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0 20:0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殷商的祭奠活动多表达对“帝”的崇拜,认为帝主宰了一切。武王伐纣胜利后,周人认为周“有命自天”,对“天”的崇拜取代了对“帝”的崇拜,并通过祭奠活动强化了只有“敬天”“孝祖”“保民”才能获得“天”的庇护这一观念。这反映出周初( )
A.占卜活动影响式微 B.宗法伦理根深蒂固
C.民本思想成为主流 D.人文观念得到孔扬
2.汉代,民间资本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许多领域都存在雇佣劳动,一般情况下以货币的形式支付报酬,也存在以粮食支付雇佣的情况。如居延汉简《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中就有“市庸(佣)平贾大男日二斗”的记载。这表明,汉代( )
A.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产业经营方式较灵活
C.统一的货币体系形成 D.未真正推行抑商政策
3.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有官员上奏提议取消常年给百官提供的酒类特供,得到批准,但规定了例外情况,如负责祭犯的官员和“远審使客”。北魏孝明帝的这一做法( )
A.易加剧统治危机 B.利于推进民族交融
C.可解决财政困难 D.净化了官场的风气
4.唐太宗时期,民间歌谣中流传着“武代李兴”的说法,李世民借故对当时的武卫将军进行了撤换。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民谣可以准确预示历史走向 B.个人意志无法影响历史进程
C.女帝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D.预言与政局存在偶然的联系
5.南宋时期,政府以官仓中大量的储粮为基础,“遇贵量减市价塊(卖出粮食),遇贱量增市价来(买进粮食)”。有时为了抑制不断上涨的粮价,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政府抛售粮食的价格。南宋政府此举意在( )
A.保障农民利益 B.维护社会稳定 C.增加财政收入 D.规范商品市场
6.明朝一学者认为“真心”就是“最初一念之本心”;他将未被伦理道德、社会关系所污染的人的原初状态视为人的“真实状态”。他极力追求未被知识和见闻所污染的“赤子之心”,强调“人皆有私”,人人生而平等。由此可知,该学者( )
A.深受道教的影响 B.践行了经世致用 C.发展了阳明心学 D.传播了西学理论
7.种上弦琅彩是在康熙帝建议下将绘画技法嫁接到瓷器上的结果,当时的彩料需从国外进口,雍正六年(1728年),清宫造办处成功冶炼出弦琅彩料。乾隆时,珐琅彩极为盛行,图1、图2所示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 )
图一 图二
A.体现出一定的盛世气象 B.得益于生产关系的革新
C.助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D.是宫廷祭犯活动的礼器
8.19世纪中叶,在上海为美商服务的买办吴健彰出资捐得候补道,后因协助上级镇压民众的抗英斗争,逐步升职为署理上海道(官名);广州同乎洋行出身的买办潘什成,也以八万两白银捐得候补道,后被两广总督委以重任—处理“夷务"。这表明晚清( )
A.政治权力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新兴社会力量引领政治改革 D.买办入什情势凸显统治危机
9.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该言论( )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B.彰显了强烈的道路和文化自信
C.指导了农村根据地的开辟 D.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10.1940年,《日本新闻》在日本影院强制上映,其中有关中国战场的新闻影片均是有选择地拍摄的一些当地“政治领袖”欢迎日军和日军“亲民”的画面,展现当地民众被日军“解放”的“喜悦”,并强调“大东亚战争”旨在把亚洲人民从欧美列强手中“解放”出来。日本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
A.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 B.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日本在中国战场透支国力 D.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1.下表所示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表中所示情形( )
发展状况 1978年 1992年
教师总人数/万人 899.4 1036.7
高校毕业生人数/万人 16.5 60.4
图书馆数量/个 1218 2558
国家发明奖获奖/人次 2903(注)
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人次 7297(注)
注:两类奖项的获奖人次为1979-1998年累计获奖人次。
A.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人才保障 B.响应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反映了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D.得益于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
12.2003年,国务院决定在新组建的商务部下设置对外援助司,统筹负责援外工作。2018年3月,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启动,新成立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负责援外工作。这一变化表明,当代中国(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致力扩大外交“朋友圈”
C.自觉肩负大国使命担当 D.外交政策日益灵活务实
13.考古学家曾在罗马北部的一座古城中挖掘出一幅公元前4世纪的壁画,画面上描绘着和面、掛面、切面的场景;2002年,考古学家在中国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约4000年前的“面条”,经鉴定,该“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黍和粟。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印证( )
A.物种交流促使饮食文化趋同 B.丝绸之路改变罗马生活方式
C.早期文明的独立性与相似性 D.罗马帝国是麦类作物原产地
14.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法式备定”的唐制,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在中央创建“八省百官”制,并废除官吏世袭制,改由国家任免官吏。这些举措( )
A.推动了政权封建化 B.旨在消除社会矛盾
C.对旧贵族有所妥协 D.巩固了中央集权制
15.下表所示为16世纪和17世纪亚洲香料(丁香和胡椒)在西欧的出售价与其收购价的比值(单位:倍)。由此可知( )
时间 丁香 胡椒
16世纪 73—184 13—16
17世纪 6 7—9
注:16世纪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印度、印尼香料的采购价及其在葡萄牙、英国的售出价对比,17世纪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印尼香料的采购价及其在荷兰的出售价对比。
A.早期殖民掠夺引发了价格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流通
C.三角贸易降低了商品交易成本 D.亚欧贸易服务于资本原始积累
16.拿破仑把他的法典(《民法典》《商法典》等)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这里的农民从此成了自己土地的主人;在城市里,行会和宗法式的贵族统治比德意志其他地方提早十年消失,而且让位给自由竞争了。这表明拿破仑战争( )
A.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关系 B.激发了德意志启蒙运动
