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第四次能力提升
历 史 试 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六典》载: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宣布德化”,“敦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内有笃学异能闻于乡闾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对于孝悌、节义,力田者,亦具实申奏,表其门闾。另外,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这反映出唐代
A.选官制度的嬗变 B.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C.域外文化的传播 D.社会教化趋于规范
2.1376年,明朝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所谓“承宣布政”,强调地方行政不过是代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这反映了明朝初期
A.地方行政的宗旨与前代无异 B.地方权力间形成了相互制衡
C.布政使掌握着一省全部权力 D.行省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3.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4.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 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
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
5.罗马法规定,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人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不过,如果这匹马是遭人用暴力夺走,租马人就不必负责任;但是,如果租马人过了约定时间没有归还而丢失了马,即使马是被人强行夺走,他也要负赔偿责任。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理性主义精神 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注重保护个人私产 D.虽繁琐但变通性强
6.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7.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对于流民和战乱的离散者,浙江士绅比以往更看重救济和教化,频繁设粥赈济,利用私塾和义学展开教育,宣传伦理纲常。浙江士绅的直接目的是
A.遏制农民运动 B.维护封建统治
C.加强道德教化 D.改善百姓生活
8.明朝万历《绩溪县志》载有该县洪武年间分职业的户口统计表,整理如下,据此可知当地
洪武年间绩溪县户口分职业统计表
职业 洪武四年 洪武九年
户 口 户均人口 户 口 户均人口
军 386 2925 7.58 547 3845 7.03
匠 262 1675 6.39 285 1794 6.29
民 9074 36 588 4.03 9045 36 629 4.05
儒 36 146 4.06 36 146 4.06
佛 25 76 3.04 25 63 2.52
道 4 4 1.00 4 6 1.50
合计 9787 41 414 9942 42 483
A.私营手工业较发达 B.农业迅速发展
C.政府户籍管理严格 D.佛寺规模庞大
9.埃里克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A.增发钞票,成立联邦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
B.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
D.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10.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以下关于人口变化原因的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A.①阶段是生产组织变革的结果 B.②阶段是国家分裂动荡所致
C.③阶段得益于世界联系的加强 D.④阶段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
11.从1870年到190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工作时间从每天12小时减少到了10小时,机器种植一英亩小麦的时间只要3小时,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这种趋势
A.有利于大众休闲文化的发展 B.加速了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
C.得益于福利国家的普遍盛行 D.与世界各地的民权斗争有关
12.在近代,“英国资产阶级衣着简朴,颜色平淡,大家都差不多,这样他们就鼓励了纺织工业成批生产:在法国,人们对于一般的大众消费品不屑一顾,衣着追求稀奇古怪、色泽鲜艳,尽可能是一人一样。”法国人的这种消费观念
A.提升了法国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B.强化了法国的民族主义意识
C.使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更加狭窄 D.不利于法国工业革命的推进
13.商周时期,锸、 类农具开沟起土较慢,农田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沟宽垄窄;战国晚期,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沟、垄宽度基本一致。这一变化表明战国晚期
A.生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集体劳作方式不断得到强化
C.人地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D.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
14.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魏晋时期)这种定期市集在长江流域的江北,则称为草市……草市多在城郊、水陆要道,可能起初为买卖秣草与燃料之场所,故名之,后乃扩大为定期集市。”材料表明草市
A.是专门买卖秣草与燃料的场所 B.都兴起于水陆交通要道
C.其出现说明交易场所不受限制 D.拓展了商业活动的空间
15.下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 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 D.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16.15世纪,意大利的美第奇银行开始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它不是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而是由几家合伙公司联合而成,公司间各自独立,有自己的资本、账本和管理;它是国际性的,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和伦敦等地都有分行。这种经营方式
A.加快了工业资本的积累 B.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C.推动了长途贸易的发展 D.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更加悬殊
17.下图是学者围绕古代中国都城的变迁画的一幅示意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历朝都城承担边境防御职能 B.都城迁移的轨迹是从东到西
C.唐以后都城选定与大运河有一定关系 D.历代都城都与丝绸之路有着直接联系
