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训练题
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调和(tiáo) 赦免(shè) 妄想(wàng) 解剖(pō)
B.教诲(huì) 禅师(chán) 佝偻(lóu) 倘若(tǎng)
C.骈进(bìng) 亵渎(xiè) 旁骛(wù) 喉咙(hóu)
D.杜绝(dù) 咽气(yè) 秘诀(jué) 羡慕(x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旁鹜 赃物 富丽堂皇 契而不舍
B.亵渎 灰烬 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
C.忘想 赞誉 金戈铁马 不可明状
D.惊骇 赦免 形消骨立 不知所错
3.下列加着重号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圆明园昔日宏伟壮丽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B.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C.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D.玻璃橱窗里,各式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B.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高新黑科技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
D.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① 这就是盛唐之音。
② 陈子昂写这首诗时是满腹牢骚、一腔愤慨的。
③ 同样,孟浩然的《春晓》尽管伤春惜花,但清新活泼而不低沉哀惋。
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⑤ 但它所表达的却是开创者的高蹈胸怀,一种积极进取的伟大孤独感。
⑥ 它豪壮而并不悲痛。
②⑤④⑥③① B.④⑥②⑤③① C.④②⑤⑥①③ D.④②⑤⑥③①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
动物)
B.“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C.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高的白石基上。
D.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 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1)请给上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上面新闻,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3分)
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6分)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学校将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悟自强内涵】
(1)中国古代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请选择其中一项,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的理解。(2分)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我选择______(填序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自强故事】
(2)活动中某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自强不息的故事,你认为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闻鸡起舞 B.高山流水 C.悬梁刺股 D.断齑画粥
【访自强人物】
(3)今年3月6日,来自邵阳洞口县的18岁小将张义琦出征北京冬残奥会,实现了湖南省与冬残奥赛事首次“结缘”。你将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这个身残志坚的家乡人,请拟写出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问题。(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论教养》(节选),完成各题。(10分)
①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②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③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④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
⑤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⑥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⑦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⑧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⑨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收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⑩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有删改)
9、本文是一篇谈论教养的文章,开头部分却先谈“无教养”的例子,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10、文章题目是《论教养》,文中却用很大篇幅谈论了“优雅风度”,这样写是否离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11、下面文段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对教养的论述,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其妙处。(3分)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8分)
执奋斗之笔书青春之卷 朱忠忠 王骏
①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国家领导人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五四运动以来的104年,岁月因青春奋斗而更加静好,世间因青年挺膺而更加绚丽。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奋斗青春永不停息,广大青年接过奋斗的时代椽笔,在“起笔、行笔、收笔”之间,不断书写青春之卷、答好时代之问。
②“大处落墨,小处着手”起笔,书“理想信念”之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生逢盛世是当代青年实现梦想抱负的最大机遇,也是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新的人生命题。新时代青年,要筑牢崇高理想信念的基石,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置于社会价值之中,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写下青春的华丽篇章。要走好当下青春之路,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不断实现青春之志。
③“轻重缓急,张弛有度”行笔,展“担当实干”之姿。实践证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堪当重任、能担大任、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的,青年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先锋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广大青年要冲在一线、干在实处,以青春之姿扬青春之志、成青春之行; 要发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以躬耕于野、不求闻达的崇高境界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
④“峰回路转,深入浅出”收笔,成“雅致厚重”之美。国家领导人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练就“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本领,在时代的汹涌浪潮里奔涌向前。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练就“雅致厚重”的青春之美。
12、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多次引用诗文进行论证,使文章语言优美典雅,富有韵味。
B.国家领导人认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需要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
C.本文在论证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释了青春奋斗之意义。
D.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文章本论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中心论点,文章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说服力强。
14、请简要梳理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②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会也难以和谐。人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早晚高峰堵车时,总有这样的司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他人,左穿右插,随意变线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而引发纠纷,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是损人不利己。可见,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会和谐。
