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单选题(共12题)
1.用一种阴、阳离子双隔膜三室电解槽处理废水中的NH,模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C.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室溶液中的pH升高
D.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室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NH4)3PO4
2.1g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2H2O(l) ΔH= -571.6 kJ·mol-1
B.2H2(g)+O2(g) =2H2O(l) ΔH= -142.9 kJ·mol-1
C.2H2(g)+O2(g)=2H2O(g) ΔH= -571.6 kJ·mol-1
D.2H2(g)+O2(g) =2H2O(l) ΔH= +571.6 kJ·mol-1
3.电絮凝的反应原理是以铝、铁等金属为阳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被溶蚀,产生金属离子;在经一系列水解、聚合及氧化过程,使废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铁为阳极,则阳极电极方程式为和
B.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每产生1 mol O2,整个电解池中理论上转移电子大于4 mol
D.若铁为阳极,则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阳极附近只发生:
4.四氯化钛是工业上制备金属钛的重要原料。常温下,它是一种极易水解的无色液体,沸点为。在条件下,转化为有两种方法,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直接氯化
②碳氯化
将、、充入的密闭容器,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备时要保持无水环境
B.为避免产生大量,碳氯化反应过程中需保持炭过量
C.,的平衡常数
D.碳氯化中加碳,既增大了反应的趋势,又为氯化提供了能量
5.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e是
B.a、b、c、d、e中c最不稳定
C.b→a+c反应的活化能为20 kJ/mol
D.a+d→b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ΔH=+116 kJ/mol
7.我国成功研制出新型“海水电池”。电池反应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片作正极 B.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C.电池工作时失去电子 D.电池工作时实现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8.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完成飞行任务的同时还推出了“天宫课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器的操纵杆采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航天服壳体使用的铝合金材料熔点比纯铝低
C.太空舱中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水油分离实验”中,分液静置即可实现水和油的分离
9.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较高,且产物是,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入氢气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碱性电解液中阳离子向通入氢气的方向移动
C.放电过程中碱性电解液的pH不变
D.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0.一种新型镁硫石墨烯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可用Na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B.放电时,正极反应包括3Mg2++MgS8-6e-=4MgS2
C.使用的隔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D.充电时,电子从Mg电极流出
11.在25℃和101kPa下,1g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B.
C.
D.
12.某小组利用电化学法协同处理NH3,包括电化学过程和化学过程,模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主要能量转化形式是光能→电能→化学能
B.阴极区的反应为O2+Fe2++4H+=Fe3++2H2O
C.总反应式为4NH3+3O2=2N2+6H2O
D.处理2.24LNH3(标准状况),理论上迁移0.3molH+
二、填空题(共8题)
13.甲烷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化学领域应用广泛,如下图所示,装置Ⅰ为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通过装置Ⅱ实现铁棒上镀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处应通入 (填“CH4”或“O2”),a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2)电镀结束后,装置Ⅰ中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装置Ⅱ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 。
(3)电镀结束后,装置Ⅰ溶液中的阴离子除了OH-外,还含有 (忽略水解)。
(4)在此过程中若完全反应,装置Ⅱ中阴极质量变化25.6 g,则装置Ⅰ中理论上消耗甲烷 L(标准状况)。
1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1/2O2(g)=H2O(l)ΔH=-285kJ·mol-1,②H2(g)+1/2O2(g)=H2O(g)ΔH=-241.8kJ·mol-1,③C(s)+1/2O2(g)=CO(g)ΔH=-110.5kJ·mol-1,④C(s)+O2(g)=CO2(g)ΔH=-393.5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选数字)
(2)燃烧1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3)液态水的稳定性 气态水的稳定性(填“大于”、“小于”、“等于”)。。
