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分类汇编(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杭州-2)某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四氧化铱阳离子(IrO 4+ ) ,已知其中氧元素显?2价,由此可判断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为( )
A.+9 B.+7 C.+5 D.+3
2.(杭州-15)甲铁棒能吸引小磁针,乙铁棒能排斥小磁针,若甲、乙铁棒相互靠近,则两铁棒( )
A.一定互相吸引 B.一定互相排斥
C.可能无磁力的作用 D.可能互相吸引,也可能排斥
3.(宁波-8)如图为甲生成乙和丙的反应示意图,其中丙是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是有机物
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g
D.乙由一种元素组成
4.(宁波-12)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21cnkxtj2008
5.(温州-3)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6.(温州-11)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是普利斯特利在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气体及当时的名称,这些气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是( )
A.“亚硝蒸气”(NO2) B.“亚硝空气”(NO)
C.“减缩的亚硝空气”(N2O) D.“燃素化空气”(N2)
7.(嘉舟-1)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场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8.(嘉舟-4)学校常用福尔马林(40%的甲醛溶液)来浸制标本。已知甲醛的化学式是CH2O,关于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21cnkxtj2008
A.是一种有机物 B.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D.相对分子质量为30
9.(嘉舟-5)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10.(嘉舟-14.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下图所表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11.(湖州-8)央视二套《这是真的吗)栏目播出了电脑浸在液体中也能正常工作的新鲜事,原来这种无色的液体是被称作“绝缘液”的液态―氟二氯乙烷,这种液体可为手机电脑“洗澡”,用来清洗电子产品,一氟二氯乙烷的化学式为(CCl2FCH3),下列对一氟二氯乙烷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氟二氯乙烷是无机物21cnkxtj2008
B.―氟二氯乙烷由5种元素组成:
C.―氟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克
D.―氟二氯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12.(湖州-11)连接如右图所示电路,提供足够数量的大头针,只通过控制开关和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无法探究( )
A.电流的有无对电磁铁磁场有无的影响
B.电流方向对电磁铁磁场方向的影响
C.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影响
D.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影响
13.(金华-6)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图甲是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圆饼图,图乙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A、B、C分别表示碳、氢、氧
B.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H6O2
C.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521cnkxtj2008
D.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2﹕6﹕1
14.(金华-7)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15.(金华-11)如图是一些研究电现象和磁现象的实验。下列关于这些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小磁针被铁棒吸引,说明铁棒本身具有磁性
B.图2中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图3中条形磁铁静止时A端总是指向北方,说明A端是条形磁铁的南极
D.图4中铁钉B吸引的大头针比A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16.(衢州-1)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电荷之间、磁极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是( )
17.(衢州-6)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相对原子质量为291,元素名称Ununseptium,符号Uus。请模仿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①”处应填( )
A.291 B.174
C.117 D.57
18.(衢州-9)我国科学家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如图为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1cnkxtj2008
B.甲烷是无机物
C.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D.单中心铁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度,反应后本身质量减少
19.(衢州-15)如下为汽车启动原理图。汽车启动时,需将钥匙插入钥匙孔并旋转(相当于接通电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通电螺线管产生磁性
B.通电螺线管E端的磁极为南极
C.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D.通电螺线管两端电压与电动机两端电压不同
20.(台州-8)下列有关化学符号“H2O”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水这种物质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D.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21.(丽水-8)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能导电 B.不易燃烧 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
二、填空题
1.(杭州-23)考古学上常听过碳-14 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 原子和碳-12 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是 。
2.(宁波-19)1879年l0月,经过对1600多种材料进行几千次试验后,爱迪生制成了第一个可供实用的碳丝灯泡(灯丝由竹丝炭化后制成)。
(1)如图甲所示,当磁体的磁极靠近正常工作的碳丝灯泡时,灯丝上端被磁体吸引,这是因为通电后的灯丝在磁场里受到了 的作用。
(2)要从图甲现象变为图乙中灯丝上端被排斥的现象,可以改变 方向。
(3)碳丝通电后产生高温,在空气中立即烧断,这是因为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所以碳丝灯泡必须抽成真空。21cnkxtj2008
3.(嘉舟-18)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 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十1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 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
4.(湖州-19)据报道,新疆有多处煤层发生了自燃调查显示其原因为埋藏在地下的煤层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 使煤层的温度升高达到煤的着火点煤层就发生了燃烧,煤场工人往煤堆上洒水,一方面减少煤堆中的空气,另一方面降低煤堆的 ,从而防止煤堆自燃。
5.(绍义-21)今年科学家成功制备了一种含有铱元素(Ir)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四氧化铱正离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该离子的符号为 ,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是 。
6.(衢州-16)小柯发现花盆中植物的叶子出现暗绿带红症状,购买了Na3PO4给植物施肥。目的是给植物补充 元素,Na3PO4中P元素的化合价是 。
7.(衢州-22)小江对滴水观音(又名“海芋”)叶尖滴水现象进行了探究。
(1)是不是它的叶片没有气孔?小江制作了海芋叶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图甲是操作显微镜的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发现叶表皮上有大量气孔,即它可以通过气孔蒸腾水分,滴水现象另有原因。www-2-1-cnjy-com
(2)是不是它的叶片有特殊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叶片,发现叶片边缘有两圈环状叶脉(如图乙),其它叶脉与环状叶脉相连。
(3)是不是环状叶脉把水汇集到叶尖后滴出的呢?进一步实验,发现海芋叶尖处有空腔,环状叶脉中的 (填结构名称)与叶尖空腔相通,从而把水输送到叶尖处滴出。
可见,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 的。
8.(台州-23)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 中,所需的水是通常由 (填器官名称)从土壤中吸收。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 作用。
