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8 20: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教材从设计上更注重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选材,本章内容既是今后分区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二、课标解读
2022版:阅读某地区降水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四、教学目标
1.识降水——结合日常生活了解降水的概念和主要形式。
2.测降水——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绘降水——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4.析降水——掌握降水量柱状图阅读的一般方法,学会分析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画图法、探究合作法的综合运用。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长江流域等地旱情为何持续这么久?何时缓解?》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经历了一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最干的夏天,而且长江流域出现的旱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什么原因引起的干旱呢。是的,入夏以来,由于气温特别高,降水特变少,使得长江流域出现了夏秋连旱。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气温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降水的变化。 聆听,思考 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把重点引到新课上来。
过程一: 识降水 1.呈现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课文58页,完成学案上的任务一。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的等级。 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生答:降雨。 通过自主学习和归纳,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独立解决问题。
过程二: 测降水 展示雨量器(屏幕展示) 引导学生明确雨量器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老师介绍:降水的统计有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那么请问:我想计算一个月的降水量该怎么做?一年的呢? 活动:气象超人读取今年某日降水量数据。 思考: 1.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是? 2.降水量的单位是? 3.你会测量吗?(演示实验) 请一位学生扮演气象超人读取某日的降水量。 通过学生观察和读取降水量数据,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过程三: 绘降水 过渡:出示南昌市降水资料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地区一年内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是在变化的。那么通常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呢? 降水量柱状图 出示降水量柱状图并设疑:降水量柱状图如何绘制? 学生讲解绘制过程后教师总结: 一横二纵三高度,四名称。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南昌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在学案上绘出南昌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用投影展示推优作品,现在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精心绘制的降水量柱状图,(承接)我们不仅要会画,还要会判读,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指导学生读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月份及降水量。 学生小学学过条形图的绘制,让数学课代表讲解绘制过程,后教师总结。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学习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评价展示。 听老师讲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结合老师讲的方法提炼有用信息,开始巧手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动手绘制加深对降水量柱状图的理解。 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素养。
过程四: 析降水 (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老师讲解判读方法: 以课本59页的北半球A、B两地为例,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 技巧点拨: 从降水的季节分配来看,A、B两地有什么不同呢? 学会技巧点拨后,合作探究根据南昌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及降水量柱状图,思考下列问题。 (1)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2)哪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3)家乡南昌的降水是夏季多还是冬季多? 南昌的年降水量大概为多少毫米 (出示南昌市近 20年的年降水量)降水不仅有季节变化,也有年际变化。这是南昌市近 20年的年降水量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起伏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承接: 分析完南昌市降水的变化特点之后,我们把目光转向世界,来看看北半球4位驴友的朋友圈。 请4个小组各派一位代表来连连看,并说明原因。 学生思考: 1、从降水的季节分配来看,A、B两地有什么不同呢?(看柱形的长短) 2.降水量的多少我们又该如何描述呢? 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 小结 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并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老师的引导下,理清本节课的知识构。学生补充板书。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过程五: 课堂随练 完成学案上的课堂随练。 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亮点:变式第3题。 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过程六: 课堂拓展 过渡:我们为什么要准确测量降水量并记录下来呢?降水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教师举例:如果下雨,就不能上户外体育课了。 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幅图片(屏幕出示)以及你的生活经验,谈谈,降水带来的“喜乐”与“忧愁”。 思考:降水对我们的生活、生活的影响。 加深对降水的理解,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
七、结语 降水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因此学习和掌握降水的规律,至关重要。希望同学们多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更好地服务生活,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 情感共鸣 首尾呼应,初步形成尊重科学、探究自然、服务人类及热爱家国的良好情感。
八、板书设计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 课时
九、教学反思
1.引入新课方面用长江流域的干旱视频引入,引导学生了解降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内容的顺序上,分成了四个部分:识降水、测降水、绘降水、析降水,以这样的顺序由浅入深地依次探究,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教学过程中有自主学习、有动手画图,有小组讨论,动静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科学探究的过程。
3.联系实际,将乡土地理融入课堂。以南昌市多年各月平均降水量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绘图、析图,从而得出南昌市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还有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降水带来的“喜乐”与“忧愁”,来分析季节变化特点引起降水对生活、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4.今后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承接部分如何更流畅;学生活动前,如何交代清楚任务;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变能力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