15.电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溶液是一种重要的铜盐试剂,在电镀、印染、颜料、农药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某同学利用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图1是根据反应,设计成的锌铜原电池。Cu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盐桥中是含有琼胶的KCl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向 (填“甲”或“乙”)移动。
(2)图2中,Ⅰ是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该同学想在Ⅱ中实现铁上镀铜:
①b处通入的是 (填“”或“”),a处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当铜电极的质量减轻3.2g,消耗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mL。
(3)二氧化氯()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目前已研发出用电解法制取的新工艺(图3)。
①产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当阴极产生标准状况下112mL气体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
16.氨基甲酸铵(H2NCOONH4)为尿素生产过程的中间产物,易分解。某小组对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Ⅰ、N2(g)+3H2(g)2NH3(g) ΔH1=-92.4kJ·mol-1
Ⅱ、C(s)+O2(g)CO2(g) ΔH2=-393.8kJ·mol-1
Ⅲ、N2(g)+3H2(g)+C(s)+O2(g)H2NCOONH4(s) ΔH3=-645.7kJ·mol-1
写出H2NCOONH4分解生成NH3与CO2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
17.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有降温、保鲜和镇痛的冷敷袋可以利用 (填“放热”或“吸热”)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即热饭盒”可利用下面 (填字母序号)反应释放的热量加热食物。
A.生石灰和水B.浓硫酸和水C.钠和水
(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常温下完全燃烧生成和水时,放出445kJ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是 。
(4)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和强氧化剂液态。当它们混合发生反应时,立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反应,生成水蒸气和氮气,放出256.652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共价键都有键能之说,键能是指拆开1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如下:,若断裂和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436kJ和391kJ,则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kJ。
(6)参考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分子受热时最稳定的是_______。
化学键
键能 436 565 431 368
A. B.HF C.HCl D.HBr
18.根据要求,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有关反应:
(1)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石墨作电极,C3H8燃料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式: ;
(2)向Na2S2O3溶液中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
(3)用CO气体还原1molFe2O3固体,放出热量24.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H2C2O4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5)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钠水溶液,写出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
19.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1)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而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 。在此过程中,两个电极上质量的变化值:阴极 阳极(填“>”“<”或“=”)。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 (填“M”或“N”)处。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
20.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
②C(s)+O2(g)=CO2(g) ΔH=-393.5kJ/mol
③C(s)+H2O(g)=CO(g)+H2(g) ΔH=+131.5kJ/mol
请回答: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2)2g的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mol N2(g)与适量H2(g)反应生成NH3(g),放出92.4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几个有关C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O(g)+2H2(g)CH3OH(g) △H1
②CH3OCH3(g)+H2O(g)2CH3OH(g) △H2
③CO(g)+H2O(g)CO2(g)+H2(g) △H3
则3CO(g)+3H2(g)CH3OCH3(g)+CO2(g) △H= (用含△H1、△H2、△H3的代数表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A.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判断阴阳极,铁失去电子先变为二价铁。
