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9 06: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一、基础选择(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江南和江南文化是中华民族生活世界中最奇妙的一个对象,说到江南或来到江南,每个人心中都会( )一种奇妙的愉快感。但如果问你究竟体验到了什么,又真的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而这就是美学上讲的最典型的美感。
斯宾格勒有句名言:“世界历史,即是城市的历史。”也可以说“江南的文化,就是江南城市的文化。”还可以说“江南文化的美,也就是江南城市文化的美。”这是因为①各种零零碎碎②遍布江南大地的文化创造③最后都是由于汇集到了苏州④杭州⑤南京⑥扬州等大城市⑦才被发扬光大并传承下来。如人们经常想到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生花草梦苏州”“人生只合扬州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清词丽句,不仅把江南城市的美和人文魅力( )无遗,本身也是中华民族心目中最看重的审美意境和精神。( ),江南城市文化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它代表着一种真正的诗性文化和审美精神。
(摘编自刘士林《江南诗性文化》)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涌起 表露 一言以蔽之 B.浮起 表露 不言而喻
C.涌起 表现 不言而喻 D.浮起 表现 一言以蔽之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 ②: ③, ④、⑤、⑥、⑦, B.①, ②, ③, ④、⑤, ⑥、⑦、
C.①: ②、③, ④、⑤、⑥, ⑦、 D.①, ②、③, ④、⑤、⑥、⑦,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死确的一项是 ( )
A.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们学过他的《五石之瓠》,“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出自庄子写的《庖丁解牛》。
B.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一种编写体制,按时间顺序记述史实。《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
C.易卜生,英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有诗剧《彼尔·京特》(1867),社会悲剧《玩偶之家》。
D.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其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二、社科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①传统戏曲作为文化遗产,其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拥有一定数量规模的观众群体并能维持其相对稳定。其中关键,则在于能够不断获得“新观众”。所谓“新观众”,是指戏曲观众群体中的后来者。区别“断”“老”的依据,是观众进入群体先后而非实际年龄。现实的戏曲观众群体中,30岁点右的年轻人已具有十年以上看戏经历者大有人在,而中老年人在退休后才开始接触戏曲者也绝非少数。
②对于戏曲观众来源,一直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就是以为“年轻人”和传统之阅似
乎有着天然隔阅。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戏曲专业领域从政策到实践层面对年轻人给予特别重视。1995年11月,上海京剧院带着《智取威虎山》等四个副目赴京展演,开始了持续二十余年的“京剧走向青年”活动,并很快从“走向青年”又“走进校园”。而进入的“校园”,也由大学到中学再到小学,直至“从娃娃抓起”——对象的“年轻”程度和史化程度越来越低,在实践上形成对观众争夺的提前和下况。由于这些“走向”与“走进”的基本策略,是“改变以适应”而非“坚守而吸引”,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对民族戏曲自身信心的缺乏。因此,活动开始未久,就有评论指出,“曾及京剧应当重视保护民族史化特征应当帮助青年人调整自己的文化结构,走近京剧,走近传统;而不是京剧改变自己走向青年。”
③从本质上看,传统戏曲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富含的中望历史
文明积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民族审美价值。由此,对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的广大人群,才会超越年龄、性别、职业等界线成为传统戏曲的忠实观众。其中自然也也括了大量年轻人。事实上,无论哪个历史阶段,主动选择传统戏曲的年轻人都并非平见。
④在时代转型关键节点上,传统戏曲由于其传统文化代表样式特性,每被置于断旧中突前沿。而年轻人则往往被赋予传统文化否定者的形象,处于对传统的叛逆和对点就围之中。然而,即便当时环境如此,仍有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张厚载,坚持为当时以京剧为代表的“旧剧”辩护,他已然是一个资深戏曲评论家了。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社会风气趋于追求时尚。传统戏曲虽回到舞台,却又很快陷入低谷。然而,仍有不少年轻人被恢复上演的传统戏曲吸引。虽然剧场演出低迷,但各地票房却颇为活跃,其中不之年轻人的身影。1991年,天津举办“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评选出“京剧十大名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就占了四名,最小的仅21岁,参赛演出的内容全部都是纯正的传统戏。这些单轻人从“新观众”变成“老观众”,从接受者逐步变成传承者和传播者。正是停统戏的自身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内涵真正吸引了他们,使他们身处时尚的社会大潮中,却对传统戏曲文化形成了坚定的自信。
