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七十六届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七十六届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20 12:30:51

文档简介

(
h
) (
A
.
s
) (
B.
)友好学校第七十六届期末联考
高一物理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共 6 页, 考试时间 90 分 钟, 共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中性笔书写, 字体工整, 笔迹 清楚。
3.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纸、 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 不要折叠, 不要弄皱、 弄破, 不准使用涂改液, 修正带, 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48 分;1-8 题为单选题, 9- 12 为多选, 全选对 得 4 分, 选对但不全得 2 分, 有错误选项得 0 分)
1. 关于描述物体运动的概念以及它们相互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B. 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C. 物体的速度很大, 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D.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 速度就增大
2. 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女子 100 米蝶泳决赛于 2023 年 8 月 5 日 20:02 在成都东安 湖体育公园游泳馆举行, 中国选手张雨霏以 56 秒 57 的好成绩摘得桂冠,赛道为 50 米国际标
准泳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张雨霏的游泳动作时, 可将张雨霏视为质点
B. 8 月 5 日 20: 02 是时刻
C. 张雨霏全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100 米
D. 张雨霏全程运动的平均速率等于零
3. 一物体做加速度为- 1 m/s2 的直线运动, t=0 时速度为-5 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B. 加速度为- 1 m/s2, 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C. t= 1 s 时物体的速度为-4 m/s
D. 初速度为-5 m/s, 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4.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 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 B点时速
度为 v, 到达 C点时速度为 2v, 则 AB∶BC等于( )
A. 1 ∶ 1 B. 1 ∶2
C. 1 ∶3 D. 1 ∶4
5. 如图所示, 固定在水平地面的粗糙斜面, 高为 h,斜面长为 s, 一物体恰好可在斜面上
匀速下滑, 则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h
(
s
2
-
h
2
) (
C.
) (
D.
) s2 -h2
(
s
)h
6. 如图所示, 一只气球在风中处于静止状态, 风对气球的作用力水平向右. 细绳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为α, 绳的拉力为 T, 则风对气球作用力的大小为 ( )
T T
(
A.
B
)sin a . cosa
C. Tcosα D. Tsinα
7. 在行车过程中遇到紧急刹车, 乘客可能会受到伤害, 为此人们设计了
如图所示的安全带, 以尽可能的减轻猛烈碰撞对人的伤害。 假定乘客质
量为 60kg, 在水平路面车速为 108km/h, 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
的时间为 5s, 则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 ( )
A. 720N B.360N C.300N D.250N
8. 某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 50kg 的物体,当他在竖直向上运动的电梯中最多举起了 60
kg 的物体时, 电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为(g 取 10 m/s2 ) ( )
高一物理试题 第 1页(共 6 页)
高一物理试题 第 2页(共 6 页)
A. m/s2 竖直向下 B. m/s2 竖直向上
C. 2 m/s2 竖直向下 D. 2 m/s2 竖直向上
9. (多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 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 惯性越大
B.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 但它的惯性却不随位置发生变化
C. 一个小球竖直上抛, 抛出后能继续上升, 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向上的推力
D.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本身的质量有关,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10. (多选) 如图所示, A、 B、 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 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 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 三个物体中只有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零
C. B、 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
D. B、 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
11. (多选) 如图所示, 质量不等的木块 A和 B 的质量分别为m1 和 m2,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当水平力 F作用于左端 A上, 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 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 F1. 当水 平力 F作用于右端 B上 , 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 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 F2, 则 ( )
A.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
B.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C.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F1+F2<F F1 m1 = F2 m2
D.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F1+F2=F
12. (多选) 如图所示,质量 M=2 kg 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 质量 m= 1 kg 的物
块静止在长木板的左端, 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1,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
擦力, 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 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 F=2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 1 N
B. 物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
C. 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1m/s2
D. 拉力 F越大, 长木板的加速度越大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 实验题(共计 2 小题, 每空 2 分, 总计 12 分)
13.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时, 安装好实验装置, 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 簧上端平齐, 在弹簧下端挂 1 个钩码, 静止时弹簧长度为 l1, 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此时固定 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 1mm)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 cm。 在 弹簧下端分别挂 2 个、 3 个、 4 个、 5 个相同钩码, 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 l2、 l3、 l4、 l5, 已知 每个钩码的质量是 50 g,挂 2 个钩码时,弹簧弹力 F2= N(当地重力加速度 g 取 9.8 m/s2)。
要得到弹簧伸长量 x, 还需要测量的是 。
14.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 物体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 做如下探究:
( 1)为猜想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可利用下面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两小车放在水平板上,
前端通过钩码牵引, 后端各系一条细线, 用板擦把两条细线按在桌上, 使小车静止。 抬起板
高一物理试题 第 3页(共 6 页)
高一物理试题 第 4页(共 6 页)
擦, 小车同时运动, 一段时间后按下板擦, 小车同时停下。 对比两小车的位移, 可知加速度
与质量大致成反比。 关于实验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车质量相同, 钩码质量不同
B. 小车质量不同, 钩码质量相同
C. 小车质量不同, 钩码质量不同
(2)若采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图进行实验, 则
① (多选) 对小车进行“平衡摩擦力 ”操作时, 下列必须进
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取下沙和沙桶
B. 在空沙桶的牵引下, 轻推一下小车, 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速运动时,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断开
D. 把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适当高度
②实验中, 已经测出小车的质量为 M, 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 m, 若要将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
小作为小车所受拉力 F 的大小, 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 .
