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牛河梁遗址距今5500年,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如图是该遗址发掘出土的玉猪龙和彩色女神头像。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牛河梁先民( )
玉猪龙彩色女神头像
A.审美价值取向 B.农业文明产生 C.神权色彩浓厚 D.贫富分化加剧
2.东汉时期,主管行政的尚书令取代丞相,主管监察的御史中丞,加上督察京畿地区的司隶校尉,成为朝廷中最重要的人物,人称“三独坐”。这种现象的出现( )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完善了官僚制度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强了皇权专制
3.观察下面唐初行政区划调整示意图,可以发现( )
A.唐代沿用隋制以州统县 B.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C.江南地区经济超过北方 D.藩镇割据基础开始形成
4.1983年,在呼和浩特东郊的万部华严经塔的塔体内发现了元代纸钞,经鉴定为忽必烈时期中书省提举司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币实物。该文物可以佐证当时( )
A.民族交往交流 B.国家货币制度 C.区域商业发展 D.边贸市场管理
5.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地籍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这一措施( )
A.加重了百姓的财税负担 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加剧了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
6.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设立学堂选官制度。但在1908年底,为了庆祝翌年宣统帝即位,照例开设了举荐孝廉方正特科,1909年按惯例又举行了拔贡考试。这反映了( )
A.中体西用影响科举停废 B.传统观念制约官制变革
C.统治阶层无意推进改革 D.新式教育受到民众抵制
7.据统计,从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到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全国约有312个“党”“会”之类的政治性团体,这些团体多以“拥护共和”“建设共和”“促进共和”“巩固民国基础”为目标,平均每28个党共用一个主张。由此可知,此时期中国( )
A.政党政治走向成熟 B.袁世凯政权被孤立
C.共和思想得到弘扬 D.民众参政热情提高
8.下图是195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 )
A.革命动员与生产生活结合 B.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
C.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群众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
9.如表为新中国旅游事业发展简表(1949—1999年),据如表可知,旅游业( )
时期 阶段 概况
① 1949年10月—1964年5月 拓荒阶段 1955年初到1957年10月,共接待各国自费游客3385人,其中80%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
② 1964年6月—1978年12月 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外国游客几乎断绝,直到70年代中期,美国和日本的游客才有所增加。
③ 1978年12月—1984年9月 “双轨制”发展阶段 按计划完成国家旅游接待任务,外宾接待实行“定点”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率先成为旅游开放城市。
④ 1984年10月—1999年底 市场化发展阶段 从1995年开始,“双休日”旅游消费不断增加,国内度假型旅游产品开始盛行。1999年入境旅游人数7279万人次,外汇收入141亿美元。
A.在①时期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B.在②时期的发展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C.在③时期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影响
D.在④时期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周边关系
10.读下图,判断下列关于农村基层治理阶段特征的描述,符合1949—1952年情形的是( )
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权—三制”框架结构
A.政权下沉、治权吸纳、地权归农 B.政社合一、治权统合、产权总有
C.乡政转型、村民自治、“两权”分离 D.党建引领、治权协同、“三权”分置
11.如表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地震监测预测技术研究”项目的课题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人工智能( )
课题序号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牵头单位 课题经费(万元)
1 人工智能实时地震监测系统研发 张捷 中国科技大学 660
2 地震序列智能检测与识别技术研发 房立华 地球物理研究所 550
3 震源参数和应力变化智能提取技术研发 赵翠萍 地震预测研究所 540
4 地壳介质参数及其变化自动提取技术研发 周连庆 地震预测研究所 600
5 人工智能地震综合预测和应用示范 孟令媛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530
A.发展取决于国家的投入 B.推动劳动方式发生转变
C.只应用于地震监测技术 D.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12.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之后,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用廉价的粮食讨好民众,用和平安乐的生活猎取世人对他的好感。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这表明当时罗马( )
A.统治具有分权制衡特点 B.政治体制有贵族寡头特征
C.君主集权制度逐渐建立 D.共和制和君主制相互杂糅
13.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要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统一管理,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19世纪中期后,英国出现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文官,他们不参加党派之争,忠实执行决策,完成本职工作。这些规定( )
A.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 B.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C.增加了国家管理的法治色彩 D.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
14.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二战爆发后,英镑贬值,无力与美元抗衡。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说明( )
A.国家实力影响其金融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C.英镑的国际货币身份丧失 D.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失去统一标准
15.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该政策( )
A.反映了德国严峻的财政现状 B.推动了德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C.减缓了德国社会老龄化进程 D.提高了工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
16.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多极世界正在出现。多极化可以是平衡的一个因素,但也可能导致紧张局势升级、分裂甚至更糟。”为了稳固这一复杂的新世界秩序,需要建立基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强大的、经过变革的机构。它旨在说明(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国际组织作用十分有限
C.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 D.反对霸权成为国际共识
二、材料题
17.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 华夏民族经过长期发展吸收融合,逐渐孕育汉民族实体
两汉 抗击匈奴,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隋唐 隋朝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唐蕃会盟;文成公主入藏
辽宋夏金元 榷场贸易;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
明清 改土归流;社会上层各族间的通婚通行
——摘编自姜凯风《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
材料二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内容,作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建国初期,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康发展;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李正华、张金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并说明推动该趋势形成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临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西亚的小麦、大麦进入欧洲,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印度从美国引入高产小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饥荒问题。但绿色革命带来巨大成果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和过度灌溉,导致旁遮普的土地日益贫瘠,同时在农民的血液和种植的蔬菜当中也检测出了农药的残留物。
——摘编自卡尔·K·伯恩《绿色革命能够挽救粮食危机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变化。
