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河南濮阳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的三组蚌砌龙虎图案。其中一组墓穴中,男性骨架头南脚北;其右由蚌壳摆塑一龙,头北面东;其左由蚌壳摆塑一虎,头北面西。此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的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据此可知( )
A.男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B.古天文学源自中原地区
C.渔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D.自然力量受到先民崇敬
2.《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族渊源,部分内容下表所示。这些记述集中反映了( )
少数民族首领 记述内容
大夏建立者匈奴贵族赫连勃勃 “朕大离之后,世居幽朔。……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
前秦皇帝氐人苻坚 “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梦想是“混一六合”
前燕建立者鲜卑贵族慕容廆 “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
后秦建立者羌族贵族姚弋仲 “其先有虞氏(舜所在部落)之苗高。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少数民族首领 记述内容
大夏建立者匈奴贵族赫连勃勃 “朕大离之后,世居幽朔。……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
前秦皇帝氐人苻坚 “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梦想是“混一六合”
A.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 B.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C.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快形成 D.古代史籍编修追求客观性
3.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建策以两税法代租庸调制。同时,唐政府停止履行射小农进行田业授受的传统职责,私家地主的占田限额也随之被统统取消,“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唐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
A.鼓励民间垦殖土地 B.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D.打破自然经济形态
4.元朝行省长官作为介于路府州县和“腹里”之间的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得到中央授权。元朝这一制度设计( )
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C.缓解了君相之间的矛盾 D.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5.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出现这样的思想观点: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才能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及以个人的内心为准则等。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阳明 D.朱熹
6.下图所示为1842—1856年中英双边正当贸易总值变化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
(单位:英镑)
A.中国保持对英经济竞争优势 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外来商品
C.英国对华侵略诉求日益增强 D.协定关税未对外贸产生影响
7.1895年2月,《申报》刊载文章指出,“中国自二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唯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这一评论( )
A.缘于民族危机的加深 B.旨在肯定洋务派的历史功绩
C.摆脱了中体西用窠臼 D.揭示了洋务新政失败的根源
8.1928年,江西全省拥有中共党员4000余人。1932年7月,仅对公略、兴国、胜利、于都、宁都、乐安、永丰七县进行统计,党员总数就达到13124人。1933年9月,江西七县党员人数达到97451人。这集中反映了( )
A.革命中心发生转移 B.土地革命蓬勃发展
C.革命统一战线扩大 D.国民革命形势高涨
9.1938年《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政府根据民生主义信条,实施计划经济,凡事业之余国营者,由国家筹集资本,从事兴办,务使之趋于生产的合理化”。时任经济部部长的翁文灏(1942年)也指出:“工业化的成功,实赖有计划的建设与重工业之核心……欲求重工业之生产,势非由政府特为设法促进不可。”据此可知( )
A.民族危机影响经济建设模式的选择 B.国家干预理论制约民族工业的成长
C.国营经济成为抗战全面胜利的保障 D.民生需求助推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
10.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恢复了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1983年,湖北省政府决定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厅,统一管理外资、外经、外贸工作,建立和扩充了10多个相应的进出口营运公司。这些举措( )
A.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B.加强了对外贸企业的集中管理
C.为对外开放营造了有利环境 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11.希罗多德治史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描写人类的事迹,并使这些事迹不至于被后世所遗忘。他“化传说的笔录为历史科学”,这并不是希腊思想中所固有的,它是公元前5世纪的发明,而希罗多德则是它的发明人。据此可知,希罗多德( )
A.强调知古鉴今 B.否定神话传说 C.关注希腊历史 D.具有人文史观
12.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统治法国时长期停止召开三级会议,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下令在国家法令中使用法文,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这些举措( )
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B.确立了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
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13.1865年后,共和党主导国会制定美国南部重建方案:剥夺南方叛乱分子的选举权和担任政府公职的权利;赋予黑人公民权和选举权;组建有大批黑人加入的南方共和党,以保证其控制南方各州政权。但至1877年,南方共和党政权先后被民主党全部取代。由此可见,这时的美国( )
A.种族歧视顽疾根除 B.联邦制原则遭到破坏
C.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D.南方各州取得自治权
14.1922年11月,列宁指出:“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农民对他们目前的境况是满意的。……这是在一年内取得的成就。”苏俄“一年内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
A.沙皇专制统治覆灭 B.苏维埃政权建立
C.苏俄经济政策调整 D.农业集体化加快
15.下图所示为1958年在加纳阿克拉举行全非人民大会的场景,上方的旗帜上写着“别碰非洲!非洲一定要实现自由!”此次大会的召开( )
A.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推动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C.促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 D.维护了非洲地区文化的统一性
16.1995—2000年,有50多个国家发生了反对某美资跨国餐饮集团的暴力抗议,从法国到巴西再到印度尼西亚等。反对者们将该集团的产品及企业的传播看作是为取代传统食品与文化、地方产品、独立思考以及可选择性政治意识形态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侵略。这一抗议活动反映了( )