B.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根据电极反应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变化判断pH的变化。
D.根据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关系确定产物的可能情况。
【详解】A.Fe为阳极,发生反应Fe-2e-=Fe2+,A错误;
B.阴极上H+放电生成H2,电极反应式为2H++2e-=H2↑,B错误;
C.电解时,阴极上H+放电生成H2,溶液中c(OH-)增大,溶液中pH增大,C正确;
D.电解时,溶液中NH向阴极室移动,H+放电生成H2,溶液中OH-和NH结合生成电解质NH3·H2O,所以阴极室中溶质为NH3·H2O和(NH4)3PO4或NH4H2PO4、(NH4)2HPO4,D错误。
【点睛】电解池中电极的反应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半反应,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配平电子、电荷、原子守恒进行书写电极反应。
2.A
【分析】1mol氢气的质量为:2g/mol×1mol=2g,则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kJ×=285.8kJ,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 kJ mol-1。
【详解】A.焓变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2mol氢气放出的热量为285.8kJ×2=571.6kJ,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 kJ mol-1,选项A正确;
B.生成水的状态应该为气态,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 kJ mol-1,选项B错误;
C.状态H2O(g)错误,应为H2O(l),选项C错误;
D.ΔH= +571.6 kJ·mol-1>0,代表吸热反应,与事实相违背,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3.D
【详解】A.若铁为阳极,则阳极电极方程式为,同时水电离产生的OH-失去电子变为O2,同时产生H+,电极反应式为:,A正确;
B.阴极上水电离产生的H+得到电子变为H2逸出,故电离方程式为:,B正确;
C.在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有、,因此当生成1 mol O2,整个电解池中理论上转移电子大于4 mol,C正确;
D.若铁为阳极,阳极电极方程式为和,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Fe2+被放出的O2氧化成Fe3+,离子方程式为: ,同时结合信息可知Fe3+经过水解生成Fe(OH)3胶体使水中的杂质凝聚沉淀,因此不仅是只发生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4.B
【详解】A.由于高温条件下,C与H2O将反应生成CO和H2,且TiCl4易水解,生成的HCl挥发,促进TiCl4水解,导致产物不纯,故制备时需保持无水环境;故A正确;
B.反应过程中若保持C过量,C在高温下具有还原性,将TiO2还原为Ti或TiC,导致获得的产物中有杂质Ti或TiC等;故B错误;
C.从图中可知,1400℃,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CO2是0.05,TiCl4是0.35,CO是0.6,根据Cl2的平衡组成比例为0可知,生成TiCl4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体系中总物质的量为,容器体积为2L,则c(CO2)= ,c(CO)= ,则反应C(s)+CO2(g)=2CO(g)的平衡常数 ;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以看出,不加碳的氯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反应很难进行,而加入碳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既增大了反应的趋势,又为氯化提供了能量,故D正确;
故答案选B选项。
5.C
【分析】0.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445kJ热量,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890kJ热量。
【详解】A.生成液态水时,故A错误;
B.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890kJ热量,故C正确;
D.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890kJ热量,2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780kJ热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C
【详解】A.根据图示Cl为+7价,则e是,故A正确;
B.能量越高则稳定性越差,则a、b、c、d、e中c最不稳定,故B正确;
C.图示能量是离子在溶液中的能量,并不能看出反应的活化能,故C错误;
D.根据图象得,a+d→b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ΔH=3×60-64-2×0=+116 kJ/mol,故D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由电池反应知铝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作电池负极,A错误;
B.由题意信息知海水为该电池电解液,B正确;
C.由电池反应知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氧气得电子,C错误;
D.原电池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A.航天器的操纵杆采用的碳纤维属于碳单质,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
B.航天服壳体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属于合计,其熔点比纯铝低,故B正确;
C.太空舱中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分离互不相溶的的液体的实验操作是分液,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油和水处于零重力作用下,二者不会分层,静置不能实现水和油的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A.通入氢气的电极,H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B错误;
