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题(部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题(部分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9 22: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第3章,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2章第2节。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 Mg 3s
D. Ni 4s
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A.第一电离能:N>O>C B.电负性:F>O>N
C.最高正价:O>N>C D.原子半径:P>N>O:
3.已知X、Y 为第三周期元素,且电负性 X>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 X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Y>X
D. 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正价,Y显负价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π键比 σ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稳定
B.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C.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D. CO 分子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5.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操作或应用错误的是
A.将草木灰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B.用白醋除去热水瓶内的水垢
C.用高铁酸钾(K FeO )作为净水剂 D.用活性炭去除冰箱里的异味
6.化合物 R 是一种新型锅炉水除氧剂,其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C>N>O
B. R 分子中氮原子与碳原子均采取sp 杂化
C. R 分子中所含σ键与π 键的数目之比为11:1
D. R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都是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H 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B. CH 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C.碳原子均采取 sp 杂化
D. CH 与CH 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
8.下列曲线表示第ⅦA 族元素(F、Cl、Br、I)性质随其质子数的变化趋势,错误的是
9.我国科学家徐光宪在《分子共和国》一书中介绍了许多明星分子,如 HCN、CH 、CH CHO、BF 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CN分子为直线形的极性分子
B. CH 分子为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 CH CHO分子中 C原子杂化方式不同
D. BF 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 8电子稳定结构
10.某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单质是导体
B.该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反应
C.该元素最高正价为+4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s区
11.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关于 X、Y、Z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X>Z>Y
B.简单离子半径:Y>Z>X
C. ZY 分子的电子式为:
.. ....
D.含氧酸的酸性:Y>Z
12.常温下,(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曲线会往左下方移动
B. d点表示( 的过饱和溶液,b点表示( 的不饱和溶液
C. b点加水可以变到如图的曲线上,且此时的
D.加入 Na SO (s),可以使溶液由 a 点变到 c 点
13.磷化氢(PH )是一种无色剧毒,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微溶于冷水。下列关于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PH 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
B. PH 是极性分子
C. PH 分子结构为三角锥形
D. PH 中共价键的键长比 NH 的短
14.室温下,相同体积、相同 pH 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的 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b点的 Kw大于 c 点的
B. a点所在曲线对应的是 NaOH溶液
C.与同一浓度的盐酸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体积:
D. a、c两点溶液中的(c(H )相等
15.《中华本草》中记载了炉甘石( 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Zn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中阴离子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
C. ZnCO 中C 的杂化方式为 sp
D.电负性:Zn>C>O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 分,共 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6.下表中列出几种常见元素的电负性数值,根据表中数据推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电负性 0.9 1.2 1.5 1.8 2.1 2.5 3.0
A. F 的电负性数值最大
B. K的电负性数值大于 Na
C.同周期元素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
D. 电负性数值在 1.8左右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17.常温下,将浓度均为 的一元酸 HX 和 HY 分别与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 pH 依次为9、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X 为弱酸
B.常温下, 的HY 溶液的 pH 为1
C.前者混合液中(
D.后者混合液中
18.含元素 R 的微粒可发生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R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 B. RO 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C. R 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D. R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s区
19.实验室用标准 KMnO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FeSO 溶液,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滴定前锥形瓶用 FeSO 溶液润洗2~3次
B.将标准 KMnO 溶液置于碱式滴定管中备用
C.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仰视读数会导致滴定结果偏高
D.当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紫红色时,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20.25 ℃,有 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 COOH)、c(CH COO ).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pH=5.0的溶液中:
B.25 ℃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10 4.8
C. pH=4.0的溶液中:
