比较大小.
22.【答案】(1)HClO4
(2)
(3)H2(g)+ O2(g)=H2O (l)△H=﹣4a kJ mol﹣1
(4)H2O2+H2S=S↓+2H2O
(5)离子键、共价键;NaClO
(6)HSO3﹣+H+=H2O+SO2↑;Ba2++2OH﹣+2H++SO42﹣=BaSO4↓+2H2O
【解析】【解答】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6,则原子的电子总数为8,Y为O元素;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则M为S元素;结合N﹣、Z+、X+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在常温下为气体,可判XN为HCl,所以X为H元素,N为Cl元素,Z为Na元素,
(1)M、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SO4、HClO4,其中酸性较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HClO4;
(2)Na与S可形成常见固体化合物Na2S,用电子式表示C的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
(3)已知通常状况下1 g H2在O2中完全燃烧放出a kJ的热量,则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akJ热量,则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2(g)+
O2(g)=H2O (l)△H=﹣4a kJ mol﹣1;
故答案为:H2(g)+
O2(g)=H2O (l)△H=﹣4a kJ mol﹣1;
(4)H与O、H与S均可形成18电子分子,这两种分子在水溶液中反应有黄色沉淀S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H2S=S↓+2H2O;
故答案为:H2O2+H2S=S↓+2H2O;
(5)化合物A、B均为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且两种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相同,组成元素的原子数目之比为1:1:1,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在纯水中小,则A为NaOH,所以化合物A中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若B为常见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则B为NaClO;
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NaClO;
(6)均由H、O、S、Na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盐为NaHSO3、NaHSO4,二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SO3﹣+H+=H2O+SO2↑;其中一种是强酸所成的酸式盐,即NaHSO4,NaHSO4与Ba(OH)2溶液至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故答案为:HSO3﹣+H+=H2O+SO2↑;Ba2++2OH﹣+2H++SO42﹣=BaSO4↓+2H2O.
【分析】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6,则原子的电子总数为8,Y为O元素;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则M为S元素;结合N﹣、Z+、X+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在常温下为气体,可判XN为HCl,所以X为H元素,N为Cl元素,Z为Na元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3.【答案】(1)Na
(2)HF
(3)HClO4
【解析】【解答】(1)同周期金属性减弱,同主族金属性增强,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是Na;故答案为:Na;(2)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1~18号元素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HF最稳定,故答案为:HF;(3)根据铜同周期从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来越强,同主族从上向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来越弱,则在前三个周期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不是F,因为F无最高正价),故答案为:HClO4.
【分析】(1)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2)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3)根据铜同周期从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来越强,同主族从上向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来越弱,则在前三个周期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不是F,因为F无最高正价).
24.【答案】(1)第三周期第ⅥA族;;>
(2)C
(3)2NO(g)+2CO(g)=N2(g)+2CO2(g)△H=﹣746.5KJ mol﹣1;
(4)5Cl2+2CN﹣+10OH﹣=2HCO3﹣+N2+10Cl﹣+4H2O
【解析】【解答】(1)S是16号元素,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是6个电子,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与另一个氯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Cl2的电子式为:;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大,氯的核电荷数大于硫,所以硫离子的半径大于氯离子,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
(2)电解水、高温以及天然气的使用都会消耗能源,不符合低碳要求,使用太阳能可减小低碳,故答案为:C;
(3)由①N2(g)+O2(g)═2NO(g)△H=+180.5kJ/mol;②CO(g)+
O2(g)═CO2(g)△H=﹣283.0kJ mol﹣1,根据盖斯定律2②﹣①得2NO(g)+2CO(g)=N2(g)+2CO2(g)△H=﹣746.5KJ mol﹣1,故答案为:2NO(g)+2CO(g)=N2(g)+2CO2(g)△H=﹣746.5KJ mol﹣1;
(4)由NaCN被氧化后的产物之一为NaHCO3,碳的化合价高,说明NaCN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所以反应方程式:5Cl2+2CN﹣+10OH﹣=2HCO3﹣+N2+10Cl﹣+4H2O,故答案为:5Cl2+2CN﹣+10OH﹣=2HCO3﹣+N2+10Cl﹣+4H2O.
【分析】(1)S是16号元素,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是6个电子,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与另一个氯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Cl2的电子式为:;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大;
(2)从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角度分析;
(3)由①N2(g)+O2(g)═2NO(g)△H=+180.5kJ/mol;②CO(g)+
O2(g)═CO2(g)△H=﹣283.0kJ mol﹣1,根据盖斯定律2②﹣①来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从而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由NaCN被氧化后的产物之一为NaHCO3,碳的化合价高,说明NaCN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
25.【答案】D
【解析】【解答】A. 60Co 是27号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四周期第VIII族 ,A选项是正确的;
B. 18F 最外层的电子数为7, 131I 最外层的电子数也是7,B选项是正确的;
C. 14C与12C 属于同位素,二者的化学性质几乎相似,C选项是正确的;
D.23Na的中子数为12,18F 的中子数为9,二者的中子数和为21,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分析】A.Co 是第VIII族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B.F和I都是第VIIA族元素,位于同一主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相等的;
C.同位素指的是相同的元素构成的不同的原子,其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D.中子数为质量数与质子数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