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经典常考题)--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经典常考题)--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0 09: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经典常考题)--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
一、单选题
1.(2022上·福建宁德·高一统考期末)实验室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0mL 0.10mol·L-1的Na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可用的玻璃仪器:烧杯、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B.用托盘天平称取29.25gNaCl固体配制溶液
C.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D.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液体
2.(2022上·福建宁德·高一统考期末)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8gN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1molH2O的体积为22.4L
C.0.5mol·L-1MgCl2溶液含有的Cl-数为NA
D.3.2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含有原子数目为0.2NA
3.(2023上·福建莆田·高一莆田华侨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溶液中
②投入到溶液中
③少量Ca(OH)2溶液和过量溶液
④向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
A.①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4.(2023上·福建莆田·高一莆田华侨中学校考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L的盐酸溶液中的H+离子数目为NA
B.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中含Cl原子数目为NA
C.78gNa2O2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约为3NA
D.400gNaOH溶解在1L蒸馏水中,所得溶液每100mL中的Na+数目为NA个
5.(2023上·福建福州·高一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检验酸雨中一定含有 取酸雨试样,加入10%溶液,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端管口倒出
A.A B.B C.C D.D
6.(2023上·福建厦门·高一统考期末)某市售矿泉水中含量为,下列有关该矿泉水中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质量 B.物质的量
C.浓度 D.含有个
7.(2023上·福建厦门·高一统考期末)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d、e属于钾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溶液久置后会转化为c B.往c中加入b可生成a
C.往冷的溶液通入a可得到d和e D.d→e的转化可以用于制取氧气
8.(2023上·福建厦门·高一统考期末)某同学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浓度为)配制稀硫酸,进行如下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1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B.操作2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C.操作5会使配制的稀硫酸溶液浓度偏高
D.操作6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存放在容量瓶中
9.(2023上·福建厦门·高一统考期末)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 B. C. D.个
10.(2022上·福建福州·高一统考期末)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所含质子数为
B.分子所含原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22.4L溴单质中分子数目为
D.溶液中,数目为
二、填空题
11.(2023上·福建南平·高一统考期末)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适用于家庭、宾馆和医院等公共场所的消毒。现实验室需配制500mL2.0mol·L-lNaClO溶液。
(1)用NaClO固体配制。
①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 gNaClO固体。
②在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
(2)下列操作可能使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
A.称量时药品放在右盘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未采取措施
(3)若发现所配制的NaClO溶液含有NaCl杂质(不含其它杂质),经分析有关离子的浓度如图所示。
①所配制的溶液中c(NaClO)= mol·L-1。
②从所配制的溶液中取出50mL,加水稀释到100m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c(Cl-)= mol·L-1。
(4)NaClO与水和空气中CO2反应生成次氯酸,从而发挥消毒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次氯酸会分解,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2022上·福建漳州·高一统考期末)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金属铝既可以与酸溶液发生反应,也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放入2.0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1)求标准状况下生成H2的体积 (请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2)求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13.(2022上·福建福州·高一统考期末)钠是一种非常活泼,具有广泛应用的金属。
(1)钠在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实验室中少量金属钠通常保存在 中,以隔绝空气。
(3)金属钠可用于生产汽车安全气囊中的气体发生剂。某汽车安全气囊中含和等物质。
①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受热分解为Na和,其化学方程式为 。
②气囊中产生的立即与反应生成与另一种单质,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③是冷却剂,分解时会吸收产气过程释放的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2020上·福建莆田·高一莆田二中校考期末)根据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填空。
(1)为检验市售煤油中是否掺有水,可向煤油样品中加少许白色粉末 (填试剂化学式);也可向煤油样品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若观察到 现象,就可说明煤油中掺有水,写出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铝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铝的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许多用途。
