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2 回延安
八年级下
人教版
在抗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
若干年后,他们回到延安,看到熟悉的延安,又会是怎样一种情怀呢?
今天我们走进贺敬之的《回延安》,去感受诗人重回延安的这份深情厚谊。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整体感知
4
回延安
5
信天游
6
检查预习
1
思考探究
7
课堂小结
8
积累拓展
9
盏 ( ) 登 ( ) 糜 ( )
馍( ) 畔( ) 眶( )
zhǎn
dēnɡ
méi
mó
kuànɡ
pàn
字音字形
检查预习
时
子
油
脑
眼
多音字
肚
羊肚( )
肚子( )
dù
dǔ
糜
糜烂( )
糜子( )
méi
mí
词语解释
检查预习
登时:
天南海北:
保卫:
立刻。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保护使不受侵犯。
1. 朗读诗歌,了解“信天游”的知识,学习比兴手法。
2. 归纳每节内容,把握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情感。(重点)
3.品味诗中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难点)
学习目标
贺敬之 生于1924年,诗人,剧作家,山东枣庄人。
1945年与丁毅联合执笔写成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诗作有《放声歌唱》《十年颂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1940年,16岁的贺敬之来到延安,接受延安革命精神的熏陶,成长为革命诗人,与延安、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诗人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延安,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回延安》,发出了激越高亢的时代之声。
创作背景
知识必备
信天游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歌词一般是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下句点题。短的只有一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歌手演唱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文体知识
知识必备
初读诗歌,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题目为“回延安”,“延安”交代了地点,“回”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有重返精神家园的味道,揭示了延安与诗人的关系。
整体感知
诗人对延安有着怎样的情感?
这些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整体感知
再读诗歌,将每节的内容和情感对应起来。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颂延安
抒写刚回延安时的情景和心情
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描写见到亲人的热烈场面
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回顾延安城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
激动、喜悦
怀念、感激
兴奋、亲切
喜悦、赞美
自豪、赞美、期许
抒情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回延安
整体感知
诗歌每节内容是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
一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祈使语气,写出了诗人重回延安不能克制的激动心情。
写出了诗人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挚爱。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个“搂”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怀念之情。
夸张
整体感知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一次次在心里呼唤延安,极写诗人呼唤声之多、之密。
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示亲切和敬意。
赋予“杜甫川”“柳林铺”“红旗”以人的行为和情绪,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又将诗人回延安途中急切、喜悦的心情烘托得淋漓尽致。
夸张
比喻
拟人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用有陕北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的代表事物代指延安的“亲人们”。
有满心的话却在看见亲人们时说不出口,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一个“扑”字,用无声的动作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及延安亲人时无比激动、喜悦的心情。
借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他(它)。
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我”和延安亲人密不可分的关系,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先说羊羔吃奶之事,引起“我”吃延安小米长大成人之事,表明延安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比兴
比兴
定义 示例
比 比喻,形象生动,情感深挚。(以彼物比此物)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街市》)
兴 先说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即触景生情,托物起兴,引发联想和想象。(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红旗” 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表现出延安母亲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深刻影响。
直接表明自己无论身处何方,永远不会忘怀延安母亲,表达了对延安母亲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兴
均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事物,亲切又真实,渲染了延安人民招待诗人的浓烈氛围。
写出了窑洞团聚时人之多,表现了延安人民对诗人的无限热情。
“喘”字写出了老人急切与诗人见面的心情,后面的话更表达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时满心欢喜与激动的心情。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相见时“欢喜的眼泪”盈眶,表现出诗人和延安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写诗人慰问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白头发”写出了延安父老在保卫延安中经历过艰苦的斗争,赞颂他们为革命立下了功劳,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关心和崇敬之情。
写出“我”离开延安的时间之久。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窗纸”“红窗花”衬托出小孩子也来团聚的热闹场景。“争抢来把手拉”的描写,表现了娃娃们的天真活泼,渲杂了明朗欢乐、无拘无束的气氛。
“长江大河起浪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诗人与亲人围坐在炕上,说的话如江河的浪花一样多,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过去的十年,延安日新月异,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字里行间饱含诗人对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的欣慰和感慨。
夸张
比喻
侧面突出延安变化之大,表现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把晴朗蔚蓝的延安天空比作“大明镜”,映照着美好的景象,展现了一幅阳光明媚、生机勃发的延安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兴奋喜悦、激动无比的心情。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夸张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排比
描绘出延安十年来的巨变,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形象地写出了延安城变化乏大,抒发了诗人对“母亲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之情。
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从“宝塔山下”到“天安门”,表明延安的革命精神传遍全国。“脚印”既指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指中国革命的脚印。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比喻拟人
比兴
一个“照”字写革命思想照亮人们前进。“喊”字赋予延河以人的行为,寓意革命形势大发展。
表明延安哺育出了一代代英雄,他们在各个革命历史阶段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人幻想能在天空自由飞翔,可以再回来看望延安母亲,再次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拟人
夸张
诗歌的抒情具有怎样的特点?
直白:
热烈:
豪迈:
诗人面对延安,面对延安亲人,面对读者,毫无保留地直抒胸臆,这是那个年代诗歌创作的主流风格,也是仿照陕北民歌的风格。
诗人离别十年后回到日思夜想的第二故乡延安,不可遏制的情感喷涌而出,诉诸笔端。
诗人抒发的是自己的情感,同时又抒写了一个“大我”的胸怀,这种情感和胸怀是革命者才有的,具有豪迈、壮阔的特点,而无狭小、局促之弊端。
合作探究
那一抔抔黄土孕育出一群淳朴又有原始生命力的乡民,造就了陕北特有的地域文化,而特殊的时代背景又让它浸染了革命气息,成就了“延安精神”的红色之魂。是这样的一方水土,这样的一群人,铸就了这样的一个延安。
信天游
格式:两句一节,押一韵,一节表达一个意思;
有的几个小节表达一个意思。
常用比兴、夸张手法。
常用叠字句。
调子自由,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知识拓展
信天游本来就是抒情性极强的民歌,诗人在诗中的情感是喷发而出的,无须设置含蓄的、曲折的、暗示的感情表达技巧。
诗歌中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语言上的叠词,让诗作仿佛有口头传唱的意味。“几回回”
“白生生”等“信天游”式的言语,颇有些“土”气,诗作以此接了地气,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宝塔山
窑洞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窗花
诗歌里有哪些独特的意象呢?
糜子
油馍
思考探究
合作探究
枣园
炕
杨家岭
延河
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是陕北农村才有的景观,读者未曾见过,所以读来新奇。
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如“红旗飘飘把手招”“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杨家岭的红旗高高地飘”“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等描写,都带有红色意象,是那个年代的诗歌中经常见到的。
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语言和行为。如“白羊肚毛巾红腰带”“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等,都是简笔勾勒,显出人物的“土气”,同样具有民俗意义。
这些意象体现本诗具有怎样的民俗内涵?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回延安》为题,突出一个“回”字,描述“我”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过去延安难忘的岁月,展现延安的风土、人物、革命传统等。诗作内容丰富,许多事物精选后点染式呈现,同时以大量笔墨抒写激情(回延安时激动万分)、喜悦(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豪情(展望延安未来豪情万丈)。
积累拓展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下面是“延安精神”的内涵。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伸阅读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萧《记一辆纺车》,体会“延安精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