⑤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力度的提升,尤其是网络传播迅猛发展,也指传统戏曲在内的传统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由此而吸引更多“断观心”走近传统戏曲,并非意料之外。互联网为传统戏曲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也为追求停统戏曲的平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当下,网络传播已进入百媒体时代。传统戏曲传播范园和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大量演出资料被发掘、分享,许多过去相对罕见的历史资料成为入门教村。外,随着各种批评和争论的加剧、深入,还引发了更多对传统戏曲圆有看法的及思,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戏曲理论建设。而这一切,都极大促进了年轻人加入其中。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
材料二: ①12月1日,某平台发布《2021非遗戏剧数据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1倍。“90后”和“00后”观众占比超50%。截至2021年11月,某平台实现覆盖98.83%国家级非遗戏剧项目,非遗戏剧视频累计播放600亿次,累计获赞22亿次。
②报告显示,依据相关视频数和获赞量数据,非遗戏剧前五依次是黄梅戏、京剧、豫剧、越剧、秦腔。其中,黄梅戏相关视频累计获赞2.38亿次,远超其他剧种,位列榜首。非遗戏剧中的濒危剧种潮剧、扬剧、闽剧和华阴老腔等也收获较多关注。而最受网友欢迎的非遗剧目有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小辞店》,豫剧《朝阳沟》《打金枝》《穆桂英挂帅》《花木兰》,越剧《红楼梦》《梁祝》以及京剧《沙家浜》。
过去一年不同年龄层观看非遗戏剧次数
③虽然去剧场看大戏对年轻人来说时间成本较高,但随着短视频时代来临,欣赏传统戏剧的门槛大大降低。那么,都是谁在某平台看戏剧
④报告显示,“90后”和“00后”已经成为某平台听非遗戏剧的主力,占总观众的52%。“70后”观众仅占10%。其中,河南网友观看非遗戏剧52.31亿次,成为过去一年最爱听戏的网友群体。广西网友和云南网友观看量增长208%,成为过去一年听戏兴趣增长最快的网友群体。
⑤报告显示,许多戏剧类视频呈现出很强的“跨界”“混搭”特征,戏剧与国风歌曲、变装、漫画、说唱、书法等经常混搭出现。如由5名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京剧专业的“00后”女孩——老旦边靖婷、程派青衣杨淅、梅派青衣朱佳音、荀派花旦朱鹦、花旦程校展——组成的“上戏416女团”就是凭借一曲京腔翻唱的《赤伶》受到网友关注。至今5人某平台账号累计获赞2000多万,也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戏剧年轻化方面的更多可能。
(摘编自《广州日报》)
4.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理解灭正确的一项是 ( )
A.去剧场看大戏对年轻人来说成本较高,所以更多的年轻人利用短视频欣赏戏剧。
B.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他们对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才会超越年龄、性别、职业等界限成为传统戏曲的忠实观众。
C.所谓“新观众”是指戏曲观众群体中的青每群体,特别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
D.有评论指出,普及京剧应该重视保护民族文化特征,应当帮助青年人走近京剧,更要让京剧改变自己走向青年。
5.下列对材料中的图表和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间,“90后”和“00后”观看非遗戏剧的次数占总数的一半多。
B.30多年前天津就举办评选“京剧十大名票”的活动,最年轻的“名票”才20多岁。
C.河南、广西和云南的网友是过去一年间最爱听戏和兴趣增长最快的网友群体。
D.报告显示,依据相关视频数和获赞量数据,非遗戏剧中,黄梅戏相关视频远超其他剧种位列榜首。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后青年对传统戏剧的做法的一项是 ( )
A.参加中国京剧票友赛,参赛演出纯正传统戏,成为传统戏曲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B.身处新旧冲突的前沿,出于对传统的叛逆,为以京剧为代表的“旧剧”辩护。
C.虽然剧场演出低迷,但被恢复上演的传统戏所吸引,积极参加各地票房的活动。
D.将戏剧与国风歌曲、变装、漫画、说唱、书法混搭,呈现“跨界”“混搭”特征。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①李密①,字玄邃,本辽东裹平人。尝欲寻包恺②,乘一黄牛,被以蒲鞯③,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④,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见于道,从后按辔蹑之,既及,问曰:“何处书生,耽学若此 ”密识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问所读书,答曰《项羽传》。越公奇之,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于是玄感倾心结托。
②隋左武卫大将军李子雄坐事被收,系送行在所,于路杀使者,亡投玄感,乃劝玄感速称尊号。玄感问于密,密曰:“昔陈胜自欲称王,张耳谏而被外;魏武将求九锡,苟或止而见疏。今者密若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谀顺意,又非密之本图。何者 兵起已来,虽复频捷,至于郡县,未有从者。东都守御尚强,天下救兵益至。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广也!”玄感笑而止。
③荥阳太守杨庆及通守张须陀以兵讨(翟)让,让曾为须陀所败,闻其来,大惧,将远避之。密曰:“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之。公但列阵以待,为公破之。”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于木林间设伏。让与战不利,稍却,密发伏自后掩之,须陀众溃,与让合击,大破之,遂斩须陀于阵。大业十三年春,密与让领精兵千人出阳城北,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洛仓,破之。开仓恣人所取,老弱襁负,道路不绝,众至数十万。隋越王侗遣虎贵郎将刘长恭率步骑二万五千讨密,密一战破之,长恭仅以身免。