①铝是是一种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金属,请写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②将7.8g过氧化钠投入500mL0.1mol/L氯化铝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大量白色沉淀
B.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后恰好溶解
C.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后部分溶解
D.无任何现象
15.(2021上·福建福州·高一统考期末)物质的量概念建立起物质的微粒与可观察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1)碳氢化合物简称为烃,烃种类繁多,其中甲烷CH4是最简单的烃.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故甲烷的摩尔质量为 。
(2)0.01mol L-1Na2CO3溶液100mL,其中含Na+ mol;每毫升该溶液中含有Na+ 个;取15mL0.01mol L-1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到75mL,所得Na2CO3溶液浓度为 mol L-1。
(3)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C9H8O4,一个阿司匹林分子的质量是 g。
16.(2020上·福建泉州·高一统考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L海水在逐渐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单位:g)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海水密度(g mL-1) CaSO4 NaCl MgCl2 MgSO4 NaBr
1.21 0.05 3.26 0.004 0.008 —
1.22 0.015 9.65 0.01 0.012 —
1.26 0.01 2.64 0.02 0.02 0.04
1.31 — 1.40 0.54 0.03 0.06
注:画“—”的数据少于10-4,可以忽略不计。
(1)从海水中获得粗盐,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2)根据上表,要获得杂质较少的食盐,应控制海水的最佳密度为 g mL-1(填字母)。
A.1.21 B.1.22 C.1.26 D.1.31
(3)粗盐中常含有MgCl2、MgSO4、CaCl2等杂质,要除去这些杂质,按顺序加入的试剂依次为NaOH、BaCl2、 、 等(填化学式)。
(4)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金属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钠元素的一种常见氧化物可作为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写出该氧化物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2020上·福建莆田·高一校考期末)请按要求填空:
(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是三种不同的核素
B.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C.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D.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2)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A 分子数 B 原子数 C 体积 D 电子数
(3)微粒AXn+核外有a个电子,则它的核内中子数为
(4)与10克D2O含有相同电子数的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18.(2019上·福建莆田·高一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校考期末)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4mol氯气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论上可得到次氯酸钙多少克?
三、计算题
19.(2023上·福建漳州·高一统考期末)为测定某溶液的浓度,取待测液,向其中加入过量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沉淀的质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求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请写出计算过程)。
20.(2021上·福建漳州·高一统考期末)二氧化氯(ClO2)作为第四代消毒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1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二氧化氯替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工业制取二氧化氯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若有100mLNaClO3溶液完全反应,共消耗0.075molH2SO4。(写出计算过程)
(1)求生成ClO2的物质的量 。
(2)求NaCl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21.(2019上·福建莆田·高一校考期末)为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取40.0mL待测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u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并干燥,得到蓝色Cu(OH)2沉淀1.96g。问:
(1)该NaOH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2)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多少克 ?
22.(2020上·福建泉州·高一统考期末)激光雷达的核心部件需要一种氮化铝(AlN)导热陶瓷片。现取氮化铝样品5.0g(假设杂质只含有炭黑)与50mL2.0mol 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氮化铝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 ?
已知:AlN+NaOH+H2O=NaAlO2+NH3↑。
四、解答题
23.(2022上·福建莆田·高一校考期末)实验室需配制480mL 0.2mol/L 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为:
A.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转移至容量瓶中。
B.在天平上称取一定量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将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填序号)。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砝码、镊子)、玻璃棒,还缺少的必要仪器是 。
(3)下列情况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某同学观察液面时俯视 B.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D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24.(2022上·福建莆田·高一校考期末)A-E五种物质都含有钠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省略),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B为单质、C为一种强碱。
(1)固体A的名称为 ,物质C进行焰色试验的颜色为 (填“黄”或“紫”)色。
(2)写出将氯气通入C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所得溶液在生活中可用作 。
