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7 10:01:58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长沙期末)英国国际关系学者汤姆 福迪曾说:“在全球不确定因素快速增多的情况下,中国是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堡垒。”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证明了这一观点。这表明我国(  )
A.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世界 B.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升
C.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D.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2.(2023八下·闽清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下列史实反映出(  )
☆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维护祖国统一 B.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C.捍卫领土主权 D.取得外交巨大成就
3.(2023八下·闽清期末)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香港回归、邓小平理论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一带一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2023八下·市南区期末)基辛格在《论中国》写道,“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泽东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一一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上述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C.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D.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5.(2023八下·崂山期末)2023年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的回国之路引起众人关注,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的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下列促成“玲玲”和“兴兴”赴美的直接因素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6.(2023八下·崂山期末)前不久,在中国积极斡旋下,中东沙特与伊朗重新确立外交关系。另外中国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俄乌冲突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也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曾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C.主导世界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可 D.始终坚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2023八下·城阳期末)有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这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的最小让步。从长远来看,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一个中国”原则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朝鲜停战协定》
8.(2023八下·辛集期末)下表信息反映了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  )
年份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2017年
国家数量(个) 10 34 45 120 136 162 175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B.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 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9.(2023八下·南宁期末)准确识读历史大事年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从下面历史大事年表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的主题是(  )
1955年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1966年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2012年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A.科技与文化成就 B.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C.对外开放与科技成就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0.(2023八下·忻州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C.“求同存异”方针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八下·昌平期末)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彰显大国风范。
材料一:
材料二:经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国际格局初露端倪。这为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提供了机遇。经过多方努力,到70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打开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第二次建交高潮……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 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情况(部分)
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 29 个国家参与的 ①
1990年 中国政府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 5 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
2001年 中国正式成为 ② 成员,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006年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峰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
2015年 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 中国签署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2017年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 2019年9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原则”的重要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取得的外交成就。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
(3)完成材料三的表格。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全球不确定因素快速增多的情况下,中国是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堡垒”可知,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稳定作用,C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世界,排除A;
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国际地位,排除B;
材料并未描述中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全方位外交。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D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建交。故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史实反映出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D项正确;
史实与维护祖国统一和捍卫领土主权无关,排除AC项;
史实侧重于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并没有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的认识。
3.【答案】D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1月,习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中国梦、一带一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故D符合题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1978年开始实行,排除A;
香港回归是1997年,排除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全方位外交的认识。
4.【答案】D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泽东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借鉴古代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典故,调整外交战略,联美制苏,以期打开外交局面的史料,题干材料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项正确;
中国全方位外交政策的实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A项;
仅有中美调整外交政策,不能说明中国外交具有大国特色,排除B项;
国际政治新秩序至今还未建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的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符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D项正确;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项;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考查阅读材料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都体现了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决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B项正确;
题干材料都体现了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未强调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A项;
主导世界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题干材料都体现了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未强调始终坚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都体现了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7.【答案】B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与尼克松无关,排除A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与尼克松无关,排除C项;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是1953年,与尼克松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美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8.【答案】D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反映出1949以来,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加,显示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项符合题意;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加无关,排除AC两项;
材料时间开始于 1949年,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认识。
9.【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日内瓦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据题干大事年表可知,“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正式建交”属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成就;“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属于我国在国防建设方面取得成就。故题干历史大事年表中的主题可以归纳为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D项正确;
题干事件与文化无关,排除A项;
1956——1966年为艰辛探索与建设时期,排除B项;
题干事件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0.【答案】B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11.【答案】(1)价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广为世界上的国家接受,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我国同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2)外交成就: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日建交(田中角荣访华)。原因: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3)①亚非会议②世界贸易组织 方式: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行动;举办国际会议;成立国际金融机构。
(4)认识: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当代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也是改革者,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引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文字以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原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广为世界上的国家接受,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我国同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2)根据材料二“经过多方努力,到70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打开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第二次建交高潮……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取得的外交成就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日建交(田中角荣访华)。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是我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依据材料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有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行动;举办国际会议;成立国际金融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当代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也是改革者,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引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意义、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以及原因、万隆会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认识等知识。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长沙期末)英国国际关系学者汤姆 福迪曾说:“在全球不确定因素快速增多的情况下,中国是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堡垒。”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证明了这一观点。这表明我国(  )
