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案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佝偻(gōu lóu) 倒tān(坍) 引颈受戮(lù)
踝骨(huái) 默qì(契) 哮喘(xiào chuǎn)
huò(豁)然开旷 wěn(紊)乱 虬须(qiú)
十字镐(gǎo) 刽子手(guì) 周道如砥(dǐ)
2.读准多音字
(1)伏脉:mài 其他读音:mò 组词:含情脉脉
(2)稀稀落落:luò 其他读音:là 组词:丢三落四
其他读音:lào 组词:落枕
二、重要词语
1.佝偻: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2.倒坍:倒塌。
3.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4.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
5.土著:世代居住本地的人。
6.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7.星临万户:星星光临到千家万户,即每家每户都能看到星星。
8.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9.紊乱:杂乱,纷乱。
10.虬须:卷曲的胡子。文中指树根。
11.周道如砥:原意是形容周朝的政治清明,平均如一。文中是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三、作家作品
王鼎钧,台湾散文家,原籍山东临沂,192 ( http: / / www.21cnjy.com )7年生。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和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等。21cnjy.com
1.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和清道妇对那树被砍伐的说法与作用探究。
点拨:老太太说“她听见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清道妇说在大树被伐的前一天早晨,看到“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两处细节形成了一笔生动的寓言式的描述,赋予“那树”以真实的灵性,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告诉人们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更有灵感;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看到老树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借蚂蚁对老树的敬意表达作者的敬意。21·cn·jy·com
2.那树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
点拨: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最重要的,它绿化大地,荫庇百鸟,护佑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还有预知自己命运的功能,在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迁徙,表现一种爱心。
3.核心图解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那树有一点佝( )偻( ),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2)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 )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 )立不动。
(3)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 ),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4)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 )须的大头颅( ),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这真令人难以zhì( )信。
(2)加大它所能yìn bì( )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3)在一片焦zào( )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4)马路huò( )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B.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无益地耗费劳力)
C.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这里指树根)2·1·c·n·j·y
D.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这里用来形容政治清明,平均如一)
4.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 )
(2)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8题。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21·世纪*教育网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来源:21cnj*y.co*m】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出处:21教育名师】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21*cnjy*com
5.选文前5段描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
6.画线句“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7.第2段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据说”?引用他人的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8.日本福岛核泄露引发全球核电安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讨论,结合《那树》一文所表达的观点,你认为人类在应对现代文明造成的灾害时,该有怎样的态度?21世纪教育网
【类文阅读】21世纪教育网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9~12题。
【甲】
行道树
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2-1-c-n-j-y
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④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乙】
向一棵树鞠躬(有删节)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能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9.仔细阅读甲、乙两文,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③段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2)乙文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那么这棵树的不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10.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
(1)甲文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一句中说行道树既“忧愁”又“快乐”,矛盾吗?为什么?
