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T(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
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
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从文本学的角度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
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
场的索隐派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
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作家来说,“写”什么
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
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
唤起人们对“不写”的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
能获得的效果。
但这些艺术中的“不写之写”,在《红楼梦》中是显著存在的。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
写”究竞该怎么理解?
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耳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
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
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叶“不写之写”,不
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藓宝钗丫餐营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
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
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
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
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
的,此时在鸢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
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竞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
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营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薛宝钗作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小
·24-31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