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9.2 溶解度 同步分层训练基础题
一、选择题
1.(2018九上·内江期末)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会升高
2.(2023九上·莱芜期中)溶液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具备均一、稳定的特点
B.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
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溶解性与本身的性质有关
B.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
4.(2022九上·环翠期中)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25:9
C.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此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5.(2022·青浦模拟)能增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压 B.升温
C.增加水量 D.不断通入气体
6.(2022·银川模拟)下列因素不能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性质 C.温度 D.溶剂的量
7.(2022·昭平模拟)一杯1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5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8.(2021九上·平度期末)溶液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C.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
9.(2021九上·岫岩期中)煮沸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的水中几乎不含有(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元素
10.(2021·铁锋模拟)在相同温度下,在盛有等质量饱和食盐水和不饱和食盐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放一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B.两个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相同
C.两个乒乓球高出液面的部分不相同
D.两只烧杯中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11.(2020九上·浦东月考)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溶剂的量 B.温度 C.溶质的种类 D.压强
12.下列措施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搅拌 B.增加溶剂 C.加热 D.把溶质研细
13.如图所示,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14.(2020·延庆模拟)能将不饱和NaCl溶液变为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是( )
A.加水 B.升高温度
C.加入NaCl D.倒出部分溶液
15.(2020九下·嘉陵月考)将t℃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有晶体析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小 B.溶液仍为t℃时的饱和溶液
C.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不变 D.溶液质量不变
二、填空题
16.(2020九上·绥棱期末)夏季雷雨前池塘里的鱼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有的甚至死亡,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7.(2019·承德模拟)化学与生活
①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 有关。
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或放入较多蔬菜。
18.(2019·承德模拟)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请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用水灭火原理 。
(2)打开碳酸饮料时,发现大量气泡逸出,联系学过的知识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 。
三、综合题
19.(2023九上·期末)根据图中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1)40 ℃时,KNO3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aCl的溶解度。
(2)t ℃时,将45 g KNO3固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以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4)40 ℃时,将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
20.(2022·内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g/L。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测定葡萄酒中SO2的含量,取320mL某葡萄酒(加适量稀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将SO2通入足量的H2O2溶液中发生化合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得到含溶质质量分数为0.098%的硫酸溶液100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信息可知:当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S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通过计算判断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正确;B符合题意;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稀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即溶液温度会降低,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即溶液温度会降低,氢氧化钠和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即溶液温度会升高;
2.【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叫做溶液,溶液都具备均一、稳定的特点,A正确;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B正确;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C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液的定义进行解答;
B、根据乳化作用的应用进行解答;
C、根据溶质的分类进行解答;
D、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进行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物质的溶解性与本身的性质有关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分析。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分析。
C、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D、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A.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表示这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20℃时,对于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而言,其中含100g水和氯化钠36g,此时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g:36g=25:9,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故错误,符合题意;
D. 20℃时,氯化钠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为36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能增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操作是加压或降温。
故答案为:A。
【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6.【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 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和性质有关,如蔗糖和氯化钠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就是因为蔗糖和氯化钠性质的不同;
B. 溶解度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如碘单质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这是因为水和酒精的性质的差异;
C. 同时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温度越高蔗糖的溶解度越大。
D. 固体的溶解度是对100g溶剂来说的,溶剂的量已经确定,故溶剂的多少不影响溶解度的大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和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等有关。
7.【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蒸发5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只能说明蒸发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原溶液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只能说明降温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原溶液可能是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AC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鉴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再加入少量该溶质看是否能溶解。
8.【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例如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不符合题意;
B. 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长期放置不分层,故不符合题意;
C. 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溶液,升温会使溶解度下降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 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如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也可以是多种,如海水中的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性质,进行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煮沸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的水中几乎不含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 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两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两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相同,但由于两种溶液的密度不同,所以两个乒乓球高出液面的部分不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饱和食盐水导电能力强于不饱和溶液食盐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粒子的多少有关,进行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溶剂的质量不会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B.温度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C.溶剂的种类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D.压强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压强、温度、溶质溶剂的种类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搅拌只能改变溶解速率,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溶解度是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增加溶剂,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C.溶解度大小与温度有关,加热温度改变,可以改变溶解度,符合题意;