④翟让部将王儒信劝让为大冢,总统众务,以夺密之权。让兄宽复谓让曰:“天子止可自作,安得与人!汝若不能作,我当为之。”密闻其言,阴有图让之计。明日,让径至密所,欲为宴乐,密具馔以待之,其所将左右各分令就食。密引让入坐,以良弓示让,让方引满,密遣壮士自后斩之,并杀其兄宽及王儒信。
⑤高祖遣使迎劳,相望于道,密大喜,谓其徒曰:“我有众百万,一朝至此,命也。今事败归国,幸蒙殊遇,当思竭忠以事所奉耳!且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此遣使招之尽当归国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及至京师,礼数益薄,执政者又来求贿。意甚不平。寻拜光禄卿,封邢国公。
(节选自《旧唐书·李密传》)
[注]①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裹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②包恺:隋朝东海人,字和乐。大业中为国子助教。当时《汉书》学者以他和萧该为宗匠,聚徒教授,门人数千。③蒲鞯:垫在牛背上的蒲草垫子。④靷:古代拴在车轴上拉着车前进的皮带。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处书生,耽学若此 耽:喜爱
B.越公奇之 奇:对……感到惊奇
C.隋左武卫大将军李子雄坐事被收 坐:犯……罪
D.寻拜光禄卿 拜:授予官职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张耳谏而被外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为公破之 何以汝为见
C.遂斩须陀于阵 故内惑于郑袖
D.以夺密之权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且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此遣使招之尽/当归国/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B.且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此遣使招之/尽当归国/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C.且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此/遣使招之尽/当归国/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D.且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此/遣使招之/尽当归国/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10.下列六句编为四组,均表示李密能征善战的一组是 ( )
①于路杀使者 ②与让合击,大破之 ③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 ④自罗口袭兴洛仓,破之
⑤密遣壮士自后斩之 ⑥密一战破之,长恭仅以身免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李密对学习孜孜以求,曾经把书籍挂在牛角上,一手牵着缰绳,一手翻书阅览。成语“负薪挂角”的“挂角”典故即出自这里。
B.李子雄在杀掉使者投奔杨玄感后,劝杨玄感称帝,杨玄感问李密,李密劝他不要急着称帝,但杨玄感没有听。
C.李密听到翟让与霍宽的对话后便萌发了除掉翟让的想法,借宴饮之机,设下伏兵,杀了翟让、翟宽及王儒信。
D.高祖派出众多使者迎接、慰劳李密,把李密接到京城后,受到的待遇礼节越加淡薄,执政者又来索取贿赂,李密内心很不平。
第Ⅱ卷主观题(共117分)
四、(29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荥阳太守杨庆及通守张须陀以兵讨(翟)让,让曾为须陀所败,闻其来,大惧,将远避之。(3分)
(2)开仓恣人所取,老弱襁负,道路不绝,众至数十万。(3分)
(3)明日,让径至密所,欲为宴乐,密具馔以待之,其所将左右各分令就食。(3分)
13.历史上对李密的评价褒贬不一。读完这篇文章后,你眼中的李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7分)
残春旅舍①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威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③。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④,拂拭朝簪待眼明⑤。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活于晚唐至五代时期,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诗魔:佛家禅理认为作诗是文字“魔障”④两梁:冠名。《唐诗鼓吹》的注释中说汉代“秩千石,冠两梁”。⑤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以下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客居闽地时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当时唐朝已亡。
B.诗歌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他乡为客,于是忆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C.颈联中诗人说唯有参禅能降伏这不安和躁动,使他的心灵进入非常清静的境界,诗人欲意参禅出家解除烦躁。
D.这首诗情感起伏动荡,四联诗句起承转合,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4分)
15.默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①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②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 ”
③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④子贡问曰:“ ?”
