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9.2 溶解度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选择题
1.(2023九下·中江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但同时不可能是饱和溶液
B.不改变溶液的量,饱和溶液不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C.浓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多,这时的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
D.室温下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2023九下·路北开学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鱼缸中通空气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
B.鱼池中向空中喷水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
C.自制白糖晶体时加糖越多结晶越多
D.晃动有助于开盖的香槟更有力的喷出
3.(2022九下·潜江月考)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硝酸钾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C.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
D.36gNaCl溶于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5.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则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
A.1:2:3 B.2:3:1 C.3:2: 1 D.1:3:2
6.20℃时,向50 g氯化钾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稍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稍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7.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 g水中加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8.(2022九下·丰县月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B.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改变
C.甲中混有少量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的方法提纯甲
D.30℃时,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72.5g溶液
9.(2019九下·龙湖开学考)下列表示实验过程物质质量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向两份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Fe、Mg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C.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后,恢复到室温
D.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10.图甲为蔗糖的溶解度曲线。现将剩有蔗糖固体的饱和溶液降温,则烧杯底部的蔗糖固体质量将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二、填空题
11.实验探究:影响硝酸钾固体溶解速率的因素.根据下表所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将空格填写完整
内容 探究方法 现象 结论
颗粒大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取大、中、小三块相同质量的KNO3固体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水中 小块KNO3固体首先溶解完
12.(2022九下·苏州月考)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3℃时,KCl的溶解度为 。
(2)A点的含义是 。
(3)将t3℃时KCl的饱和溶液210.0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0%的KCl溶液,需加水 g(精确到0.1g)。查阅相关物质的密度后,在实验室完成该实验通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 (填字母)。
A.托盘天平 B.烧杯 C.药匙 D.量筒 E.漏斗
(4)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样品,要除去氯化钾固体,具体操作是____(填字母)。
A.溶解、蒸发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
B.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
C.溶解、升高温度、过滤、热水洗涤、干燥
三、综合题
13.(2022九下·朝阳月考)下图为KNO3和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KNO3的溶解度为 克;
(2)t2℃时,d点处的KNO3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分别将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KNO3 NaCl(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4)关于d点处对应的K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
A.其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B.其变成b点对应的KNO3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其变成c点对应的KNO3溶液,只能通过加入硝酸钾实现
D.其通过某一操作变成KNO3饱和溶液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
14.(2017九下·江苏月考)某种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还含有较多的脉石(SiO2)和少量石灰石。下图是利用该镁矿石制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的工艺流程:
已知CaSO4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上述流程中多次用到了过滤操作,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和 。
(3)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部分硫酸钙,过滤I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还有 。
(4)步骤④趁热过滤的作用是 。
(5)步骤⑥的操作a名称是 。
五、计算题
15.(2019九下·三台开学考)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样品的纯度,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样品12.0g,向其中加入57.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气体4.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要从反应后的溶液中提取NaCl应采用的方法是 ;
(2)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某种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但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比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浓度比较小,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改变溶液的量,饱和溶液也不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浓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多,这时的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室温下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分析。
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D、根据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鱼缸中通空气,让更多的氧气溶解在水中,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故A不符合题意;
B、鱼池中向空中喷水,增大氧气与水的接触面,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自制白糖晶体时,并不是加糖越多结晶越多,因为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白糖是有限的,故C 符合题意;
D、晃动时,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出,有助于开盖的香槟更有力的喷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溶氧量进行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气体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A. 硝酸钾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明显的降低,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4.【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A.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符合题意;
B. 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未指明溶剂的质量,不能确定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C. 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 g,不符合题意;
D. 未指明温度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描述溶解度时要注意温度、溶剂100克、饱和状态及单位。
5.【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 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则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50:100:150=1:2:3;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 20℃时,向50 g氯化钾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此时一定是饱和溶液,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此时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t1℃时,甲和乙有交点,说明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故错误;
B.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错误;
C. 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在100 g水中加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是37.5%,故错误;
D. 甲比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比较大,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8.【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A点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则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丙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甲中混有少量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的方法提纯甲,故C不符合题意;
D、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5g,50g水最多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为,则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最多溶解22.5g,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结晶方式;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9.【答案】D
【知识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氢氧化钙析出,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放置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室温,最终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氧化钙前相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符合题意。
10.【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运用甲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蔗糖的饱和溶液会析出蔗糖晶体解答.
