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昌平期末) 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我国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莫言
2.(2023八下·昌平期末)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下列照片中,反映我国在探索太空征程上迈出第一步的是( )
A.A B.B C.C D.D
3.(2023八下·晋安期末)2007年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的颁奖词中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颁奖词中的“他”指的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屠呦呦 D.杨利伟
4.(2023八下·黄埔期末)“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感动中国这一颁奖词描述的人物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邓稼先
5.(2023八下·新都期末)他说“我梦见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我和同事坐在稻穗下乘凉。”他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 )
A.杨利伟 B.莫言 C.袁隆平 D.屠呦呦
6.(2023八下·武侯期末)从新中国的诞生到今天,在各行各业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下列选项中,科学家与研究领域搭配正确的是( )
A.钱学森——石油 B.袁隆平——农业
C.邓稼先—医学 D.屠呦呦一文学
7.(2023八下·临潼期末)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文化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64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③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④“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23八下·晋安期末)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这句话叙述的是“两弹一星”研制的( )
A.背景 B.条件 C.性质 D.意义
9.(2023八下·仓山期末)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四号的发射,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即将全面建成。回顾历史,52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10.(2023八下·成华期末)2023年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开局之年。搭载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五”载人飞船飞行时间将长于183天,目前空间站驻留工作已入佳境。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八下·西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一图A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年, “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①是 ;图B中的原子弹爆炸于 图C中的“两弹元勋 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不幸逝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并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建设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表彰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的杰出贡献”可知与袁隆平有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
钱学森是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A项;
邓稼先是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B项;
莫言是文学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的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B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是我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迈出的第一步,B项正确;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C项;
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航天事业相关知识的准确记忆。
3.【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据题干“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和所学知识可知,2007年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的颁奖词赞颂的是钱学森。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A项正确;
袁隆平是农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B项;
屠呦呦是医学家,研制出了青蒿素,排除C项;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的认识。
4.【答案】A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青蒿一握”“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等信息及所学可判断出该颁奖词最适合的应该是屠呦呦,因为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A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看,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袁隆平为农业科学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均与题干“青蒿”不符,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青蒿”,联系屠呦呦去分析得出准确答案。
5.【答案】C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一直有一个水稻下乘凉梦,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杨利伟,航天员,不符合题意;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符合题意;
D.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杂交水稻。
6.【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B项正确。
钱学森是国际知名火箭专家,搭配错误,排除A项;
邓稼先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搭配错误,排除C项;
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搭配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记忆新中国科技成就,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文化事业的发展;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育成籼型杂技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故C符合题意;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C项正确;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排除含有①的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8.【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原子弹、氢弹、卫星——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可知,两弹使中国成为有影响的大国,这是说两弹的影响,D项正确;
霸权主义的核心讹诈是背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条件,保家卫国是性质,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的认识。
9.【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A项正确;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B项;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排除C项;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就。
10.【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该成就属于航天领域,A项正确;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属于军事领域,排除B项;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属于军事领域,排除C项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属于军事领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的认识。
11.【答案】(1)1953;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邓稼先
(2)我国是在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工业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认识:国家要强盛,必须要发展工业,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两弹一星”;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图A: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超额完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图B: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10月,在我国醅戈壁,第一颗原子爆炸成功。
图C:根据所学可知,邓稼先,两弹元勋,中国原子弹之父,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1986年不幸逝世。
(2)起点:根据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工业水平低,重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工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本题为开放试题,解答此题应围绕“工业化建设的认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言之有理即可。比如:
认识:国家要强盛,必须要发展工业,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1)1953;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邓稼先。
(2)我国是在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工业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认识:国家要强盛,必须要发展工业,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与两弹元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一五计划与两弹元勋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为开放试题,解答此题应围绕“工业化建设的认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昌平期末) 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我国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莫言
【答案】C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表彰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的杰出贡献”可知与袁隆平有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
钱学森是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A项;
邓稼先是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B项;
莫言是文学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的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023八下·昌平期末)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下列照片中,反映我国在探索太空征程上迈出第一步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是我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迈出的第一步,B项正确;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C项;
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航天事业相关知识的准确记忆。
3.(2023八下·晋安期末)2007年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的颁奖词中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颁奖词中的“他”指的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屠呦呦 D.杨利伟
【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据题干“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和所学知识可知,2007年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的颁奖词赞颂的是钱学森。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A项正确;
袁隆平是农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B项;
屠呦呦是医学家,研制出了青蒿素,排除C项;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的认识。
4.(2023八下·黄埔期末)“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感动中国这一颁奖词描述的人物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邓稼先
【答案】A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青蒿一握”“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等信息及所学可判断出该颁奖词最适合的应该是屠呦呦,因为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A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看,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袁隆平为农业科学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均与题干“青蒿”不符,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青蒿”,联系屠呦呦去分析得出准确答案。
5.(2023八下·新都期末)他说“我梦见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我和同事坐在稻穗下乘凉。”他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 )
A.杨利伟 B.莫言 C.袁隆平 D.屠呦呦
【答案】C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一直有一个水稻下乘凉梦,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杨利伟,航天员,不符合题意;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符合题意;
D.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杂交水稻。
6.(2023八下·武侯期末)从新中国的诞生到今天,在各行各业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下列选项中,科学家与研究领域搭配正确的是( )
A.钱学森——石油 B.袁隆平——农业
C.邓稼先—医学 D.屠呦呦一文学
【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B项正确。
钱学森是国际知名火箭专家,搭配错误,排除A项;
邓稼先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搭配错误,排除C项;
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搭配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记忆新中国科技成就,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2023八下·临潼期末)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文化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64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③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④“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文化事业的发展;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育成籼型杂技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故C符合题意;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C项正确;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排除含有①的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8.(2023八下·晋安期末)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这句话叙述的是“两弹一星”研制的( )
A.背景 B.条件 C.性质 D.意义
【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原子弹、氢弹、卫星——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可知,两弹使中国成为有影响的大国,这是说两弹的影响,D项正确;
霸权主义的核心讹诈是背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条件,保家卫国是性质,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的认识。
9.(2023八下·仓山期末)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四号的发射,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即将全面建成。回顾历史,52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A项正确;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B项;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排除C项;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就。
10.(2023八下·成华期末)2023年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开局之年。搭载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五”载人飞船飞行时间将长于183天,目前空间站驻留工作已入佳境。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该成就属于航天领域,A项正确;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属于军事领域,排除B项;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属于军事领域,排除C项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属于军事领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的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八下·西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一图A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年, “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①是 ;图B中的原子弹爆炸于 图C中的“两弹元勋 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不幸逝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并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建设的认识。
【答案】(1)1953;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邓稼先
(2)我国是在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工业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认识:国家要强盛,必须要发展工业,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两弹一星”;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图A: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超额完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图B: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10月,在我国醅戈壁,第一颗原子爆炸成功。
图C:根据所学可知,邓稼先,两弹元勋,中国原子弹之父,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1986年不幸逝世。
(2)起点:根据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工业水平低,重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工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本题为开放试题,解答此题应围绕“工业化建设的认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言之有理即可。比如:
认识:国家要强盛,必须要发展工业,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1)1953;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邓稼先。
(2)我国是在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工业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认识:国家要强盛,必须要发展工业,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与两弹元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一五计划与两弹元勋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为开放试题,解答此题应围绕“工业化建设的认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