A.反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B.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完善
C.冷战严重阻碍国际经济交流 D.国际贸易消除了文化多样性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表所示史料均反映明代中后期社会情况。
史料 史料出处
“浙江钱尚书治第时,多役乡人,而砖凳亦取给予彼” 明代文林《琅琊漫抄》
“吴中士大夫田连阡陌,受请寄,避徭役,贻累闾里,身殁而子孙为流佣者多矣” 明代钱谦益《牧斋初学集》
“(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态度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达至太监,太监乃至御前” 明代余继登《典故纪闻》
“是秀才一得出身,即享用无白银田二百亩 矣”。“又贪生无力完粮,奏销豁免。诸生中不安分者,每日朔望赴县恳准词十纸,名曰‘乞恩’。又揽富户钱粮,立于自名下隐吞。故生员有‘坐一百走三百’之谣” 明代范三廉《云向据目抄》、清代顾公燮《丹午笔记》
材料二:针对一条鞭法,襄阳李公曰:“以各项银差并力差工食合为一处,计银若干数,然后照丁高下,粮多寡,以此银派征之。征毕,则分此以为银差起解,及为官觅力差人之工食也。百姓除此外,无一事矣。法仍宜民哉……”而黄宗羲则说:“有明两税丁口而外,能力差,有银差……一条鞭法……是银力两差并入于两税也。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仍复纷然,其后又安之。谓:‘条鞭,两税也,杂役,值年之差也。’岂知其为后出之差乎?使银差力差之名不去,何至是杂役耶!故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梁方仲《明代一条鞭法的论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中后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襄阳李公、黄宗羲对明代中后期税制改革的看法。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料一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史料二: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
史料三: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材料二: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棉纺织业的历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报刊活动统计表
地域 代表 建党前报刊活动
上海小组 李达 “五四”后在“觉悟”副刊连续发表文章,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
李汉俊 1918年从日本带回大批英、德、日文的马克思主义书刊,联络《星期评论》《建设》《劳动届》等杂志和“觉悟”副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参与《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的编辑
北京小组 刘仁静 1917年加入互助社,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湖南小组 毛泽东 组织新民学会,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湖南《大公报》馆外撰述员,创办文化书社
何叔衡 1918年租住新民学会,协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1920年接办《湖南通俗报》
湖北小组 董必武 1919年春,在上海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读物和进步报刊,《武汉星期评论》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陈潭秋 《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的记者,发起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武汉星期评论》
山东小组 王尽美 组织励新学社。创办《励新》半月刊,出版《济南劳动周刊》
邓恩铭 省立一中校刊主编,组织励新学社,出版《励新》半月刊
列席代表 包惠僧 “五四”前曾任《大汉报》《汉口新闻报》《中西日报》外勤记者,1921年6月赴广州后担任《群报》编辑
——摘编自龙伟、张辉甜《办报以建党:五四进步报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报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新石器时代(中国)。河南濮阳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的三组蚌砌龙虎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的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这些来自于自然的图案描述和象征,说明文明早期,先民崇拜自然力量,D项正确;墓穴中有男性骨架,并不能证明当时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仅仅列举了河南出土的墓穴遗址,并不能证明古天文学源自中原地区,排除B项;墓穴中有蚌壳,但是不能说明当时渔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十六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等信息,可知,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宣称是华夏后裔,表明华夏认同的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华夏认同的发展,不能说明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排除B项;秦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且材料提及的是华夏认同的发展,并不相符,排除C项;仅从表格内容,无法得出古代史籍编修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唐朝时期实行了两税法,两税法以资产为主要征税标准,有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所以唐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危机,B项正确;唐政府实行两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并不是鼓励民间垦殖土地,排除A项;确立封建土地制度是在商鞅变法时期,排除C项;唐朝时期并没有打破自然经济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题意可以看出,元朝时期的行省长官既有较大的权力,但又受到一定的制约,既保证了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而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项正确;这一制度设计进行了分权,但并不是相互制衡,排除A项;这一制度设计有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这一制度设计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并不是缓解君相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才能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及以个人的内心为准则等”是对心学的描述,其中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圣贤的境界,C项正确;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对专制的批判和经世致用方面,与材料不符,排除AB项;朱熹的观点是格物致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2—1856年(中国、英国)。据所学解读本题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42—1856年中英双边正当贸易中,中国保持出超地位,英国则在对华正当贸易中,处于严重入超地位,进而要求更多的侵华权益,C项正确;中国保持对英经济竞争优势,属于表象,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此时近代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协定关税是否对外贸产生影响作出判断,排除D项。