C.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且最终生成的水排出了装置,故碱性电解液的pH不变,C正确;
D.正极上O2得电子结合H2O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D正确;
故答案选B。
10.C
【详解】A.由题中图示可知,Mg为负极被氧化生成的Mg2+,与NaOH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即Mg2++2OH-=Mg(OH)2↓,降低导电性,故A错误;
B.放电时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电极反应为3Mg2++MgS8+6e-=4MgS2,故B错误;
C.由题中图示可知,溶液中的阳离子Mg2+通过隔膜移向正极,所以使用的隔膜是阳离子交换膜,故C正确;
D.充电时Mg为阴极,即电子流入的一极,故D错误;
答案为C。
11.C
【详解】在25℃,101KPa条件下,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kJ热量,则2g氢气即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kJ×2=285.8kJ。由于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选D。
12.B
【详解】A.光伏电池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项正确;
B.阴极区发生什么反应为Fe3++e-=Fe2+,然后O2氧化Fe2+,发生反应:O2+4Fe2++4H+=4Fe3++2H2O,实现Fe3+与Fe2+的循环转化,保持Fe3+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故B项错误;
C.阳极区发生的反应为2NH3-6e-=N2+6H+,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将两极区反应相加得总反应方程式:4NH3+3O2=2N2+6H2O,故C项正确;
D.2.24LNH3在标准状况下n(NH3)=0.1mol,由电极反应式可知,0.1molNH3被氧化,理论上由质子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0.3molH+,D项正确;
答案选B。
13.(1) O2 CH4+10OH--8e-=+7H2O
(2) 减小 不变
(3)
(4)2.24
【分析】装置Ⅱ要实现铁棒上镀铜,则Fe为阴极,Cu为阳极,则Ⅰ装置中左边电极为负极,右边电极为正极,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
【详解】(1)b处的电极为正极,则b处应通入O2,a电极上CH4失电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7H2O。
(2)装置Ⅰ中总反应式为CH4+2O2+2OH-=+3H2O,反应消耗氢氧根离子,故溶液的pH减小。装置Ⅱ中阳极上Cu-2e-=Cu2+,阴极上Cu2++2e-=Cu,电解质溶液中的铜离子不断被消耗又被补充,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3)装置Ⅰ中总反应式为CH4+2O2+2OH-=+3H2O,溶液中除了氢氧根离子,还含有。
(4)装置Ⅱ阴极质量变化25.6g,即有25.6g铜离子转化为铜,生成Cu0.4mol,转移电子数0.8mol,装置Ⅰ中甲烷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4+10OH--8e-=+7H2O,转移0.8mol电子时,消耗0.1mol甲烷,则理论上消耗甲烷2.24L(标况下)。
14. ① ④ 142.5kJ 大于
【详解】(1)根据燃烧热的定义,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更稳定,所以①H2(g)+O2(g)=H2O(l)△H=-285kJ mol-1为氢气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燃烧热的定义,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④C(s)+O2(g)=CO2(g)△H=-393.5kJ mol-1为碳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①;④;
(2)
解得x=142.5kJ,所以燃烧1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5kJ,故答案为:142.5kJ;
(3)液态水的能量小于气态水的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液态水的稳定性大于气态水的稳定性,故答案为:大于。
【点睛】本题考查了燃烧热的定义和反应热的求算,理解燃烧热概念时需要注意:1.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mol;2.必须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气态的二氧化碳、液态的水等。
15.(1) 乙
(2) 280
(3) 0.01mol
【详解】(1)由总反应可知,铜极为正极,反应为;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电池工作时向乙移动;
(2)在Ⅱ中实现铁上镀铜,则铁极为阴极,连接的a为负极,则b为正极;
①由分析可知,b为正极,故b处通入的是,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处的电极为负极,甲烷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反应式为。
②当铜电极的质量减轻3.2g,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消耗的为0.012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80mL;
(3)①用电解法制取,则氯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为阳极,反应为;
②阴极反应为,当阴极产生标准状况下112mL气体(为0.005mol)时,右侧生成0.01mol氢氧根离子,则有0.01mol钠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
16.H2NCOONH4(s)2NH3(g)+CO2(g)ΔH=+159.5kJ·mol-1
【详解】已知:Ⅰ:N2(g)+3H2(g)2NH3(g)ΔH1=-92.4kJ·mol-1,Ⅱ:C(s)+O2(g)CO2(g)ΔH2=-393.8kJ·mol-1,Ⅲ:N2(g)+3H2(g)+C(s)+O2(g)H2NCOONH4(s)ΔH3=-645.7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Ⅰ+Ⅱ-Ⅲ得:H2NCOONH4(s)2NH3(g)+CO2(g)ΔH=ΔH1+ΔH2-ΔH3=+159.5kJ·mol-1。