C.开启了德国的工业革命 D.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金世宗完颜瘫(1123—1189)即位之初,多次将参与纂修《辽史》的史官召入宫中,“讲论古今及时政利害,或至夜半”。世宗认为前代史书详备,而金代《实录》太简略,因此大定年间(1161—1189年)先后完成《太宗实录》《審宗实录》《熙宗实录》的编修。……他曾对宰臣说:“海陵(完颜亮,金世宗前任君主)时,记注皆不完。人君善恶,为万世劝诫,记注遗逸,后世何观?”……大定二十年(1180年),金世宗对宰臣说:“近览《资治通鉴》,编次累代废兴,甚有鉴戒,司马光用心如此,古之良史无所加也。”海陵王被絨后,世宗为帝,他“禁近能暴海陵垫恶者,辆得美什,故当时史官修实录多所附会”。但世宗提倡实录史学,从开边政策、继承先祖传统、信任人臣以及注意处理内部关系等方面对继承人进行全面培养,并在民族关系上实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定之治”局面的出现均与此有所关联。
——摘编自吴怀棋《金世宗时期的史学和大定之治》
(1)根据材料,概括金世宗重视史学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金世宗重视史学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在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署。英方为此专门绘制了《〈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铃印》一图(图3)。该图的绘制与印刷均由英国官方授意,者英等中方代表在画中的不同形象,反映出英方对中方官员的态度差异,进而影响了清廷对战后中英交涉负责官员的选派。与该图配套的人员名单和相关图像资料,暗示了中方翻译在交涉中的参与和“康华丽”号的精确停泊位置,亦呈现了中方官员在签约谈判过程中的部分表现。该图作者在画面结构、人物形象、设色等方面都进行了精细设计。例如,居于画面正中位置的人物是中方负责签约的钦差大臣者英,但在他头顶的正上方绘着一幅英国女王的肖像画。
《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
——摘编自王亚楷、李鸯哲《图像中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中英交涉史实新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绘制及印刷这幅图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辨析这幅图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将图片等艺术作品作为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首开利用望远镜观察天象之先河,发现了许多当时欧洲人从未了解的天文现象,充分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中的合理成分。时人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伽利略发现新宇宙。”1633年,伽利略被教会判处终身监禁,后死于狱中。与此同时,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这些定律修正了哥白尼的错误,指出行星皆沿椭圆形轨道绕日运行,这为牛顿后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创造微积分等数学分析方法打下了基础。开普勒的理论同样遭到教会的攻击,他的著作也被宣布为禁书。17世纪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涉(1632—1677)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宇宙间只有一个绝对无限的实体—自然界,物质和精神只是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而已;自然界不生不灭,是永恒存在的。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欧洲天文学发展的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7世纪欧洲天文学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所示为1918年至2022年国内某钢铁企业的发展大事记。
1918年,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19年,设计年产8万吨铁、6万吨钢的龙烟铁矿公司的石景山炼厂由北洋政府主持投资建设,政府首脑悉数入股;全部采用美国技术装备,设备国内领先 1922年,石景山炼厂因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施工停滞而不得不延期投产 1938年,日军侵占石景山炼厂,并对其实行军事管理。日占期间,石景山炼厂共产铁26万余吨,其中23万余吨被运至日本本土 1945年,被国民政府接管 1949年6月,成为解放区第一家恢复生产的现代钢铁企业 1952年,生铁(年)产量增加到34.2万吨,超过该厂1920—1949年的累计总产量,当年的产量名列全国第二 1956年,提前16个月完成国家“一五”计划规定的工业总产值指标 1958年,在全国首创“基本建设投资大包干” 1979年,采用37项国内外新技术建成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并投产 1980年,自主研发的顶燃式热风炉技术出口卢森堡 1981年到1995年,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承包制” 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授予投资立项权、资金融通权和外贸自主权;同年,创办了中国工业企业第一家银行 1994年,年钢产量已达824万吨,成为行业“全国冠军” 2003—2010年,企业主体开始逐步搬迁至唐山重新投产;2010年,老厂区全面停产;2022年,老厂区部分工业遗址经改造后,成为北京冬奥会竞赛场地之一
——据《中国国家历史》杂志社官方网易号专栏文章整理
材料呈现了一个大型民族企业的百年发展历程,其中蕴含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启示,围绕"企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炼一条或多条启示,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统治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由材料可知,商代所祭拜的“帝”具有强烈的宗教神祇色彩,虽然周人也“敬天”,但“孝祖”“保民”这些与人的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也备受重视,这体现出人文观念得到孔扬,故选D项;材料并不能反映商代盛极一时的占卜活动是否式微,故排除A项;西周以前的王朝并没有实施严格的宗法制,“根深蒂固”言过其实,故排除B项;民本思想成为主流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C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由材料可知,不同行业领域或多或少地使用雇佣劳动,支付酬劳的方式也较为多元,这表明汉代产业经营方式的灵活,故选B项;存在雇佣关系并不意味着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排除A项;货币体系是否统一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政治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北魏孝明帝在国家物资匮乏、民生艰难的状况下,不得不削减百官的特权待遇,却仍保留祭司阶层、使节团的酒类特供,这不但对解决财政困难只是杯水车薪,而且会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进而激化统治危机,故选A项、排除C项;此举只是减少了酒类禁令对民族交融的消极影响,并不能促进民族交融,故排除B项;取消酒类特供并不意味着禁止官吏饮酒,对官场风气影响有限,故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