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2.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4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m g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同温同压下的气体体积为甲:乙=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之比为3:2
B.乙烧杯中剩余NaOH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C.加入铝粉的质量m=3.6g
D.甲烧杯中产生H2的体积为4.48 L(标准状况下)
3.由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 和SiO2)为主要原料得到绿矾(FeSO4·7H2O)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1废气中含SO2
B.过程2试剂a 为稀硫酸
C.过程3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
D.过程4将溶液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析出,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可得纯净绿矾
4.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下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可实现上述转化①
B.加热Fe(OH)3发生转化⑥,Fe2O3加水溶解可转化为Fe(OH)3
C.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Fe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D.FeO是一种黑色粉末,只能用作还原剂
5.用铁制备较纯净的三氧化二铁,下列实验方案最好的是 ( )
A.使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缓慢氧化
B.铁在氯气中燃烧,加水溶解,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
C.使铁溶解于稀硫酸,然后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
D.使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然后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
6.太阳能是理想的能源,通过和的热化学循环可以利用太阳能,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B.过程Ⅱ中每生成转移电子
C.利用该过程可以降低环境中的含量
D.该过程总反应为
7.下列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A.加入适量的铁粉,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
B.通过饱和的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C.通过灼热的铜丝网,除去N2中混有的O2
D.通入足量的CO2,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8.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3+>Cu2+)( )
A.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B.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C.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9.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NH3、H2、O2等气体
B.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
C.氟化钠可用于预防龋齿
D.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
10.将过氧化钠粉末投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B.没有气体产生
C.最终生成白色沉淀 D.最终生成血红色溶液
11.常温下,有pH=1的某溶液中可能有Na+、Fe3+、Fe2+、I﹣、Cl﹣、CO32﹣中的某几种,现取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氧化性Fe3+>I2,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e3+、I﹣、Cl﹣三种离子一定存在
B.不能确定Na+和Cl﹣是否存在,CO32﹣一定不存在
C.Fe3+与Fe2+至少有一种
D.该溶液中c(Cl﹣)≥0.3mol L1
12.下列除杂方法正确且除杂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选项 物质 杂志 除杂方法
A Na2CO3 NaHCO3 置于硬质玻璃管中充分加热
B Cl2 HCl 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C Fe Al 加入NaOH溶液,过滤
D NaOH Ca(OH)2 加入足量K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3.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SiO2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B Fe3+有氧化性 FeCl3溶液可溶解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C NH3有还原性 NH3可用H2SO4吸收
D 浓HNO3有酸性 浓HNO3不可用铁制容器盛放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4.铝土矿是冶炼金属铝的重要原料,其中主要成分为 Al2O3、Fe2O3 等。工业上可 NaOH 溶解 Al2O3 使 其与杂质分离:Al2O3+2NaOH═2NaAlO2+H2O
(1)找出上述反应中化合价为负值的元素,写出化合价 。
(2)同温同压下,上述元素形成的气体密度最大的物质的分子式为 。
(3)上述反应中两种金属元素对应单质的活泼性强弱关系为: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4)若根据化学性质进行物质分类,则 Al2O3 属于 氧化物,据此推测下列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l2O3+3H2O═2Al(OH)3
B. 2Al(OH)3+3H2SO4═Al2(SO4)3+3H2O
C. Al(OH)3+NaOH═NaA1O2+2H2O
D. NaAlO2+4HCl═AlCl3+2H2O
15.请根据题意选择下列物质,并用其字母代号填空:
A.明矾 B. C. D.熟石灰 E.水玻璃
(1)使焙制糕点松软可以添加 ;
(2)要使含泥沙的水变澄清,可使用 ;
(3)一种红棕色粉末,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是 ;
(4)可用作防火材料的是 ;
(5)要中和钢铁厂、电镀厂产生的酸性废水,可使用 。
16.请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溶液中加入盐酸:: ;
(2)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 ;
(3)铜与溶液反应:: ;
(4)溶液中加过量溶液:: ;
(5)碳酸钙与过量盐酸的反应:: 。
17.Ⅰ.请回答:
(1)将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但此沉淀不是硫化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将NH3通过灼热的CuO,有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oCl2常用作多彩水泥的添加剂,可用钴的某种氧化物与盐酸反应制备(其中Co的化合价为+2、+3)。现取适量这种钴的氧化物,可与480 mL 5 mol·L-1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CoCl2溶液和6.72 L黄绿色气体(标准状况)。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Ⅱ.下表给出五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其中A、B、C、D为短周期元素。根据以下信息填空:
