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共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9 07:0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第三章 区域协调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中图版 · 选择性必修二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结合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和承接区的经济、环境、社会影响,辩证认识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探索:广东省佛山市的陶瓷产业调整
佛山市陶瓷产业转移示意
思考:佛山市的陶瓷产业转移,对佛山市及陶瓷产业承接地的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广东省佛山市的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是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陶瓷产业能耗巨大,随着燃料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佛山陶瓷产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当地土地资源枯竭、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也逐渐显露。
为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从2007年起,佛山市着手进行陶瓷产业的调整,有些陶瓷生产企业被关闭,有些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还有些企业被转移到了湖北、江西、云南和福建等地。
CONTENT
区域产业转移
01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0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03
区域产业转移
01
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过程产业转移原产地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生产利润减少
产品销售市场改变,扩大市场面临障碍
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
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
获取最大利润
产业转移的目的
经济是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最终目的
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过程
知识拓展1:
知识拓展2:产业转移方向的一般规律和时空变化过程
(1)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2)污染严重的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3)资源密集型工业布局由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例如,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到原料再到交通、市场的变化,使得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阶段 区位条件 转出地区 转入产业 影响
1978—1994年的探索起飞阶段   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中国香港、中国台湾 劳动密集型产业  建立了新的产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1994—2003年的快速提升阶段   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才多、技术高、设备先进、管理能力强 日本、韩国、欧美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工业经济素质和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2003年以来的调整、转型阶段 受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因素制约 全球 高新技术产业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等高端产业迅速发展
1.时间变化——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为例
2.空间变化——以电子装配工业转移为例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际的流动。据此完成下题。
《全 优 课 堂》
2.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主要类型是 (  )
A.资源密集型  B.资本密集型
C.知识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1.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 )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本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能源密集型产业
A
A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产品的市场条件变化
市场条件发生变化,
会导致产品销售成本的变化
生产要素成本变化
劳动力、土地、
资本、技术、信息等
软环境变化
区域的优惠政策、
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等
今年,雷州经开区签约投资项目24个,总签约额149.6亿元。目前园区已入园项目40个,总计划投资额543.21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创造税收约35亿元,可创造就业岗位约4万个。
在雷州经开区,碧辉眼镜智造园是第一家采取“厂房代建”模式的企业,目前已投产。“我读完大学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创业,其实常常心系家乡,也期望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广东碧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唐仲平说,沈塘是自己出生和长大的地方,自己对故乡的感情很深。1984年,唐仲平从海康一中(现雷州一中)考上大学,毕业后便一直在外从事眼镜生产工作。去年4月,在外经商多年的唐仲平回到雷州;同年6月,雷州市科技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暨广东碧辉眼镜智造园奠基仪式举行。
眼镜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和雷州的人口优势互补。此外,雷州乌石港距离越南海防市158海里,是我国大陆通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航程最短的深水港口之一,这使雷州在吸引企业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回到雷州投资创业,这是大势所趋,我也是顺势而为,回来就不想再走了。”唐仲平认为,碧辉集团积累了几十年眼镜生产的经验、技术和工艺,可以在雷州打造一个全新的现代化、智能化的基地,推动广东高端眼镜产业转移,使雷州成为面向全球的高端眼镜产业制造基地。
软环境变化因素——区域的优惠政策、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等
《全 优 课 堂》
近年来,大量外资企业撤离珠三角地区,迁往东南亚的越南、缅甸等国,而中国的一些知名企业也选择在东南亚扩张。据此完成下题。
2.与珠三角相比,东南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 (  )
A.市场广阔 B.交通便捷
C.生态良好 D.成本优势明显
D
小试牛刀(导学稿)
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本国企业尽可能在国内建厂,希望重振美国制造业,但2018年11月26日通用汽车公司宣布陆续关闭美国本土的4家工厂,而在中国的生产工厂并没有受到波及。据此完成下面小1~2题
1.特朗普要求美国企业回本国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产业升级 B.增加就业
C.增加税收 D.提高城市化
2.通用汽车公同在中国的生产工厂没有受到波及,主要原因是中国
①技术水平高 ②劳动力成本低 ③消费市场广阔 ④政策支持力度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小试牛刀
(2021·浙江) 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完成下列3~4题。
3.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①资金密集型 ②技术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资源密集型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4. 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 . 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 . 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 . 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640 5927 4666 3729
人居GDP(万元/人) 5.6 7.7 5.3 4.6
三次产业结构 8.5:43.5:48.0 8.3:41.7:50.0 8.3:44.3:47.5 4.8:43.8:51.4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发达地区: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案例
延时符
从1945年到2000年,日本的主导产业部门发生了哪些变化?
