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辛德勒名单(节选)托马斯·肯尼利作者简介
富有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托马斯·肯尼利
托马斯·肯尼利,澳大利亚最成功的当代作家之一,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和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于1982年因《辛德勒方舟》荣获布克奖。他的小说多是从具有轰动效应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获得灵感,常以人类的大灾难为背景,从中又透出正义所带来的希望。控诉纳粹法西斯罪行、讴歌人类正义情感的长篇小说《辛德勒方舟》,11年后被改拍成电影《辛德勒名单》,使人类在战后深刻反思当年的历史,为打击当时曾经在世界范围内一度甚嚣尘上的为法西斯翻案的思潮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使他自己成为一个广受人们爱戴的作家。书评家对其评价是“他能正视人类制造的能力,同时发现里面所隐藏的希望”。
主要作品有《辛德勒方舟》《吉米·布莱克史密斯的歌声》。走进背景托马斯的父亲和父亲的两个兄弟都代表英国参加了二战,父亲从非洲战场邮寄来的东西,给童年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作《辛德勒方舟》与童年的记忆有很大关系。
他在英国的一家箱包店修理自己的旅行箱时,这家店的老板给他详细讲述了辛德勒的故事(这位老板就是被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托马斯由此萌发写作这个故事的念头。此后,他调查了有关情况,采访了包括辛德勒夫人在内的很多当事人,完成了小说《辛德勒方舟》。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将他的作品改编成电影《辛德勒名单》,托马斯的这部小说也随之誉满全球。托马斯表示,斯皮尔伯格对他塑造的辛德勒这个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理解得非常深刻。知识链接1.影片简介
影片《辛德勒名单》是美国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鸿篇巨制。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滔天罪行,并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19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其严肃的思想性、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2.电影文学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个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夯实基础qínɡlīnshàntánɡsǎnɡbīnlǒnɡlónɡchónɡzhònɡ二、成语积累(1)荷枪实弹:扛着枪,子弹上膛,指军队、警察等处于戒备状态。
(2)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3)灭顶之灾:水漫过头顶,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5)白头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6)恻隐之心: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7)鬼使神差: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巧合的事或不 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合作探究一、阅读课文第二部分(镜头103~105),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提示:三个“特别待遇”内涵不完全一样:第一个是特别关照,第二个是指纳粹用毒气等手段屠杀犹太人,第三个是临时借用纳粹“特别待遇”这个词语,但表达的是特别关照的意思。在当时的环境中,这反而成了“特别待遇”的特殊用法,所以后两个“特别待遇”加了引号。1、镜头103中,三个“特别待遇”内涵是否相同?提示:一个“深情”的眼神,一个“噙满了泪水”的描写,都表明了辛德勒已经由一个纳粹转变成了一个“人”,也是辛德勒后面所有行动的基础。2、“噙满了泪水”与前面“深情地望着”,
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什么?提示:他为自己的决定而自豪,也意识到这样决定的巨大危险,他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而忏悔,又为自己有能力解救这些犹太人而高兴。提示:(1)辛德勒的智慧和解救犹太人的决心;(2)高斯的狡猾和贪婪。3、镜头104中辛德勒“思绪万千”的内涵是什么?4、镜头105表现了辛德勒和高斯怎样的特点?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镜头106~109),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提示:作为贯串整部电影始终的一个特写镜头,它客观上起到了线索作用,也表明克服兽性走向美好人性的辛德勒拯救犹太人这一举动的伟大意义。1、镜头106中,特写在全剧中起了什么作用?提示:镜头不断切换,画面不断出现辛德勒忙碌的身影,他一边罗列名单,一边还要与高斯周旋,让我们感受到他这样做的艰难,同时也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2、镜头107中的镜头频繁切换有什么作用?提示:辛德勒抽很多烟,以掩饰紧张、复杂的心情,表明了辛德勒思考的深入与思想斗争的激烈。3、镜头108中写辛德勒抽烟的细节有什么作用?提示:高斯是一个纳粹典型,他的许多举动是丧失人性的,但他又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对海伦的态度说明他并没有彻底丧失人性,辛德勒试图唤起他的人性,尽管没有成功,但他瞬间的犹豫正说明他身上还有一定的人性,但他无法使自己的人性战胜自己的兽性,最终成为一个彻底丧失人性的人。他和辛德勒的对比,说明有时候人性战胜兽性并不是容易的,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个形象的塑造,使影片对人性复杂性的表现更加深刻。4、在剧中,高斯对海伦的情感和做法充满着矛盾,
