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专题02 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突破易错
易错点一 不清楚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区别
【易错典例】
例1 下列关于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可以制备Fe(OH)3胶体
B.当有一束光线通过时,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FeCl3溶液不带电,Fe(OH)3胶体带正电
D.将FeCl3浓溶液加入Fe(OH)3胶体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解题必备】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 直径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 >100 nm
分散质粒 子结构 分子、离子 少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体小液滴
特点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不能
能否透过 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溶液 泥水、石灰乳 牛奶
注意
1.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2.溶液、胶体、浊液是三种不同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变式突破】
1.(2021·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月考)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比溶液稳定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
易错点二 不知道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本质方法
【易错典例】
例2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C.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解题必备】
1.胶体的判定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解答有关胶体的试题既要熟悉常见的胶体,如Fe(OH)3胶体、土壤胶体、豆浆、蛋白质溶液(实际是胶体)等,也要掌握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分析具体问题,如丁达尔效应、胶体的聚沉方法等。
2.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1)区分胶体和溶液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来区分。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小于1 nm的分散系为溶液。
②根据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分。
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因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对光的散射作用极其微弱,因而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2)下列两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①是否均一、透明。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
②是否能通过滤纸。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能通过滤纸。
【变式突破】
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磁流体是一种纯净物
B.所得的磁流体为悬浊液
C.该磁流体很不稳定
D.所得的磁流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易错点三 不清楚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易错典例】
例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一种透明液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若有沉淀生成,则该液体不一定是胶体
C.当有光束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是由于胶粒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解题必备】
1.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内容 主要应用举例
性质 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鉴别胶体与溶液
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生产涂料、颜料、墨水、洗涤剂等
电泳 胶体粒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 静电除尘、电泳电镀等
聚沉 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 明矾净水、制豆腐、制肥皂等
提纯 渗析 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通过半透膜,用此法将胶体提纯 用于胶体的提纯、血液透析
2.胶体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易错点
(1)胶体的本质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并不是颗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物质就是胶体,如果是单一物质就不是胶体。
(2)胶体本身并不带电,而是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
(3)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半透膜分离胶体和溶液。
(4)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通电后胶体粒子定向移动,所以并非所有胶体(如淀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
【变式突破】
3.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1 -100 n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就是胶体
B.纳米氢氧化铁溶于水后,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氢氧化铁不能与盐酸反应
D.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与普通材料完全不同
冲刺满分
1.(2020·江苏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浊液、胶体和溶液的知识,错误的是
A.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是胶体中分散质大小介于1nm和100nm之间
B.浊液、胶体和溶液中的分散剂可以不一定是水
C.胶体都可以用来净水
D.无色的溶液和无色的胶体从外观上不能简单区分出来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在1L2mol·L-1的Fe(OH)3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粒小于2NA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3.(2020·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Cl溶液、淀粉溶液和纯水都属于分散系
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C.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
D.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4.(2021·河南南阳市·南阳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卤水点豆腐”“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都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在制备Fe(OH)3胶体实验中,可以长时间加热
③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溶解形成棕黄色溶液
④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得到红褐色的Fe(OH)3胶体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与胶体聚沉有关
⑦所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都可以在外加电源作用下做定向移动
A.①③⑤ B.①③⑥⑦ C.①③⑥ D.①②③④⑦
5.(2021·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四中高一开学考试)分别将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下列试剂中:
①5mL20℃蒸馏水中
②5mL沸水中并加热至红褐色
③5mL20℃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少量0.1mol·L-1的NaOH溶液
下列有关相应分散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③
B.分散系稳定性:①>②>③
C.仅凭观察法就可将①②③三种分散系区别开来
D.向三种分散系中均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后,只有①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6.(202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高一月考)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
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D.二者生成胶粒的数目都是1NA
7.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8.(2021·广东广州市·高一期中)实验室采用气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FeCl2·4H2O固体按分类属于混合物
B.FeCl2·nH2O固体加热脱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获得的纳米级Fe粉,属于胶体分散系
D.FeCl2高温反应制备纳米级Fe后的混合物气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酸性
9.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 1 mol·L-1 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 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 FeCl3 溶液。丙同学:向 25 mL 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填“甲”“乙”或“丙”)。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制得的 Fe(OH)3 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液体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 胶体微粒带_______(带“正”或“负”)电荷。