9.(丽水-17)高纯硅是信息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制备高纯硅的主要生产过程如下:
请回答:
(1)一个SiHCl3分子中含有氯原子的个数为 ;
(2)制备高纯硅的反应原理:SiHCl3(纯)+H2高 温Si+3X,则x的化学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21cnkxtj2008
1.(杭州-27)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 A、B 两张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熟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 48 小时。②……。③讲 A、B 两张叶片至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 滴上碘液, 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 A、B 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的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杭州-29)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1cnkxtj2008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 。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 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
3.(温州-26)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
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④分别用0.06克、0. 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1)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
(2)实验中,小明用 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
4.(湖州-23)为了解低温对玉米生长快慢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研究:从甲、乙、丙三个品种中挑选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三组,每组取等量的幼苗分别放在5℃、10℃和25℃ 的环境中培养4天(其他各种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通过比较叶绿素的相对含量来反映玉米的生长快慢,因为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能吸收 ,它的多少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
(2)通过对柱形图的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收集方法
二氧化碳的纯度
排空气集气法
71%
排水集气法
87.5%
5.(绍义-25)因为“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1升二氧化碳”,所以我们常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 (选填“毛”或“光”)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有同学质疑:因为发生反应时排出气体的速度很快,二氧化碳与水接触的时间很短,溶解的量可能不大。于是他们决定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他们查阅资料得到:①排水集气法收集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损失很小;②排空气集气法与排水集气法的二氧化碳纯度比较如表所示: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
6.(金华-28)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后,某科学小组同学对于“含氧化合物制氧气”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Ⅰ.只有含氧化合物才能作为反应物制取氧气;
Ⅱ.任意一种含氧化合物都可作为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已知】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如下:
①2H2O2 2H2O + O2↑ ②2KClO3 2KCl+ 3O2 ↑
③2KMnO4 K2MnO4+MnO2+O2↑
对于以上观点,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加以证明。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21cnkxtj2008
【探究一】
针对观点Ⅰ,大家一致认为不需要设计验证实验就可直接判定该观点是正确的。
(1)他们判定观点Ⅰ正确的理论依据是 。
(2)除上述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物以外,请你再列举一种能分解生成氧气的非金属氧化物 。(填化学式)
【探究二】
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三种物质以及试管(主要成分是SiO2)、酒精灯、铁架台等必要的仪器。请从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及仪器,从含氧化合物加热能否产生氧气的角度,设置一组对照试验,证明观点Ⅱ错误。
(3)上述对照试验的方案是
。(要求写出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
【交流评价】比较①、②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MnO2做催化剂,但KClO3需要加热;比较②、③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加热,但KClO3还需要催化剂。根据上述分析,对含氧化合物制氧气,归纳概括出一个新的观点(观点III)。
(4)观点Ⅲ:含氧化合物若能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
7.(衢州-27)利用图示仪器测量氧气体积,来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1)检查气密性:连好发生装置后,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证明装置不漏气。
(2)组装装置:连好的装置如图甲,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在不移动、不调整酒精灯的前提下,需要调节 (选填字母)螺母改正错误。
(3)进行实验:采用正确的反应装置和图乙所示的收集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间过短,会使测量结果不准。
B.反应一段时间,排出反应装置内原有空气再连接乙装置收集气体,会使结果更准确。
8.(衢州-28)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CO2含量和光照强度对某种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在25℃的室温下,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若干同种新的新鲜树叶进行实验(CO2缓冲液能调节密闭小室内CO2浓度保持相对恒定),测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不考虑密闭小室内温度的变化,装置中液滴右移的原因是相同时间内树叶光合作用产生的O2体积 (选填“>”、“<”或“=”)呼吸作用消耗的O2体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与第3组实验相比,第5、6组实验中,液滴右移的量没有增加,主要是受 的影响。
(3)分析表中数据,说说光照强度对该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
9.(台州-25)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21cnkxtj2008
(1)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 性。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
(2)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 。
(3)甲装置内因 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四、解答题
1. (宁波-32)某地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气中SO2的含量不得超过0.4mg/L。 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反应:SO2+I2+2H2O=H2SO4+2HI,测定某工业废气中SO2的含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
测试步骤:
①碘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l.27g碘单质,加入少量碘化钾,先溶解在100mL水中,继续加水配制成l000mL溶液。
②取5mL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
③把l00mL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如图所示。
然后缓缓向外拉,使吸入试管内的废气与淀粉碘溶液充分接触。每次抽取的气体为l00mL,重复抽取n次,直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废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
(1)排放到空气中的SO2气体主要来自于 燃烧。
(2)步骤②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 mg,滴入淀粉试液后,溶液变为 色。
(3)按步骤测试某工业废气,抽取次数为80次后,溶液刚好变为无色。试计算该废气中SO2含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2.(温州-29)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3. (绍义-3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如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2)现有0.8克硫与氧气充分反应,理论上需要分解高锰酸钾多少克?
