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9 09:5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结合下面《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对比表》。为改变这种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 农业合作社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土地改革
2.以重工业为核心是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鲜明特色,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十分薄弱,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能帮助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建立全面工业化的基础,将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国。材料中的“这一时期“是(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改革开放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3.阅读1952年和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简表,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A. 土地革命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开展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改革开发的战略
4.1952-1953年,我国提前一年分配理工科大学毕业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方式迅速壮大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培训人员也由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行动的目的是( )
A. 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B. 加速抗美授朝胜利
C. 为“一五”计划输送人才 D. 改革我国教育体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 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 我国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6.王赫雷同学暑假去武汉旅游,参观了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经过导游介绍他了解到这座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可谓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他参观的是( )
A. 武汉公铁大桥 B. 南京长江大桥 C. 京杭大运河 D. 武汉长江大桥
7.热播电视剧《人世间》主要在长春取景,其中第一集出现的“解放CA10型号”汽车来自于长春“一汽”。与“一汽”建成投产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三大改造 B. 一五计划 C. 公私合营 D. 土地改革
8.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这次会议这标志着我国( )
A. 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 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D.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颁布于1954年。这部宪法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四大
10.(3分)如图是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的场景。此次会议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是因为( )
A. 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1.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2.据统计,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登记的选民总数为3.24亿人。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选举,参加投票的选民有2.78亿人,最终选举出1226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着各民族、各阶层、社会各界。选举结果充分表达了( )
A.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 人民代表是由政府推选的
C. 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意愿 D.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
(2).观察材料二示意图,说说“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14.民主与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双翼。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见证新中国民主与法治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五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接着,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材料四 ……五时五十五分后,会议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1954年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宪法颁布的背景。
(2).材料三中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3).材料四中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伟大的文献”?请你写出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时间可得出当时我国正开展一五计划,优待发展重工业,因此我国钢铁产量提高,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排除A项;人大制度确立于1954年,排除B项;D项是1952年,与土地有关,排除D项。
故选:C。
2.【答案】B;
【解析】建国初,我国的工业落后,特别是重工业落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据题干“以重工业为核心”“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十分薄弱”“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能帮助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建立全面工业化的基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时期,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B;
【解析】从表格不难看出,到1957年我国重工业得到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轻工业也有所发展,联系所学可知,1957年我国一五计划完成,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所以B正确。
故选:B。
4.【答案】C;
【解析】1952-1953年,我国提前一年分配理工科大学毕业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方式迅速壮大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培训人员也由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行动的目的是为“一五”计划输送人才。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故选:C。
5.【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指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故选:B。
6.【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赫雷同学参观的是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毛泽东写诗称赞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故选:D。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期间,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这标志着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制造业,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我国的工业化,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排除AC。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和工业无关,排除D。
故选:B。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有了制度保障,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项。
故选C。
9.【答案】B;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是因为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加选举,故选举结果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意愿,故C正确。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的标志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人民代表是由政府推选的”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故选:C。
13.【答案】(1)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
;东北地区。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4【答案】(1)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背景: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民主政治建设也在进行。
;说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宪法的制定,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宪法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原因: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