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⑥《<老子〉四章》中,“ , ”两句,表达
了对“久”和“寿”独特和引人思考的认识。
⑦ ,无之以为用。
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
⑨ ,蝉蜕于浊秽,
⑩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 , ”
五、现代文大阅读:(18分)
哲学草
谢文合
①我是怀着十分钦敬的心情观谒这一带灌木的。
②它生长在我上班的路上,环绕着电视台大楼,莲蓬勃勃的绿在蓝天下,云来共烟霭朦胧,日出与曙色交辉。涤风濯雨,承浴着星光与月光。刚见到它的时候是初夏。
③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觉得它像一位大师,昭示着广博的意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便名之为“哲学草”。
④哲学草的叶子是对生的,每个叶柄托起三片小叶构成一个“品”字。平滑的叶面
没有叶绒,不沾染一粒尘垢;圆润的叶边没有芒刺。不染指丝缕外来之物。清廉的叶子沐浴和风慈露,汲纳天地之正气,酿成养分输给自己的母体。纤嫩的方枝棱角铮铮。不随狂风伏偃,有受暴雨拨弄。圆融的主茎向四方分披枝丫,接受八面来风;天光云影。兼收并蓄,养育得枝叶葱葱范茏,烈日下不萎黄,展露里不浅褪,和和谐谐的一个整体。是造物通于古人之心欤,抑先哲有启于大自然之点化 儒学矢向于社会和谐,主张立身以品,智圆而行方,哲学草懿范彬彬,集品、圆、方于一身,通体文章,圣意备焉。
⑤百草丰茂季节,哲学草顺承天时,自由地生长着,嫩枝渐渐伸展到楼窗护拦的半腰。面对着钢铁寄托,它毫无攀附之意。长到一定高度,便曲俯下纤腰向地面披拂,画出美丽的枝叶绿弧,在大楼四周形成一围绿瀑,蒇蕤着劲力不竭的灵动,拱天揖地,,谦和地自立于大自然之中。既没有因护拦毁折而累及的零落之虞,亦无木秀风摧之忧。实方“谦受益”者也。哲学草无所恃,所以无所失;无所怙,所以无所惧。盈虚相济,忧乐不牵,俨然道家风范。
⑥草木摇落之秋,哲学草不拒天取,把一片片叶子交给西风。道劲的枝茎方圆交会,曲直相酬,款款地走进冬天,怡畅地掬霜揽雪,又是一派风度。它根部的土实实的、平平的,几处微浅的凹痕,是雨水潴留的记录。可知它的根是往土壤深处扎的,这也是它凌冬不死的原因。根本乃草木之心,草木失其根本便失其心。哲学草本一平凡草木,只缘心许大地,所以能固守一方热土。《华严经》里有一个偈子:“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寻。个中寻到无细处,始信凡心是佛心。”凡心佛心,实乃一心。只要秉持一心,立足之地即为灵山。
⑦哲学草给我昭示了弥足珍贵的儒心、佛心。然而,我仍有所憾,其犹如我心仪
已久的女郎。我更急于一睹她俏丽的面庞。立春刚过,冰雪洁白的裙裾还翩拂着料峭的寒风,一串串细小的黄蕊已经初点春光,皴染上枝头,没几天便绽放成灿灿的金斓。梅花快要谢了,别的花还没有开,哲学草的花就开放在这个时候,像女娲补上了天的罅隙,使大自然变得完美无缺。它的花期不长,引得众芳踏上春畴,便功成身退。又变成一带绿围。堪合天地之德、四时之序。“先天而天弗,后天而奉天时。”分明一方中国文化的玉版。
⑧有一天,学生问我:“老师,知道它的名字吗 ”“哲学草。”“不对。迎春花。”“迎春花 这就是迎春花!”——华夏皆生,而以翼州为盛。原来,我的哲学草不仅仅是一位布道者;还是一位普济天下之苍生者。《本草纲目》载:迎春花(叶)[气味]苦涩平,无毒。[主治]肿毒恶疮。
(选自《散文》)
16.解释划横线的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凡心佛心,实乃一心。只要秉持一心,立足之地即为灵山。
(2)哲学草不仅仅是一位布道者,还是一位普济天下之苍生者。
17.本文第⑤段描写出了哲学草什么特点 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析。(6分)
18.哲学草其实就是迎春花,但作者却不以“迎春花”而以“哲学草”为标题,为什么 (4分)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以象征手法,叙议结合,对哲学草精神品质所进行的深刻揭示和热情赞扬实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的讴歌。
B.作者以哲学家的眼光审视哲学草,在作者笔下,哲学草特有的方枝圆茎也具备了儒、道、佛三家的哲学内涵。
C.文章说“我仍有所憾”,作者所憾的是没有看到哲学草的“花”颜。
D.文中儒心的特质是:立身以品,智圆行方;佛心的特质是:盈虚相济,秉持一心。
E.“‘迎春花 这就是迎春花!’——华夏皆生,而以翼州为盛。”这句话中的破折号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六、语言表达:(10分)
20.对《红楼梦》,鲁迅先生曾评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怖,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这个“真”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请试举《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分析该人物形象的“真”。(100字左右)(6分)
