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其中的生字。
2. 能结合课文理解“挨”、“冒”、“翩翩起舞”、“停止”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通过朗读,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对荷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在朗读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有关荷花的图片。
学生:课前观察荷花。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是夏天。在夏天的某一天清晨,作者去公园玩,欣赏到了荷塘里美丽的荷花,他是怎么做的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荷花》这一课。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重点指导“莲、蓬、骨”等字的读音和形。再读带有生字的词语“荷花、花骨朵、翩翩起舞”。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4. 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5. 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于较难的问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字?教师相机点拨。
6. 再读全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我”到公园去看什么?白荷花是什么样的?白荷花在干什么?“我”又变成了什么?等等。初步感知全文。
7. 小结并指导朗读: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和讨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收获真大!如果你就是一朵白荷花,你会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指导朗读第2段。体会荷花的美丽和作者丰富的想象。齐读第3段。教师范读第4段并要求学生自由仿读、练习。指名朗读并相机指导朗读。
8. 配乐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学第二段(2至3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什么?(不同形态的荷叶)这一自然段是怎么描写荷叶的?请找出有关词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花骨朵儿”可以换成什么词?(花蕾、花苞)比较句子:
花骨朵儿。
花蕾。哪个好?为什么?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破裂)
(3)“饱胀”可以换成什么词?(饱满)比较句子:
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要爆炸似的。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
(4)“一个个”说明了什么?(说明荷叶的数量多)
(5)“碧绿”是什么意思?(青绿色,课文中还有一个和“碧绿”意思相近的词,是哪个词?)
(6)“挨挨挤挤”可以换成什么词?(密密麻麻、密密层层)这一句用“挨挨挤挤”有什么好处?(形象地说明荷叶数量极多、生机勃勃的特点,增加语言的趣味性)“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
(7)齐读第二段。
(8)教师解说并提问:现在同学们明白了什么是白荷花了吗?白荷花和作者有什么关系呢?作者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们看图片上的荷花像什么?还像什么?你们觉得这些白荷花怎么样?你们愿意变成其中的一朵吗?那么你当时会想到些什么?同学们的感受真深!作者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把课文读一遍,找找答案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交流讨论。
2. 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如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这是什么样的画?你见过这样的画吗?什么时候见到的?什么时候见到的最多?为什么说它是“活的”?本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五)教学第三段(4至5自然段)
1.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把自己也看成荷花了)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是作者的想象,让学生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两句。
教学总结:
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它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