(2)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并谈谈你的看法。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因此,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共和制建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的实践并用史实说明在其破产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每一历史的世界图景都包含一种政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依据的不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所想的事物,却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
结合中国的法律发展历程,对材料中的一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玉猪龙和彩色女神头像”可知,新石器时代,红山先民就已经制作出了玉猪龙和彩色的头像,反映出当时已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A项正确;玉猪龙和彩色女神头像属于手工制品,可以看出先民的审美情趣,但无法据此说明农业文明产生和神权色彩浓厚,排除BC项;无法确定这两件文物的归属,不能判断私有制的发展情况,更无法得出贫富分化加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成为朝廷中最重要的人物,有利于削弱原有的中枢权力,加强皇权专制,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加强皇权,而非扩大统治基础、完善官僚制度、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BC项。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初年(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与唐高祖时期相比,唐太宗时期地方行政区域的数目明显增多,说明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B项正确;图示内容体现的是唐初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不能体现对隋制的继承和沿用,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排除A项;根据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无法说明江南地区经济超过北方,排除C项;藩镇割据的基础是小农经济,早在唐朝建立之前,小农经济就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经鉴定为忽必烈时期中书省提举司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币实物”可知,这一纸币实物可以佐证元代时期实行的货币制度,即当时发行和使用了纸币,B项正确;根据纸币的实物明显无法体现民族交往交流、区域商业发展,更不能说明当时边贸市场的管理,排除AC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地籍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可知,一条鞭法以地籍为赋税的征收依据,使征税依据更加客观,从而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这一措施使赋税征收更加公平,没有增加百姓的财税负担,排除A项;这一措施属于赋税制度,和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B项;这一措施以地籍为征税依据,土地越多,缴纳的赋税越多,因此不会加剧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为了庆祝翌年宣统帝即位,照例开设了举荐孝廉方正特科,1909年按惯例又举行了拔贡考试”可知,清政府在废除科举制后,又借口各种原因间歇性的实行科举选士,说明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科举制没有彻底废除,B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没有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推动了教育改革,因此“无意推进改革”的说法有误,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民众抵制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自辛亥革命到民国初期,全国政治性团体的目标中多出现“共和”字样,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共和思想得到弘扬,C项正确;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刚兴起,且最后归于失败,排除A项;当时袁世凯先后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总统,还未称帝,并未被孤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参政热情,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3年我国已经开始了一五计划,所以“为祖国负责,保证质量合格”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投身于经济建设的热情,D项正确;此时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建设时期,与革命动员无关,排除A项;图片内容只能体现经济建设,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促进了美国和日本游客的来华,B项正确;1949—1964年间,中国没有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因此这一时期的来华游客多是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和东欧游客,排除A项;1978—1984年间,中国还没有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排除C项;1984—1999年间,中国对外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注重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周边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权—三制’框架结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出现了政权下沉、治权吸纳和地权归农的情形,A项正确;产权总有是在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以后,排除B项;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情形,排除C项;1949年到1952年,农民获得土地,拥有使用权和所有权,“三权”分置的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些课题研究的内容都是应用人工智能预测地震的发生,说明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D项正确;国家的投入只是一方面,“取决于”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表格信息体现的是人工智能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作用,没有体现对劳动方式转变的推动,排除B项;“只应用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欧洲。根据材料“逐步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可知,屋大维通过各种手段笼络不同的群体,将国家权力逐渐都集中到自己身上,说明当时君主集权制度逐渐建立,C项正确;权力逐渐集中于屋大维一人之后,这是君主专制逐渐形成的表现,因此不能体现分权抗衡和贵族寡头的特征,排除AB项;权力集中于屋大维之后,所以就不具有共和制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英国和美国。根据“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他们不参加党派之争,忠实执行决策,完成本职工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体现了西方文官制度中文官中立的原则。文官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有助于保持文官队伍的稳定,从而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D项正确;这些规定体现的是文官中立原则,对政府没有制约,也不会冲击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排除AB项;文官中立主要是有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和增加国家管理的法治色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至二战爆发后(英国)。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率先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英镑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被美国、德国超过,失去了世界工厂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英镑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对英国的经济造成破坏,使英镑地位进一步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英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衰落,英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英镑地位更加衰败,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存继,走向解体。因此,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说明国家实力影响其金融地位,A项正确;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说明国家实力影响其金融地位,未涉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说明国家实力影响其金融地位,C项不符合材料本质,排除C项;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取代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失去统一标准”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的德国。根据材料“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这些社会保障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所以德国政府提高养老金的领取条件,实际上反映了德国严峻的财政现状,A项正确;20世纪80年的德国,社会保障体系早已经建立,排除B项;老龄化是一种社会规律,并不是提高养老金的领取条件就能减缓的,排除C项;提高养老金的领取条件不利于提高工人劳动的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为了稳固这一复杂的新世界秩序,需要建立基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强大的、经过变革的机构”可知,古特雷斯认为应该建立基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强大的、经过变革的机构来稳固国际新秩序,说明他认为只有各国间合作共赢才能促进全球的发展,C项正确;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国际组织的作用,无法说明其作用有限,排除B项;“成为国际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1)趋势:民族不断交融;大一统国家不断巩固;方式:和亲;册封;战争;设置专门机构;贸易往来;会盟。