透过这一形象,试分析这对表现人性的复杂性有什么作用?1、二战初期,辛德勒是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
他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大发横财,
但后来他却倾家荡产拯救了一千多名犹太人。
辛德勒为什么能发生这么大的转变?深入探究文本辛德勒原是一个纳粹商人。他惟利是图,趁战争之机大发不义之财,但他最终转变了思想,成为犹太人的“救主”,促使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
(1)辛德勒的内心依然有未曾泯灭的人性。他情感丰富,心地善良,手捻骨灰时的思索,与朋友离别时的不舍,都说明他的人性并没有完全泯灭。(2)纳粹的暴行促使辛德勒人性的觉醒。纳粹的暴行让辛德勒越来越不满,当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被残酷血洗时,辛德勒的内心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他对纳粹彻底失望了。
(3)犹太人的影响。辛德勒雇用犹太人的目的是让他们为自己创造财富,但在与犹太人交往的过程中,他看到了犹太人身上所拥有的美德,这进一步唤醒了他的人性。谢谢观看,再见!课件30张PPT。辛德勒名单(节选)托马斯·肯尼利 纳粹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建立于1943年,1945年获解放。在集中营存在的短短两年间,纳粹在此采用机枪扫射、毒气、鞭笞、警犬噬咬等手段,共杀害了约7万名被关押者,平均每天约100人。《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朗克就死在这里。自学检测:捻( ) 引擎( ) 一沓( )
惊讶( ) 濒( )临 噩( )梦
推搡( ) 罪孽( ) 噙( )niǎnqíngdáyàbīnèsǎngnièqín关于电影: 影片《辛德勒名单》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其思想的严肃性,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
二战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灭绝性的大屠杀,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悲剧,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二战时期纳粹屠杀的犹太人总数达到 600万;战后,整个波兰幸存的犹太人总数还不到4000名。影片简介(一) :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纳粹党党员。他好女色, 会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他善于利用与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产品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
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影片简介(二) 不久,战争结束。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辛德勒,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赠送给辛德勒,在戒子上刻着一句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所能,他的全部财产都已用于挽救犹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
关于影片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在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举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斯皮尔伯格 它(《辛德勒的名单》)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的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我们为它颁发奥斯卡大奖,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第66届奥斯卡奖评委会 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整体感知:概括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一、(101-102)得知把犹太人送进奥斯威辛消息
二、(103-105)做好营救犹太人的准备
三、(106-109)确定解救犹太人的名单
四、(110-112)被解救的犹太人来到辛德勒的故乡
五、(113-117)辛德勒解救被误送进奥斯威辛的
犹太女工合作探究--讨论人物形象辛德勒是一位商人,也是一名纳粹,他生活放纵,善于交际,曾借助自己在上层社会中的关系而大发战争横财,后因看不惯法西斯的杀人暴行而良心发现,用自己的全部资产建立了“不事生产”的工厂,保护了1000多犹太人的生命。辛德勒的性格是发展的。在节选部分中,先是惨象引起他内心的震撼,但直到惨剧将要影响到朋友时他才作出抉择。这个抉择的出发点虽有个人的算计,但是当惨剧再一次发生时,他的冒险救人就没有个人私利的考虑了,这样的表现使得人物更真实。