17.(1)吸热
(2)A
(3)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4)N2H4(l)+2H2O2(l)=N2(g)+4H2O(g)ΔH=-641.63kJ/mol
(5)945.6
(6)B
【详解】(1)冷敷袋有降温、保鲜和镇痛作用,三个性能合成一点,就是具有降温功能,所以可利用吸热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答案为:吸热;
(2)“即热饭盒”必须能提供热量,所以物质转化过程既要放热,又要安全,还要成本低,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释放的热量加热食物,故选A。答案为:A;
(3)常温下,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热量,则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液态水时放出890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4)0.4molN2H4反应放热256.652kJ,则1molN2H4反应放热ΔH=256.652kJ×1/0.4=641.63kJ,因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ΔH=-641.63kJ/mol;
(5),若断裂1molH-H和1molN-H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436kJ和391kJ,则断裂1molN≡N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2.4kJ-(3×436kJ-6×391kJ)=945.6。答案为:945.6。
(6)键能越大,越稳定,下列分子中H-F键键能最大,受热时最稳定的是HF,选B。
18. C3H8-20e-+26OH-=3CO32-+17H2O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3CO(g)+Fe2O3(s)=2Fe(s)+3CO2(g) ΔH=-24.8 kJ·mol-1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NaCl + 2H2O2NaOH + H2↑+ Cl2↑
【详解】(1)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石墨作电极,C3H8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式为C3H8-20e-+26OH-=3CO32-+17H2O;
(2)向Na2S2O3溶液中稀硫酸生成S、SO2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3)用CO气体还原1molFe2O3固体,放出热量24.8kJ,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O(g)+Fe2O3(s)=2Fe(s)+3CO2(g) ΔH=-24.8 kJ·mol-1;
(4)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H2C2O4溶液生成CO2,同时溶液褪色,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5)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钠水溶液生成NaOH、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 2H2O2NaOH + H2↑+ Cl2↑。
19. 能向电镀液中不断补充Cu2+,使电镀液中的Cu2+浓度保持恒定 = N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详解】试题分析:(1)镀铜用铜作阳极,阳极反应是 ;阴极反应是;(2) 若X为碳棒,开关K应置于M,构成原电池,铁为负极,铁失电子被腐蚀; X为锌,开关K置于M处,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锌失电子被腐蚀;若开关K应置于N,构成电解池,铁为阴极被保护;
解析:(1) 铁制品电镀铜,铁作阴极、铜作阳极、硫酸铜作电解质;阳极反应是 ,用铜作阳极能向电镀液中不断补充Cu2+,使电镀液中的Cu2+浓度保持恒定;阴极反应是;在此过程中,两个电极上质量的变化值:阴极=阳极;(2)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N,构成电解池,铁为阴极被保护,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锌失电子被腐蚀,铁作正极被保护;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点睛:为减缓铁的腐蚀,可以让铁与活泼性大于铁的金属连接在一起,构成原电池,铁作正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铁被保护,属于外接电流阴极保护法。
20.(1) ①② ③
(2)285.8kJ
(3)N2(g)+3H2(g)2NH3(g) △H=-92.4kJ/mol
(4)2△H1-△H2+△H3
【分析】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书写方法以及盖斯定律分析解答。
(1)
放热反应的△H<0,故①②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H>0,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③,故答案为:①②;③;
(2)
2gH2的物质的量n==1mol,H2燃烧生成液态水,根据热化学方程式①,2g的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Q=×1=285.8kJ,故答案为:285.8kJ;
(3)
1mol N2(g)与适量H2(g)反应生成NH3(g),放出92.4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92.4kJ/mol,故答案为:N2(g)+3H2(g)2NH3(g) △H=-92.4kJ/mol;
(4)
①CO(g)+2H2(g) CH3OH(g)△H1,②2CH3OH(g) CH3OCH3(g)+H2O(g)△H2,③CO(g)+H2O(g) CO2(g)+H2(g)△H3,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③可得:3CO(g)+3H2(g) CH3OCH3(g)+CO2(g)△H=2△H1-△H2+△H3,故答案为:2△H1-△H2+△H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