(2KMnO4 加 热 K2MnO4 + MnO2 + O2↑)
(3)二氧化硫气体对人体有毒,会污染大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cnkxtj2008
4.(衢州-33.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
(1)利用图乙所示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
5.(台州-35)利用图甲装置探究“MnO2的用量对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H2O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2-1-c-n-j-y
(1)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在此反应中起 作用。
(2)图乙是“0.1克MnO2与不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
(3)当用“3%H2O2溶液8毫升与不同质量的MnO2混合”时,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曲线。曲线的斜率显示,当MnO2的用量增加到0.08克时,分解速度达到实验要求。在此实验条件下,若MnO2的质量有4克(一药匙),就能使下图 (选填字母)烧杯中所装的3%H2O2溶液,其分解速度最接近实验要求。
A B C
6.(丽水-33)上课时,老师演示了“过氯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可学生分组实验又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小科对此产生了疑问,老师解释说:“从某个角度分析,每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长处”。请你对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它们的差异和优势。21cnkxtj2008
7.(丽水-34)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水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15℃恒温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填“等于”、“大于” 或“小于”);
(2)图中BC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
(3)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外还有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C
A
D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C
B
B
C
A
C
A
题号
21
答案
B
二、填空题
1.(1)中子数目不同 (2)7:6
2.(1)安培力(或磁力) (2)电流(或磁场) (3)C+O2点 燃CO2
3.(1)② (2)N2O (3)质子
4.缓慢氧化 温度
5.IrO4+ +9
6.P或磷 +5
7.(1)③②①④ (3)导管 适应
8.有机物 根 光合
9.(1)3 (2) HC1
三、实验探究题
4.(1)光能 (2)温度和品种
5.毛 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
6.(1)质量守恒定律
(2)H2O
(3)方法一:取一只试管,放入二氧化锰,加热,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不复燃;另取一支试管,放入高锰酸钾加热,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复燃。证明观点II是错误的。
方法二:取一只试管,对空试管加热,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不复燃;再将高锰酸钾迅速倒入试管中,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复燃。证明观点II是错误的。
方法三:取一只试管,加入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复燃;等气体全部散逸后,对剩余物继续加热,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不复燃。证明观点II是错误的。(合理即可,2分)
(4)产生氧气的反应条件是不同的。
7.(1)用手紧握试管 (2)AB (3)A
8.(1)>
(2)CO2体积分数(含量、浓度)
(3)①CO2体积分数一定时,②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的增加而增大,③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琮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9.(1)气密 对照或对比
(2)不正确
(3)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四、解答题
2.答题要点:①根的吸水能力;②水分的运输;③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④无风的夜晚与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弱的比较;⑤导管中水分的积累
答出5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倒: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因此导管中水分积累少;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根吸收的水在导管中积累多。
答出4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
答出3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拈力,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
答出2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倒:竹子在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
答出1点
示例:竹子在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弱。
3.(1)防止灼热的熔化物溅落下来使瓶底破裂
(2)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S + O2 点 燃 SO2
32 32
0.8g x
x=0.8g
设理论上需要分解高锰酸钾的质量为y
2KMnO4 加 热 K2MnO4 + MnO2 + O2↑
316??????? ??????????? 32
y??????????? ??? 0.8g
y=7.9g
(3)SO2+2NaOH=Na2SO3+H2O
4.(1)排水集气 不能
(2)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很低,100ml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5.(1)2H2O2 2H2O+O2↑ 催化
(2)H2O2的用量越多,产生的氧气越多。
(3)C
6.
比较
角度
差异
优势
过氧化氢制氧气
高锰酸钾制氧气
1
不需要加热
需要加热
前者节约能源或操作简单
2
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得的氧气质量多
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得的氧气质量少
前者节约资源(或氧原子利用率高)
3
产物除了水,没有废弃物
产物多种,较少被利用
前者有利于环境保护
4
反应结束后的催化剂容易回收利用
反应结束后剩余物质回收利用较难
前者节省成本
5
反应剧烈,气流不易控制,混合液容易冲出容器
反应平稳,气流容易控制
后者更加安全
7.(1)等于
(2)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就越强,二氧化碳吸收量越多
(3)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