16 .( 10 分)如图, A 重 GA=20N, B 重 GB= 10N, 力 F 的方向竖直向下, A 与水平面的滑动摩
擦因数μ=0.4,其余摩擦不计,求下列(1)(2)两种情况下物体 A 受什么摩擦力? 大小如何?
(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1) 当 F1=0 时;
( 2) 当 F2= 10N 时;
( 3)若要使 A 匀速运动, 求所加的竖直方向力 F3 的大小。
17.(10 分) 如图所示为大型游乐设施环形座舱跳楼机. 跳楼机由高度 75m 处自由下落到离
地面 30 m 的位置开始以恒力制动, 已知跳楼机和人的总质量 m=4×103 kg, 重力加速度 g =
10 m/s2.不计跳楼机与柱子间的摩擦力及空气阻力. 试求:
( 1)跳楼机的最大速度;
( 2)跳楼机在制动过程中, 所受制动力的大小;
( 3)跳楼机从开始下落到着地经历的时间.
三、 解答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公式, 只有计算结果不得分。 共计 40 分)
15. (8 分) 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 求:
( 1)摩托车在 0 到 20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
(2)摩托车在 0 到 75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18.(12 分)如图甲所示为一倾角θ= 37°足够长的斜面, 将一质量 m= 1 kg 的物体在斜面上 静止释放, 同时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 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 = 0.25.取 g= 10 m/s2, sin 37° = 0.6, cos 37° = 0.8, 求:
( 1) 2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 2)前 16 s 内物体发生的位移.
高一物理试题 第 5页(共 6 页)
高一物理试题 第 6页(共 6 页)友好学校第七十六届期末联考 3. 一物体做加速度为-1 m/s2的直线运动,t=0 时速度为-5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高一物理
B.加速度为-1 m/s2,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考试时间 90 分 C.t=1 s 时物体的速度为-4 m/s
钟,共 100 分。 D.初速度为-5 m/s,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注意事项: 4.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 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 B 点时速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 度为 v,到达 C 点时速度为 2v,则 AB∶BC 等于( )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 A.1∶1 B.1∶2
清楚。 C.1∶3 D.1∶4
3.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
5.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的粗糙斜面,高为 h,斜面长为 s, 一物体恰好可在斜面上
题卷上答题无效。
匀速下滑,则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h h
A . B.
2 2
第I卷(选择题,共 48 分) s s h
s2 h2 s2 h2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8 题为单选题,9-12 为多选,全选对 C. D.s h
得 4 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有错误选项得 0 分) 6. 如图所示,一只气球在风中处于静止状态,风对气球的作用力水平向右.细绳与竖直
1. 关于描述物体运动的概念以及它们相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方向的夹角为α,绳的拉力为 T,则风对气球作用力的大小为 ( )