【解答】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蔗糖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烧杯底部原来有不溶的蔗糖,所以烧杯中原来的蔗糖溶液是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析出晶体,故答案选A.
11.【答案】固体物质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水温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取两份大小、质量相同的KNO3固体,分别放入盛有同量水的烧杯中,给其中一只烧杯加热,一只静置,均不搅拌;加热的烧杯中KNO3固体先溶解完;加热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速率;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取两份大小、质量相同的KNO3固体,分别放入盛有同质量同温度水的烧杯中,其中一只烧杯用玻璃棒搅拌;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KNO3固体先溶解完;搅拌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速率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搅拌、升温(或降温)都能改变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改变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改变了固体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
【分析】只要能改变固体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固体的溶解速率,根据这一点来考虑如何才能改变这一条件,回答本题.
12.【答案】(1)40g
(2)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3)90.0;BD
(4)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t3℃时,KCl的溶解度为40g;
(2)A点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故A点表示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3)t3℃时,210gKCl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加水质量为x,则60g=(210g+x)×20%,解得x=90.0;
稀释溶液需要用到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和量筒;
故答案为:BD;
(4)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氯化钾固体,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加热浓缩使溶液变成高温度的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硝酸钾就会析出,而氯化钾含量少,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不会析出,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硝酸钾;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查找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分析;
(3)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据此列式计算;
(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结晶方式。
13.【答案】(1)80
(2)不饱和
(3)大于
(4)A;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 (1)、t2℃时,KNO3的溶解度为80克;
(2)、t2℃时,d点处的KNO3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分别将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KNO3等于NaCl,原因是t2℃的二者饱和溶液降到t1℃时,任然是饱和溶液,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
(4)、A、d点的溶质的质量是60g,溶剂为100g,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变成b点对应的KNO3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但温度变小,由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其变成c点对应的KNO3的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入硝酸钾实现,也可以减少溶剂来实现,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通过某一操作变成KNO3的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1)根据t2℃时,KNO3的溶解度为80克来解答;
(2)根据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来解答;
(3)根据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来解答;
(4)根据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或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来变成饱和溶液来解答。
14.【答案】(1)MgCO3 + H2SO4 = MgSO4+ CO2↑ + H2O
(2)漏斗
(3)CaSO4
(4)防止因降温导致MgSO 4结晶
(5)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镁、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Mg CO3 + H2SO4 =Mg SO4+ CO2↑ + H2O。
(2)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3)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部分硫酸钙,过滤I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还有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
(4)步骤④趁热过滤的作用是防止因降温导致MgSO 4结晶,降低溶液中硫酸镁的含量,使产率降低。
(5)步骤⑥的操作a名称是降温结晶。是硫酸镁和水分离。
故答案为:MgCO3 + H2SO4 = MgSO4+ CO2↑ + H2O,漏斗,CaSO4,防止因降温导致MgSO 4结晶,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
【分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由于硫酸钙是微溶的,因此滤液中会含有少量硫酸钙;由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因此要趁热过滤。当溶质随温度变化较大的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结晶较好。
15.【答案】(1)蒸发结晶
(2)88.3%
(3)20%
【知识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1)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用蒸发结晶;(2)解:设12g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 2NaCl+H2O+ CO2↑
106 117 44
X y 4.4g
解得x=10.6g根据: 解得y=11.7g该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88.3%(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2g-10.6g+11.7g═13.1g,反应后溶液质量为57.9g+12g-4.4g=65.5g,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20%
【分析】(1)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可用蒸发结晶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产生二氧化碳质量计算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除生成的氯化钠还有原固体中氯化钠,从而计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9.2 溶解度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选择题
1.(2023九下·中江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但同时不可能是饱和溶液
B.不改变溶液的量,饱和溶液不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C.浓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多,这时的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
D.室温下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某种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但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比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浓度比较小,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改变溶液的量,饱和溶液也不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浓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多,这时的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室温下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分析。
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D、根据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
