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20 10:1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
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用碱性染料对细胞核染色
B. 为防止葡萄糖与重铬酸钾反应而干扰对酒精的检测,可同时加入斐林试剂
C. 用黑藻叶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D. 利用发菜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滤纸条上色素带自上而下第二条呈黄色
2. 斯他林和贝利斯先后进行了两个与促胰液素有关的研究。第一个研究是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第二个研究中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斯他林和贝里斯通过第一个研究发现了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方式
B. 第一个实验提取液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
C. 斯他林和贝利斯第二个研究结果表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 促胰液素的发现表明科学研究不能囿于定论,要敢于改变实验思路
3.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
A. 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连接,使细胞具有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 线粒体内膜凹陷形成嵴,扩大膜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有关酶的附着
C. 细胞内的纤维素交错链接构成细胞骨架,有利于维持细胞形态和进行物质运输
D. 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外界吞入的颗粒和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4. 如图表示某种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T、t表示)的家系图和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且这种遗传病只有在成年后才发病,因此不确定小孩是否携带致病基因。由于采样时将样本弄混,无法对应甲、乙、丙、丁4份检测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致病基因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B. 2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3号和4号个体成年后都会患病
C. 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3号和4号的基因型相同
D. 可以确定1号个体的基因检测结果即为样本乙所示结果
5.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高效性是分不开的
B. 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原因是酶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减慢淀粉的水解速率
D. 以淀粉和蔗糖为底物探究酶的专一性,可以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6. 如图是细胞核中发生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包含1种DNA和3种RNA
B. 图中过程会发生胸腺嘧啶和腺嘌呤的配对
C. a端为RNA的3′端,而b端为RNA的5′端
D. 无法判断c端是即将解螺旋还是已恢复螺旋状态
7. 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巨噬细胞只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B. 树突状细胞成熟时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和呈递抗原功能
C.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产生,包括抗体、溶菌酶等
D. 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机体的免疫自稳及免疫防御功能
8. 育种工作者用某二倍体植物(2n=14)培育出一个如图所示的三体品种(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只考虑图示基因,此三体能产生2种雌配子
B. 减数分裂时可形成7个四分体
C. 可用光学显微镜区分三体与正常植株
D. 此三体品种培育的原理与杂交育种相同
9. 雄性长颈鹿之间经常甩动脖子和头部击打对手的薄弱部位进行打斗,下图为动物行为学家对不同年龄的雌雄长颈鹿头颈部重量比较的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述结果支持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B. 雄性长颈鹿间的斗争导致长颈形成说明长颈鹿内部存在协同进化
C. 强壮的头颈在雄性中占有的优势可能使其更容易在争夺配偶时获胜
D. 由此得出的“求偶竞争是长颈鹿长颈形成原因之一”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
10.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过氧化氢酶、细胞因子、受体、抗体、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 运动员比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
11. 如图为将枪乌贼巨大神经放置在①②③三种不同溶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刺激时的膜电位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点时Na+内流,膜内Na+含量短暂高于膜外
B. 图中b点时K+外流,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 溶液①中的K+含量高于溶液②③中的K+含量
D. 三种溶液中的比值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12. 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B. 水杨酸依靠血液循环运输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 水杨酸刚进入体内时,内环境中的HCO可参与血浆pH的调节
D. 临床上,可输入含CO2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13. 冬泳是指冬季在室外水域自然水温下进行的游泳活动,冬泳时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则会有强烈刺激感并感觉身体麻木。已知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交感神经的直接支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受到冷水刺激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两种激素的含量明显降低
B. 冬泳一段时间后,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都会显著增加
C. 冬泳入水时,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
D. 冬泳时,机体在冷水刺激下会“皮肤发白”,这是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的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的过度甲基化会导致细胞周期失常并最终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DNA甲基化需要甲基化转移酶的催化,治疗MDS的药物DAC能抑制DNA甲基化转移酶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抑癌基因的过度甲基化能够降低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
B. DNA甲基化不会改变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其表型能够遗传
C. 甲基化后的DNA在复制时,碱基配对的方式不会发生改变
D. 药物DAC通过促进甲基化的DNA发生去甲基化来治疗MDS
15. 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巴宾斯基征阴性,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
A. 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
B. 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 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
D. 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
16. 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食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促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肠道中的葡萄糖
B.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K+
C. 交感神经兴奋可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回升
D. 抗利尿激素缺乏和胰岛素缺乏都会导致多尿,但二者原理不相同
17. 当人体感染细菌时,细菌脂多糖作为重要的抗原可引起免疫反应。为验证抗原引发的体液免疫应答必须有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才能完成,某研究小组先对甲(实验组)、乙(对照组)两组小鼠分别进行了某种处理,然后对甲、乙两组小鼠均注射等量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种处理应为甲组切除胸腺,乙组在相同部位只手术但不切除胸腺