D.把溶质研细只能改变溶解速率,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影响溶解度因素有温度、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溶液由澄清变浑浊,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 溶液中溶质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溶液中溶质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 加水,能溶解更多的氯化钠,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加NaCl固体,能将不饱和NaCl溶液变为饱和NaCl溶液,故符合题意。
D. 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部分溶液,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能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等。
15.【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 饱和溶液随水的蒸发而析出固体溶质,析出晶体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溶液质量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 析出晶体的溶液一定为此时的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仍为t℃时的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 饱和溶液随水的蒸发而析出固体溶质,析出晶体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溶液质量减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将t℃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有晶体析出,说明剩余人员是饱和溶液,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减少等。
16.【答案】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夏季雷雨前,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中溶解氧减少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夏季雷雨前,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中溶解氧减少,故夏季雷雨前池塘里的鱼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有的甚至死亡。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7.【答案】温度;用锅盖盖灭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①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温度;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目的是隔绝氧气,放入较多的蔬菜能降低温度。
【分析】此题考查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与压强成正比。而汽水就是二氧化碳的溶液,喝汽水是与温度有关,人体的温度高于汽水的温度,故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因此会打嗝。2小题就是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18.【答案】(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隔绝氧气
(2)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又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2)碳酸饮料中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碳酸饮料时,瓶内压强变小,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少,不能溶解的二氧化碳逸出。
【分析】此题考查了灭火的原理和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就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降温、清除可燃物,用水灭火就是采用了降温的原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气体的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与压强成正比的关系。当打开汽水瓶时就降低压强了,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就随之降低,故就有大量的气泡从瓶中逸出。碳酸饮料制作就是高压低温下制取的。
19.【答案】(1)大于
(2)饱和;4∶5;44.4%
(3)降温结晶
(4)变小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
(1)、根据 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40 ℃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 NaCl的溶解度。 故填:大于
(2)、t ℃时,KNO3的溶解度为80克,说明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40克 KNO3固体 ,故此时所得溶液为 饱和溶液,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40:50, 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三空依次填:饱和、4∶5、44.4%。
(3)、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明显。故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故填:降温结晶
(4)、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 将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有KNO3晶体析出,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故填:变小。
【分析】
(1)、根据 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得出答案。
(2)、根据t ℃时KNO3的溶解度,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3)、根据KNO3、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强弱分析出答案。
(4)、根据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趋势分析出答案。
20.【答案】(1)减小
(2)解:设加热逸出的SO2的质量为x
已知某葡萄酒为320mL,即0.32L。
则该葡萄酒中SO2的使用量为。
答: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题中提示“加热使SO2全部逸出”,说明当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S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分析】(1)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结合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9.2 溶解度 同步分层训练基础题
一、选择题
1.(2018九上·内江期末)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会升高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正确;B符合题意;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稀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即溶液温度会降低,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即溶液温度会降低,氢氧化钠和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即溶液温度会升高;
2.(2023九上·莱芜期中)溶液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具备均一、稳定的特点
B.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
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叫做溶液,溶液都具备均一、稳定的特点,A正确;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B正确;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C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液的定义进行解答;
B、根据乳化作用的应用进行解答;
C、根据溶质的分类进行解答;
D、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进行解答.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溶解性与本身的性质有关
B.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物质的溶解性与本身的性质有关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分析。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分析。
C、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D、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分析。
4.(2022九上·环翠期中)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25:9
C.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此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A.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表示这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20℃时,对于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而言,其中含100g水和氯化钠36g,此时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g:36g=25:9,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故错误,符合题意;
D. 20℃时,氯化钠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为36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分析。
5.(2022·青浦模拟)能增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压 B.升温
C.增加水量 D.不断通入气体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能增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操作是加压或降温。
故答案为:A。
【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6.(2022·银川模拟)下列因素不能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性质 C.温度 D.溶剂的量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 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和性质有关,如蔗糖和氯化钠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就是因为蔗糖和氯化钠性质的不同;
B. 溶解度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如碘单质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这是因为水和酒精的性质的差异;
C. 同时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温度越高蔗糖的溶解度越大。
D. 固体的溶解度是对100g溶剂来说的,溶剂的量已经确定,故溶剂的多少不影响溶解度的大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和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等有关。
7.(2022·昭平模拟)一杯1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5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蒸发5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只能说明蒸发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原溶液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只能说明降温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原溶液可能是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AC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鉴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再加入少量该溶质看是否能溶解。
8.(2021九上·平度期末)溶液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C.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例如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不符合题意;
B. 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长期放置不分层,故不符合题意;
C. 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溶液,升温会使溶解度下降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 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如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也可以是多种,如海水中的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性质,进行分析。