(2)意义:维护国家集中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以立法形式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为其他国家解决民族关系提供借鉴。
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趋势:根据“经过长期发展吸收融合,逐渐孕育汉民族实体”“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唐蕃会盟;文成公主入藏”“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社会上层各族间的通婚通行”等信息可知,主要是民族不断交融和大一统国家不断巩固。方式:根据材料“文成公主入藏”可知,和亲;根据材料“抗击匈奴,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可知,战争和设置机构;根据材料“唐蕃会盟”可知,会盟;根据材料“榷场贸易”可知,贸易往来。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当代中国。意义:根据“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可从维护国家集中统一、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以立法形式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及为其他国家解决民族关系提供借鉴等角度进行分析。
18.答案:(1)变化:物种交流范围扩大;交流种类增多。
(2)影响:一定程度缓解粮食危机;促进人口增长;丰富人们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习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物种入侵。
看法:关注农业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监督管理;坚持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发扬中华饮食文化优良传统,全面提高食物发展科技水平,走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发展道路。
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传播到其他地区,其他地区的物种也传播到美洲,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传播更为频繁。所以变化是物种交流范围扩大,交流种类增多。
(2)本题是认识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现代世界。影响:根据“西亚的小麦、大麦进入欧洲,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印度从美国引入高产小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饥荒问题。但绿色革命带来巨大成果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认识,如一定程度缓解粮食危机;促进人口增长;丰富人们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习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物种入侵。
看法:根据材料“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和过度灌溉,导致旁遮普的土地日益贫瘠,同时在农民的血液和种植的蔬菜当中也检测出了农药的残留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食物物种的交换的影响,提醒我们应该关注农业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监督管理;坚持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发扬中华饮食文化优良传统,全面提高食物发展科技水平,走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发展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1)特点: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法国等级制君主制传统根深蒂固,没有坚实的共和基础。
(2)实践: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的实践。
探索: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创制人民革命政权的有益尝试;敌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现民主合作,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解放战争期间,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型人民政权。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这部宪法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可知,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从政治、经济、历史传统等方面总结,即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法国等级制君主制传统根深蒂固,没有坚实的共和基础。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实践,根据材料二“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的实践。第二小问探索,根据材料二“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包括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创制人民革命政权的有益尝试;敌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现民主合作,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解放战争期间,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型人民政权。
20.答案:示例
看法:作者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同意这一观点。
阐述:在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中,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自西汉以来,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封建统治者不断将儒家思想融入法律之中。《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折射出人治的痕迹,阶级统治者将自己的观念和认识融入法律之中,将权力设置凌驾于法律之上,从而演变为君主加强集权的一种手段。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同年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意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求。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综上所述,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不同时期的法律适应了不同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其意志的集中体现。纵览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其国家治理模式实现了从管治到服务、人治到法治的转型。
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近现代(中国)。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
首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而后表达个人看法,根据材料“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可知,作者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表达对观点的看法,如我同意这一观点。
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证明个人看法的正确性,可以从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历程、近代以及当代的法律发展完善历程进行说明,如:在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中,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自西汉以来,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封建统治者不断将儒家思想融入法律之中。《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折射出人治的痕迹,阶级统治者将自己的观念和认识融入法律之中,将权力设置凌驾于法律之上,从而演变为君主加强集权的一种手段。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同年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意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求。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最后,总结升华,再次说明提炼观点以及个人看法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不同时期的法律适应了不同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其意志的集中体现。纵览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其国家治理模式实现了从管治到服务、人治到法治的转型。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