2.(2023九下·路北开学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鱼缸中通空气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
B.鱼池中向空中喷水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
C.自制白糖晶体时加糖越多结晶越多
D.晃动有助于开盖的香槟更有力的喷出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鱼缸中通空气,让更多的氧气溶解在水中,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故A不符合题意;
B、鱼池中向空中喷水,增大氧气与水的接触面,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自制白糖晶体时,并不是加糖越多结晶越多,因为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白糖是有限的,故C 符合题意;
D、晃动时,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出,有助于开盖的香槟更有力的喷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溶氧量进行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气体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进行分析。
3.(2022九下·潜江月考)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硝酸钾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A. 硝酸钾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明显的降低,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C.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
D.36gNaCl溶于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A.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符合题意;
B. 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未指明溶剂的质量,不能确定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C. 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 g,不符合题意;
D. 未指明温度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描述溶解度时要注意温度、溶剂100克、饱和状态及单位。
5.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则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
A.1:2:3 B.2:3:1 C.3:2: 1 D.1:3:2
【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 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则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50:100:150=1:2:3;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分析。
6.20℃时,向50 g氯化钾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稍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稍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 20℃时,向50 g氯化钾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此时一定是饱和溶液,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此时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分析。
7.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 g水中加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t1℃时,甲和乙有交点,说明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故错误;
B.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错误;
C. 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在100 g水中加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是37.5%,故错误;
D. 甲比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比较大,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8.(2022九下·丰县月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B.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改变
C.甲中混有少量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的方法提纯甲
D.30℃时,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72.5g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A点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则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丙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甲中混有少量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的方法提纯甲,故C不符合题意;
D、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5g,50g水最多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为,则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最多溶解22.5g,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结晶方式;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9.(2019九下·龙湖开学考)下列表示实验过程物质质量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向两份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Fe、Mg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C.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后,恢复到室温
D.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答案】D
【知识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氢氧化钙析出,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放置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室温,最终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氧化钙前相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符合题意。
10.图甲为蔗糖的溶解度曲线。现将剩有蔗糖固体的饱和溶液降温,则烧杯底部的蔗糖固体质量将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运用甲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蔗糖的饱和溶液会析出蔗糖晶体解答.
【解答】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蔗糖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烧杯底部原来有不溶的蔗糖,所以烧杯中原来的蔗糖溶液是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析出晶体,故答案选A.
二、填空题
11.实验探究:影响硝酸钾固体溶解速率的因素.根据下表所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将空格填写完整
内容 探究方法 现象 结论
颗粒大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取大、中、小三块相同质量的KNO3固体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水中 小块KNO3固体首先溶解完
【答案】固体物质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水温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取两份大小、质量相同的KNO3固体,分别放入盛有同量水的烧杯中,给其中一只烧杯加热,一只静置,均不搅拌;加热的烧杯中KNO3固体先溶解完;加热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速率;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取两份大小、质量相同的KNO3固体,分别放入盛有同质量同温度水的烧杯中,其中一只烧杯用玻璃棒搅拌;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KNO3固体先溶解完;搅拌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速率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搅拌、升温(或降温)都能改变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改变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改变了固体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
【分析】只要能改变固体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固体的溶解速率,根据这一点来考虑如何才能改变这一条件,回答本题.
