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5课三大改造 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5课三大改造 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5 13:04:11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5课三大改造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分别是(  )
A.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B.1898年的戊戌变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
C.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D.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1898年的戊戌变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C.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D. 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1966-1976年的 “文化大革命”;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023八下·昌平期末)下表是1952 -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结构情况。由此可知1956年我国(  )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B.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D.民主政治建设加紧进行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1952-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结构情况”可知,与1952年相比,1956年的公有制经济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占国民经济的绝大多数;而私有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降到0,个体经济也大幅度降低,这些数据显示我国所有制经济由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到公有制经济占主导。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所有制的变化是由于我国于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
表格无法得出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信息,排除A项;
表格内容无法得出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排除C项;
表格反映的是我国国民收入结构情况,与民主政治建设加紧进行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完成以及历史意义。
3.(2023八下·昌平期末)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的政策是(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农业合作化
C.赎买政策 D.国有企业改革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赎买政策,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C项正确;
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运动后,土地所有制有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公有,排除A项;
农业合作化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
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以及创举。
4.(2023八下·西安期末)如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9%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6年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都有了大幅提高,而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不符合题意;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不符合题意;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是在20世纪80年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在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回答。
5.(2023八下·黄埔期末)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标志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联系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去分析判断。
6.(2023八下·武侯期末)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国家对他们的资本实行(  )
A.合理调整 B.无偿没收 C.赎买政策 D.自由放任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C项正确;
建国初期,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我国合理调整工商业,排除A项;
“无偿没收”说法错误,排除B项;
“自由放任”是西方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盛行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23八下·晋安期末)如图是福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某一时期的股票证书,该证书可以用于研究(  )
A.国家工业化建设 B.家族控股企业运营模式
C.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福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某一时期的股票证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赎买、公私合营等方式,使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D项正确;
一五计划推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排除A项;
题干主要强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未涉及家族控股企业运营模式,排除B项;
题干主要强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未体现国有企业改革,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认识。
8.(2023八下·仓山期末)《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迈进 B.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确立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所以“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迈进,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确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9.(2023八下·仓山期末)民生轮船公司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轮船公司,如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后该公司进行的调整。这为下列哪一事件的开展提供了范例(  )
时间 整改内容(部分)
1951年 清查出了占公司股本25%的官僚资本,全部收归国有
1952年 正式实行公私合营,改组机构和制度,统一生产管理和计划生产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运动 D.“一五”计划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民生轮船公司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轮船公司……”可知,1951年没收官僚资本收归国有,1952年正式实行公私合营,改组机构和制度,统一生产管理和计划生产,为1954-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借鉴,B项正确;
1958年人民公社化实施,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953---1957年一五计划实施,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为三大改造的开展提供了范例。
10.(2023八下·长沙期末)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毛泽东赞赏的历史事件指的是(  )
A.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改革开放 D.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由“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所学,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起来,可知,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材料分析题
11.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重建与恢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共党内,周恩来是最早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领导人之一。1949年12月他便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
——胡长明《大智周恩来》
材料二: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根据年代尺信息提示,分别写出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及B处对应的时间,并简述“基础”与“主导”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颁布农业政策,努力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时刻,请你分析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三,说说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经过此番建设,我国的工业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A:土地改革;B:1953年。
关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相同点:都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不同点:图一确立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图二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
(3)起点: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变化: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年代尺可知,1950年,开始十地改革;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建设,故A:土地改革;B:1953年。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可知,基础和主导的关系是,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图片1是十地改革,图片2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不同点是,图一确立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图二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起点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根据所学可知,起点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工业面貌发生的变化是,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答案为:
(1) A:土地改革;B:1953年。关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相同点:都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不同点:图一确立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图二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
(3)起点: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变化: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5课三大改造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分别是(  )
A.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B.1898年的戊戌变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
C.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D.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2023八下·昌平期末)下表是1952 -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结构情况。由此可知1956年我国(  )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B.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D.民主政治建设加紧进行
3.(2023八下·昌平期末)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的政策是(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农业合作化
C.赎买政策 D.国有企业改革
4.(2023八下·西安期末)如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9%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5.(2023八下·黄埔期末)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6.(2023八下·武侯期末)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国家对他们的资本实行(  )
A.合理调整 B.无偿没收 C.赎买政策 D.自由放任
7.(2023八下·晋安期末)如图是福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某一时期的股票证书,该证书可以用于研究(  )
A.国家工业化建设 B.家族控股企业运营模式
C.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
8.(2023八下·仓山期末)《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迈进 B.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确立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9.(2023八下·仓山期末)民生轮船公司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轮船公司,如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后该公司进行的调整。这为下列哪一事件的开展提供了范例(  )
时间 整改内容(部分)
1951年 清查出了占公司股本25%的官僚资本,全部收归国有
1952年 正式实行公私合营,改组机构和制度,统一生产管理和计划生产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运动 D.“一五”计划
10.(2023八下·长沙期末)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毛泽东赞赏的历史事件指的是(  )
A.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改革开放 D.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二、材料分析题
11.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重建与恢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共党内,周恩来是最早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领导人之一。1949年12月他便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
——胡长明《大智周恩来》
材料二: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根据年代尺信息提示,分别写出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及B处对应的时间,并简述“基础”与“主导”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颁布农业政策,努力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时刻,请你分析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三,说说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经过此番建设,我国的工业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1898年的戊戌变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C.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D. 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1966-1976年的 “文化大革命”;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1952-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结构情况”可知,与1952年相比,1956年的公有制经济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占国民经济的绝大多数;而私有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降到0,个体经济也大幅度降低,这些数据显示我国所有制经济由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到公有制经济占主导。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所有制的变化是由于我国于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
表格无法得出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信息,排除A项;
表格内容无法得出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排除C项;
表格反映的是我国国民收入结构情况,与民主政治建设加紧进行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完成以及历史意义。
3.【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赎买政策,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C项正确;
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运动后,土地所有制有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公有,排除A项;
农业合作化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
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以及创举。
4.【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6年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都有了大幅提高,而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不符合题意;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不符合题意;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是在20世纪80年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在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回答。
5.【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标志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联系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去分析判断。
6.【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C项正确;
建国初期,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我国合理调整工商业,排除A项;
“无偿没收”说法错误,排除B项;
“自由放任”是西方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盛行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福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某一时期的股票证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赎买、公私合营等方式,使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D项正确;
一五计划推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排除A项;
题干主要强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未涉及家族控股企业运营模式,排除B项;
题干主要强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未体现国有企业改革,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认识。
8.【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所以“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迈进,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确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9.【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民生轮船公司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轮船公司……”可知,1951年没收官僚资本收归国有,1952年正式实行公私合营,改组机构和制度,统一生产管理和计划生产,为1954-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借鉴,B项正确;
1958年人民公社化实施,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953---1957年一五计划实施,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为三大改造的开展提供了范例。
10.【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由“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所学,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起来,可知,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1.【答案】(1)A:土地改革;B:1953年。
关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相同点:都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不同点:图一确立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图二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
(3)起点: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变化: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年代尺可知,1950年,开始十地改革;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建设,故A:土地改革;B:1953年。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可知,基础和主导的关系是,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图片1是十地改革,图片2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不同点是,图一确立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图二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起点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根据所学可知,起点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工业面貌发生的变化是,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答案为:
(1) A:土地改革;B:1953年。关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相同点:都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不同点:图一确立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图二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
(3)起点: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变化: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