B. 实验结果应为乙组小鼠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抗体,而甲组没有
C. 进入人体后可以与B细胞接触,这是激活体液免疫的第一个信号
D. 一些胞内寄生菌可刺激辅助性T细胞转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18. 如图表示人体内四种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若乙为细胞内液,则其含量少于甲、丙和丁三种液体之和
B. 若乙表示的是肝脏细胞内液,则甲比丁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C. 若乙是神经细胞内液,则甲中可含有神经递质、Na+、胰蛋白酶、葡萄糖等
D. 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丙→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9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提取猕猴桃果肉中的光合色素,需添加适量的CaCO3,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采用______法分离光合色素,常用毛细吸管吸取滤液并在干燥定性滤纸上画滤液细线。
(2)图1中影响果肉薄片光合放氧速率的外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适当提高反应液中的NaHCO3浓度,果肉细胞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
(3)图2中,15min后反应室中的O2浓度几乎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填序号:①C3、②C5、③ATP、④NADP+)。停止光照后,果肉细胞中能够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
20. 科学家利用γ射线处理野生型豌豆,筛选出若干个种子饱满型的突变体。为探究突变体1和突变体2的遗传特性(均为单基因突变),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性状为__________性状,该性状至少由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杂交实验3的F 野生型植株自交,所结种子中饱满型占___________。
(3)大量种植野生型豌豆时,偶然发现了一株种子饱满型的隐性突变体3,假设突变体3与野生型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异,则突变体3的产生可能有两种情况:
Ⅰ.突变体1或突变体2中突变基因所在位置的基因发生新的突变;
Ⅱ.一个新非等位基因突变。
请从突变体1、突变体2和突变体3中选择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判断突变体3属于上述何种情况。
杂交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突变体3属于情况Ⅰ;
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突变体3属于情况Ⅱ。
21. 转铁蛋白受体(TR)参与细胞对Fe3+的吸收。下图是细胞中Fe3+含量对转铁蛋白受体mRNA稳定性的调节过程(图中铁反应元件是转铁蛋白受体mRNA上一段富含碱基A、U的序列)。当细胞中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不能与铁反应元件结合,导致转铁蛋白受体mRNA易水解;反之,转铁蛋白受体mRNA难水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转铁蛋白受体mRNA的合成需_____酶与该基因的_____结合。
(2)除转铁蛋白受体mRNA外,翻译出转铁蛋白受体还需要的RNA有_____。
(3)据图可知,铁反应元件能形成茎环结构,这种茎环结构_____(“能”或“不能”)影响转铁蛋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理由是_____。
(4)当细胞中Fe3+不足时,转铁蛋白受体mRNA将难被水解,其生理意义是_____。反之,转铁蛋白受体mRNA将易被水解。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Fe3+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22. 吃辣椒后舌头和口腔会有“灼烧疼痛”的感觉,诺贝尔奖获得者朱利叶斯等发现了一种位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通道蛋白TRPV1(辣椒素受体),与辣椒素结合后,Ca2+通过TRPV1内流而产生兴奋,进而产生“灼烧感”。请回答:
(1)感觉神经元的TRPV1受体与辣椒素结合后,Ca2+以_____方式进入细胞内,产生兴奋。
(2)吃辣椒后产生热、痛的感觉的过程不是反射的原因_____。
(3)正常人吃辣后会心跳加快,如图为人体通过神经支配心跳加快部分通路,神经元A是_____(交感/副交感)神经元,通路B中效应器是_____。
(4)通路A中去甲肾上腺素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通路B的调节方式为_____。
(5)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这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_____。
23.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宿主细胞是肝细胞,现有证据表明仅丙型肝炎病毒就能导致肝炎。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中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总结在下图中。
(1)丙型肝炎病毒入侵人体后,其中有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该过程属于免疫系统第_____道防线;若巨噬细胞将丙型肝炎病毒摄取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该过程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
(2)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一是病毒的直接接触,二是_____。当HCV感染进入慢性期后,由于病毒蛋白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对HCV的免疫应答效果差,病毒难以被清除,尽早检测确诊成为防治丙肝的关键。下列受检者血液中的哪些指标可以作为诊断依据_____。
A.HCV抗体 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C.HCV RNA D.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
(3)病毒进入肝细胞后,_____细胞会与其密切接触,该细胞的活化需要_____等的参与。该细胞与靶细胞间会发生图2过程,穿孔素和颗粒酶发挥协同作用,前者能使靶细胞形成管道,后者通过通道进入靶细胞内激活相关酶系统,引发被侵染的肝细胞_____(填“凋亡”或“坏死”)。
(4)研究发现,HCV在肝细胞中表达的NS3-4A蛋白既能促进病毒RNA的复制,即图1中的标号_____,也能促进病毒颗粒的形成,还能降解线粒体外膜蛋白(MAVS);而MAVS则是诱导肝细胞抗病毒因子表达的关键因子。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抗HCV的候选药物,其中包括:
A.抑制图1中步骤③的buvir。
B.抑制图1中步骤④的asvir。
C.抑制图1中步骤②中NS3-4A合成的previr。
试根据题干和图1中信息,从理论上推断抗HCV效果最好的候选药物是_____(填选项字母)。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
生物试卷 简要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题答案】
【答案】ABC
【15题答案】
【答案】BCD
【16题答案】
【答案】AB
【17题答案】
【答案】ABC
【18题答案】
【答案】AB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9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保护叶绿素 ②. 纸层析
(2) ①. 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 ②. 增大
(3)装置内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浓度减小,氧气浓度增大,光合作用降低、呼吸速率增大,最终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4) ①. ②③ ②.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隐性 ②. 两 ③. 突变体1与突变体2杂交,F2种子中饱满型:野生型≈7:9
(2)11/36 (3) ①. 突变体3分别与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观察并统计所结种子的表型 ②. 所结种子一组全部为饱满型,另一组全部为野生型 ③. 所结种子两组全部为野生型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RNA聚合 ②. 启动子
(2)rRNA、tRNA
(3) ①. 不能 ②. 茎环结构位于(mRNA)终止密码之后
(4)合成更多的转铁蛋白受体(TR),有利于吸收更多的Fe3+
【22题答案】
【答案】(1)协助扩散
(2)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3) ①. 交感 ②.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
(4) ①. 属于 ②. 神经--体液调节
(5) ①. 微量高效 ②. 靶器官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二 ②. 三
(2) ①.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②. AC
(3) ①. 细胞毒性T细胞 ②. 靶细胞和细胞因子 ③. 凋亡
(4) ① ③ ②.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