A. 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T TA. B.
sin cos
B. 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C. 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C.T cosα D.T sinα
D.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就增大
2. 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女子 100 米蝶泳决赛于 2023 年 8 月 5 日 20:02 在成都东安 7. 在行车过程中遇到紧急刹车,乘客可能会受到伤害,为此人们设计了
湖体育公园游泳馆举行,中国选手张雨霏以 56 秒 57 的好成绩摘得桂冠,赛道为 50 米国际标 如图所示的安全带,以尽可能的减轻猛烈碰撞对人的伤害。假定乘客质
准泳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量为 60kg,在水平路面车速为 108km/h,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
A. 研究张雨霏的游泳动作时,可将张雨霏视为质点
的时间为 5s,则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 ( )
B. 8 月 5 日 20:02 是时刻
A. 720N B.360N C.300N D.250N
C. 张雨霏全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100 米
8. 某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 50 kg 的物体,当他在竖直向上运动的电梯中最多举起了 60
D. 张雨霏全程运动的平均速率等于零
kg 的物体时,电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为( g 取 10 m/s2 ) ( )
高一物理试题 第 1页(共 6 页) 高一物理试题 第 2页(共 6 页)
{#{QQABKYCUggAAAAIAARgCQQW4CEEQkBECCCoGQBAAoAIBgQFABAA=}#}
5 2 5 擦力,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
2. 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 F=2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s 竖直向下 B. m/s2 竖直向上
3 3 ( )
C.2 m/s2 竖直向下 D.2 m/s2 竖直向上 A.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 1 N
9.(多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物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
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C.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1 m/s2
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但它的惯性却不随位置发生变化
D.拉力 F 越大,长木板的加速度越大
C.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向上的推力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D.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10. (多选) 如图所示,A、B、C 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 二、实验题(共计 2 小题,每空 2 分,总计 12 分)
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3.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
A.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 1 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 l1,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此时固定
B.三个物体中只有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零 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 1 mm)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 l1= cm。在
C.B、C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 弹簧下端分别挂 2 个、3 个、4 个、5 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 l2、l3、l4、l5,已知
2
D.B、C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 每个钩码的质量是 50 g,挂 2 个钩码时,弹簧弹力 F2= N(当地重力加速度 g 取 9.8 m/s )。
11. (多选) 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木块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m1和 m2,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要得到弹簧伸长量 x,还需要测量的是 。
当水平力 F 作用于左端 A 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B 间作用力大小为 F1. 当水
平力 F 作用于右端 B 上 ,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B 间作用力大小为 F2,则 ( )
A.在两次作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
B.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1+F2<F
F m
C.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1= 1
F2 m2
D.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1+F2=F 14.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做如下探究:
12. (多选) 如图所示,质量 M=2 kg 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 m=1 kg 的物 (1)为猜想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可利用下面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两小车放在水平板上,
块静止在长木板的左端,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 前端通过钩码牵引,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用板擦把两条细线按在桌上,使小车静止。抬起板
高一物理试题 第 3页(共 6 页) 高一物理试题 第 4页(共 6 页)
{#{QQABKYCUggAAAAIAARgCQQW4CEEQkBECCCoGQBAAoAIBgQFABAA=}#}
擦,小车同时运动,一段时间后按下板擦,小车同时停下。对比两小车的位移,可知加速度 16 .(10 分)如图,A 重 GA=20N,B 重 GB=10N,力 F 的方向竖直向下,A 与水平面的滑动摩
与质量大致成反比。关于实验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擦因数μ=0.4,其余摩擦不计,求下列(1)(2)两种情况下物体 A 受什么摩擦力?大小如何?
A.小车质量相同,钩码质量不同 (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B.小车质量不同,钩码质量相同 (1)当 F1=0 时;
C.小车质量不同,钩码质量不同 (2)当 F2=10N 时;
(3)若要使 A 匀速运动,求所加的竖直方向力 F3的大小。
(2)若采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图进行实验,则
① (多选) 对小车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时,下列必须进
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17.(10 分) 如图所示为大型游乐设施环形座舱跳楼机.跳楼机由高度 75 m 处自由下落到离
A.取下沙和沙桶 地面 30 m 的位置开始以恒力制动,已知跳楼机和人的总质量 m=4×103 kg,重力加速度 g=
B.在空沙桶的牵引下,轻推一下小车,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0 m/s
2.不计跳楼机与柱子间的摩擦力及空气阻力.试求:
C.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速运动时,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断开 (1)跳楼机的最大速度;
D.把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适当高度 (2)跳楼机在制动过程中,所受制动力的大小;
(3)跳楼机从开始下落到着地经历的时间.
②实验中,已经测出小车的质量为 M,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 m,若要将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
小作为小车所受拉力 F 的大小,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 .