25.(2022上·福建莆田·高一莆田第四中学校考期末)某NaHCO3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三种方案:
方案一:取5.0g样品溶于水,加入适当指示剂,逐滴滴入1.0mol/L盐酸,待完全反应时,测定所消耗的盐酸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测定需配制100ml 1.0mol/L的盐酸;
①若用10mol/L浓盐酸配制溶液,需量取浓盐酸 mL。
②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C.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2)若测得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5.0mL,样品中的NaHCO3质量分数为 。
方案二:按下述操作流程进行测定:
回答下列问题:
(3)操作II的名称是 。
(4)流程中称量的是 质量(填化学式)。
26.(2022上·福建莆田·高一莆田一中校考期末)实验室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240mL:
(1)配制溶液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 。
(2)计算实验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4)如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请写出: 、 。
(5)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 (填字母)。
A.所用氢氧化钠已经潮解
B.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C.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F.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配制500mL0.10mol/L NaCl溶液,需要用烧杯和玻璃棒溶解氯化钠固体,用玻璃棒引流将氯化钠溶液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用胶头滴管定容,故A正确;
B.配制500mL0.10mol/L 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m=Mn=cVM=0.10mol/L×0.5L×58.5g/mol=2.925g,托盘天平能称取2.9g,故B错误;
C.定容时俯视液面,会使得加入的溶剂水量偏少,所得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
D.定容时,加水不慎超过刻度线,会将溶液稀释,此时应该重新配制,故D错误;
故选A。
2.D
【详解】A.由,1个氮气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氮原子的数目为:,A错误;
B.标况下,H2O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B错误;
C.由于0.5mol·L-1MgCl2溶液的体积未知,故无法算出所含氯离子的数目,C错误;
D.3.2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含有原子数目为,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①金属钠投入到溶液中,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氯化钠,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投入到溶液中,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少量Ca(OH)2溶液和过量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故③符合题意;
④向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白色晶体,故④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C
【详解】A.没有明确溶液体积,不能计算1mol/L的盐酸溶液中的H+离子数目,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所含Cl原子数目不为NA,标准状况下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故B错误;
C.Na2O2由 构成,78gNa2O2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约为,故C正确;
D.400gNaOH溶解在1L蒸馏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每100mL溶液中的Na+数目不是NA个,故D错误;
选C。
5.D
【详解】A.需要滤纸吸干煤油,煤油易燃烧,烧杯中不能装满水,生成气体可能使Na从烧杯中窜出,有安全隐患,选项A错误;
B.配制KCl溶液时应先将KCl晶体溶解在小烧杯中,恢复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容量瓶中不能溶解固体,选项B错误;
C.取酸雨试样,滴加溶液,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酸雨中可能含有,选项C错误;
D.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应该从分液漏斗上端管口倒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C
【详解】A.摩尔质量/mol,A错误;
B.物质的量为=,B错误;
C.物质的量浓度为=,C正确;
D.物质的量为=,个数为×6.02×1023/mol=,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a是0价,则a为Cl2,b是+1价的Cl的酸HClO,c为-1价的酸HCl,d为+5价的钾盐KClO3,e为-1钾的钾盐KCl,以此推断;
【详解】A.,则久置的次氯酸分解为氯化氢,A正确;
B.次氯酸与盐酸的反应为氯气溶于水的逆反应,,B正确;
C.根据方程式,,不能生成+5价的KClO3,C错误;
D.,D正确;
故答案为:C。
8.A
【详解】A.根据c1V1=c2V2,所需浓硫酸体积为≈5.4mL,用量筒量取浓硫酸,A正确;
B.浓硫酸溶于水放热,需将浓硫酸注入水中进行稀释,B错误;
C.仰视读数导致加水过多,浓度偏低,C错误;
D.容量瓶不能长时间放置溶液,配制好后需要转移到试剂瓶,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B.质量为1.5mol×18g/mol=27g,体积约为27mL;
C.物质的量为2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
D.个物质的量为0.05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
则体积最大的为C。
10.B
【详解】A.1个原子含有8个质子,则原子所含质子数为8,A错误;
B.1分子乙烯含有6个原子,分子为1mol,所含原子数为,B正确;
C.标况下溴单质不是气体,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C错误;
D.没有溶液体积,不能计算钠离子的物质的量,D错误;
故选B。
11.(1) 74.5g 500mL容量瓶、玻璃棒
(2)AC
(3) 1.8mol·L-1 0.1mol·L-1
(4)2HClO2HCl+O2↑
【详解】(1)m(NaClO)=0.5L×2.0mol·L-1×74.5g·mol-1=74.5g;还需要玻璃仪器有:500mL容量瓶、玻璃棒;
(2)A.称量时药品放在右盘,药品质量减小,使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选项A符合;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变小,使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选项B不符合;
C.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使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选项C符合;
D.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未采取措施,无影响,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C;
