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摸一摸,画一画》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这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形状、质地等特征,并尝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他们主要通过感官来探索和认识世界。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事物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用手去触摸和感受物体。因此,通过让学生用手去摸一摸,再用画笔去画一画,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物体的形状、质地等特征,掌握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物体的方法,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2. 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特征,尝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用手去触摸物体,感受其形状、质地等特征,指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一些不同形状、质地的物品,如石头、木头、布料、塑料等。
(2)画笔、颜料、纸张等绘画工具。
(3)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画笔、颜料、纸张等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上一节有趣的美术课。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手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比如物体的形状、质地、温度等等。今天,我们就要用手来感受一些物体,然后用画笔把我们的感受画出来。
(2)教师引出课题:“摸一摸,画一画”。
(二)讲授新课
1.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质地的物品,如石头、木头、布料、塑料等,让学生用手去触摸和感受它们的特征。
老师:同学们,你们用手摸了这些物品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 1:这块石头摸起来很冷,表面很粗糙。
学生 2:这块木头摸起来很光滑,有点温暖。
学生 3:这块布料摸起来很柔软,很舒服。
学生 4:这块塑料摸起来很光滑,有点硬。
老师:很好,你们都用手感受到了这些物品的特征。接下来,我们要用画笔把我们的感受画出来。你们可以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物体的形状、质地、温度等等。
2. 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物体的特征。例如,用粗粗的线条来表现石头的粗糙,用细细的线条来表现布料的柔软,用冷色调来表现石头的寒冷,用暖色调来表现木头的温暖等等。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我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了这块石头的特征。你们可以试试看,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其他物品的特征。
3. 学生尝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物品特征。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范画欣赏
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同学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了自己感受到的物品特征。他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很有趣。你们可以学习他们的优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 学生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 1:我喜欢这幅画,因为它用了很多不同的颜色来表现这块布料的花纹,很漂亮。
学生 2:我觉得这幅画还可以改进一下,因为它用的线条有点太细了,没有表现出这块布料的柔软感。
学生 3:我喜欢这幅画,因为它用了简单的线条来表现这块木头的形状,很简洁。
学生 4:我觉得这幅画还可以加上一些颜色,因为这块木头有一些颜色的变化,比如有一些地方是深色的,有一些地方是浅色的。
(四)学生创作
1. 教师布置一个创作任务: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一种物体或场景,可以是课堂上提供的物品,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物品或场景。
老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了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现在,我要给你们布置一个创作任务: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一种物体或场景,可以是课堂上提供的物品,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物品或场景。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受,选择一种物体或场景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 学生完成创作后,将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或展示台上。
2. 教师组织一个作品展示与评价活动,让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老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现在,我们要来展示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你们可以说说自己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也可以说说自己不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不喜欢。你们还可以给作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作品。
3. 学生积极参与作品展示与评价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 1:我喜欢这幅画,因为它用了很多鲜艳的颜色来表现花园里的花,很漂亮。
学生 2:我不喜欢这幅画,因为它用的线条太乱了,没有表现出花园里的花的形状和结构。
学生 3:我喜欢这幅画,因为它用了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小鸟的轮廓,很可爱。
学生 4:我觉得这幅画还可以加上一些羽毛的细节,因为小鸟的羽毛是有一些颜色和纹理的。
(六)课堂小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物体的特征。你们都很棒,画出了很多有趣和美丽的作品。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七)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通过用手摸一摸,再用画笔去画一画,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让他们画出自己独特的作品。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作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时间限制,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或者没有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反馈。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水平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不够熟练,或者对自己的感受表达不够清晰。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创作和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