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中学高2023级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A 6.D 7.A 8.D 9.C 10.C 11.A
12.D 13.A 14.A 15.D
16.(1)表现:在中央,设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理财,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
(2)地位变化: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参政优势:大多具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顾全大局,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任答2点即可)
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7.(1)行动:发动鸦片战争。
原因: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晚清政府腐败,国力衰弱。
(2)条约:《马关条约》。
变化:列强侵华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3)危害:侵犯了中国国家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大门洞开,从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8.(1)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人民的支援,加快了抗战的进程;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2)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中华民族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世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示例一看法: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说明:1919年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操作会议,无理拒绝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义要求,并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中国,五四运动由此爆发。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主力军,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浪潮波及全国。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因此,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示例二看法: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分水岭。
说明: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提高了广大民众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反动当局本质的认识,使人们懂得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才会有出路。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现代化发生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彻底转变;五四运动启迪青年知识分子追求人的解放与个性自由,进一步摆脱了封建束缚;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使中国现代化找到了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现代化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五四运动使中国现代化找到了正确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分水岭。
(“示例”仅作为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马街中学高2023级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19题,共100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和一批西周墓葬,墓葬中出土不少珍贵铜器。在带有“匽(燕)侯”铭文的铜器中,有一件记载了“太保”活动的情况。《尚书·君奭》中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据此可知,该遗址( )
A.可能是西周燕国早期的国都所在地 B.可作为研究西周宗法制的重要依据
C.体现了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D.反映出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2.《汉书》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对以上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百家争鸣实际只有九家学说 B.百家争鸣与诸侯争霸兼并有关
C.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相互隔绝 D.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思想统一
3.商鞅曾经开“燔诗书而明法令”的先例。后来,秦始皇对其加以发挥,于“焚书”之外又创下了“坑儒”的历史记录,以期国家“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这些做法( )
A.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制约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
4.相传,诸葛亮曾在云南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才有了如今举世闻名的普洱茶。为了纪念诸葛亮,当地人们奉诸葛亮为茶祖。类似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在西南地区还有很多。上述传说可用于印证三国时期( )
A.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B.西南地区农业耕作技术改进
C.人民生活普遍富足 D.茶税成为蜀国主要收入来源
5.唐代“诸州及镇、戍之所,各自有城。……纵无城垣,篱栅亦是”;宋初曾令江淮诸郡毁废城垣,以至两宋时代的内地州县治所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城郭,基本上处于无城状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纠正藩镇割据之弊 B.传统坊市制度走向瓦解
C.中央政府财政困难 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6.宋金订立和议之后,金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由北向南转移,越来越多的女真人定居于中原地区。金世宗时,有大臣指出:“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之临潢(今内蒙古东部地区)。……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今北京地区)。”这表明金朝( )
A.土地经营方式改变 B.保留女真民族特色
C.实行因俗而治政策 D.封建化程度的加深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B.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C.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成熟,推动了文明进步。
D.元朝王祯编订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领先世界。
8.“康熙开关”后,清政府曾经于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公元1683年—公元1684年),先后在粤(广州)、闽(福州)、浙(宁波)、江(上海)四个地方设置了海关,这是“海关”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乾隆五十二年,四个通商口岸只留下广州一个,其他三个全部关闭。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绝对禁止了商民与海外的贸易 B.使上海的发展落后于广州
C.沉重打击了海外走私业的发展 D.使大清日渐脱离世界大势
9.《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它所“取资”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D.当时太平天国政权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严峻
10.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部分近代工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时间 创办人 企业名称 备注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
1865年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
1872年 李鸿章 上海轮船招商局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
1890年 张之洞 湖北汉阳枪炮厂 洋务派创办第一家官营钢铁厂
A.核心内容发生质的变化 B.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
C.求富思想与日俱增 D.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意在保障民主共和的成果 B.标志着三民主义完全实现
C.成功践行戊戌变法的诉求 D.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12.一位用英文署名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除去四千余年玩物的名字,及免终身做男子的婢女,享国家平等的幸福。”这表明当时( )
A.女性普遍反抗传统习俗 B.批判礼教成为社会共识
C.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有利于妇女解放
13.1937年4月,广州市财政局颁布了广告管理及征捐章程,其中规定,“发布国货广告免纳广告捐,惟须缴验官厅国货证明书登记证,或褒奖状照并摄具影片,呈经财政局核准,领取免征国货广告捐证,方难免纳”。广州市政府的做法( )
A.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均衡发展
C.推动广州成为国货广告业的中心 D.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14.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后。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被剥削残害至死的矿工尸体堆放的坑道,被人们称为“万人坑”。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中,掠煤达1400多万吨,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这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 B.日本侵华以经济掠夺为主,政治掠夺为辅
C.日本侵华由局部发展为全面 D.大同地区成为日本侵华的唯一能源基地
15.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在不知名的小村庄,靠几部电台指挥全国数百万大军;蒋介石在最后的大决战中,忽而乘飞机到沈阳,忽而在葫芦岛登上军舰,到处召开军事会议,但卫立煌、傅作义等将领还是各行其是。这反映了( )
A.地利条件在战争中无关紧要 B.军队纪律决定了战争的成败
C.将领素质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D.军事指挥体系影响战争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的表现。(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7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以祝贺乾隆帝八十寿辰为名,派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到北京,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廷的拒绝。道光十七年到十八年(1837—1838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外交大臣巴麦尊表示:“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践行巴麦尊“先揍它一顿”而采取的行动并分析
原因。(4分)
(2)材料二条文出自近代中国哪一不平等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条约所体现出的列强侵华方式发生的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还有苏联的屠戮……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裕仁关于投降的诏书》(1945年8月14日)
材料三 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日最后胜利》(1945年9月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理解抗日战争中国取胜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戊戌变法失败后,又爆发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就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从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军事层面,什么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其实根本要在思想观念层面解决。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意义是我党在革命后的一种总结,五四运动的本质就是“德先生”“赛先生”“打倒孔家店”。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追寻了170年历史中的最具分水岭意义的一个事件。它彻底地否定传统,全盘西化,开启了又一个现代的中国。
——摘编自陈东升《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五四运动”提出一个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