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9课对外开放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临湘期中)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故的"窗口”
B.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4个沿海城市
C.1990军,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2.(2023八上·临湘期中)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话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实行包干到户
C.建立市场经济 D.开放沿海城市
3.(2023八上·上思月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近代史上,宁波曾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前者取得了辉煌成果,后者成效不大
D.前者增强了国力,后者促进了中外友好合作
4.(2023·中山三模)下图是1980—1998年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B.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力推动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5.(2023·南山二模)下面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今日深圳和今日香港。从这两个地区的发展现状中可以得 出的共同结论是( )
A.建设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
B.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正确途径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民族分布与发展的基本特点
D.实事求是,立足国情,才能更好地解决发展与统一问题
6.(2023·越秀一模)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港澳繁荣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7.(2023·合肥三模)下图是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B.设立经济特区的正确性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 D.“一带一路”的影响力
8.(2023·合肥三模)据于根元、刘一玲主编的《汉语新词语》编年本(自1991年起始编),新词语以每年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如下岗、炒家、个体户、农民工、股民、巴士、迷你裙等。这反映了(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时代变迁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
9.下面是我国2001年、2011年和202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表。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 )
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设立了经济特区
C.开辟了经济开放区 D.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
10.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493%,外商直接投资7 595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
A.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 B.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
C.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 D.重建了国际金融秩序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甘孜) 近代以来,不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呈现不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依靠重炮和商品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中央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2014年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正式提出
2017年 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2020年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制)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崛起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或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故的“窗口”反映的是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A符合题意;
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4个沿海城市,反映的是历史事实,属于史实,排除B;
1990军,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反映的是历史事实,属于史实,排除C;
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反映的是历史事实,属于史实,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历史观点的含义即可作答。
2.【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在珠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便于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题干中珠海人的生活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设立经济特区,A符合题意;
实行包干到户是农村的改革,排除B;
建立市场经济在1992年,排除C;
开放沿海城市与珠海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珠海是我国经济特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了五处为通商口岸,丧权辱国,被动开放,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政府独立自主决定开放,故选A项。
据上分析,前者是被动开放,后者是主动开放,B项描述错误,排除。
前者受制于列强,成效不大,后者成果辉煌,C项描述错误,排除。
前者导致主权受破坏,没有增强国力,后者促进了中外友好合作,D项描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与现代对外开放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近代与现代开放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1985年”及图中数据变化。1985年,中国把珠江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极大地推动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A符合题意;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排除C;
仅从题干图片信息无法得出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对外开放扩大的基本史实,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深圳被划为经济特区,在党的政策下,它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国际性大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7年到2017年,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见证着香港的繁荣稳定与迅猛发展,谱写着“一国两制”下祖国统一与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篇章。自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是香港特区繁荣稳定的基石。据此可知,从这两个地区的发展现状中可以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实事求是,立足国情,才能更好地解决发展与统一问题,故D项正确;
A项符合深圳,B项符合香港,均与题干“共同结论”不符,排除AB项;
两幅图片均未涉及我国的民族问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深圳和香港相关知识的掌握。
6.【答案】A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都是新时期我国在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因此,它们的建成都健全了我国的交通运输网。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对于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港珠澳大桥方便三地之间人员车辆经济交流、有效吸引香港资金到珠江西岸城市投资、可有力的促进澳门、珠海乃至珠江西岸的经济发展。因此,它们的建成都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据此可知,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A项正确;
青藏铁路的贯通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港珠澳大桥将粤港澳紧紧连在一起,是“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下新的里程碑,因此,BC项不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排除BC项;
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均未涉及到台湾地区,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7.【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示可知,1980年到2019年深圳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大幅度上升,深圳属于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的变化说明了设立经济特区的正确性,B项正确;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指的是香港和澳门回归,排除A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制度,排除C项;
题干描述与一带一路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设立经济特区的认识。
8.【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新词语以每年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如下岗、炒家、个体户、农民工、股民、巴士、迷你裙等”,结合所学知识,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的新词语,所以反映了改革开放推动时代变迁,B项正确;
“下岗”等词语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
“下岗”等词语不能说明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意义的认识。
9.【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10.【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493%,外商直接投资7 595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据此分析:
A项,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说明世界贸易组织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故选A项。
B项,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到“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信息中没有反映“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答案】(1)特点:殖民扩张(或强占殖民地,或对外侵略扩张等)。特点:殖民扩张(或强占殖民地,或对外侵略扩张等)。
(2)标志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示例一】
观点: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兴办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中共中央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总之,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强国之路。
【示例二】
观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推动改革在城市全面展开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总之,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引领作用。
【示例三】
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论述:1978年,中共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中国坚持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依靠重炮和商品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及所学可知,英国崛起的突出特点是殖民扩张(或强占殖民地,或对外侵略扩张等)。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崛起给亚、非、北美等国家或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或增强了本国实力)。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根据材料三“中国现代史大事记”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的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兴办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中共中央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主旨,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强国之路。
根据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推动改革在城市全面展开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主旨,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引领作用。
根据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1978年,中共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主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中国坚持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英国崛起的突出特点及其影响,识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识记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识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9课对外开放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临湘期中)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故的"窗口”
