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这种实际上是代际差异的结果”错,代际差异只是表面现象。材料二原文:“表面看,这是代际差异。但实际上,弹幕的两极评价,昭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机制与主体状态,彰显了当下信息读写的双轨制。”
2. (3分)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印刷文化中思想的交换相对较慢,却让思想具有一定深度”错。材料一原文说的是“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由此可知,印刷文化中思想的交换相对较慢和思想具有一定深度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B.“流露出参与者在理性文明洗礼后希望彻底摆脱文明重负的心态”错。材料二第三段说的是“弹幕空间中,正确、完整、规范、和谐都变得无足轻重,代之而起的,是无政府主义式的‘搅和’。原属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如同重回蒙昧时代。经过理性文明的长期洗礼后,短暂地‘蒙昧’一下,自编自导‘人间喜剧’,反倒成为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一种人生选择”,文中是参与者希望“暂时摆脱”,而不是“彻底摆脱”。
C.“电子时代的写作要想表达真我,就要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表述错误。材料二原文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一致,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能跃然而出”,并非“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
3. (3分)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A.弹幕者借悟空之口表达了学生无奈背书的情绪。
B.呈现了一名备考考生的真实现状,刷题模式,写出了备考真实感受。
C.“没文化真可怕”只是对张飞所言的评价,并非代入自己的真实感受。
D.弹幕者由现实生活中住店必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来点评,也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现实。
4.(4分)参考答案:
①弹幕可以即时互动,能形成“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观众更有参与感。
②弹幕零碎化、平面化、拒斥精英趣味,允许“搅和”和“蒙昧”,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低。
③弹幕具有喜剧精神与反讽意味,带给人游戏性和趣味性。
(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 分,答对3点得4分,划线内容为得分关键,意思对即可,其它说法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5.(6分)参考答案:
①年度弹幕“啊?”有明显的即兴意味,直抒胸臆,但缺乏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②网友观看视频时无论是惊讶、疑惑,不满还是惊喜,发送的弹幕词都高度统一为“啊?”,流行弹幕带来语言的失焦,同化了表达,束缚了创造力。(流行语的传染力凌驾于差异表达之上,有违弹幕解放创造力的初衷)
③年度弹幕入驻“汉字民俗展厅”,当代年轻人语言表达方式的变化发展体现了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共6分,每答对1点得2分 ,划线内容为得分关键。意思对即可,其它说法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6.(3分)答案:C 【解析】:应是“从铁栅栏跟前到边门,到长凳,再回到铁栅栏”。
7.(3分)答案:D 【解析】:应为“批判现实主义”。
8.(4分)参考答案:
①表现玛丝洛娃的善于察言观色、习惯性讨好,饱尝世态炎凉后的玛丝洛娃已丧失了原本的善良纯朴、天真无邪。
②表现玛丝洛娃的鄙夷不屑、不信任,“嫌恶”是真情流露,“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则是有意的献媚、讨好。
(每点2分,共4分。)
9.(6分)参考答案:
①生动的细节描写。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了人物鲜明的性格、复杂的情感,如刚与玛丝洛娃开始交谈时,聂赫留朵夫在称呼她“你”“您”间犹豫不决。
②突出的心理描写。如玛丝洛娃在监狱见到聂赫留朵夫,最初是震惊,回忆起往事,想起他的残忍,他带给她的痛苦和屈辱,后来又想利用他。
③独特的讽刺手法。托尔斯泰的讽刺是不露声色的,在朴素的叙述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如“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答到1点1分,2点3分,3点5分,体现“推荐”1分,共6分。)
10.(3分)答案:BDF
11.(3分)答案:B
【解析】:此时还没有诞生科举考试。此处只是当时选拔人才的方式之一。
12.(3分)答案:D
【解析】:皇帝征召曰“征”,官府征召曰“辟”。“贾生征见”中的“征”是被动用法。
13.(8分)参考答案:
(1)(4分)各项法令更改、确定的内容,以及诸侯都必须到封地去上任,这些都是贾谊的主张。(“更”,更改,1分;“就”,到……去,1分;大意2分)
(2)(4分)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补主语“我”1分,“过”,超过,1分;大意2分)
14.(3分)参考答案:
①都在长沙生活过;②贾谊写过一篇辞赋祭吊屈原;③都是极有才华却遭人谗言而疏远。
(任选两点。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自从屈原沉江而死一百多年之后,汉朝有个贾生,在担任长沙王太傅时,经过湘水,写一篇辞赋投入江中,以此祭吊屈原。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兴盛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更改并确定的内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这些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粱怀王太傅。粱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
几年之后,粱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15.(3分)答案:A
【解析】:“新茗分张及病身”是说友人将好茶分给疾病在身的诗人。
16.(6分)参考答案:
①爱茶之心切(1分)。诗人慢慢等待水煮沸又用小汤勺慢慢搅动茶叶细末,这些煎茶细节描写可见其爱茶之心切(1分)。
②辨茶之自信(1分)。尾联直接以肯定语气表明在识茶辨茶方面的自信(1分)。