③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决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决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由此可见,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
④总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需要。
15.根据文意,将文章第④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限18个字以内)(2分)
16.阅读第②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展开论证的。(4分)
17.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做简要说明。(4分)
你的思考:
你的说明:
(四)阅读《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王尘子
①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强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冬奥建设者倾力打造巧夺天工、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办赛人员严谨专业完成赛事组织工作,医疗防疫人员守护参赛各方健康,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暖心服务。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奥赛场上勇夺冬奥会9枚金牌、15枚奖牌和冬残奥会18枚金牌、61枚奖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广大冬奥参与者用实际行动彰显出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的使命担当。
③自信开放,就是坚持雍容大度、开放包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颁奖时刻,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托起宛如同心圆玉璧的冬奥奖牌,古老文明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从服饰到配乐,从竞技到颁奖,文化之美与运动之美在冬奥赛场竞相绽放。从可爱憨厚的“冰墩墩”“雪容融”,到大街小巷处处装点的中国结、红灯笼,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折射出中国人民的自信,诠释着中华文化雍容大度、开放包容的独特魅力。
④迎难而上,就是坚持苦干实干、坚韧不拔。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面临疫情的严峻挑战,也面对国际格局演变带来的体育政治化逆流以及种种新问题、新情况。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广大参与者始终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百折不挠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为了胜利勇往直前。
⑤追求卓越,就是坚持执着专注、一丝不苟。从申办、筹办再到成功举办,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在冬奥会中落地,让“科技冬奥”从愿景走进现实。冬奥建设者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精心规划设计,精心雕琢打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用中国智慧、中国速度打造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
⑥共创未来,就是坚持协同联动、紧密携手。世界各国绝不是孤立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同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加强合作、同舟共济是唯一正确出路。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更是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声。
⑦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在北京冬奥精神的激励下,全国各族人民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努力奋斗。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一论点的?(3分)
19、第②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0、下面这则材料作为②﹣⑥段中哪一段的论据最合适?为什么?(3分)
诗人约翰 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21、阅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弘扬北京冬奥精神。(3分)
三、作文(50分)
22、作文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这是“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给湖南郴州失聪女孩江梦南的颁奖词。她因一场意外半岁时失聪,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但是,她不服输,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跨过了人生中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山峰,依靠读唇语完成了学业,最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她的逆袭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同学,请你从生活中采撷真实、动人的素材,以“绝不服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卷面整洁,书写规范(3)不得出现透露自身信息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答案
B 2.B 3.D 4.C 5.D 6.D
7.【示例一】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示例二】女排里约奥运会写下新传奇
【示例】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8、(1)(略)
(2)B
(3)(略)(言之有理即可)
9、①作者从家庭里中“无教养”的表现写起,让读者对“无教养”的表现有切身的感受和了解。②把“无教养”的表现和后文“有教养”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教养的真正含义。
10、不离题。①“教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②“优雅风度”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良好教养的外在体现;③它们的的共同点是:都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11、毕淑敏对教养的论述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教育”和“教养”之间的关系比喻为一个人吃东西和吸收的关系,让读者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形象直观地了解,让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12、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如果答标题“执奋斗之笔,书青春之卷”给1分)
13、C “大量的摆事实”有误。
14、第③段首先提出“‘轻重缓急,张弛有度’行笔,展‘担当实干’之姿”这一分论点;接着从实践中证明青年能担当实干;最后面对当前形式,向青年提出两点希望(要求)。
15.人们相互理解、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16. 首先提出分论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并对其进行解释;接着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重要;最后通过举反例证明人们互相理解,社会才会和谐的观点。
17.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当更好地运用于当下社会生活。当下社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常被我们忽略,例如我们都不愿被噪声打扰,那我们就不要制造噪声去打扰他人。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好地应用于当下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18、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凝聚伟大复兴力量;开篇由******在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9、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分论点。
20、应放在第⑥段。诗人约翰 多恩的话强调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不是孤立的,有力地论证了第⑥段观点是“共创未来,就是坚持协同联动、紧密携手”。
21、示例:新时代的青年应用“胸怀大局”引领青春奋进方向;用“自信开放”引领青春奋进方向;用“迎难而上”引领青春奋进方向;用“追求卓越”引领青春奋进方向;用“共创未来”引领青春奋进方向。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