B.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4个沿海城市
C.1990军,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故的“窗口”反映的是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A符合题意;
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4个沿海城市,反映的是历史事实,属于史实,排除B;
1990军,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反映的是历史事实,属于史实,排除C;
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反映的是历史事实,属于史实,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历史观点的含义即可作答。
2.(2023八上·临湘期中)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话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实行包干到户
C.建立市场经济 D.开放沿海城市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在珠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便于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题干中珠海人的生活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设立经济特区,A符合题意;
实行包干到户是农村的改革,排除B;
建立市场经济在1992年,排除C;
开放沿海城市与珠海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珠海是我国经济特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3八上·上思月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近代史上,宁波曾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前者取得了辉煌成果,后者成效不大
D.前者增强了国力,后者促进了中外友好合作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了五处为通商口岸,丧权辱国,被动开放,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政府独立自主决定开放,故选A项。
据上分析,前者是被动开放,后者是主动开放,B项描述错误,排除。
前者受制于列强,成效不大,后者成果辉煌,C项描述错误,排除。
前者导致主权受破坏,没有增强国力,后者促进了中外友好合作,D项描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与现代对外开放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近代与现代开放的相关史实。
4.(2023·中山三模)下图是1980—1998年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B.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力推动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1985年”及图中数据变化。1985年,中国把珠江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极大地推动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A符合题意;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排除C;
仅从题干图片信息无法得出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对外开放扩大的基本史实,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23·南山二模)下面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今日深圳和今日香港。从这两个地区的发展现状中可以得 出的共同结论是( )
A.建设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
B.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正确途径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民族分布与发展的基本特点
D.实事求是,立足国情,才能更好地解决发展与统一问题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深圳被划为经济特区,在党的政策下,它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国际性大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7年到2017年,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见证着香港的繁荣稳定与迅猛发展,谱写着“一国两制”下祖国统一与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篇章。自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是香港特区繁荣稳定的基石。据此可知,从这两个地区的发展现状中可以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实事求是,立足国情,才能更好地解决发展与统一问题,故D项正确;
A项符合深圳,B项符合香港,均与题干“共同结论”不符,排除AB项;
两幅图片均未涉及我国的民族问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深圳和香港相关知识的掌握。
6.(2023·越秀一模)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港澳繁荣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答案】A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都是新时期我国在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因此,它们的建成都健全了我国的交通运输网。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对于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港珠澳大桥方便三地之间人员车辆经济交流、有效吸引香港资金到珠江西岸城市投资、可有力的促进澳门、珠海乃至珠江西岸的经济发展。因此,它们的建成都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据此可知,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A项正确;
青藏铁路的贯通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港珠澳大桥将粤港澳紧紧连在一起,是“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下新的里程碑,因此,BC项不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排除BC项;
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均未涉及到台湾地区,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7.(2023·合肥三模)下图是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B.设立经济特区的正确性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 D.“一带一路”的影响力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示可知,1980年到2019年深圳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大幅度上升,深圳属于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的变化说明了设立经济特区的正确性,B项正确;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指的是香港和澳门回归,排除A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制度,排除C项;
题干描述与一带一路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设立经济特区的认识。
8.(2023·合肥三模)据于根元、刘一玲主编的《汉语新词语》编年本(自1991年起始编),新词语以每年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如下岗、炒家、个体户、农民工、股民、巴士、迷你裙等。这反映了(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时代变迁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新词语以每年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如下岗、炒家、个体户、农民工、股民、巴士、迷你裙等”,结合所学知识,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的新词语,所以反映了改革开放推动时代变迁,B项正确;
“下岗”等词语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
“下岗”等词语不能说明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意义的认识。
9.下面是我国2001年、2011年和202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表。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 )
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设立了经济特区
C.开辟了经济开放区 D.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
【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10.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493%,外商直接投资7 595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
A.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 B.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
C.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 D.重建了国际金融秩序
【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493%,外商直接投资7 595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据此分析:
A项,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说明世界贸易组织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故选A项。
B项,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到“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信息中没有反映“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甘孜) 近代以来,不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呈现不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依靠重炮和商品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中央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2014年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正式提出
2017年 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2020年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制)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崛起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或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答案】(1)特点:殖民扩张(或强占殖民地,或对外侵略扩张等)。特点:殖民扩张(或强占殖民地,或对外侵略扩张等)。
(2)标志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示例一】
观点: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兴办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中共中央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总之,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强国之路。
【示例二】
观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推动改革在城市全面展开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总之,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引领作用。
【示例三】
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论述:1978年,中共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中国坚持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依靠重炮和商品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及所学可知,英国崛起的突出特点是殖民扩张(或强占殖民地,或对外侵略扩张等)。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崛起给亚、非、北美等国家或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或增强了本国实力)。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根据材料三“中国现代史大事记”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的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兴办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中共中央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主旨,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强国之路。
根据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推动改革在城市全面展开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主旨,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引领作用。
根据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1978年,中共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主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中国坚持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英国崛起的突出特点及其影响,识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识记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识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