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原因题、目的题、影响题和本质题。时空是1895年(中国)。据材料“唯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可知,近代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图自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最终走向失败,材料观点反映了当时国人重新审视“师夷长技”的可行性,即在揭示了洋务新政失败的根源,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的反思,并未提及民族危机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并未肯定洋务派的历史功绩,反而指出其问题所在,排除B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评论并未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期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2年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在江西等地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中共充分的发动了农民群众,因此党员人数的增加集中反映了土地革命的蓬勃开展,B项正确;党员人数的增加并不能体现革命中心的转移,并且这时期革命中心未转移,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随着国民革命的失败而不复存在,排除C项;1932年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力主加强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管控,这说明民族危机影响了国统区经济建设模式的选择,A项正确;在日本全面侵华的大背景下,国民政府加强管控经济活动对抵御日本侵略是非常必要的,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制约,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了国家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管控,没有体现出国有经济成为抗战全面胜利的保障,排除C项;
民生需求助推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湖北省恢复了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北通过开辟直航国外的港口,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厅,为对外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C项正确;1992年,才提出市场经济的主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对对外开放的影响,并不是加强对外贸企业的管理,排除B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希罗多德治史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描写人类的事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罗多德在修史的过程中,重视描写人类的事迹,具有人文史观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知古鉴今,排除A项;希罗多德治史,并没有否定神话传说,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对人的关注和重视,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下令在国家法令中使用法文,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通过停止召开三级会议,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以及对国家语言的规定,强化了王权,也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无法得出法国确立了专制王权的历史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无关,排除C项;“消除了”,表述过分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赋予黑人公民权和选举权;组建有大批黑人加入的南方共和党,以保证其控制南方各州政权。但至1877年,南方共和党政权先后被民主党全部取代。”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之后,共和党意图控制南方各州政权而组建有大批黑人加入的南方共和党,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不可能让共和党“一家独大”,于是民主党崛起,与共和党对峙,这标志着政党政治得到发展,C项正确;“种族歧视顽疾根除”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联邦制原则遭到破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南方各州取得自治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苏联)。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缓解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C项正确。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排除B项;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58年(非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958年,全非人民大会以非洲的名义号召与西方殖民国家斗争,争取独立和自由,这加速了欧洲在非洲殖民统治体系的崩溃,A项正确;早在二战前,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就已兴起,排除B项;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争取独立和自由,并非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文化统一,排除CD项。故选A项。
1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5—2000年(世界)。据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美国利用经济优势,向世界各地输出自身文化和价值观,激起众多国家的抵制和抗议,干扰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此只能通过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加以解决,B项正确;反全球化只是部分国际力量的态度,并非“国际共识”,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排除C项;国际贸易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互鉴,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但无法消除文化多样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1)问题:官员役使百姓;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不均,多有隐匿。原因: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政治腐败;科举制下,对士人优待;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
(2)看法:襄阳李公:充分肯定一条鞭法。认为一条鞭法照丁高下,粮多寡作为赋税征收的标准,同时政府雇人解运税银,极大地减轻了百姓负担。黄宗羲看法:否定一条鞭法。认为一条鞭法将原来的力差、银差杂税并入两税,而百姓依然要承担里甲的差役,这极大地增加了百姓负担,对后世危害极大。
解析:(1)本题为特点类、列举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后期(中国)。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一“浙江钱尚书治第时,多役乡人,而砖凳亦取给予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员役使百姓;根据材料一“(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态度监”可知,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根据材料一“吴中士大夫田连阡陌,受请寄,避徭役,贻累闾里,身殁而子孙为流佣者多矣”“又揽富户钱粮,立于自名下隐吞”可知,土地兼并严重,赋税不均,多有隐匿。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政治腐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下,对士人优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
