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1 09:45:30

文档简介

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p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题。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一大题时,选出每小题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线
黑。如需改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二大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现,距今约5500年前,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晚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凌

家滩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玉人姿势都是双手并拢捧在胸前,非常相似。这
说明当时
A,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交流

B.先进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汇聚

C.开始出现“以玉为美”的观念
D.中原文明对周边地区文化辐射
2.据研究,战国时期,六国之人把秦称为“虎狼之国”或“虎狼”,如苏素、游腾、屈
原等,至秦末及西汉时亦然。相反,六国合纵称为“纵亲”,背弃了合纵关系被称为

“负亲”。这些称谓主要反映出
A.秦国商鞅变法存在不足

B.秦国儒家文化相对落后
C.六国与秦在文化心理上的对立

D.东方六国地区严格遵守宗法制
3.西汉时,除汉武帝曾四次亲自受计外,并无皇帝受计与召见计吏的惯例。东汉光武
帝时起,计吏到京后,在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参加次年正月旦的朝贺大典,

受皇帝接见,并回答皇帝提问。汉代郡国上计制度的变化
A.便于皇帝加强对地方的游控
B.维持了汉帝国的有效运转
C.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完善了地方官吏监察制度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4.表1中内容是关于唐朝政府与回纥关系的信息(部分)
表1
内容
出处
(唐高宗)永微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
《旧唐书》
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
宁国公主出嫁时,唐肃宗李亨特颁诏令曰:顷自凶渠作
乱,宗社阽危,回纥特表忠诚,载怀奉国。所以兵逾绝漠,力
徇中原,亟除青犊之妖,实赖乌孙之助。而先有情款,固求姻
《唐大诏令集》
好。今两京底定,百度惟贞,奉皇奥而载宁,缵鸿业而攸重。
斯言可复,厥德难忘。
据表中信息可判定的史实是
A.唐朝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有所缓和
B.唐朝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
C.回纥对唐朝统治稳固有突出贡献
D.陆上丝绸之路实现畅通无阻
5.宋元时期,油菜在我国南方广泛栽培。南宋《务本新书》记载:“十一月种油菜。稻
收毕,锄田如麦田法。即下菜种,和水粪之,芟去其草,再粪之。雪压亦易长,明
年初夏间,收子取油。”元代《农桑衣食撮要》也记载“九月种油菜,宜肥地种之,
以水频浇灌,十月种则无根脚。”这表明,宋元时期
A.农民兼顾土地养护和利用
B.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出现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
D.榨油技术得到较大提升
6
表2鸦片战争前后民夷冲突统计表(部分)
夷人擎事
国人肇事
中英冲突
群体性冲突
战争前
9
2
6
0
占比
81.8%
18.2%
54%
战争后
2
14
16
8
占比
12.5%
87.5%
100%
50%
表2中所述现象
A.充分说明民众固守传统的华夷观念
B.凸显了民众的国家认知与民族情感
C.反映了晚清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
D.揭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7.中国外交表现出“第一次之进步”,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
让”的外交惯例,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在国内,“国民觉知强权虽强亦不能全灭
公理,宜力图自决,起为废约运动。”与这一外交“进步”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历史试题答案
1-5: A C A C A 6-10: B C B D D 11-16: C B A C B D
17.(10分)
(1)设置“行政村”,行政村兼有地方治安与赋役管理的制度(自然区划村坊制与行政区划统一);伦理亲情与农业力田均加以重视。(4分)
(2)原因:便于赋税征收;基层社会力量的变化;(政局动荡)安史之乱后,国家对加强基层控制的需要。(6分)
18.(12分)
示例:
论题:我国冰雪项目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不可分(3分)
论证: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冰雪项目和生产生活结合,弥补了生产生活资料的不足,具有民族特色和娱乐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晚清时期,伴随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冰雪项目丰富了人类生活,在贵族的娱乐生活中相对丰富。
民国时期,我国近代化得到发展,开埠口岸及大城市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尤为突出,冰雪项目在中国得到一定传播。
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得到发展,国家注重发展国民体育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冰雪项目。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大力推广冰雪项目,冰雪项目日益大众化。
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积极承办全球综合性冰雪体育盛会,克服重重困难并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以上论据,每个时期3分,共9分;任选三个时期即可。
其它论题合理也可得分,其它论题参考:
中国冰雪项目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建国后中国的冰雪项目得到发展;
中国冰雪项目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19.(16分)
(1)表现:官方书院与民间书院并存;书院由藏书之所发展到讲学之所
官学无法满足士子读书需求;科举制度的发展;北宋印刷术的发展;私人讲学传统的影响。(7分)
(2)特点:受到教权和王权的影响;办学自主权受到法律保护;教学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受众范围广(5分)
影响:对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发展有重要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市民阶层壮大(4分)
20.(14分)
(1)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英国棉纺织业在世界领先;棉纺织业存在机器工业和手工作坊两种形态;棉花产业资本促进棉纺织品从生产到销售范围扩大。(6分)
(2)因素:有识之士的推动;地方政府的支持;美国棉种的技术优势;经济效益的驱动(5分)
(3)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重视棉农利益(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