12.(2022九下·苏州月考)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3℃时,KCl的溶解度为 。
(2)A点的含义是 。
(3)将t3℃时KCl的饱和溶液210.0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0%的KCl溶液,需加水 g(精确到0.1g)。查阅相关物质的密度后,在实验室完成该实验通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 (填字母)。
A.托盘天平 B.烧杯 C.药匙 D.量筒 E.漏斗
(4)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样品,要除去氯化钾固体,具体操作是____(填字母)。
A.溶解、蒸发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
B.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
C.溶解、升高温度、过滤、热水洗涤、干燥
【答案】(1)40g
(2)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3)90.0;BD
(4)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t3℃时,KCl的溶解度为40g;
(2)A点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故A点表示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3)t3℃时,210gKCl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加水质量为x,则60g=(210g+x)×20%,解得x=90.0;
稀释溶液需要用到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和量筒;
故答案为:BD;
(4)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氯化钾固体,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加热浓缩使溶液变成高温度的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硝酸钾就会析出,而氯化钾含量少,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不会析出,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硝酸钾;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查找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分析;
(3)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据此列式计算;
(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结晶方式。
三、综合题
13.(2022九下·朝阳月考)下图为KNO3和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KNO3的溶解度为 克;
(2)t2℃时,d点处的KNO3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分别将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KNO3 NaCl(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4)关于d点处对应的K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
A.其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B.其变成b点对应的KNO3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其变成c点对应的KNO3溶液,只能通过加入硝酸钾实现
D.其通过某一操作变成KNO3饱和溶液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80
(2)不饱和
(3)大于
(4)A;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 (1)、t2℃时,KNO3的溶解度为80克;
(2)、t2℃时,d点处的KNO3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分别将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KNO3等于NaCl,原因是t2℃的二者饱和溶液降到t1℃时,任然是饱和溶液,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
(4)、A、d点的溶质的质量是60g,溶剂为100g,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变成b点对应的KNO3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但温度变小,由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其变成c点对应的KNO3的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入硝酸钾实现,也可以减少溶剂来实现,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通过某一操作变成KNO3的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1)根据t2℃时,KNO3的溶解度为80克来解答;
(2)根据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来解答;
(3)根据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来解答;
(4)根据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或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来变成饱和溶液来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
14.(2017九下·江苏月考)某种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还含有较多的脉石(SiO2)和少量石灰石。下图是利用该镁矿石制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的工艺流程:
已知CaSO4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上述流程中多次用到了过滤操作,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和 。
(3)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部分硫酸钙,过滤I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还有 。
(4)步骤④趁热过滤的作用是 。
(5)步骤⑥的操作a名称是 。
【答案】(1)MgCO3 + H2SO4 = MgSO4+ CO2↑ + H2O
(2)漏斗
(3)CaSO4
(4)防止因降温导致MgSO 4结晶
(5)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镁、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Mg CO3 + H2SO4 =Mg SO4+ CO2↑ + H2O。
(2)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3)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部分硫酸钙,过滤I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还有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
(4)步骤④趁热过滤的作用是防止因降温导致MgSO 4结晶,降低溶液中硫酸镁的含量,使产率降低。
(5)步骤⑥的操作a名称是降温结晶。是硫酸镁和水分离。
故答案为:MgCO3 + H2SO4 = MgSO4+ CO2↑ + H2O,漏斗,CaSO4,防止因降温导致MgSO 4结晶,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
【分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由于硫酸钙是微溶的,因此滤液中会含有少量硫酸钙;由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因此要趁热过滤。当溶质随温度变化较大的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结晶较好。
五、计算题
15.(2019九下·三台开学考)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样品的纯度,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样品12.0g,向其中加入57.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气体4.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要从反应后的溶液中提取NaCl应采用的方法是 ;
(2)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蒸发结晶
(2)88.3%
(3)20%
【知识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1)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用蒸发结晶;(2)解:设12g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 2NaCl+H2O+ CO2↑
106 117 44
X y 4.4g
解得x=10.6g根据: 解得y=11.7g该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88.3%(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2g-10.6g+11.7g═13.1g,反应后溶液质量为57.9g+12g-4.4g=65.5g,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20%
【分析】(1)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可用蒸发结晶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产生二氧化碳质量计算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除生成的氯化钠还有原固体中氯化钠,从而计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