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
课 题 望天门山
课时安排 1 课前准备 课件
教材内容 分 析 《望天门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古诗。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展开描写,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本文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作者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学习本文有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设计理念 建议从技术融合创新的思路上表达,描述整节课中期望利用何种技术,在教学教研、课堂应用、学生评价、有效反馈等哪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古诗教学是教师携学生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天门山的图片,帮助孩子们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用多媒体配乐,在声情并茂的描绘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想象,在情景中反复诵读,从而感受古诗的神韵。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能借助注释初步把握古诗大意,但在展开想象,理解意境,感悟情感方面等方面较为欠缺,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断、孤”等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课件出示李白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名人吗? 学生回答。 师总结: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诗人,被人称为“诗仙”。 师:那我们以前学过他的诗篇有哪些? 点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李白的另一佳作,《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里的技术应用的教研与技术融合的目的是否达到。如:“采用展示 石拱桥的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中观察几何。 在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技术出示李白图片,回忆学过的有关李白的诗歌,多媒体出示《望庐山瀑布》及插图,唤起学生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学法指导。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课件播放古诗朗读,生认真听划分节奏。 生自由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学习我会认的生字“断、楚、至、孤、帆”。 教学书写生字“孤”课件出示孤的书写视频及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的技术应用是否合理。同样需要考虑到技术应用是否能满足教学、是否能创新教学环节、是否符合学生学情等一些列问题。 播放《望天门山》朗诵的音频,生听这优美的诵读,陶醉其中,展开想象,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生再次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结合注释了解”天门山、楚江”。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答案(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理解诗句,课件动画演示,让生理解“断、开”的意思。 出示诗句和图片,让生结合画面理解诗歌。
设计意图 如上思考,建议要充分考虑到“恰当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技术”的问题。 多媒体演示楚江把天门山断开的画面,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加深其在脑海里的印象。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播放音乐,生配乐朗读。 生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音乐,生配乐朗读可以烘托气氛,有助于学生体会诗人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课件出示随堂练习。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把这首古诗背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随堂练习,根据古诗内容填空,把答案拖到相应的横线上,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喜悦 天门山 楚江汹涌
教学反思 反思请多反思教学重难点用技术环境展示是否得到了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是否符合预期、学生互动是否满足效果、技术应用是否得到创新等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习本课起的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学习我会写的生字出示书写视频、古诗教学中的图片展示,增加了直观效果,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配乐朗诵有助于烘托氛围。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信息技术的采用还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