9.(2021九上·岫岩期中)煮沸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的水中几乎不含有(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元素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煮沸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的水中几乎不含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
10.(2021·铁锋模拟)在相同温度下,在盛有等质量饱和食盐水和不饱和食盐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放一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B.两个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相同
C.两个乒乓球高出液面的部分不相同
D.两只烧杯中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 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两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两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相同,但由于两种溶液的密度不同,所以两个乒乓球高出液面的部分不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饱和食盐水导电能力强于不饱和溶液食盐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粒子的多少有关,进行分析。
11.(2020九上·浦东月考)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溶剂的量 B.温度 C.溶质的种类 D.压强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溶剂的质量不会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B.温度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C.溶剂的种类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D.压强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压强、温度、溶质溶剂的种类分析。
12.下列措施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搅拌 B.增加溶剂 C.加热 D.把溶质研细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搅拌只能改变溶解速率,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溶解度是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增加溶剂,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C.溶解度大小与温度有关,加热温度改变,可以改变溶解度,符合题意;
D.把溶质研细只能改变溶解速率,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影响溶解度因素有温度、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分析。
13.如图所示,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溶液由澄清变浑浊,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 溶液中溶质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溶液中溶质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
14.(2020·延庆模拟)能将不饱和NaCl溶液变为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是( )
A.加水 B.升高温度
C.加入NaCl D.倒出部分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 加水,能溶解更多的氯化钠,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加NaCl固体,能将不饱和NaCl溶液变为饱和NaCl溶液,故符合题意。
D. 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部分溶液,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能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等。
15.(2020九下·嘉陵月考)将t℃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有晶体析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小 B.溶液仍为t℃时的饱和溶液
C.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不变 D.溶液质量不变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 饱和溶液随水的蒸发而析出固体溶质,析出晶体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溶液质量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 析出晶体的溶液一定为此时的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仍为t℃时的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 饱和溶液随水的蒸发而析出固体溶质,析出晶体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溶液质量减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将t℃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有晶体析出,说明剩余人员是饱和溶液,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减少等。
二、填空题
16.(2020九上·绥棱期末)夏季雷雨前池塘里的鱼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有的甚至死亡,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夏季雷雨前,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中溶解氧减少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夏季雷雨前,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中溶解氧减少,故夏季雷雨前池塘里的鱼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有的甚至死亡。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7.(2019·承德模拟)化学与生活
①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 有关。
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或放入较多蔬菜。
【答案】温度;用锅盖盖灭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①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温度;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目的是隔绝氧气,放入较多的蔬菜能降低温度。
【分析】此题考查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与压强成正比。而汽水就是二氧化碳的溶液,喝汽水是与温度有关,人体的温度高于汽水的温度,故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因此会打嗝。2小题就是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18.(2019·承德模拟)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请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用水灭火原理 。
(2)打开碳酸饮料时,发现大量气泡逸出,联系学过的知识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 。
【答案】(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隔绝氧气
(2)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又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2)碳酸饮料中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碳酸饮料时,瓶内压强变小,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少,不能溶解的二氧化碳逸出。
【分析】此题考查了灭火的原理和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就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降温、清除可燃物,用水灭火就是采用了降温的原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气体的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与压强成正比的关系。当打开汽水瓶时就降低压强了,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就随之降低,故就有大量的气泡从瓶中逸出。碳酸饮料制作就是高压低温下制取的。
三、综合题
19.(2023九上·期末)根据图中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1)40 ℃时,KNO3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aCl的溶解度。
(2)t ℃时,将45 g KNO3固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以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4)40 ℃时,将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大于
(2)饱和;4∶5;44.4%
(3)降温结晶
(4)变小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
(1)、根据 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40 ℃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 NaCl的溶解度。 故填:大于
(2)、t ℃时,KNO3的溶解度为80克,说明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40克 KNO3固体 ,故此时所得溶液为 饱和溶液,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40:50, 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三空依次填:饱和、4∶5、44.4%。
(3)、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明显。故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故填:降温结晶
(4)、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 将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有KNO3晶体析出,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故填:变小。
【分析】
(1)、根据 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得出答案。
(2)、根据t ℃时KNO3的溶解度,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3)、根据KNO3、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强弱分析出答案。
(4)、根据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趋势分析出答案。
四、计算题
20.(2022·内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g/L。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测定葡萄酒中SO2的含量,取320mL某葡萄酒(加适量稀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将SO2通入足量的H2O2溶液中发生化合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得到含溶质质量分数为0.098%的硫酸溶液100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信息可知:当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S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通过计算判断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减小
(2)解:设加热逸出的SO2的质量为x
已知某葡萄酒为320mL,即0.32L。
则该葡萄酒中SO2的使用量为。
答: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题中提示“加热使SO2全部逸出”,说明当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S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分析】(1)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结合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