18.有学者认为,常州淹城基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周王城图而设计,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记载吻合,是春秋时期的淹君驻地。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每座城都有护城河,三城间水路相连,在内城河中先后出土了四条独木舟。这反映出当时
A.皇权至上观念逐渐形成 B.儒家思想指导城市建设
C.城池规划兼顾实用原则 D.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
19.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这说明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B.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
C.官府实行宗教专制加强统治 D.城隍崇拜扩大了地方行政职能
20.如表所示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新的城市用语。城市流行用语的变化反映出
时间 新的城市用语
1872年 租界、洋房、礼拜、女王、啤酒、香水、电表
1893年 电气灯、电报、东洋车、马路、外国戏院
1906年 领事、公司、洋务局、制造局、招商局、师范学堂、银行
A.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B.近代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C.物质生活取得巨大进步 D.中西方文明对抗与融合
21.19世纪中叶的英国出现了这样的图景:新鲜的鱼取代了猪蹄成为劳工阶层廉价的晚餐;从伦敦到南部海滨度假地的一日游成了穷人的日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政治民主化推动了民生的改善 B.交通技术进步改变了民众生活
C.福利国家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D.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农业的进步
22.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医院名称 赠医时间(周日及例假除外)
中山大学第二医院 每日上午11点—12点(药费从廉)
光华医院 每日上午11点—下午1点(药费从廉)
妇孺医院 每周一、四上午10点(筹金半角,药费薄收))
博济医院 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每日上午10点—12点;妇科、产科每周一、三、五下午2点—4点;牙科每周二、四下午3点—5点(诊金免收药费从廉)
A.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 B.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
C.社会力量是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 D.医院服务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23.汉代张仲景不仅发展了《黄帝内经》的理论,突出了饮食的调养及预防作用,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而且记载了食疗的禁忌,及应注意的饮食卫生。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医学家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识 B.确立了古代中医药食同源的标准化体系
C.药物和食品相互渗透为历代中医所接受 D.为中医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理论奠定基础
24.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随着战事和全球经贸往来,流感传播到了很多欧洲国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由于战争双方封锁信息,只有西班牙有大量报道,所以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致命病毒使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表明
A.瘟疫的命名有明显政治目的 B.全球化促使了瘟疫发生
C.一战和全球化加速瘟疫传播 D.一战的结束具有偶然性
25.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遗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茶马古道与文物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考古文化遗迹看,4000—5000年前西藏昌都地区就已经存在大型古人类聚落遗址,其中包含着部分川西、滇西北地区原始文化因素和特点,与周边地区的原始文化发生了广泛的联系和交融。唐朝时吐蕃政权不断向周边部族扩张,公元7世纪,吐蕃势力逐渐深入和影响滇西北和西洱河地区,并于唐调露二年在塔城设立神川都督府。在此背景下,佛教沿滇藏茶马古道由吐蕃传入南诏统治地区,并以南诏传统宗教文化为基调,形成了独居特色的阿吒力教、东巴教等等。明初,中央王朝视木氏统治势力为防御和抵抗吐蕃势力的依托而大力扶持,木氏历征战而将统治范围扩大到滇西北、藏东南和川西等广大藏区,并实施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政策。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随着改土归流在滇藏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深入推进和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成为主流,其程度与范围远大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相交融。
材料二 文化遗产廊道理念源自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日益受到国际遗产保护届关注的保护遗产新思维与新战略。此理念以特定的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遗产单体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加以整体保护。滇藏茶马古道上千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遗产资源。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茶马古道及古道上珍贵遗产迅速衰竭,古道在邻近地区被人为割裂,造成古道遗产内在的历史和文化联系性断裂,破坏其文化的整体性。面对滇藏茶马古道令人堪忧的保护现实,文化遗产廊道区域化、整体性保护思想契合了古道保护的内在诉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滇藏茶马古道下民族交融的条件及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滇藏茶马古道面临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6分)
27.【巴拿马运河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 事件
16世纪 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年 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止。
1901年 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年 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年 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年 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年 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年 巴拿马于 12月31日正式收回运河主权。