③对友人的感谢(1分)。诗人身处被贬境地又在病痛之中,友人寄茶背后的情谊让诗人充满感激(1分)。
(每点2分,情感概括和结合诗句分析各占1分。第3点应结合诗人境况分析,否则酌情扣分。)
17.(共6分,每空1分)答案:
(1)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2)蝉蜕于浊秽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18.(4分)参考答案示例:
A(2分)在文化效应方面
B(2分)再加上基础设施遗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空,由A空前的文字“在经济效应方面”“在社会效应方面”,A空后的“亚运会成为杭州这一国际名城的又一大‘名片’”“宣传城市形象、增强文化交流”,可以推断A空可填“在文化效应方面”或“在城市发展效应方面”等等。(写出“在……方面”得1分,写出“文化效应”或“城市发展效应”得1分。)
B空,由B空前的“给杭州留下一批赛事运营的专业人才”,B空后的“杭州拥有雄厚的体育软硬件实力”,“软件实力”对应“专业人才”,可以推断,B空应填入“硬件实力”对应的内容,再结合前文的“亚运会是一个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机遇,杭州按照亚运会标准布局城市交通、环境、住宿等一系列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并完善各类体育设施,这些设施都已成为亚运会留给杭州的遗产”,综合分析B空可填“再加上基础设施遗产”或“再加上体育设施遗产”等等。(写出“再加上……”或“加上……”得1分,写出“基础设施遗产”或“体育设施遗产”得1分。)
19.(6分)参考答案:
(1)语句:①;“就亚奥理事会来说”修改为“对于亚奥理事会来说”。
(2)语句:③;“中国城市除了良好的办赛能力以外”修改为“除了中国城市良好的办赛能力以外”。
(3)语句:④;“占据”修改为“具备”。
(语句选对1处,得1分;修改正确1处,得1分。共6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语句:①;语病“就亚奥理事会来说”,混淆“对于……来说”和“就……来说”两种固定结构,此处应改为“对于亚奥理事会来说”。
(2)语句:③;语病“中国城市除了良好的办赛能力以外”,关联词“除了……以外”位置不当,此处应改为“除了中国城市良好的办赛能力以外”。
(3)语句:④;语病“占据强大的吸引力”,动宾搭配不当,此处“占据”应改为“具备”或“拥有”。
20.(3分)参考答案:
①天马行空 ②声名鹊起/名声大振 ③毋庸置疑 (共3分,每空1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天马行空:指天马奔驰于天空。形容才华横溢,气势豪放,不受约束。也形容言论空泛,不着边际。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②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作谓语、定语。
名声大振:通过某件事情,使知名度大大提高。
③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21.(3分)参考答案:
表达效果:①此处是用“天花板”来比喻网络文学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语言准确凝练;(1分)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状况,及网络文学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情况。(2分)
22.(4分)参考答案:
顺应着时代发展的新技术潮流而不断地扩展自己的领地并且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文学会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4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短句改长句,可以先确定句子主干,再让其他短句充当句子的枝叶成分。
第一步,明确长句的主干“网络文学会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
第二步,将句子“顺应着时代发展的新技术潮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领地”“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转换为定语修饰主语“网络文学”。
23.写作(60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1)题型:特定情境类材料作文
(2)材料解读:
材料首段以高二1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熊孩子”过程中发现的教养缺失问题为特定情境,为此研究小组拟写一篇文章,目的在于:①阐明教养对个人成长乃至成才的影响;②启发身边同学自觉加强个人修养;③呼吁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重视青少年儿童的教养问题。这也是考生作文时必须完成的写作任务。
材料3-5段以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的形式为考生理解什么是教养及其影响作用提供了三则参考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养”的含义,打开写作思路,尤其是梁晓声的话,有助于学生快速联系现实生活中教养缺失的某些典型情境或具体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教养对人的成长乃至成才的影响。
材料第6段提出写作任务: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围绕“教养”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教养的认识与思考。因此,考生的写作任务就是完成好材料首段中小组成员要达到的三个目的,即三个写作任务。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写作任务中为考生设定了特定的对象:向家长或身边同学。一是长辈,一是同龄人,因此作文首先要确定写作对象,行文应有对象感,对象不同,说话的口吻、语气语调等也不同,考生必须注意语言表达得体的问题。第二,三个写作任务能恰到好处的兼顾是最好的,其中任务①是共性任务,不管以谁为写作对象都必须完成,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写作对象是家长的,主要兼顾任务③,写作对象是身边同学,主要兼顾任务①。
综上,本题写作有几个注意点:
2.1.要明确写作对象。或是家长,或是身边同学,不能无的放矢,盲目泛论。
2.2.要落实写作任务。在全面兼顾的基础上,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可有所侧重。
2.3.呼应材料中小组成员研究“熊孩子”的情境内容。“教养”话题因研究“熊孩子”而生,文章在提出问题或分析论述过程中,宜有所照应。
凡写作对象不明或任务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进入一类文。
(3)写作提示