(3)①由图知:c(Cl-)=0.2mol·L-1,则c(NaCl)=0.2mol·L-1,又c(Na+)=2mol·L-1,所以c(NaClO)=2mol·L-1-0.2mol·L-1=1.8mol·L-1;
②50mL所配制的溶液c(Cl-)=0.2mol·L-1,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的溶液中c(Cl-)=0.1mol·L-1;
(4)在光照条件下次氯酸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
12.(1)67.2L
(2)
【详解】(1)根据反应
解得n(H2)=3.0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0mol×22.4L/mol=67.2L。
(2)根据反应
解得n(NaOH)=2.0mol,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c===1.0mol/L。
13.(1)失去
(2)煤油
(3) 置换
【详解】(1)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钠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钠的密度比煤油大,实验室中少量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3)①受热分解为Na和,化学方程式为;
②气囊中产生的立即与反应生成与Fe,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1) CuSO4 有气泡生成 2Na+2H2O =2Na++2OH-+H2↑
(2)2Mg+CO22MgO+C
(3) 2Al+2OH-+2H2O=2AlO+3H2↑ B
【分析】(1)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为检验市售煤油中是否掺有水,可向煤油样品中加少许白色粉末CuSO4;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与煤油不反应,也可向煤油样品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就可说明煤油中掺有水,钠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Na+2H2O =2Na++2OH-+H2↑;
(2)
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所以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反应方程式为2Mg+CO22MgO+C。
(3)
①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
②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0.2mol氢氧化钠和0.05mol氧气,0.2mol氢氧化钠恰好和0.05mol氯化铝反应生成0.05mol偏铝酸钠和0.15mol氯化钠,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后恰好溶解,故选B。
15. 16g mol-1 0.002 0.00002NA 0.002 3×10-22(或“”)
【详解】(1)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因此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2+1×4) g/mol=16g/mol,故答案为:16g/mol;
(2)n(Na2CO3)=0.1L×0.01mol/L=0.001mol,因此n(Na+)=0.002mol,每毫升该溶液中含有0.00002mol Na+,数目为0.00002NA;取15mL0.01mol L-1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到75mL,所得Na2CO3溶液浓度为=0.002 mol/L,故答案为:0.002;0.00002NA;0.002;
(3)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C9H8O4,则阿司匹林的摩尔质量=180 g/mol,因此一个阿司匹林分子的质量是g,故答案为:。
16. 蒸发或日晒 B Na2CO3 HCl 2NaCl(熔融)2Na+Cl2↑ 2Na2O2+2CO2=2Na2CO3+O2
【分析】(1)在海水逐渐浓缩过程中,海水中的某些盐的浓度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表中数值为析出盐的质量,所以要获取某种盐,应选择其析出量多的点。
(2)除去粗盐中的杂质,某些试剂的加入存在一定的顺序,也就是先加入的试剂,过量部分需要后加入试剂去除。对粗盐提纯来说,与此相关的试剂为Na2CO3和HCl,所以Na2CO3必须在加入BaCl2之后加入,HCl必须在过滤之后加入。
【详解】(1)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常需增大浓度,让盐水变得饱和,所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或日晒。答案为:蒸发或日晒;
(2)根据表中信息,要获得杂质较少的食盐,应控制海水的最佳密度为1.22g mL-1,这时析出食盐最多,杂质最少,因此选B。答案为:B;
(3)粗盐中常含有MgCl2、MgSO4、CaCl2等杂质,加NaOH用来除去Mg2+,加入BaCl2除去SO42-,应加入Na2CO3除去过量的Ba2+和原有的Ca2+,最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CO32-,要除去这些杂质,按顺序加入的试剂依次为NaOH、BaCl2、Na2CO3、HCl。答案为:Na2CO3;HCl;
(4)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金属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2↑。答案为:2NaCl(熔融)2Na+Cl2↑;
(5)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它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答案为: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点睛】Na2O2 与CO2或H2O反应,都是Na2O2 自身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也就成为书写方程式时的易错点。
17. AC BD 11.2L
【详解】(1)根据示意图不难看出①②③分别是H、D、T原子:
A.首先明确核素的定义,不同的原子即不同的核素,氕、氘、氚明显是三种不同的核素,A项正确;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氕、氘、氚的质量数分别为1、2、3,B项错误;
C.氕、氘、氚互为氢元素的同位素,C项正确;
D.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一样,物理性质有差别,D项错误;
答案选AC;
(2)的分子量为3,的分子量为2,等质量的和,其分子数为反比,即2:3:
A.分子数为2:3,A项错误;
B.不管是还是,都是由氢原子构成的,因此等质量的和必然是由等量的氢原子构成的,B项正确;
C.虽然在相同条件下,但是二者的分子数不同,因此体积不同,C项错误;
D.同B项,二者都是由等量的氢原子构成的,因此二者所含的电子数也是相等的,D项正确;
答案选BD;
(3)首先带有n个正电荷,表明其失去了n个电子,则有个电子,又因为电子数=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不难得出其核内有个中子;
(4)1个分子中有个电子,一个分子中有个电子,可以发现二者的电子数相等,n()=,则的物质的量也为0.5mol,v()=。
18.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86
【分析】根据氯气与Ca(OH)2反应生成CaCl2、Ca(ClO)2和水书写,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
【详解】氯气与Ca(OH)2反应生成CaCl2、Ca(ClO)2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根据反应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可知,若将4mol氯气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论上可得到次氯酸钙143g/mol=286g。
19.