辛德勒的性格十分复杂,他曾经为德国人服务,在捷克斯洛伐克从事侦察活动,并且还参与策划和帮助德国纳粹入侵波兰的行 动。同时,辛德勒却是曾经营救过1000多名犹太人,使他们免遭大屠杀,并且用自己的钱财供养这些人吃住,一直到二战结束。此外,他还曾收养过两名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儿童,并称自己是他们的父亲。
二战后的辛德勒处境极为悲惨,他身无分文,并且开始酗 酒,后因饮酒和吸烟过度而死。期间作为回报,那些“辛德勒犹太人”关心和照顾过他们的“大救星”。1993年,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组织授予辛德勒“最正义的非犹太人”的光荣称号。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文本研习一:抓住细节,在表现、揣摩中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 分析101—104:是辛德勒内心挣扎,进行转变的过程。
仔细阅读,揣摩人物内心,找出辛德勒几次陷入了深思的语句第一次101:用手捻车盖上飘扬的骨灰后。
第二次102:和高斯站在高处俯视焚尸场,听高斯说这里所有的犹太人将被送去奥斯维辛斯后。
第三次103:和伊特兹哈克谈话后,点了一支烟凝望他。
第四次104:看着成沓的钞票凝望窗外,陷入沉思。
第一次101:漫天飞舞的雪花似的东西,一些孩子在落下的灰烬下玩耍。灰烬落在他们身上,当它们飞掠过焚尸的黑烟,堆积的尸体时,人们突然意识到这竟然是焚烧尸体产生的骨灰,这些东西在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满天满地都是,这看似雪花飞舞的地方实则是个地狱,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沉思,阴鸷的气氛也使尚有良知的辛德勒窒息,不得不思考起纳粹的行径是多么残暴,而自己应该又该站在哪一边。
第二次(102):疯狂的德国军官,工业化的焚尸过程。在战争中,很多人都是一边呕吐,一边杀戮,战争使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使一切荒诞变为合理。当辛德勒听见活着的犹太人将被送到奥斯维辛斯时,他知道那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人间地狱,他心中的防线也正在崩溃,这一切让他不得不思考什么才是正常和合理。 第三次(103):“特别待遇” 眼看工厂难以为继,辛德勒打算回家乡去,可伊特兹哈克说还可以继续开厂,当然得顾新工人。辛德勒发自内心地感激他。
辛德勒和他的朋友在苦笑中都明白“特殊待遇”是一场杀戮,一场真正的折磨。两人都彼此明白今后的命运,这是一场生离死别的开始,只好彼此沉默,辛德勒也猛然被唤醒了什么。第四次(104) :辛德勒已经把过去在犹太人身上赚到的钱筹集了起来,他再次陷入沉思,是在为自己过去的行为忏悔,为自己的决定而自豪,为自己可以拯救上千条生命而高兴,为即将面临的险恶处境而忧心,为可能有的困难未雨绸缪。小 结:在极度压抑的氛围中,世界的毫无理性和荒诞刺激着辛德勒的神经,在这个地狱中他将从一个纳粹再次化身为人,只因为良知的觉醒。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来展现了这样的转变,品读时要抓住这些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处。问题探讨
辛德勒为什么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救”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归到自己的身上?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认识的?讨论:辛德勒转变原因是什么呢? 人性还没有泯灭纳粹的暴行使他惊醒身边犹太人对他的影响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 高斯: 高斯是一个纳粹典型,凶残冷酷、贪婪无耻。他对海伦的态度说明他并没有彻底丧失人性,辛德勒试图唤起他的人性,尽管没有成功,但他瞬间的犹豫正说明他身上还有一定的人性,但他无法使自己的人性战胜自己的兽性,最终成为一个彻底丧失人性的人。
他和辛德勒的对比,说明有时候人性战胜兽性并不是容易的,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个形象的塑造,使影片对人性复杂性的表现更加深刻。 在影片中,纳粹军官高斯是与辛德勒构成对比的人物,他在内心深处很喜欢犹太女海伦,却不愿承认。结合文中场景及有关情节,谈谈影片对这个人物塑造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人性的复杂。文本研习一主要人物性格刻画手法: 作品写高斯从对金钱、对犹太人的生命的态度两方面与辛德勒形成鲜明对比,高斯极度的兽性的丑恶反衬了辛德勒崇高的人性之美。 同时,两个人的性格复杂,都有 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在发展、对比中彰显人性美丑文本研习二研读105—109,要求能够体会在不断切换的镜头中的人物内心。
A、105—108一共有哪几个场景?每个场景中都发生了哪些主要情节?
B、导演让这些场景相互交叉是为了达到怎样的效果?
C、这些镜头中哪一个场景是出现最多的?为什么这么安排? 场景与情节:高斯的阳台上:说服高斯
伊特兹哈克的办公室:列出营救名单
外景——内景:辛德勒在各处奔波筹划
服装加工厂:游说老板加入营救计划场景相互交叉的效果 不断闪现的镜头,叠加的场景,将人物的那种紧张迫切的愿望,对被拯救人数法满足的追求,对时间分分秒秒的计算表现得淋漓尽致,渲染了一种急迫的气氛。这些镜头中出现最多的场景106伊特兹哈克的办公室中敲打名单的场景出现最多。 ——那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之外,即是深渊。 这张名单就使整个营救工作的关键,整部电影都是以这张名单命名的,这张名单也常为了影片最终要表现的主题的一种重要载体。它也是整个影片的主线,它的不断出现敲击着观众的心,起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谢谢观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