21.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括号内。(4分)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落户天津,命名为“天河”,取天津与“银河团队”合作发展之意。如今,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已进入开放应用阶段。近年来,创新团队在“卡脖子”处下功夫,在关键处尽全力应对:
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①( );身处全球新一轮料技革命前夜——②( );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③( ):身处随时竟争的拼杀时刻——④( )。
(取材于余艳《大国引擎》)
A.创新驱动,以崭新的“中国速度”冲锋` B.聚焦前沿,瞄准核心技术制高点和突破口
C.以我为主,在战略必争领域强势崛起 D.全方位研判,高标准筹划,破解突出矛盾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瞿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浮起: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涌起:从水或云气中冒出。此处表示提到江南,人们的心中会冒出一种奇妙的愉快感,应选“涌起”。表现:表示出来。表露:流露;显示。此处表示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中流露出了江南城市的美和人文魅力,应选“表露”。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结合语境“江南城市文化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它代表着一种真正的诗性文化和审美精神”可知,后文是对前文的概括总结,应选“一言以蔽之”。故选A。
2.D 第①空,是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应选逗号。第②空,“零零碎碎”“遍布江南大地”是修饰“文化创造”的并列短语,应选顿号。第③空,前后文为顺承关系,是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应选逗号。第④到⑥空,“苏州”“杭州”“南京”“扬州”是并列词语,应选顿号。第⑦空,前后文为顺承关系,是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应选逗号。故选C。
3.D A,“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出自《老子》;B,《史记》是纪传体史书;C,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
4.B A项, 由材料二“虽然去剧场看大戏对年轻人来说时间成本较高,但随着短视频时代来临,欣赏传统戏剧的门槛大大降低”可知,“去剧场看大戏对年轻人来说成本较高”说法不准确,“更多的年轻人利用短视频欣赏戏剧”于文无据,且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并非因果关系。C项,由材料一“所谓‘新观众’,是指戏曲观众群体中的后来者。区别‘新’‘老’的依据,是观众进入群体先后而非实际年龄”可知,选项说法有误。D项,由材料一第二段“就有评论指出,‘普及京剧应当重视保护民族文化特征,应当帮助青年人调整自己的文化结构,走近京剧,走近传统;而不是京剧改变自己走向青年。’”可知,选项说法有误。
5 C 由材料二“河南网友观看非遗戏剧52.31亿次,成为过去一年最爱听戏的网友群体。广西网友和云南网友观看量增长208%,成为过去一年听戏兴趣增长最快的网友群体”可知,选项表述有歧义。
6 B 由材料一“传统戏曲由于其传统文化代表样式特性,每被置于新旧冲突前沿。而年轻人则往往被赋予传统文化否定者的形象,处于对传统的叛逆和对立氛围之中。然而……仍有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张厚载,坚持为当时以京剧为代表的‘旧剧’辩护”可知,“被置于新旧冲突前沿”的是传统戏曲,而非青年;也并不是“出于对传统的叛逆”而这样做。
7.A 耽:沉溺
8.D A项,表转折,却/表修饰; B项,介词,替、给/语气词,呢;C项,介词,在/表被动;D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
9.D “数百”是“山东连城”的数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此”是“至”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10.B ①是李子雄的行为,与李密无关;③是李密对杨玄感的建议,不能表现李密能征善战;⑤是李密谋杀翟让的过程,也不能表现李密能征善战。