D. 向1 L 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通入 0.05 mol 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5分)
21.(11 分)四氟化硅、二氟甲烷( 等含氟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氟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 种,核外电子的最高能级符号为 ,最高能级电子的电子云形状为 。
(2)F 与N可形成化合物 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①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结构式为 ,其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 。
(3)氢氟酸能腐蚀玻璃生成 中Si的杂化方式为 ,SiF 的空间结构为 。
难溶于水,而三氟甲烷( )可溶于水,其可能的原因是 。
22.(14分)常温下,几种酸或碱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
酸或碱 HCN H CO H PO (次磷酸) HF CH NH (甲胺)
K 或Kb 6.2×10 4.5×10 4.7×10-11 5.9×10 6.3×10 4.2×10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酸的酸性最强的是 (填字母)。
A. HCN D. HF
(2)甲胺是一元弱碱,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 乙胺 的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 。
(3)已知:
①对 溶液适当加热,HF的电离程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向 HF 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当( 时
②如果用 HF 溶液替代盐酸测定中和反应热,测得 会 (填字母)。
A.偏高 B.偏低 C. 无影响
(4)在KCN 溶液中通入少量( 离子方程式为 。
(5)次磷酸是一元酸。 溶液和 mL0.1 mol·L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的K 大于 K ,其原因是 (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
23.(10分)毒重石的主要成分为 (含 等杂质)。实验室利用毒重石制备 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毒重石用盐酸“浸取”前需充分研磨,目的是 ;流程中的“系列操作”是指 。
(2)加入 ) 调 pH=8 可除去 (填金属离子符号),滤渣 2 中含 (填化学式),加入 溶液时应避免过量,原因是 [已知:
离子符号 Ca Mg Fe
开始沉淀时的 pH 11.9 9.1 1.9
完全沉淀时的 pH 13.9 11.1 3.2
(3)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 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已知:
步骤 Ⅰ :移取 20.00 mL一定浓度的 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 23.00 mL。
步骤Ⅱ:移取 10.00 mL BaCl 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 20.00 mL 与步骤Ⅰ 相同浓度的 溶液,待 完全沉淀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 12.00 mL。
①滴加盐酸标准溶液时应使用酸式滴定管,“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 (填“上方”“中部”或“下方”)。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 L 。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 D 2. C 3. B 4. B 5. A 6. C 7. A 8. C 9. D 10. D 11. C 12. D 13. D 14. A 15. B 16. AD 17. C18. CD 根据题给反应知 R 元素可形成 R ,可知R 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7个电子,位于第ⅦA 族,A 项正确;RO 中 R元素的价层电子对数 R采取 sp 杂化,含有1 对孤对电子,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B项正确;R 可能是Cl 、Br 或I ,Br 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I 在常温常压下为固体,C项错误;第ⅦA 族元素都位于周期表中的 p区,D项错误。
19. C 滴定操作时锥形瓶只需用水洗净即可,不能润洗,A 项错误;标准 溶液具有氧化性,应置于酸式滴定管中,B项错误;实验时读数前俯后仰,导致读数体积大于实际消耗标准溶液体积,所测溶液浓度偏高,C项正确;确定滴定终点时,需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紫红色,且30s内溶液颜色不再发生变化,才可以确定滴定终点,D项错误。
20. BC 图中递增(实线)曲线为CH COO 的变化曲线,pH=5.0时,( ,A 项错误;W点处c 此时 pH=4. 8,即 故 B项正确;溶液中 代入 C项表达式中即得 ,C项正确;向 1 L W 点所示溶液中通入0.05 mol HCl,发生反应:( 相当于有 和0.05 molNaCl混合,由元素质量守恒得( 代入电荷守恒式: ,即:( - 化简得: ,D项错误。
21.(1)5;2p;纺锤形或哑铃形(各 1 分)
(2)①sp 杂化(1分)②F—N—N—F(2分);3:1(1分)
(3)sp 杂化;正四面体(各 1分)
(4)三氟甲烷中3个 F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更强,使得C原子的正电性增强,从而使三氟甲烷分子的极性增强,在水中溶解度增大(2 分)
【解析】
(1)基态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共占据5 个轨道,其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 5 种;核外电子的最高能级符号为 2p;2p能级电子云形状为哑铃形或纺锤形。
(2)N F 的结构式为 F—N=N—F,分子中 N的杂化方式为 杂化;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3: 1。
(3)SiF 空间结构与甲烷相同,Si的杂化方式为 sp 杂化,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4)二氟甲烷(CH F )难溶于水,而三氟甲烷(CHF )可溶于水,是由于三氟甲烷中3个F原子的吸引使得C原子的正电性增强,从而三氟甲烷中的 H原子可与水中的O原子之间形成氢键,因此可溶于水。
22.(1)C(1分)
(2分)
(3)①减小(1分);( (2分) ②B(2分)
(2分)
(5)30(2分)
(6)第一步电离出的 H 使溶液中c(H )增大,使第二步电离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第二步电离(2分)
【解析】
(1)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
(2)仿照例子书写,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3)HF 电离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用电离常数表达式计算。 由于 HF 电离时要放热,故 HF 测定中和热时放出热量偏多,反应热偏低。
(4)碳酸比 HCN强,少量CO ,若生成CO ,不能与HCN大量共存,因为酸性:
(5)次磷酸为一元酸,等物质的量的次磷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6)根据电离方程式可知,第一步电离的氢离子会抑制第二步电离。
23.(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浸取率(1分);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分)
(2)Fe (1分);Mg(OH) 、Ca(OH) (2分);H C O 过量会导致生成 沉淀,使产品产量减少(1分)
(3)①上方(1分) ②0.11(2分)
【解析】
(1)充分研磨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和浸取率;过滤后对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根据流程图和表中数据,调pH 为8,只有 完全沉淀,故可除去 调 pH 为 12后, 完全沉淀,Ca :部分沉淀,滤渣 2 为 Mg(OH) 和Ca(OH) ;根据 过量时, 转化为 BaC O 沉淀, 产品的产量减少。
(3)①“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上方。
②由步骤[可算出 Na CrO 的物质的量浓度: 由步骤Ⅱ可算出与 BaCl 反应的1 的物质的量:20.0 的物质的量浓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