②实验证明,电解质的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力越大。向 Fe(OH)3 胶体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凝聚能力最强的为:_____。
A NaCl B FeCl3 C K2SO4 D Na3PO4易错专题02 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突破易错
易错点一 不清楚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区别
【易错典例】
例1 下列关于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可以制备Fe(OH)3胶体
B.当有一束光线通过时,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FeCl3溶液不带电,Fe(OH)3胶体带正电
D.将FeCl3浓溶液加入Fe(OH)3胶体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答案】D
【解析】A.在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故A错误;
B.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当有一束光线通过时,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B错误;
C.Fe(OH)3胶体不带电,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故C错误;
D.将FeCl3浓溶液加入Fe(OH)3胶体中,发生聚沉,有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生成,故D正确;
选D。
【解题必备】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 直径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 >100 nm
分散质粒 子结构 分子、离子 少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体小液滴
特点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不能
能否透过 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溶液 泥水、石灰乳 牛奶
注意
1.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2.溶液、胶体、浊液是三种不同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变式突破】
1.(2021·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月考)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比溶液稳定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
【答案】D
【解析】A.胶体的胶粒因表面积大而选择性吸附电荷而带电荷,但胶体作为分散系不显电性,如氢氧化铁胶体不带电,A错误;
B.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可产生沉淀,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所以溶液可以生成沉淀,如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B错误;
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比溶液稳定性差,但比浊液稳定,C错误;
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D正确;
答案选D。
易错点二 不知道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本质方法
【易错典例】
例2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C.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答案】C
【解析】A.不同分散系是以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来划分的而不是丁达尔效应,A错误;
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B错误;
C.雾是一种气溶胶,属于胶体,因此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C正确;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也是无规律的,D错误;
答案选C。
【解题必备】
1.胶体的判定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解答有关胶体的试题既要熟悉常见的胶体,如Fe(OH)3胶体、土壤胶体、豆浆、蛋白质溶液(实际是胶体)等,也要掌握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分析具体问题,如丁达尔效应、胶体的聚沉方法等。
2.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1)区分胶体和溶液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来区分。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小于1 nm的分散系为溶液。
②根据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分。
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因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对光的散射作用极其微弱,因而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2)下列两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①是否均一、透明。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
②是否能通过滤纸。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能通过滤纸。
【变式突破】
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磁流体是一种纯净物
B.所得的磁流体为悬浊液
C.该磁流体很不稳定
D.所得的磁流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易错点三 不清楚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易错典例】
例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一种透明液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若有沉淀生成,则该液体不一定是胶体
C.当有光束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是由于胶粒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答案】A
【解析】胶体属于介稳体系,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静置后不易产生沉淀,A项错误。某些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电解质溶液时,有可能因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沉淀,故B项正确。只有胶体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D项正确。
【解题必备】
1.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内容 主要应用举例
性质 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鉴别胶体与溶液
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生产涂料、颜料、墨水、洗涤剂等
电泳 胶体粒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 静电除尘、电泳电镀等
聚沉 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 明矾净水、制豆腐、制肥皂等
提纯 渗析 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通过半透膜,用此法将胶体提纯 用于胶体的提纯、血液透析
2.胶体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易错点
(1)胶体的本质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并不是颗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物质就是胶体,如果是单一物质就不是胶体。
(2)胶体本身并不带电,而是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
(3)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半透膜分离胶体和溶液。
(4)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通电后胶体粒子定向移动,所以并非所有胶体(如淀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
【变式突破】
3.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1 -100 n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就是胶体
B.纳米氢氧化铁溶于水后,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氢氧化铁不能与盐酸反应
D.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与普通材料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A.纳米材料不属于分散系,不可能是胶体,A错误;
B.纳米氢氧化铁溶于水后形成胶体,因此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
C.纳米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C错误;
D.纳米材料的化学性质与普通材料相同,例如纳米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D错误;
答案选B。
冲刺满分
1.(2020·江苏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浊液、胶体和溶液的知识,错误的是
A.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是胶体中分散质大小介于1nm和100nm之间
B.浊液、胶体和溶液中的分散剂可以不一定是水
C.胶体都可以用来净水
D.无色的溶液和无色的胶体从外观上不能简单区分出来
【答案】C
【解析】A.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是胶体中粒子直径分散质大小介于1nm和100nm之间,故A正确;
B.胶体有气溶胶和固溶胶,分散剂为气体和固体,液溶胶分散剂为液体,但也不一定是水,故B正确;
C.FeCl3等胶体常用于净水,其他的胶体不一定能净水,故C错误;
D.胶体和溶液能用丁达尔效应进行区别,而无色的溶液和无色的胶体从外观上不能简单区分出来,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在1L2mol·L-1的Fe(OH)3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粒小于2NA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A