11.B“但杨玄感没有听”说法有误。由“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广也!玄感笑而止。”可知,杨玄感停止了称帝的打算。
12. (1)荥阳太守杨庆和通守张须陀带兵讨伐翟让,翟让曾经被张须陀打败过,听说他来,很恐惧,准备远走避开。(讨,讨伐;为……所,表被动;大,很、非常)
(2)打开粮仓任人拿取,老人、瘦弱的人背着驮着(粮食),路上不断,多达数十万人。(恣,任、任凭、听任;老弱,形容词作名词,老人、瘦弱的人;绝,断、断绝。)
(3)第二天,翟让径直来到李密的住处,要宴饮欢庆,李密备办好酒肴来等待他,把翟让所带的身边近臣全都分别安排另外就餐。(径,径直、直接;具撰,备办(准备)好酒菜;所将左右,所带领的身边近臣)
13. ①他勤奋好学,挂角读书。②他敢于劝谏,劝谏杨玄感不要着急称王。③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设伏兵杀张须陀,袭取兴洛仓,大败刘长恭。④他心机深沉,做事果敢,谋杀翟让。⑤他自矜功伐,投降高祖时对同党说自己功劳显赫,应做高官。(写出3点即可,不结合文本分析不给分)
[参考译文]
李密,字玄邃,原本是辽东襄平人。(他)曾经准备去寻找包恺,骑着一头黄牛,牛身上铺着蒲草垫子,还把一卷《汉书》挂在牛角上,一手牵着皮带,一手翻着书阅读。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看到,在后面勒起马缰跟随着,赶上后,问道:“什么地方的书生,如此沉溺在学习中 ”李密认识越国公,就从牛背上下来接连叩拜,自报姓名。杨素又问他读什么书,(他)回答说《项羽传》。越国公对他感到惊奇,和他谈话后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我观察李密的见识气度,你们赶不上。”于是杨玄感诚心结交(李密)。
隋左武卫大将军李子雄因事获罪被收禁,被押送去皇帝临时住所,在路上(他)杀了押送使者,逃跑投奔了杨玄感,于是劝杨玄感尽快称帝。杨玄感问李密,李密说:“从前陈胜自己要称王,张耳劝谏却被摒弃于外;魏武帝准备求取九锡(称帝),荀彧劝止因此被疏远。现在李密我如果直言,恐怕还会步张耳、荀彧二人后尘;(如果)阿谀奉顺旨意,又不是我李密的本意。为什么呢 从起兵以来,虽然接连取胜,至于各郡县,却没有顺从的。东都守备还很强,天下救兵不断到来。您应当身先士卒,尽早平定关中,现在却要急着自己称帝,怎能给人显示出不以天下为怀呢!”杨玄感笑着停止了这一打算。
荥阳太守杨庆和通守张须陀带兵讨伐翟让,翟让曾经被张须陀打败过,听说他来,很恐惧,准备远走避开。李密说:“张须陀勇猛却没有谋略,军队又屡次取胜,既骄傲又凶狠,可一战而擒获他。您只要列阵等待,(我)替您打败他。”翟让不得已,率军准备出战,李密分出一千多人在树林里设下埋伏。翟让与敌军交战失利,渐渐退却,李密发动伏兵从后面掩杀过来,张须陀兵众溃败,(李密)与翟让又合力进击,大败敌军,于是在阵前斩杀了张须陀。大业十三年的春天,李密与翟让率领精兵一千人从阳城以北出发,越过方山,从罗口袭取兴洛仓,打败敌军。打开粮仓任人拿取,老人、瘦弱的人背着驮着(粮食),路上不断,多达数十万人。隋越王杨侗派虎贲郎将刘长恭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五千人讨伐李密,李密一战而打败他,刘长恭仅自身幸免。
翟让的部将王儒信劝说翟让做大冢宰,总管各种军务,(以此)来夺去李密的权力。翟让的兄长翟宽又对翟让说:“天子只可自己做,怎能让给别人!你要是不能做,我就来做。”李密听到了他们的话,暗中产生除掉翟让的打算。第二天,翟让径直来到李密的住处,要宴饮欢庆,李密备办好酒肴来等待他,把翟让所带的身边近臣全都分别安排另外就餐。李密拉着翟让入座,拿出好弓给翟让看,翟让刚拉满弓,李密便派遣壮士从后面斩杀了他,一并杀了他的兄长翟宽和部将王儒信。
高祖派遣迎接慰劳的使者,在路上延续不断,李密非常高兴,对他的同党说:“我拥有百万军队,一旦到了这一步,是命啊。现在大事已败归顺国家,有幸蒙受到这种特殊的待遇,应当想着竭尽忠心,来侍奉所尊奉的人!况且山东一带城池相连有数百座,知道我到了这里以后,只要派遣使者前去招抚,全都会归顺国家。与汉代的窦融相比,功勋也是不小的,难道不安排给我一个三公的位置吗 ”等到了京城,待遇礼节越加淡薄,执政者又来索取贿赂,(李密)内心很不平。不久授任光禄卿,封邢国公。
14.(1)C “欲意参禅出家”错。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然而,几番的思考终未写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这恰恰表现了诗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1分),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1分)。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1分);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1分)。
(解析: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正是,“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作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15.默写:
