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摸一摸,画一画》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通过让学生触摸不同的物品,感受不同的质感,并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表现。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描绘物体的形状和特征。但是,他们对质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来建立。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质感的概念,知道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质感,能够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不同的质感。
2. 通过触摸不同的物品,感受它们的质感,用语言描述出来,再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3. 培养学生对质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绘画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不同的质感。
2. 难点: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质感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质感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2. 直观演示法:用实物展示不同的质感,让学生用手触摸,感受它们的差异。
3. 练习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线条和色彩在纸上画出不同的质感。
4. 讨论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表现意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建议。
六、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有明显质感差异的物品,如石头、木头、丝绸、棉花等;一些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一些关于质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一些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些有明显质感差异的物品,让学生用手触摸,感受它们的差异。如石头的坚硬、木头的粗糙、丝绸的光滑、棉花的柔软等。
(2)教师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物品的质感特征,让学生猜测是什么物品。如“这是一种很坚硬的东西,表面有很多凹凸不平的颗粒,摸起来很凉。”让学生猜测是什么物品。
(3)教师揭示答案,告诉学生这些物品的名称,并讲解质感的概念。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性质和特征,如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
(4)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出这些物品的质感呢?”让学生回答。
(5)教师引出课题:“摸一摸,画一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触摸不同的物品,感受它们的质感差异,用语言描述出来,再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对质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触觉和视觉的协调能力。
2. 讲授新课
1)教师展示一些关于质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不同物品的质感表现。如石头的纹理、木头的年轮、丝绸的光泽、棉花的蓬松等。
2)教师用线条和色彩在纸上画出一些简单的质感图案,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如用直线表现石头的坚硬,用曲线表现木头的粗糙,用亮色表现丝绸的光滑,用暗色表现棉花的柔软等。
3)教师讲解质感的表现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出质感的特征。质感的表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线条来表现质感的形状和纹理。线条可以有不同的粗细、长短、疏密、曲折等变化,来表现出质感的不同特征。如用粗直线来表现石头的坚硬,用细曲线来表现木头的粗糙,用疏密有致的线条来表现丝绸的光泽等。
(2)用色彩来表现质感的明暗和色调。色彩可以有不同的明度、纯度、色相、冷暖等变化,来表现出质感的不同特征。如用亮色来表现丝绸的光滑,用暗色来表现棉花的柔软,用暖色来表现木头的温暖等。
(3)用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来表现质感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线条和色彩的组合可以有不同的对比、和谐、对称、均衡等变化,来表现出质感的不同特征。如用粗线条和暗色来表现石头的沉重感,用细线条和亮色来表现丝绸的轻盈感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质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不同物品的质感表现,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用线条和色彩在纸上画出一些简单的质感图案,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出质感的特征。通过讲解质感的表现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为后面的实践环节做准备。
4)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质感表现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可以是教师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创作的,如铅笔、彩笔、油画棒、水彩、水粉等。
5)教师用语言描述出这些作品中质感的表现意图,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如“这幅画是用铅笔画出的一只石头,作者用粗直线和暗色来表现出石头的坚硬和沉重感。”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6)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作品中学习质感的表现技巧,让学生模仿和创新。如“你们看,这幅画是用彩笔画出的一朵棉花,作者用细曲线和亮色来表现出棉花的柔软和轻盈感。你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让学生模仿和创新。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质感表现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通过用语言描述出这些作品中质感的表现意图,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到质感的表现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通过引导学生从这些作品中学习质感的表现技巧,让学生模仿和创新,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绘画方法,为后面的实践环节做准备。
3. 学生创作
(1)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线条和色彩在纸上画出不同的质感。任务的内容可以是教师指定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任务的要求是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不同的质感特征,注意线条和色彩的对比、和谐、对称、均衡等变化,注意画面的构图和比例。
(2)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绘画工具和材料可以是铅笔、彩笔、油画棒、水彩、水粉等。
(3)教师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和帮助。指导和帮助的内容可以是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创新,提供学生的建议等。
(4)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线条和色彩在纸上画出不同的质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绘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可以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绘画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特点。通过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和帮助,可以让学生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信心。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1)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桌子上,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让每个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表现意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建议。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提出学生的改进和提高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桌子上,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表达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让每个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表现意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建议,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欣赏和评价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提出学生的改进和提高的方向,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