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课件 (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红烛》课件 (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8 22:0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第02课红烛
一一心路历程
闻一多
何谓意与象
意:创作者的情感、情绪或哲理。
象:作品中的物象。

印行
意象特点
意象是被主观情感浇筑的景物
创作主体经过选择而有秩序的组织起来的客观物象,
其独特的情感是选择客观景物的基础。
意象解构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而同一物象,被不
同的情感或哲理包裹时,会变成不同的意象。
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旷达乐观)
2林断山明竹隐,乱蝉衰草小池塘。(凄清苍凉)
3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舒爽轻快)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闲愁苦闷)
5.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
(深微幽隐)
意象解构
其实在诗歌创作中除了选取不同景物来表达情感外,还
可以用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
达意,这种方法被称为“意象解构”。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找出“蜡炬”这个意象在李商隐的诗中主要被分
解成了哪几个部分?
找出“红烛”这个意象在闻一多的诗中主要被解构成了哪几个部分?
并结合诗句尝试比较它们的象征意义有何不同(这个问题后面讲)。
意象解构
李商隐《无题》:泪、灰。
闻一多《红烛》:红、光、泪、灰。
口知人论世
而我们要懂得意象的象征义,
就要尽量用到什么方法?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讲
■知人论世
闻一多(1899一1946)原名家骅,湖北淆水县
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
和戏曲。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翌年正式
入学。“他到清华学校以的致命伤1916年开始
到1920年上半年,经常有引旧诗发表。在学校中
颇有诗名”。“五四运动以后,他致力于新诗
的创作。..他自己编过一本手抄的《真我
集》,录存1920年至1921年间写的新诗。”在
清华九年中,闻一多在文学、绘画和戏剧演出
等方面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身处异乡却心系祖国
■知人论世
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的
行囊里装的还就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诗集。美国的
发达他看在眼里,中国的贫穷和战乱他刻在心
里。在家书中,他说:“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
年,留居美国的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在美
国,有的中国同学去理发,却因为就是有色人
种,门都没进去,告到法院虽然胜诉。
可就是店老板还就是要求中国学生只能偷
偷地来理发。毕业典礼上,惯例就是男女生成对
上前接受毕业文凭,但六个中国男生只能自己结
成三对走向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