(2)本题为特点类、认识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明朝中后期(中国)。看法:襄阳李公:根据材料二“法仍宜民哉”可知,襄阳李公充分肯定一条鞭法。根据材料二“以各项银差并力差工食合为一处,计银若干数,然后照丁高下,粮多寡,以此银派征之。征毕,则分此以为银差起解,及为官觅力差人之工食也。百姓完此外,无一事矣”可知,认为一条鞭法照丁高下,粮多寡作为赋税征收的标准,同时政府雇人解运税银,极大地减轻了百姓负担。黄宗羲看法:根据材料二“故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可知,否定一条鞭法。根据材料二“一条鞭法……是银力两差并入于两税也。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仍复纷然”可知,认为一条鞭法将原来的力差、银差杂税并入两税,而百姓依然要承担里甲的差役,这极大地增加了百姓负担,对后世危害极大。
18.答案:(1)价值及推断: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印度棉纺织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印度地区棉花的种植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棉布成为人们的重要衣料。史料二有助于探讨棉花种植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研究古代南美洲植棉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出古代秘鲁也是棉花种植和棉织业的故乡。史料三可用来探讨棉花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了解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助于研究棉布彩带是否为古代埃及法老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出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
(2)示例标题:棉纺织业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交往不断扩大的历史。阐述:棉花原产地为印度、东非和中美洲。随着不同地区商贸往来的扩大,欧亚大陆之间的经贸往来增多,棉花种植技术传播到西亚和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汉代以来伴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棉花种植技术逐渐大量传入中国,中国棉纺织业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扩张,世界各洲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物种交流越来越多,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品也成为深受人们喜欢的重要产品。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殖民扩张的加剧,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英法美等国竞相发展棉纺织工业,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棉花原料、向其倾销棉织品,以牟取暴利,从而导致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总之,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的发展趋势。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得出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印度棉纺织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印度地区棉花的种植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棉布成为人们的重要衣料。据材料“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得出史料二有助于探讨棉花种植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研究古代南美洲植棉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出古代秘鲁也是棉花种植和棉织业的故乡。据材料“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得出史料三可用来探讨棉花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了解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助于研究棉布彩带是否为古代埃及法老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出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世界)。据材料“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等信息,得出标题:棉纺织业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交往不断扩大的历史。阐述:首先,说明棉花的原产地,并介绍商贸发展对棉花种植以及扩展带来的推动作用,同时介绍汉代以来,受海陆丝绸之路的影响,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特点。其次,说明新航路开辟和西方殖民扩张,对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品的影响。最后,说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最后总结,得出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的发展趋势。
19.答案:论题:报刊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推动因素。论述:报刊是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报刊既是思想平台,也是舆论阵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和自我完善,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渠道和载体。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由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阶级民主的转向,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逐渐由宣扬资产阶级文化到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先进知识分子陆续创办《湘江评论》《觉悟》等报刊,并以此为主要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据所学解读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共一大的部分代表成立了许多报刊,这些报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说报刊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推动因素。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报刊是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报刊既是思想平台,也是舆论阵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和自我完善,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渠道和载体。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由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阶级民主的转向,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逐渐由宣扬资产阶级文化到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先进知识分子陆续创办《湘江评论》《觉悟》等报刊,并以此为主要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论述,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