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森林里的故事——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探索活动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
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
能力,逐步养成有序观察思考的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具体操作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呀,森林王国里有一场盛大的聚会,小动物们对咱们班的同学也发出了邀请,你们想去参加吗?——想师:那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观看视频)好丰盛的一场宴会呀!老师把其中的一角搬到了课堂上,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6个竹笋,12个桃子,24个萝卜,15个松果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们知道这些食物都是为谁准备的吗?生:竹笋是为熊猫准备的,桃子是为小猴准备的,萝卜是为小兔准备的,松果是为松鼠准备的。
师:你懂得可真多呀! (本环节学生找出数学信息)
二、探究新知
1、分竹笋,初步认识“平均分”
师: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熊猫兄弟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熊猫的图片) 它们在想什么呢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把竹笋分给两只熊猫,该怎么分呢?
让学生自主分①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代替竹笋帮助熊猫分一分。 ②指明同学上
台演示操作,说分的方法,分的原因和分的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生1:可以弟弟1个,哥哥5个,。(学生边说边操作)
师:那你是怎么想的呢?生1:因为哥哥大,吃得多。
师:还可以怎么分?生2:哥哥4个,弟弟2个。(学生边说边操作)
师:说说你这么分理由是什么?生2:在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弟弟虽小,但是知道让着哥哥。
师: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生:听过。师:谦让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那谁还有不同的分法?生3:每只熊猫3个竹笋(边说边在黑板上两只熊猫下面各摆出3个竹笋)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3:因为这样他俩就不会发生争吵。
师:为什么他俩不会争吵?生3:因为他俩都是一样多。
师:这样分,每只熊猫分得的竹笋怎么样?生:同样多!
多种分法对比,引出平均分的含义,进行板书。
师:在这些分法中,哪种分法比较特殊?生:第3种。
师:为什么说它特殊?生:因为哥哥和弟弟分到的竹笋一样多,都是3个。
师:哦,这样分哥哥和弟弟都吃到3个竹笋,(板书3和3)它们分到的竹笋——生:同样多!师:你们觉得这样分怎么样?生:很公平!
师:那这两种分法两只熊猫分到的竹笋怎么样?生:不一样多。(教师把其他方法去掉)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平均分竹笋的过程?生: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3个。师: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他们高兴极了,开心的吃起竹笋。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任意分的过程,充分体验任意分的实际意义。在表述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的语言模型,在对比中体会平均分的实际含义,在判断中强化平均分的概念。同时,借助熊猫分竹笋的情境,渗透“谦让”的思想道德教育。】 2、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 看到熊猫吃上了竹笋,可把小猴们急坏了,快帮帮他们吧!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几个?
(1) 拿出手中的学具,数出12张卡片代替12个桃子分一分。
(2)小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法,一边分、一边说分的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生1:我是一个一个分的,这样分不容易混淆。
师:混淆了会怎么样?生1:混淆了,就不公平了。师:大家听清楚了吗?他说一个一个分能保证什么?生:每只猴子分得一样多。师: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生:3份。
师:每份是多少?生:4个师:哦,每只猴子都分到4个桃子。一个一个分果然能让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样多。
师:其他同学又是怎么分的?生2:我们是2个2个分的,每只猴子也是分得4个桃子。师:2个2个分也能让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样多。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生3:我们是3个3个分的。每只猴子先分3个,剩下3个,再1个1个分,最后也是每只猴子分4个桃子。生4:我们组是4个4个分的,每只猴子也分得4个桃子。
师:那你是怎么想的?生4: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正好分4个。
师:你的头脑真灵活,都会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了。(整体出示4种分法)师:我们再回顾一下刚才这四位同学的分法......
师小结: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虽然分得方法不同,但是都把12平均分成几份?生:3份。师:每份都是几?生:4师:每份分得怎么样?生:同样多,每份都是4个。师:是平均分吗?生: 是
【设计意图:利用学具摆一摆,在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不同方式,了解不同分法下结果的一致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平均分的实际含义,通过对比,优化平均分的方式,为后续平均分的学习做铺垫。】
小试牛刀:分一分,填一填。巩固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小猴子终于吃上了心爱的桃子,为了感谢大家,小猴子们拿出了香蕉,要分给我们中间的3个小朋友呢。
(1)把9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 )根。生:3根。(还需要学生展台
展示)
师:虽然同学们分得方法不同,但是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3根香蕉。分的结果怎么样?生:都一样。师:也是平均分吗?3.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 每几个分一份看着美味的萝卜,小兔子们也按奈不住了,把24个萝卜,每只小兔分6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子? 小组合作:(1) 用卡片代替萝卜,动手分一分。
(2)同桌合作,组内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3)小组两人上台汇报。一个同学摆萝卜,一个同学放小兔。
师:谁想来摆给大家看看?生:每只小兔子6个萝卜,所以这6张卡片分给第一只小兔子,这6张卡片分给第2只小兔子,这6张卡片分给第3只小兔子,这6张卡片分给第4只小兔子。24张卡片分4次正好分完,正好分给了4只小兔子。
师:瞧这小老师讲解的多好啊!你们和他们分法一样吗?生:一样师:老师这里也有一种分法,你们想不想看看?生:想。
师:(教师演示)老师用24张圆片代替24个萝卜,这6个萝卜分给第1只小兔,这6个萝卜分给第2只小兔,这6个萝卜分给第3只小兔,这6个萝卜分给第4只小兔。大家看这24个萝卜,每6个分一份,分成了几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4份,正好分给--生:4只小兔。师:刚才,每只小兔分得了几个萝卜?生:6个。师:每份分得怎么样?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生:是平均分。4.学以致用:小兔们也吃上了美味的萝卜,为了感谢同学们,它给大家带来了美味的蛋糕,你们想不想吃?生:想。师:拿出答题卡,自己分一分吧!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生:8块蛋糕,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4盒。师:声音真洪亮,大家都同意吗?生:同意。5.教师小结:平均分有两种分法:1.“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2.“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 ,能分几份”。
三、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们的森林聚会中,你都收获了什么呢?生1:我认识了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师:你收获了知识的果子.生2:我学会了平均分的两种方法。还会做相关的题目!师:真棒!你收获了能力的果子。生3: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和平均法有关的知识。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收获了发现的果子。你们同桌之间合作的愉快吗?生:愉快!师:那你们还收获了合作的果子。生4:我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难题。师:你还收获了助人为乐的果子。你们收获了这么多,开心吗?生:开心吗?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老师也很开心,我们还收获了喜悦的果子。最后,老师把这个分享的果子也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自己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