谣与专制统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由材料可知,李世民以民谣内容为借口,对政敌进行了打击,武则天纵容民谣的传播为其统治增添了“天命”色彩,但民谣中的预言同专制统治行为间并不存在客观的内在联系,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唯物史观,故排除A、B、C三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南宋经济管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粮价与民众生活尤其是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政府一再将粮食按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抛售,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避免饥荒及民变的爆发,故选B项;“谷贱伤农”,故排除A项;按照价值规律可知,材料中的做法只能平抑物价,并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故排除C项;政府直接参与粮食买卖活动不利于商品市场的规范运行,故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李势的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的素养。材料中的观点是李资的“童心”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童心”说是对王阳明及其弟子的“良知”理论的发展,故选C项;“人皆有私”不符合道教的观念,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思想,故排除B项;李资这些观点并非来自西学东渐,故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制瓷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珐琅彩瓷器的产生得益于君主的奇思妙想,在国内的能工巧匠的探索下,融合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中外艺术元素,其流行体现出一定的盛世气象,故选A项;这些瓷器都是官营手工业的产物,并未受到新生产关系的影响,故排除B项;这些瓷器并不是外销瓷,且官营工坊很快摆脱了对外来原料的依赖,故排除C项;这些器物上的花纹充满生活气息和情趣,并非祭犯用具,故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买办入什,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由材料可知,买办几乎都是通过纳捐入什的,其后往往和列强接触甚密,甚至直接参与镇压民众的反侵略行动,这一情势反映了晚清财政的困难、外交人才的匮乏以及民众斗争的兴起,故选D项;晚清政治权力结构的显著变化主要缘于地方汉族官僚的嶇起,这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故排除A项;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标志是西方国家与清政府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晚清政治改革,故排除C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的素养。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必须”表现出中国的特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已经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对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具有高度的自信,故选B项;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是在20世纪40年代,故排除A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始于1927年,故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后就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故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持久战”对日本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由于中国人民的持续奋勇抗战,到1940年,日本的国力已经不堪消耗,日本军国主义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对本国人民进行欺骗和麻痹,以维持其反动统治,故选C项;汪精卫对日本投降,建立伪国民政府只是材料影片中的部分素材来源,并不是深层次的背景,故排除A项;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故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故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材料现象的出现得益于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高考制度的恢复以及国家对文化工作的投入增多,这都是党和国家在文化战线上拨乱反正的结果,故选D项;199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相较于我国人口总量和社会需求仍然严重不足,故排除A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的战略布局,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可以说明综合国力的提升,“显著”一词有所夸大,故排除C项。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国家机构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的素养。由材料可知,改革后的对外援助机构地位上升,职能增多(突破了“商务”局限),这反映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担作为大国的使命担当,故选C项;材料现象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A项;中国积极承担大国使命担当,并不是为了扩大外交范围以及采取更加灵活的外交政策,故排除B、D两项。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文明的独立性和多元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材料以“面条”这一食物及其相关壁画在中国和西方的出土为情境,反映出古罗马和古代中国均出现了“面条”,但他们的“面条”在材质和制作工序上可能存在差异,由此可推知,二者是相对独立地发明了“面条”这一食物,故选C项;材料中的两种“面条”是用不同的粮食作物制作的,故排除A项;公元前4世纪,丝绸之路尚未开辟,罗马帝国也未建立,故排除B、D两项。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由材料可知,日本通过官制改革,废除了官吏世袭制,有利于封建官僚体制的形成,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故选A项;材料中的举措对缓和封建主和民众的矛盾没有直接作用,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改革措施没有体现对旧贵族的妥协,故排除C项;日本是在大化改新开始约半个世纪后,才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由材料可知,17世纪欧洲市场的贵重香料售价与采购成本的比值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情况,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亚欧贸易量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价格下降,故选B项;价格革命表现为货币贬值和物价上升,与材料现象相似,故排除A项;香料来自亚洲,与大西洋三角贸易无关,故排除C项;“服务于”说法绝对化,故排除D项。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拿破仑战争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由材料可知,拿破仑战争瓦解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领主制,承认了农民的土地私有权,还废除了行会和大家族对城市产业的操纵,推广了自由竞争的模式,故选A项;材料信息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C两项;大陆法系的基础源自罗马法,而非拿破仑的立法活动或战争,故排除D项。
