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的学习认识理解平均分。
2.通过学习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于平均分的深入理解。
教学难点:经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现在我们一起去美丽的大森林看看,都来了那些小动物 瞧,他们还准备了许多的美食呢,谁来说一下都有什么?生:为熊猫准备了6个竹笋,为小猴子准备了12个桃子,为兔子准备了24个萝卜,为松鼠准备了15个松果。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件,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大家看到这么多美食心里都高兴极了,可是熊猫兄弟却愁眉苦脸,他们在为什么事情发愁呢?(出示:竹笋该怎样份呢?)
师引导:猜猜看这两只熊猫会怎样分这6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分师:你最喜欢那种分法说说原因,引出要研究的其中一种方法——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怎样才能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两只熊猫呢?用教具来分一分,试一试。(黑板展示分法)判断平均分(下面的几组分法,哪一种是平均分呢?大家快来判断一下吧)
2、学习平均分
师:小猴子知道了我们平均分的方法,也非常喜欢,想让我们也帮他们平均分一下,大家拿出学具,快来分分试试,看能不能帮他们平均分开。(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活动要求:①同桌俩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拿出12个小圆片代替12个桃 ,3个大圆片代替3只猴子,然后平均分。②分好后和同桌讲一讲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桃,怎么分到的。(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演示自己的方法呀?学生演示可能出现的方法:生:1个1个分,4次分完,每人4个(课件演示)生:2个2个分,2次分完,每人4个(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演示)
师:那能不能3个3个分呢,该怎样分呢?(学生讨论交流,同桌互相合作用学具动手演示)师:还能用什么方法呢?生:4个4个分,1次分完,每人4个
师:通过刚才我们研究的这几种方法,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非常好,桃子分完了以后每只小猴子分了几个呀?(4个)分得是一样多吗?既然小猴子分的桃子都一样多,刚才同学们帮小猴子分桃子的方法应该叫做什么呀?生:平均分。
师小结:尽管刚才大家的分法不太一样,有的一个一个分,有的两个两个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同样的,所以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帮小猴子分桃子,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感悟平均分。】
(三)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意义
1、小兔子们都等不及了,学习了我们的方法后想把把24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们,每只小兔分得6个胡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出示:24个萝卜,每只小兔分6个萝卜,这些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活动要求:①拿出24个小圆片代替24个萝卜,同桌俩人合作摆一摆,分一分,看可以分给几只小兔。②分好后和同桌讨论怎么分到的,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呀?生:每只兔子6个萝卜,能分给4只兔子。生:既然他们都分得同样多,这也是平均分。学生上黑板,用教具展示分法,贴上小兔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另一种意义。
2、同学们,还有15个松果要平均分给松鼠们呢,大家观察信息窗,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快来试试吧!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出“把15个松果平均分给()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个松果?”学生拿出画着15个松果的卡纸,圈一圈你想到的分法。教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分法,集体讨论交流。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两种含义。
【设计意图: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这几个环节,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