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0 19: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幽默故事分享
杨氏之子
自由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liánɡ

wèi
yìnɡ
qín
杨氏之子
为设果,果有杨梅。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初读古文 读准字音
wèi
yìnɡ
为:给;替
应:应和
用斜线在文中标注停顿,读出文言文的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初读古文 读准字音
liánɡ

wèi
yìnɡ
qín
杨氏之子
读出文言文的节奏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再读古文 探究文意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古义:在这里是两种意思,
即“家”和“鸟”;
现义: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指家里养
的那些鸡、鸭、鹅等。
古今异义
利用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理解古文,感知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②。孔君平诣③其父,父不在,乃④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⑤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⑥家禽。”
注释: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言语》
2.惠:通”慧“
3.诣:拜访
4.乃:于是,就
5.示:给.....看
6.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再读古文 探究文意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孩子出来。
孔子第26代后人
拜访
他;指杨氏子
于是;就
为设果,果有杨梅
( )为( )设果
再读古文 探究文意
句意:(杨氏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杨氏子
孔君平
“为设果,果有杨梅”
再读古文 探究文意
孩子端出多少水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多种 有
再读古文 探究文意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结合实例 品析“聪惠”
思考:
水果不止一种,为什么孔君平特意说起杨梅呢?你能听懂孔君平的话里有话吗?
杨梅
杨氏子
在姓氏上作文章
结合实例 品析“聪惠”
杨氏子听出孔君平话里有话了吗?你怎么知道?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
孔君平
在姓氏上作文章
答得妙
此/是/君家/果。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结合实例 品析“聪惠”
有礼貌
聚焦“聪慧”品析人物
这么巧妙地回答,作为一个九岁的孩子一定思考了很久吧?
反应快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惠
再读古文 探究文意
惠:通”慧“
聚焦“聪慧”品析人物
再读课文,感受“聪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怎样夸赞他呢?
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聚焦“聪慧”品析人物
妙哉!此子日后必成大器。此子国之栋梁也。
人物:家丁、杨氏子、孔君平
表演:
1.孔君平敲门问:“有人在家吗?”
2.家丁开门:“孔先生您好,家主今日有事出门去了,稍后回来,您有何事,我可以为您转达。”
3.孔君平摸了摸胡子说:“无妨,我在你家等等,对了,你家小主人在吗?把他叫来,我与他聊聊天。”
4.家丁边走边把孔君平引入园中凉亭:“好的,孔先生,你先在凉亭稍稍休息,我这就去叫我家小主人。”
5.杨氏子端着杨梅上:“孔叔叔,家父出门了,您先吃点水果,家父随后就回。”
6.孔君平一看到果盘中的杨梅,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指着杨梅说:“不急,我且随便看看,对了,杨梅,杨梅,你姓杨,杨梅也姓杨,如此看来,杨梅和你是一家啊”
7.杨氏子灵机一动,回答道:叔叔,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8.孔君平摸着胡须笑道:“久闻你虽年少,但聪明过人,今日一试,果然名不虚传,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啊!”
9.杨氏子作揖:“孔叔叔过誉了。”
讲演故事,品析人物
角色扮演,演一演这个故事。
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里面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深受喜爱
《世说新语》
孔文举①年十岁,人皆
夸。韪②(wěi)曰:“小
时了了③,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
当了了。”韪大踧踖④(cù jì)。
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鲁国人。
②韪:陈韪,曾任太中大夫。
③了了:聪明。
④踧踖: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学习要求:
1.请大家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借助注释等方法读懂每句话
的意思。
2.想一想孔文举的聪慧体现
在哪里?
课后练习:
给父母亲人讲讲这个故事。
继续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以及其他古典书籍,体会语言的精妙。
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