3.1.理清三个写作任务间的逻辑关系。第一个“阐明教养对个人成长乃至成才的影响”是前提、是基础,是后两个任务的因,因为教养对人的影响大,所以需要个人自觉加强修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重视。
3.2.写作思路:简单的思路可以根据材料提示,三个任务依次论述,也可以将第一个任务融合在第二、第三个任务中进行阐述。比如写作对象是身边同学,文章要向身边同学提出作为青年,每个人都要加强自我修养,形成良好的教养→为什么?因为教养重要→教养为什么重要?因为教养对人的成长乃至成才有重要的影响。
(4)参考立意
1.教养,人生最大的财富 2.若为成长故,教养不可抛 3.成绩诚可贵,教养价更高
4.生命因教养而高贵 5.成功人生需教养加持 6.教养护航,健康成长
7.涵养良好教养 8.莫把教养当儿戏 9.人有教养,成功不远
10.与教养一路同行 11.带着教养迈向成功 12.不能承受的教养之轻
13.教养无价 14.让教养为青春着色 15.教养让我如此美丽
(5)评分参考
5.1.一类文:综合评分60-54分
分为:一类文60-54分;同时满足以下四点,评为一类文:
a.任务完成得好(写作对象明确;能揭示“熊孩子”教育与“培育教养”之间的关系,深刻阐述教养对青少
年儿童成长成才的意义,倡导青少年自觉加强个人修养,呼吁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培
养。);
b.思想内容好(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文风端正);
c.表达形式好(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美观);
d.有亮点(①深刻——论述深刻,具有启发性;②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典型。③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④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表现力)。
书写不漂亮但工整的可在一类文打分。
5.2.二类文:综合评分53-43分
任务完成较好(有写作对象意识;能够阐明“教养对个人成长乃至成才的影响”)、表达形式较好、思想内容较好、书写比较工整。
5.3.三类文:综合评分42-30分
满足以下一个条件的:
a.泛论“教养”,没有揭示其对孩子培育、对人的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b.写作对象不明,层次条理不清。
c.内容单薄,书写潦草,字迹难辨。
5.4.四类文:综合评分29分-16分
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到材料内容,主体部分在内容和立意上偏离“教养”,另起炉灶。
5.5.五类文:综合评分15分以下
离题的。
5.6.缺题目,扣2分。只写题目,给2分。
7.字数不足扣分:⑴500字以上者,每少满50字扣1分。⑵不足5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足4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足300字15分以下给分,不足200字10分以下给分,不再另扣字数分。
附:
(1)标题扣分。缺标题扣2分。
(2)错别字扣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3)字数扣分
①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②600字以下的文章,按百字乘5在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④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可以打0分。
⑤完全空白的,评0分。潮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
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
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
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
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
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
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骗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
真知灼见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
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逸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印刷文化的节奏相
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
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在目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
化作为范本。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象
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壁如视觉经验: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传
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产生的号召。一旦“深度”
置换为“速度”,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慕的另一些表征。
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煤的传插方式正在隐薇地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
材料二:
2020年6月,B站隆重上线四大名著,无数年轻观众都是奔着弹幕,或是弹暮与四大名著的
“化学反应”去的。但对于年纪更长,文化取向也更为传统的网友来说,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
了原著,宛若妖雾遮天蔽日,毫无理性可言。表面看,这是代际差异。但实际上,弹幕的两极评
价,昭示出两种藏然不同的文化机制与主体状态,彰显了当下信息读写的双轨制。厌恶者所代表
的,乃是印刷文明培有的读写习惯,推崇经典,讲究逻辑与秩序;喜爱者所代表的是互联网文化
中跨媒介、多感官、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感,
弹幕空间中,正确、究整、规范、和谐都变得无足轻重,代之而起的,是无政府主义式的“搅
和”。原属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株拼贴,如同重回蒙昧时代。经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