材料二 自从 1903 年美巴运河条约签订以来,巴拿马的反抗斗争就从未中断过,特别是埃及于1956年将苏伊士运河成功收归国有,以及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使巴拿马备受鼓舞。1959年,巴拿马民众举行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以及两次进入运河区的“争取主权的进军”,并与运河区的美国驻军发生了流血冲突事件。……1977年9月17日,美巴两国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新条约》,运河基本条约的主要内容为:美国将把运河区领土的大部分归还给巴拿马,由美巴来共同经营和养护;2000年前,两国将以伙伴关系的方式,共同对运河进行营运控制,美国有权在其现有的运河区驻军保卫运河;美国在运河区的全部军队2000年才会撤出。
——摘编自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弈(1977—197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简析美国归还巴拿马运河的原因。(6分)
28.【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18 世纪60 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 1851 年,英国花了92 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 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 世纪到20 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
“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 1984 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 28836 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 11570 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 17266 万人。
——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6分)
29.【历史文化名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82年2月,“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如下图):北京、杭州、开封、遵义、承德、绍兴、荆州、昆明、大同、泉州、长沙、大理、南京、景德镇、广州、拉萨、苏州、曲阜、桂林、西安、扬州、洛阳、成都、延安。
材料二 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第七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两座名城,说明其入选理由。(12分)恩施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第四次能力提升
参考答案
1.D【详解】材料反映出唐代政府对社会教化的重视,并对各级官员的教化职能作出了明文规定,体现出唐代社会教化趋于规范化的倾向,D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唐代的社会教化问题,与选官制度的变化、域外文化的传入无关,排除A、C项;材料所涉及的教化内容多是儒家思想及其伦理道德,并不是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排除B项。故选D项。
2.A【详解】 材料信息“‘承宣布政’,强调地方行政不过是代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反映出明朝布政使司是代表中央治理地方的,这和元代行中书省的宗旨是一样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地方权力的制衡,故B项错误;明代地方设立的是三司,除了布政使司还有提刑司和都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和军事,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明代已经废除行省制度,故D项错误。
3.D【详解】赵匡胤建立宋朝,皇帝赵匡胤的皇姓“赵”字为《百家姓》第一姓,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以“张”为第一姓,可见,《百家姓》中姓氏排列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D项正确;《百家姓》中姓氏排列并非反映的是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排除A项;河西节度使张议潮是武将,无法体现崇文抑武政策,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D项。
4.A【详解】根据“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可知,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投机取巧,A项正确;B项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明代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八股文体日益僵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5.A【详解】罗马法中,对于马匹丢失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都加 以考虑并给予适当的判决依据,这说明罗马法的制定带有明显的理性主义精神,A正确;形式主义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只是材料中部分内容的体现,C片面解读材料,排除;“繁琐”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6.C【详解】在中国古代,粟主要种植在北方,水稻种植在南方,材料中唐朝财政计算的变化就说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粟和水稻在财政计算中地位的变化,从中无法看出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B项;精耕细作指精心细致地耕作,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A【详解】据题意可知,浙江士绅赈济的对象是流民和战乱的离散者,通过对他们的赈济能够防止这些流民和离散者投身于农民运动,A项正确;维护封建统治、加强道德教化并不是直接目的,排除BC项;这些赈济主要针对的是流民和战乱的离散者,因此并不是改善百姓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
8.C【详解】从洪武四年到洪武九年,绩溪县各职业的户均人口并未发生大的变化,这说明当时户籍管理较为严格,人口流动性较弱,C项正确;匠户的户均人口数有所下降,不能证明当时私营手工业发达,排除A项;人口增加数量有限,农业发展程度有限,排除B项;佛教人口减少,说明佛教规模在缩小,排除D项。故选C项。
9.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语言的含义是,“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主要是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回答,依据材料中“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说明这一问题,故B项正确。
10.C【详解】依据材料图示可以看出,③阶段位于1500-16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世界联系加强,物种的交流给我国带来了高产农作物,养活了更多人口,C项正确;①阶段出现在公元200-600年,处于汉魏时期,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组织并未有变革,排除A项;②阶段人口下降是朝代更替伴随的战争导致的,排除B项;④阶段处于1700年后,处于清朝时期,人口上升的原因受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赋税制度改革不是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
