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黎明、雾气、凝结、蒙蒙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深厚感情。
3.感受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深厚感情,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深厚感情,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及有关父亲和鸟的故事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父亲和鸟的故事。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谈谈你对鸟儿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与鸟儿有关的故事,故事中的父亲和鸟儿有着深厚的感情。让我们一起探究为什么鸟儿会和父亲有这么深厚的感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补充,简介故事背景。
3.提出疑问:为什么鸟儿会和父亲有这么深厚的感情?父亲对树林和鸟儿的这份特殊感情是怎么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正音:黎、凝、蒙。多音字:露、卷、重。
3.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本课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父亲通过自己的言行启发并引导孩子,最终让孩子明白了鸟儿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我们不能随意破坏他们的栖息地,更不能人为地去捕杀他们。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对树林和鸟儿的无比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4.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二是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情感。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学生分组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的好处。全班交流:这种表达方法既简单明了地呈现了文章的线索和内容,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表达方法。
5.小结: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以及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为什么鸟儿会和父亲有这么深厚的感情?”画出相关语句并做批注。组织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树林和鸟儿有深厚的感情?用红色笔在文中做勾画批注。
2.学生分组交流并汇报:从父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可以看出他对树林和鸟儿有着深厚的感情。如“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飞走的鸟都在做全身的调整;鸟声清脆,一只只大鸟飞了起来”等语句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清晨鸟儿活动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鸟儿的熟悉和喜爱之情。“凝神静气”、“像树一样兀立”等词语则形象地描绘了父亲专注的神情;“我茫然地望着……我们爱鸟儿的歌唱,但如果鸟儿唱得疲劳了还要硬叫着强迫它们唱”等语句则表现了父亲对鸟儿真挚的关爱和呵护。
3.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儿的深厚感情。请学生扮演父亲进行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指导。通过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以及对鸟儿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要注意语气、语速、语调的变化以及停顿、重音等技巧的运用,以更好地表达情感。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以及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也学习了作者通过对话展示情节和用简短语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深入理解,拓展延伸
1.讨论:父亲对鸟儿和树林的深厚感情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可以结合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将来我们的世界没有了鸟儿的歌唱,没有了树林的绿色,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请用你的笔描绘一下未来的情景。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绘未来的情景。通过描绘未来的情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3.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父亲对树林和鸟儿的深厚感情,也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从父亲的行为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为我们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有关环保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料,写一篇读后感。
3.观察身边的环境,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七、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儿的深厚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我还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