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临湘期中)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人了活力
C.多种所布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因而才会出现材料中要求“承包造纸厂”的状况,B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无关,排除A;
多种所布制经济共同发展,题干信息未说明,排除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在1992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有企业的改革。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国有企业的改革,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023八上·临湘期中)1978—1982年,农村政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
A.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D.对外开放首先丛浙江省开始
【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78—1982年,农村政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动了市场化趋势的发展,表明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A符合题意;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B;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排除C;
对外开放首先从广东省开始,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难度适中, 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史实,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进行判断即可。
3.(2023·)春联折射生活。1974年,农民彭立家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到1980年,他家春联变成“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春联的变化折射出(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B.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的影响
C.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终确立 D.我国建成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答案】A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23·深圳三模)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各种专业的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
A.改革使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 B.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改革释放了社会经济活力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 ,这说明改革释放了社会经济活力,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改革使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2023·韶关模拟)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造纸厂效益的提高得益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对外开放首先从石家庄开始
C.国内改革释放企业经济活力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和所学可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承包制,这就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
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排除B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6.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
A.经营承包责任制 B.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C.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2023·南山二模) 1978-1982年,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1978-1982年,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结和所学可知,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地区开始实行,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符合题意;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2001年,排除A;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排除B;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难度适中, 理解材料,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3·南沙一模)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在农村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调动了农业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C符合题意;
在农村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与事实不符,排除A;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于1953年,排除B;
“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属于对外开放的内容,与农村改革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史实,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23八上·从江开学考)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至2017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常住人口,城市数量剧增,其原因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以上就是其导致的结果,D项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其主要影响是对农村、农业等方面,排除A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
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主要影响是在企业方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10.对下图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1反映的事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B.图2反映的事件激励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C.图3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D.三个事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分别反映的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D项正确;
图1反映的事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图2反映的事件激励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图3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八上·临湘期中)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到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时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社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主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图二可知,1980—1982年风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请你为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设。
【答案】(1)条件: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变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趋势:粮食产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乡村振兴”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要以民为本,尊重人民意愿。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根据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可知,土地改革是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二“图二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可知,1980—1982年风阳县粮食产量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题考查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乡村振兴”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要以民为本,尊重人民意愿。
故答案为:
(1)条件: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变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趋势:粮食产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乡村振兴”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要以民为本,尊重人民意愿。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临湘期中)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人了活力
C.多种所布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2023八上·临湘期中)1978—1982年,农村政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
A.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D.对外开放首先丛浙江省开始
3.(2023·)春联折射生活。1974年,农民彭立家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到1980年,他家春联变成“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春联的变化折射出(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B.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的影响
C.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终确立 D.我国建成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2023·深圳三模)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各种专业的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
A.改革使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 B.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改革释放了社会经济活力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5.(2023·韶关模拟)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造纸厂效益的提高得益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对外开放首先从石家庄开始
C.国内改革释放企业经济活力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6.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
A.经营承包责任制 B.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C.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7.(2023·南山二模) 1978-1982年,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2023·南沙一模)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在农村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
9.(2023八上·从江开学考)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10.对下图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1反映的事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B.图2反映的事件激励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C.图3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D.三个事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八上·临湘期中)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到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时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社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主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图二可知,1980—1982年风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请你为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因而才会出现材料中要求“承包造纸厂”的状况,B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无关,排除A;
多种所布制经济共同发展,题干信息未说明,排除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在1992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有企业的改革。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国有企业的改革,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78—1982年,农村政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动了市场化趋势的发展,表明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A符合题意;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B;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排除C;
对外开放首先从广东省开始,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难度适中, 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史实,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进行判断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 ,这说明改革释放了社会经济活力,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改革使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和所学可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承包制,这就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
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排除B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6.【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1978-1982年,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结和所学可知,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地区开始实行,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符合题意;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2001年,排除A;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排除B;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难度适中, 理解材料,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调动了农业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C符合题意;
在农村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与事实不符,排除A;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于1953年,排除B;
“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属于对外开放的内容,与农村改革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史实,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至2017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常住人口,城市数量剧增,其原因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以上就是其导致的结果,D项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其主要影响是对农村、农业等方面,排除A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
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主要影响是在企业方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10.【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分别反映的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D项正确;
图1反映的事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图2反映的事件激励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图3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1)条件: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变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趋势:粮食产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乡村振兴”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要以民为本,尊重人民意愿。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根据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可知,土地改革是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二“图二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可知,1980—1982年风阳县粮食产量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题考查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乡村振兴”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要以民为本,尊重人民意愿。
故答案为:
(1)条件: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变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趋势:粮食产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乡村振兴”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要以民为本,尊重人民意愿。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