①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⑤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⑥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⑦故有之以为利
⑧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⑨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⑩《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16(1)凡心只要根扎深处,乘持一心,坚守一方热土,执着坚定,即为佛心。
(2)哲学草能昭示给人儒家、道家与佛家的精神;它又能作草药,有救治病人之功效。(每句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①特点:无所恃,无所怙;盈虚相济,忧乐不牵(2分)②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将哲学草比作“绿瀑”,(1分)形象生动,体现了哲学草的美丽灵动(1分);拟人,“曲俯下纤腰”、“拱天揖地”、“谦和”等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赋予哲学草以人的情态及秉性,生动体现了哲学草的道家风范。(1分)
18.(1)文章是围绕迎春花的哲学意蕴展开的,它昭示了弥足珍贵的儒心、道心、佛心,(1分)俨然是一位哲学家,(1分)以“哲学草“为题,契合主旨,表达出作者的钦敬之情;(1分)同时也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
19. A C (B,只有儒家的思想,没有道、佛的哲学;D,“盈虚相济”是道家的风范;E,破折号表解释)
20. 示例:王熙凤,她一方面聪明能干,能将偌大一个荣国府掌管在手中。另一方面又非常狠毒,“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此外,她也迷恋权力和金钱,利用贾府的关系捞取钱财,制造了一起起冤案。所以王熙凤是一个集聪慧、狠毒、欲望于一体的“真的人物”。
21.①D ②B ③C ④A
①由“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可知,这里要抓住“世界”“前所未有”“大变局”这些信息,因为是前所未有的,且是大变局时代,所以需要“全方位研判”,需要“高标准筹划”,需要“破解突出矛盾”。故选D。②由“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可知,这里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这一信息,因为是“新一轮”,且是“前夜”,所以需要“聚焦前沿”,需要“瞄准核心技术制高点和突破口”。故选B。③由“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可知,这里要抓住“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因为是“决战决胜时期”,所以需要“强势崛起”。故选C。④由“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可知,这里要抓住“拼杀时刻”这一信息,因为是“拼杀时刻”,所以需要“速度”“冲锋”。故选A。
22. 作文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拙”与“巧”,“巧干”和“蛮干”等。材料一从“科研态度”的角度,提出“宁拙勿巧”的观点:诚实、不投机取巧、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肯干。注意的是,此处的“拙”做褒义解,相关的词条有:拙朴、拙诚、守拙、古拙、大巧若拙。“巧”偏向于贬义的“取巧”:用巧妙的手段谋取利益(多指不正当的)或躲避困难,类似的词语还有:投机取巧, 奇技淫巧,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巧立名目,巧伪夸饰等。材料二从“讲究方法”的角度,认为“巧干胜于蛮干”,即要学会使巧劲,用巧力,巧妙行事,灵巧变通。注意的是,此处的“蛮干”(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硬干)是贬义词,和前面的“拙”有所不同,所以不宜立意为“巧干不如蛮干”。最好结合现实,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内容更充实。
[参考立意]
(1)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
(2)踏实做事,灵活处事;
(3)诚实为人,不投机取巧;
(4)脚踏实地,宁拙勿巧;
(5)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