17.答案:(1)表现:亲近史官(重用史学人才);运用国家力量完善帝王实录编修;推崇历史的借鉴作用(推崇《资治通鉴》的史学追求);将历史经验教训活用于继承人培养和宋金关系处理上。
(2)简评:提高了金朝官修史书的水准;启发了金世宗的治国理政选择;有利于宋金文化交流和金朝统治的封建化;助推了“大定之治”的出现;其通过贬抑海陵王来自我标榜的倾向导致史书部分记载失实,不利于史学的健康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金世宗对史学的重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第(1)问,关于"表现”,提取材料信息,可按照金世宗对史学人才的态度、史料整理(史书编写)的关注、史学观念的推崇以及历史经验教训的运用等角度加以概括。第(2)问,关于“简评影响”,可一分为二展开作答,积极方面,可从对史学的影响、政治统治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消极方面,结合材料中金世宗即位时的特殊政治环境以及金世宗对历史话语权的操纵,可对官方史书编修的消极作用等角度作答。
18.答案:(1)历史影响:展现了《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细节(生动场景);宣示了英国的胜利;对清廷选择外交人员存在一定的引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人的天朝观念;客观上有助于激发国内有识之士对西方世界的好奇心。
(2)史料类型:是研究中英鸦片战争的一手实物史料。问题:作者立场;创作动机;主要受众(传播对象);传播媒介的选择;画面信息与档案文献记录的互证。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素养。第(1)问,关于“历史影响”,结合画面中的内容,可归纳出该画在客观上记录和还原了历史场景,以及主观上宣示了胜利的意义;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可归纳其印刷对清政府、国内士大夫以及国人的影响。第(2)问,关于“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这幅图是当时的人所画,属于一手史料,同时它并不是史学家对历史的文字记录,属于实物史料。关于“应注意的问题”,运用唯物史观可得出,作者的政治立场、创作的动机或目的、艺术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对象、媒介的选择(传播的广度)、内容(细节)的真实性等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19.答案:(1)成就:提出、发展日心说并证实其科学性;天文观测工具得到改进(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基本规律。历史背景: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教会信仰危机的加剧;地理大发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印刷业、出版业的发展。
(2)意义:揭开了欧洲科学革命的序幕;为近代数学、物理学的发展(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颠覆了神学教条,大大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武器);推动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近代科学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第(1)问,关于“成就”,对材料中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哥白尼的相关贡献,进行整合作答即可。关于“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文艺复兴、教会衰落、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事业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第(2)问,关于“意义”,可按照由浅入深的思路作答,首先是对科学领域的积极影响,既有对本学科的,也有对其他关联学科的影响,还有对科学革命全局的影响;然后是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既有对宗教的冲击,也有对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最后是根本性的影响,根据材料最后部分内容,可从唯物主义哲学的兴起角度加以分析。
20.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企业对先进技术经验的引进、吸收、创新和交流。阐述: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既拉大了强国与弱国的经济差距,也为后发国家“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府借助财政实力,并通过官员示范(入股)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业建设,引进了一批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的投产被不断推后,其成果甚至遭到侵略者的直接侵夺。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20世纪50—70年代的国内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多有建树,一些技术成果后来还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将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有机结合,设计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并在政府引导下,将管理创新从制造业延伸到金融业等相关领域。随着改革的深化,大型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独立主体,成为全球化时代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综上所述,民族企业的百年沧桑,见证了中国工业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蜕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宝贵的建设经验。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历史探究的能力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素养。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明确时空范围,本题只能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范围内作答。其次,审清答案要件,答案须包括“论题”和“阐述”两部分。再次,明确答题要求,论题应包含从材料中提取的一条或多条启示,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最后,结合自身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