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都伴随着原主导产业向海外转移。
工业化的基本过程:
轻工业 重化工业 高科技工业
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状况存在差异
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的生产要素优势,承担相应的
产业发展阶段或产品生产环节
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案例
延时符
产品生产的哪些环节产品附加值高
(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高),为什么?
加工等劳动密集型 原因:技术含量低
产品生产环节
附加值
经济活动
设计
加工
营销
产品生产的哪个环节产品附加值低,为什么?
设计、营销 原因:技术含量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产品生产环节中有怎样的分工和合作?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品的加工环节,设计和营销往往为发达国家垄断。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会改变区域地理景观
产业转移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缓解承接地就业压力
可能造成转出地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
2010年,富士康苹果组装生产由深圳转移到河南郑州。富士康落户郑州保守估计能解决50万人就业,而深圳厂区员工从40万人锐减到10万人左右。2012年,苹果手机在河南郑州产量突破1亿。
小试牛刀
玻璃纤维生产属于资金、能源、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玻璃纤维专业制造商J公司,近三年玻璃纤维产量保持全球第一,并在非洲、北美等地建有生产厂。2017年J公司玻纤生产基地在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全面建成,2018年该公司又在美国投资建厂。读材料完成5~6题。
5.J公司在海外投资可能为该公司带来的最有利的影响是
A.扩大市场份额 B.降低生产成本
C.促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D.扩大国内就业
6.J公司到美国投资建厂可以
①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②带动美国制造业的重新崛起 
③促使我国进口产品类型的多样化  ④提高该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试牛刀
(2020.全国卷三)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如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列17~19题。
7.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A. 创新技术 B. 拓展市场
C. 扩大规模 D. 降低成本
8.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A. 消费习惯相近 B.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 运输费用较低 D. 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9.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 进口量增多 B. 出口量增多
C. 销售量增多 D. 生产量增多
(回顾)探索:广东省佛山市的陶瓷产业调整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
劳动力就业困难(社会)
改善环境质量(生态)
思考:佛山市的陶瓷产业转移,对佛山市及陶瓷产业承接地的发展各有什么影响?(提示: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考虑)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经济)
增加就业机会(社会)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
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社会)
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
对佛山市的影响:
对陶瓷产业承接地的影响:
课堂小结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
二、产业转移的目的:获取最大利润
三、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考虑)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生产要素成本变化
产品的市场条件变化
软环境变化
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统计表,并结合学习过的知识,完成1~3题。
1.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甲产业 乙产业 丙产业
1990年主要生产地区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2003年主要生产地区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北京(39%) 广东(26%) 上海(35%)
广东(28%)
江苏(30%)
当堂训练
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统计表,并结合学习过的知识,完成7~9题。
3.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陆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甲产业 乙产业 丙产业
1990年主要生产地区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2003年主要生产地区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北京(39%) 广东(26%) 上海(35%)
广东(28%)
江苏(30%)
下表为2012年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读表,完成4~5题。
4.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将会在两地之间发生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及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从甲市向乙市转移 技术 B.从甲市向乙市转移 原料
C.从乙市向甲市转移 劳动力 D.从乙市向甲市转移 市场
5.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A.不利于乙市产业结构升级 B.促进甲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C.导致甲市大量工人失业 D.提高了乙市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城市 生产成本(元) 市场平均价格
(元)
技术 原料 劳动力 其他 甲 1.2 6 11 3 30
乙 1.2 6 20 6 30
图丙中a、b、c表示产品生产的设计、加工、营销环节。读图,回答6~7题。
6.皖承接的产业对应图中的阶段和环节分别是(  )
A.Ⅰ、a B.Ⅱ、b C.Ⅲ、c D.Ⅳ、b
7.服装加工基地向皖迁移将(  )
A.推动皖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阶段 B.使皖部分乡村景观不复存在
C.使沿海高素质劳动力大量流失 D.进一步扩大区域间经济差距
0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活动
珠江三角洲地区
小组讨论:
结合教材P78-80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个阶段产业转移的方向、类型,并分析产业转移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1978~1994年的探索起飞阶段
通过承接香港、台湾的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了新的产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1994~2003年的快速提升阶段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电子信息制造等高科技制造业迅猛发展,工业经济素质和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2003年以来的调整、转型阶段
受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因素制约,生产成本快速上升。
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个阶段产业转移的方向、类型和原因
阶段 产业转移方向 产业转移类型 产业转移原因
1978—1994年 探索起飞阶段
1994—2003年 快速提升阶段
2003年以来的 调整、转型阶段
香港、台湾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提高,但人才多、技术高、设备先进、管理能力强等
改革开放的政策;相对廉价和丰富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业由日本、韩国、欧美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传统制造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广东省内欠发达地区,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份,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迁移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因素制约,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政策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03