11.A【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得出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下,物质资料的丰富与劳动时间的缩短推动大众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A项正确;物质资料的丰富与劳动时间的缩短与分工无关,排除B项;C项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D【详解】法国人“对于一般的大众消费品不屑一顾,衣着追求稀奇古怪、色泽鲜艳,尽可能是一人一样”,这就限制了工业品的大批量生产,从而使大量的非熟练工人无法进入工厂,工厂规模扩大受到限制,中小企业在法国近代始终占主要地位,延缓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进程,D项正确,排除AC项;材料并未涉及法国民族主义意识的强化问题,排除B项。故选D项。
13.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周时期的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战国晚期的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再结合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可得出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排除A项;战国时期的劳作方式主要是个体耕作方式,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经济结构调整,排除C项。
14.D【详解】材料“草市多在城郊、水陆要道,可能起初为买卖秣草与燃料之场所”体现的是草市范围的扩展,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有关,D项正确;草市是民间贸易场所,排除A项;草市形成的两个条件:距离城镇稍远和处于交通要道,排除B项;当时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严格监管,排除C项。故选D项。
15.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唐五代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诸多领域都广泛使用契约文书,这反映出当时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故选D项;这些契约文书未说明贸易的主体,无法得出“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的结论,故排除A项;隋唐五代时期,人身依附关系并未松弛,故排除B项;材料只是从契约这一方面研究隋唐五代的经济活动,不能就此说明史料全面,故排除C项。
16.C【详解】材料反映了美第奇银行采取联合经营、独立核算的新模式,成为一家国际性的银行企业。结合所学可知,美第奇银行的跨国经营方式,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有利于促进欧洲的长途贸易发展,故选C;工业革命加速工业资本的积累,而不是15世纪意大利银行业的发展,故排除A;美第奇银行的经营方式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说法过于夸张,故排除B;材料无法说明美第奇银行的经营方式会造成贫富差距悬殊,故排除D。
17.C【详解】由图片示意图可以看出宋、元、明、清时期都城均在运河沿岸,交通运输比较便捷,说明唐以后都城选定与大运河有一定关系,C项正确;AD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AD项;宋、元、明、清时期都城均在运河沿岸,呈现出逐渐从西向东移的轨迹,排除B项。故选C项。
18.C【详解】春秋时期,淹城秉承“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设计理念,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通过护城河和独木舟连接等,反映出当时城池规划兼顾政治、军事职能,突出实用原则,C项正确;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春秋时期皇权至上观念尚未形成,排除A项;淹城采用西周建都理念,并非儒家思想“指导”,排除B项;淹城的设计和独木舟的出土,不能说明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9.B【详解】随着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和居住人口的增多,作为城市居民守护神的城隍也相应增加了新的管理事务,说明城市的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城隍信仰,看不出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政府加强宗教管理和控制相关信息,不能说明官府实行宗教专制,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城隍作为城市的守护神,不是现实中的行政官员,不存在扩大行政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
20.A【详解】依据材料“1872年租界、洋房、礼拜、女王、啤酒、香水、电表”,“1893年电气灯、电报、东洋车、马路、外国戏院”等信息,结合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城市流行用语反映出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A项正确;“深入人心”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不能得出物质生活状况,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未涉及对抗,排除D项。故选A项。
21.B【详解】据题意并联系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修建的铁路里程不断增加,这加快了城乡、城市之间的联系,新鲜的鱼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到城市,民众可以利用铁路运输去海滨度假,这反映了交通技术的变革改变了民众生活,故B项正确;据材料“新鲜的鱼取代了猪蹄成为劳工阶层廉价的晚餐”,结合所学可知,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民众收入增长有限,而19世纪中叶政治民主化主要提升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二战后英国才建设福利国家,C项错误;工业化进程影响农业生产,但无法解释穷人外出度假,故D项错误。
22.D【详解】根据材料中医院赠医时间表可知,医院在固定时间开展赠医活动,兼顾了社会效益,D项正确;材料只是赠医活动的安排,无法得出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政府的责任,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或体现社会力量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23.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张仲景的医学理论突出了饮食的调养及预防作用,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而且记载了食疗的禁忌,及注意的饮食卫生,为我国的药膳食疗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为中医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理论奠定基础,D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医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理论,A项只是药物性能功用,排除A项;汉代的医学水平达不到中医药食同源的标准化体系的水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后世医学接受药物和食品相互渗透的理论,排除C项。故选D项。