【解析】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即1nm~100nm,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A错误;
B.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均是胶体,均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胶体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在1L2mol·L-1的Fe(OH)3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粒小于2NA,故C正确;
D.Fe(OH)3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
故选A。
3.(2020·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Cl溶液、淀粉溶液和纯水都属于分散系
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C.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
D.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答案】A
【解析】A. KCl溶液、淀粉溶液都属于分散系,纯水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 豆浆属于胶体,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故B正确;
C. 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故C正确;
D.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故D正确;
故选A。
4.(2021·河南南阳市·南阳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卤水点豆腐”“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都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在制备Fe(OH)3胶体实验中,可以长时间加热
③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溶解形成棕黄色溶液
④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得到红褐色的Fe(OH)3胶体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与胶体聚沉有关
⑦所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都可以在外加电源作用下做定向移动
A.①③⑤ B.①③⑥⑦ C.①③⑥ D.①②③④⑦
【答案】C
【解析】①“卤水点豆腐”“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有关,海水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使胶体发生聚沉得到沙洲,①正确;
②在制备Fe(OH)3胶体实验中,当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就停止加热,而不能长时间加热,否则胶体会发生聚沉,②错误;
③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胶体先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生成,然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Fe(OH)3沉淀溶解形成棕黄色溶液,③正确;
④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红褐色Fe(OH)3沉淀,④错误;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但小于悬浊液的固体小颗粒,能够通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
⑥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否则胶体会发生聚沉形成沉淀而堵塞钢笔尖,写字不流畅,⑥正确;
⑦有的胶体的分散质微粒选择性吸附正电荷或负电荷,有的则不吸附电荷,因此不是所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都可以在外加电源作用下做定向移动,⑦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⑥,故合理选项是C。
5.(2021·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四中高一开学考试)分别将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下列试剂中:
①5mL20℃蒸馏水中
②5mL沸水中并加热至红褐色
③5mL20℃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少量0.1mol·L-1的NaOH溶液
下列有关相应分散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③
B.分散系稳定性:①>②>③
C.仅凭观察法就可将①②③三种分散系区别开来
D.向三种分散系中均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后,只有①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A.加到①中形成溶液,加到②中形成胶体,加到③中形成沉淀,因此是三种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③,故A正确;
B.①是溶液,稳定,②是胶体,较稳定,③是沉淀,不稳定,因此分散系稳定性:①>②>③,故B正确;
C.加到①中形成溶液,加到②中形成胶体,加到③中形成沉淀,因此仅凭观察法就可将①②③三种分散系区别开来,故C正确;
D.三种分散系中都含有氯离子,因此向三种分散系中均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后,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202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高一月考)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
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D.二者生成胶粒的数目都是1NA
【答案】C
【分析】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说明甲乙两种分散系均为胶体;
【解析】A. 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也有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 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但只有乙,沉淀后溶解,故B错误;
C. 铁离子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而铝离子不与碘离子反应,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故C正确;
D.每个胶粒都由成千上万个分子或粒子聚集而成,二者生成胶粒的数目都少于1NA,故D错误;
故选C。
7.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答案】C
【解析】A.蛋白质、白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是因为其直径大于透析膜孔径,毒性物质粒子的直径小于透析膜孔径,和溶解性无关,故A判断错误;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但毒性物质不一定以离子形式存在,也可以是直径较小的小分子,故B判断错误;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不能透过透析膜,毒性物质的粒子能,则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故C判断正确;
D.透析膜孔直径小于滤纸,毒性物质能通过透析膜,也就能通过滤纸。滤纸的孔径最小为1~3微米,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但可以通过滤纸,故D判断错误;
本题答案C。
8.(2021·广东广州市·高一期中)实验室采用气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FeCl2·4H2O固体按分类属于混合物
B.FeCl2·nH2O固体加热脱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获得的纳米级Fe粉,属于胶体分散系
D.FeCl2高温反应制备纳米级Fe后的混合物气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酸性
【答案】D
【解析】A.FeCl2·4H2O是结晶水合物,是化合物,故A错误;
B.FeCl2·4H2O和FeCl2是化学式不同的化合物,则FeCl2·4H2O加热脱水生成FeCl2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纳米级 Fe 粉不属于胶体,故C错误;
D.Fe2+易被氧化,反应在N2保护气下,H2与FeCl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和HCl,化学方程式为:H2+FeCl2Fe+2HCl;反应后的气体中 HCl 极易溶于水形成盐酸,故D正确。
故选 D 。
9.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 1 mol·L-1 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 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 FeCl3 溶液。丙同学:向 25 mL 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填“甲”“乙”或“丙”)。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制得的 Fe(OH)3 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液体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 胶体微粒带_______(带“正”或“负”)电荷。
②实验证明,电解质的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力越大。向 Fe(OH)3 胶体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凝聚能力最强的为:_____。
A NaCl B FeCl3 C K2SO4 D Na3PO4
【答案】丙 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若出现明显的光路,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 丁达尔现象 正 D
【解析】(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因此操作正确的是丙同学,其它做法都不能生成胶体,往往得到沉淀;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因此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若出现明显的光路,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
(3)①Fe(OH)3胶粒带正电,通电时带正电荷的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
②电解质的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力越大。由于Fe(OH)3胶粒带正电,选项A~D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分别是1、1、2、3,所以凝聚能力最强的为Na3PO4,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