A.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世界 B.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升
C.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D.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答案】C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全球不确定因素快速增多的情况下,中国是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堡垒”可知,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稳定作用,C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世界,排除A;
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国际地位,排除B;
材料并未描述中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全方位外交。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23八下·闽清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下列史实反映出(  )
☆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维护祖国统一 B.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C.捍卫领土主权 D.取得外交巨大成就
【答案】D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建交。故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史实反映出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D项正确;
史实与维护祖国统一和捍卫领土主权无关,排除AC项;
史实侧重于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并没有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的认识。
3.(2023八下·闽清期末)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香港回归、邓小平理论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一带一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案】D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1月,习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中国梦、一带一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故D符合题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1978年开始实行,排除A;
香港回归是1997年,排除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全方位外交的认识。
4.(2023八下·市南区期末)基辛格在《论中国》写道,“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泽东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一一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上述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C.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D.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答案】D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泽东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借鉴古代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典故,调整外交战略,联美制苏,以期打开外交局面的史料,题干材料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项正确;
中国全方位外交政策的实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A项;
仅有中美调整外交政策,不能说明中国外交具有大国特色,排除B项;
国际政治新秩序至今还未建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3八下·崂山期末)2023年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的回国之路引起众人关注,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的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下列促成“玲玲”和“兴兴”赴美的直接因素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答案】D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的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符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D项正确;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项;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考查阅读材料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3八下·崂山期末)前不久,在中国积极斡旋下,中东沙特与伊朗重新确立外交关系。另外中国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俄乌冲突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也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曾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C.主导世界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可 D.始终坚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都体现了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决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B项正确;
题干材料都体现了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未强调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A项;
主导世界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题干材料都体现了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未强调始终坚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都体现了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7.(2023八下·城阳期末)有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这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的最小让步。从长远来看,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一个中国”原则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朝鲜停战协定》
【答案】B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与尼克松无关,排除A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与尼克松无关,排除C项;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是1953年,与尼克松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美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8.(2023八下·辛集期末)下表信息反映了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  )
年份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2017年
国家数量(个) 10 34 45 120 136 162 175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B.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 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反映出1949以来,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加,显示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项符合题意;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加无关,排除AC两项;
材料时间开始于 1949年,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认识。
9.(2023八下·南宁期末)准确识读历史大事年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从下面历史大事年表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的主题是(  )
1955年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1966年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2012年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A.科技与文化成就 B.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C.对外开放与科技成就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日内瓦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据题干大事年表可知,“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正式建交”属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成就;“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属于我国在国防建设方面取得成就。故题干历史大事年表中的主题可以归纳为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D项正确;
题干事件与文化无关,排除A项;
1956——1966年为艰辛探索与建设时期,排除B项;
题干事件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0.(2023八下·忻州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C.“求同存异”方针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答案】B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八下·昌平期末)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彰显大国风范。
材料一:
材料二:经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国际格局初露端倪。这为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提供了机遇。经过多方努力,到70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打开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第二次建交高潮……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 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情况(部分)
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 29 个国家参与的 ①
1990年 中国政府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 5 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
2001年 中国正式成为 ② 成员,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006年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峰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
2015年 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 中国签署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2017年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 2019年9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原则”的重要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取得的外交成就。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
(3)完成材料三的表格。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认识。
【答案】(1)价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广为世界上的国家接受,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我国同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2)外交成就: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日建交(田中角荣访华)。原因: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3)①亚非会议②世界贸易组织 方式: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行动;举办国际会议;成立国际金融机构。
(4)认识: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当代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也是改革者,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引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文字以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原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广为世界上的国家接受,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我国同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2)根据材料二“经过多方努力,到70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打开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第二次建交高潮……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取得的外交成就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日建交(田中角荣访华)。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是我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依据材料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有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行动;举办国际会议;成立国际金融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当代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也是改革者,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引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意义、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以及原因、万隆会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认识等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