(2)乙文第⑦段为什么说“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21世纪教育网
11.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借树写人,形象生动地揭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文章主旨。甲文将城市的“繁弦急管”“灯红酒绿”与行道树的寂静孤独形成对照,突出了行道树在困境中坚定执著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度。甲文中用拟人化的手法,借“我们”的“自白”来抒情写意;而乙文只是以“我”的见闻感受来突出文章的主旨
C.甲、乙两文开篇都有点题的作用。而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既点出“我们”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意抒情蓄势;乙文则起笔突兀,悬念顿生,让读者欲罢不能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如何面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困境的态度和价值观,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顽强抗争、乐观进取、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两文中的“树”的形象都是奉献者的化身
12.请结合链接材料,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链接】
材料一:两弹元勋邓稼先,远离亲人,身处荒漠,克服重重困难,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音乐巨人贝多芬,正当盛年,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可他仍然创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我选第______句。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1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据报道:日本东北部海域3月11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下午发生里氏8.9级(后调整为9.0级)强烈地震。地震引起东京多处建筑物摇晃,引发10米高的海啸,并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15日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爆炸,使压力控制池遭到损坏。反应堆散发出的辐射量超标万倍,截至目前已发现大约190人遭受核辐射污染。
材料二:新华网东京4月21日电 日本警察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截至当地时间21日18时,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 133人死亡,13 346人失踪。在大地震及其余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房屋超过30万栋。
(1)用简略的话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请你结合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爆炸事故,谈谈人类对于核能利用的看法。
(3)围绕要不要给日本灾区捐 ( http: / / www.21cnjy.com )款捐物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同学说:“日本人从清朝到抗日战争结束,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掠夺了我们大量财富,他们从来没有给我们赔偿,我们为什么要捐助他们呢?”你如果同意捐款,请谈谈你的理由。
【体验中考】
14.(2011·浙江湖州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下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仔细观察主体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汉字和英文除外),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参考答案:
1. 答案:(1)ɡōu lóu (2)tān yì (3)lù (4)qiú lú
2. 答案:(1)置 (2)荫庇 (3)躁 (4)豁
3. 解析:D项,没有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应为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答案:D
4. 答案:(1)比喻、夸张 (2)拟人
5. 解析:文章第1段描写了大树生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特殊,第2、3段主要描写了大树奇特的外貌,第3段后半部分内容和第4、5段描写了大树对人类的贡献。结合上述三点,不难体会出作者对“那树”充满敬意和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1)大树生存的环境(特殊的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2)大树的外貌(奇特的容貌);(3)大树的贡献(对人类有大功德)。作者对“那树”充满了敬意和赞美之情。
6. 参考答案:运用了排比修辞,意在表明城市(社会)发展之快,流露出作者对生态环境被现代文明破坏的困惑、焦虑,也暗示了那树最终的命运。
7. 参考答案:事情很奇特,作者也不会轻易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事情有不确定性,作者没有考证。这些引用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
8. 解析:应肯定现代文明,同时要明确尽量减少现代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对现代文明应持肯定态度,但要防止文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现代文明造成的灾害,要用进一步的文明来应对,而不是否定文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 解析:第(1)题结合人们不珍惜清新空气思考,第(2)题结合乙文第③~⑤段内容概括。
参考答案:(1)为城市充满烟尘,市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惯于污浊,不珍惜清新空气,自己仅仅成为城市的一种装饰而悲凉。(2)榆树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21教育网
10. 参考答案:(1)不矛盾。行道树忧愁的是市民早已习惯污浊,不重视环境的洁净;快乐的是自己能忍受寂寞,迎接太阳,制造清新空气。从而表现其奉献精神。(2)榆树生长环境极为恶劣,却能忍受苦痛,顽强生长;老人儿子病死,媳妇改嫁,独自拉扯孙子孙女,生活艰难,十八年才能翻修房屋。两者都遭遇艰难,但都能坦然面对,顽强抗争,境遇和精神极其相似。 21*cnjy*com
11. 解析:甲文中“树”的形象是奉献者的化身,乙文中“树”的形象是与命运抗争者的象征。
答案:D
12. 答案示例:第(1)句: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就是神圣的事业。邓稼先从美国学成归来,放弃了优厚的生活条件,去艰苦的戈壁,无私奉献,为祖国的强大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一种幸福和深沉的表现。第(2)句:贝多芬盛年耳聋,遭遇了很大打击,可他同命运顽强抗争,创作了不朽的音乐作品,这告诉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就能逐步走向成功。www.21-cn-jy.com
13. 参考答案:(1)日本东北部海域3月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福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爆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核能是人类新近开发出的一种清洁、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污染的新能源,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核能的开发与利用也潜在着巨大的风险,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以及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特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在用它来为我们造福的同时,我们还得努力规避它的风险。
(3)我认为,地震是全人类的灾难,我们应该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面对,正所谓“国家有界,大爱无疆”。再说我们不能太多地计较过去,应该放眼未来。
14. 参考答案: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山、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既别出心裁,又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