三、解答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公式,只有计算结果不得分。共计 40 分)
18.(12 分)如图甲所示为一倾角θ=37°足够长的斜面,将一质量 m=1 kg 的物体在斜面上
15. (8 分)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求:
静止释放,同时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摩托车在 0 到 20 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
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取 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2)摩托车在 0 到 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1)2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2)前 16 s 内物体发生的位移.
高一物理试题 第 5页(共 6 页) 高一物理试题 第 6页(共 6 页)
{#{QQABKYCUggAAAAIAARgCQQW4CEEQkBECCCoGQBAAoAIBgQFABAA=}#}友好学校第七十六届期末联考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A C B D B A BD BC AD AC
二、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
13. 答案:25.85(25.83~25.87 之间均可) 0.98 弹簧原长
解析: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 1 mm,读数要估读到 0.1 mm,所以读数是 25.85 cm.两个钩
码的重力 G =2mg=2×50×10-32 ×9.8 N=0.98 N,所以弹簧弹力 F2=0.98 N.弹簧的伸长量
=弹簧长度-弹簧的原长,所以需要测量不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即需要测量弹簧的原长.
14. (1) B (2) ① AD
②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或:m 远小于 M)
三、解答题
v v
15.(8 分)解析:(1)根据 a t 0 ……………………3 分
t
由图像斜率得 a 1.5m / s2……………………1 分
(2)由 v-t 图像,得 0~75s 内车的位移
x 1 (25 75) 30 1500m………………………2 分
2
x
0~75s 内车的平均速度 v 20m / s…………2 分
t
16.(10 分)解析:(1)F1=0 时,A 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f1= FN= GA 8N , 此时 Ff1所以 A 滑动,A 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1= mAg 8N…………1 分
(2)F2=10N 时,A 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f2=μ(GA+F2)=12N,…………2 分
此时,GB第 1 页 共 3 页
{#{QQABKYCUggAAAAIAARgCQQW4CEEQkBECCCoGQBAAoAIBgQFABAA=}#}
由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大小为 10N…………………………………………1 分
(3)若 A 匀速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 B 的重力大小
故有:μ(GA+F3)=GB,……………………………………………………………2 分
解得 F3=5N……………………………………………………………………1 分
17.(10 分)解析:(1)跳楼机的最大速度即为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
自由下落过程有:v2-0=2g(h-h0)……………………………………2 分
解得:v=30 m/s.…………………………………………………………1 分
(2)制动过程有:0-v2=-2ah0……………………………………………1 分
解得:a=15 m/s2
制动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2 分
解得:F=1.0×105 N.………………………………………………………1 分
v
(3)自由下落的时间:t1= ………………………………………………1 分
g
解得:t1=3 s
0-v
制动时间:t2= ………………………………………………………1 分
-a
解得:t2=2 s
跳楼机从开始下落到着地的时间:t=t1+t2=5 s.…………1 分
18.(12 分)解析:(1)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假设在 0~2 s 时
间内物体沿斜面方向向下运动
因为 mgsinθ-μmgcosθ-F1>0,
所以假设成立,物体在 0~2 s 内沿斜面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 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 θ-F1-μmgcos θ=ma1,………………………………………………1 分
解得 a1=2.5 m/s
2,
v1=a1t1,……………………………………………………………………………1 分
代入数据可得 v1=5 m/s.……………………………………………………………1 分
第 2 页 共 3 页
{#{QQABKYCUggAAAAIAARgCQQW4CEEQkBECCCoGQBAAoAIBgQFABAA=}#}
1
(2)物体在前 2 s 内发生的位移为 x 21= a1t1 =5 m,………………………………1 分
2
当拉力为 F2=4.5 N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 θ-μmgcos θ-F2=ma2,………………………………………………1 分
代入数据可得 a2=-0.5 m/s
2,
设物体经过 t2时间速度减为零,则 0=v1+a2t2,…………………………………1 分
解得 t2=10 s,
1
物体在 t2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 x2=v1t2+ a
2
2t2=25 m,……………………………1 分
2
由于 mgsin θ-μmgcos θ则物体在剩下 4 s 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1 分
故物体在前 16 s 内发生的位移 x=x1+x2=30 m,方向沿斜面向下.…………2 分
第 3 页 共 3 页
{#{QQABKYCUggAAAAIAARgCQQW4CEEQkBECCCoGQBAAoAIBg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