【详解】沉淀的质量为,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设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xmol:
,x=0.02mol,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20. 0.15mol 1.5mol L-1
【详解】(1)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则n(H2SO4):n(ClO2)=1:2,n(H2SO4)= 0.075mol,n(ClO2)=2n(H2SO4)= 0.075mol×2=0.15mol;
(2)同理,n(NaClO3)= 2n(H2SO4)= 0.075mol×2=0.15mol,c(NaClO3)= 0.15mol÷100mL=1.5mol L-1。
21. 1 mol/L 2.84 g
【详解】(1),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则,所以NaOH溶液的浓度是1mol/L;
(2) ,,所以生成硫酸钠的质量是2.84g。
22.82%
【分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N+NaOH+H2O=NaAlO2+NH3↑,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出,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与AlN的物质的量相等,由此可求出AlN的物质的量及质量,从而求出其质量分数。
【详解】由方程式AlN+NaOH+H2O=NaAlO2+NH3↑可以得出,n(AlN)=n(NaOH)= 0.05L×2.0mol L-1=0.1mol,m(AlN)= 0.1mol×41g/mol=4.1g,则氮化铝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为=82%。答案为:82%。
【点睛】计算样品的纯度时,需利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建立未知量与已知量的等量关系式,然后列方程求解。
23.(1)B、A、D、C、E
(2)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A
【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详解】(1)配制480mL 0.2mol/L 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为:
B.在天平上称取一定量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将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A.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转移至容量瓶中。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使得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故顺序为B、A、D、C、E;
(2)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砝码、镊子)、玻璃棒,还缺少的必要仪器是50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3)A.某同学观察液面时俯视,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A正确;
B.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D,使得溶质质量偏小,浓度偏小,B错误;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C错误;
D.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由于最终还要滴加蒸馏水定容,故不影响浓度,D错误;
故选A。
24.(1) Na2O2 黄
(2) 消毒剂或漂白液
【分析】已知A~E五种物质均含有钠元素,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可得A为过氧化钠;B为单质,可得B为金属钠,C为一种含有钠元素的强碱,结合转化关系可得C为氢氧化钠;A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D,可得D为碳酸钠,反应式为:;B与氯气反应生成E,C与氯气反应也可以生成E,可得E为氯化钠。
【详解】(1)A为淡黄色钠氧化物,化学式为Na2O2,C含有钠离子,焰色反应为黄色;
(2)氯气与强碱反应可生成次氯酸盐、氯盐和水,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式为:;次氯酸钠溶液常用作消毒剂使用,也可做漂白液使用。
25.(1) 10mL CD
(2)42%
(3)蒸发结晶
(4)NaCl
【分析】实验为测定某含有NaCl杂质的NaHCO3样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通过盐酸滴定样品中的NaHCO3来测量样品含量,方案二通过称量稀盐酸与样品中的NaHCO3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原样品中的氯化钠的总质量来测定样品含量,据此解答。
【详解】(1)①配制100mL1mol/L的盐酸,根据溶质物质的量相同进行计算,设用10mol/L浓盐酸配制溶液,需量取浓盐酸体积为Vml,则100mL×1mol/L=10mol/L×V,V=10.0mL;
②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则溶液浓度偏小,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后,溶液浓度依然偏小,故B错误;
C.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刻度线,盐酸量取偏多,溶液浓度结果偏大,故C正确;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加水偏少,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10.0mL;CD。
(2)若测得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5mL,盐酸浓度为1mol/L,则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L×25mL=0.025mol,根据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消耗的NaHCO3物质的量为0.025mol,则样品中的NaHCO3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42%。
(3)操作II是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所以操作Ⅱ的名称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4)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蒸发结晶得到固体是氯化钠,称量的是原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故答案为:NaCl。
26.(1)250mL容量瓶、玻璃棒
(2)10.0
(3)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 容量瓶的规格选错 未用玻璃棒引流
(5)BD
【详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缺少的仪器:玻璃棒、250mL容量瓶。
(2)配制1.0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240mL,应选择250mL容量瓶,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mol/L×0.25L×40g/mol=10.0g。
(3)容量瓶带有瓶塞,为防止使用过程中漏水,使用前应查漏。
(4)图中两处错误:容量瓶规格选择错误、移液操作未用玻璃棒引流。
(5)A.所用氢氧化钠已经潮解,导致固体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A错误;
B.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B正确;
C.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D正确;
E.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F.摇匀静置,液面下降,这是正常现象,不会导致浓度偏高,E错误;
故答案选B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