24.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从美国开始出现流感瘟疫,并随美军传播到欧洲等地,然后变异的致命病毒使流感瘟疫在全球暴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全球化加速病毒传播,并不是全球化使瘟疫发生,C项正确,排除B项;从材料看“西班牙流感”命名与政治目的无关,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交战双方实力的较量,瘟疫只是迫使战争提前结束的一个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25.C【详解】根据“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可得出,新的思想认识主要是受到西方科学的影响,因此体现了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人的态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医学界的态度,排除B;材料与政府的措施无关,排除D。
26.【答案】
(1)条件:国家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功用和治边需求;滇藏民间经济交往的发展和扩大是实现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途径;滇藏不同宗教信仰的传播与散布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必要途径;滇藏区域内的人口迁移是滇藏民族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任答2点4分)
特点:民族交融范围广、影响深、交融要素突出体现在文化层面上;文化交融以纳藏两族为主体,在展示共性的同时仍保持着各自特性;民族文化交融以汉文化为主,对宗教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为主流(任答2点4分)
(2)原因:新型交通方式的普及致使茶马古道传统功能和原始风貌逐渐丧失;气象变更、自然灾害导致古道上遗产本体饱受水患、风化等因素的侵蚀;古道沿线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带来沿线居民思想观念、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致使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内涵受到强烈冲击,文化价值大幅下降(任答2点3分)
措施: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深入展开遗产廊道保护理念的本土化研究,大力推广遗产廊道保护战略的实际运用;明确茶马古道遗产的身份和地位,积极准备将茶马古道整体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开展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对象专题调查,加强基础研究编制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建设整体规划;建立多种形式的茶马古道博物馆,强化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建设保护的社会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多渠道参与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与保护等等(任答2点3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7.【答案】
(1)示例1
线索: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2分)
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联系加强,西班牙、法国出于殖民扩张的需要,相继进行了开辟巴拿马运河的探索。工业革命提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20世纪初巴拿马运河正式开通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间的航程,加强了世界经济联系,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4分)
示例2
线索: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巴拿马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2分)
说明:16世纪巴拿马在内的拉美独立运动,挫败了西班牙开凿运河的计划。一战后,巴拿马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地反侵略斗争,收回了运河主权,维护了民族独立。(4分)
(若回答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和完结的历史;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美国奴役巴拿马的历史等其他线索,言之成理,亦可。)
(2)原因: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二战后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冲击旧有的殖民体系;巴拿马人民持续不断的斗争。(6分)
28.【答案】
(1)特征: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2分)
原因:
英国:农村发生“圈地运动”,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计涌入城市,进入工厂做工;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自由雇佣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直接拉动力;英国政府的社会立法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2分,任答两点即可)
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2分,任答两点即可)
(2)共同影响: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一些发展中的隐患,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6分)
29.示例:(12分)
示例1
北京的入选理由是:北京古称涿郡、幽州,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曾是辽、金陪都,元大都,明、清两代国都,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景泰蓝是北京享誉海内外的传统工艺珍品,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故宫旧称“紫金城”,故宫曾是明、清两代皇宫,世界五大宫殿之首,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为故宫南大门。
示例2
泉州的入选理由是:泉州,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座城市,别称鲤城、刺桐城,我国著名的侨乡。泉州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著名的有洛阳桥、安平桥、开元寺、承天寺、天后宫、郑成功墓等。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始建于北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有“海内第一桥”之誉,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