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产业转移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推动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变革
承接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促进产业布局优化
推进工业化进程,优化了产业布局
珠江东岸: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基地
珠江西岸:电器产品制造业基地
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与承接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优势互补
产业承接地通过承接优势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区域间合理的产业分工,避免产业同质竞争。
承接地:大批产业工业园建立,对环境造成不同
程度的污染
转出地:转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得
到治理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承接地: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带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
转出地: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高素
质人才就业机会增加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课本83页
阅读
1、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辐 射带动哪些地区 怎么进行产业转移
2、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会起到哪些独特的作用
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
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耗能产业转出。
深圳是大湾区联系、辐射内陆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深圳有先进的制造业平台;深圳创新实力强大。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图是粤港澳大湾区区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目前,广东省在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是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高度集群化且难以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数量大
B.产业链长、供应商多
C.对市场依赖性大
D.对机场和港口依赖性大
11.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主导方向是( )
A.“科技+制造+金融”产业融合 B.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C.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产业 D.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业
B
A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各题。
发展阶段 时间 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 1991—1997年 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 1998—2001年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 2001—2003年 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 2003—至今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12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
A.开拓国际市场 B.吸引国外资金 C.建立品牌形象 D.降低生产成本
13.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 )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14.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 )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A
C
D
课本83页
1、分析日本产业 转移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活动
2、分析日本应如如何减少产业转移的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推动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充分利用国外劳动力资源;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减少与其他国家的摩擦等。
不利影响:促进了投资国企业的发展,它们反过来又挤占日本传统的出口市场;在海外投资加大,国内设备投资减少,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运用;日本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大量企业的工人失业;等等。
加快产品研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发展新兴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等等。
案例
延时符
首钢搬迁
首钢搬迁示意
结合教科书第84页的案例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
搬迁后对北京和河北曹妃甸分别有什么影响?
为了应对首钢搬迁带来的不利影响,曹妃甸的首钢京唐公司做了哪些工作?
为什么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
首钢迁出北京的主要原因有: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而首钢耗水量大;
首钢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
北京周边煤炭资源枯竭,内部运营成本高;
首钢发展与北京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不符,及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首钢迁至河北曹妃甸的主要原因有:
在曹妃甸建厂不占耕地,且土地租金低;
曹妃甸被誉为“钻石级港址”,海运便利,可方便获得更廉价的原料并开拓市场;
冀东地区已探明铁矿石储量丰富,可为钢铁厂提供充足的原料等。
搬迁后对北京和河北曹妃甸分别有什么影响?
首钢搬迁对北京的影响:
改善北京的环境质量,缓解北京用水紧张的状况;
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影响劳动力就业,对原有职工进行分流安置。
首钢搬迁对河北曹妃甸的影响:
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应对首钢搬迁带来的不利影响,曹妃甸的首钢京唐公司做了哪些工作?
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消耗;
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固体废弃物和水资源实现循环再利用,炼钢余热用以发电和开发海水淡化等。
区域发展影响
经济: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社会:
改变劳动力空间分布
生态: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
转出地
转入地
差异

联系
生产要素成本的变化
产品的市场条件变化
软环境变化等
(优势弱化)
(优势凸显)
措施
可持续发展
影响 因素
空间差异
时间演变
课堂小结
(1).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4年七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①新疆作为优质棉花重要产区,生产原料充足,原料运输成本低;
②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
③社会经济有利条件:政策优势,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低。
(2).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4年七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①纺织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②可以减少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东部发达地区,降低城市人口压力 。
(3).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 请你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4年七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①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产业链发展需要相关基础实施的配套完善;
②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
③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技术等需要提高;
④相应的政策及政府服务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