元素 相关信息
A 在常温、常压下,其单质是气体,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的提高,它将成为备受青睐的清洁燃料
B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其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
C 植物生长三要素之一,它能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早期医疗中使用的麻醉剂
D 室温下其单质为淡黄色粉末状固体,加热易熔化。该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E 它在地壳中储量丰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单质为银白色固体,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金属材料,常用于机械制备、建筑等行业
(4)C与A形成的某一化合物能和C与B形成的另一无色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皆为1∶2)一起用作火箭助推剂,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物质,写出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 。
(5)化合物X是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X在水中的电离方程为 ;常温下,E的单质与化合物X稀溶液反应生成盐Y,Y的化学式是 。化合物Z仅由元素D和E组成, Z+H2O+O2→X+Y,产物中n(X):n(Y)=1:1,写出并配平上述方程式: 。
(6)盐Y受强热会发生分解反应,其气体产物由元素D的氧化物组成,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定性实验,验证其气体产物中所含元素D的氧化物的组成 。
18.钢铁工业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炼铁高炉分为五部分,铁矿石与高温煤气主要在 部分发生反应,在 部分开始生成铁和炉渣。
(2)炼钢时,除磷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入硅、锰和铝的目的是 。
(3)不锈钢含有的Cr元素是在炼钢过程的氧吹 (填“前”或“后”)加入,原因是 。
(4)炼铁和炼钢生产中,尾气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 。从环保和经济角度考虑,上述尾气经处理可用作 。
19.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苹果汁中含有,它是人们喜欢的一种补铁饮料,现榨苹果汁在空气中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的原因是 。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氧化铁俗称铁红,常用作 ;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电子工业需要用的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已知:
①与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
②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迅速产生氧气:;
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 ,作水处理剂的原因 。
20.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回答下列问题:
(1)的摩尔质量为 。
(2)室温下,将适量的粉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①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色,溶液由绿色变为黄色的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往①的试管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观察到溶液中的现象为 。
③ (填“能”或“不能”)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①的试管中的存在,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在的混合物中:
①若铁原子、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8,则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②当该混合物中+2价铁与+3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时,该混合物中铁元紫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4)电子工业上常用30%的溶液腐蚀覆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发生的反应为,该反应中,若生成的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质量相差,则此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21.对印刷电路板制作过程中(2FeCl3+Cu=2FeCl2+CuCl2)产生废液X进行回收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FeCl2溶液通入过量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实验室中进行操作①②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3)若向溶液A中、溶液B中分别加入少量铁粉,其中一溶液中铁粉有减少,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铁反应,且铁元素化合价全部变为+3价的是 。
A.S B.H2O C.稀硫酸 D.氯气
(5)1molFeCl3与Cu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约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故A错误;
B.S与O2反应生成SO2 ,故B错误;
C.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CaO与SiO2在高温时反应生成CaSiO3,C项正确;
D.NO与H2O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2.D
【分析】发生反应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铝粉质量一定,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若酸、碱足量,生成气体相同;若铝粉都过量,酸、碱不足,生成气体为1:3,而实际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2:3,说明在两个反应中Al不能都反应,也不能都有剩余,由方程式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Al完全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比消耗的NaOH多,故Al与盐酸反应时盐酸不足,Al与碱反应时碱过量,结合方程式计算解答;
【详解】A.甲、乙两烧杯中生成氢气的体积之比为2:3,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甲、乙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之比为2:3, A错误;
B.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为甲:乙=2:3,则乙中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根据关系式2Al~2NaOH~3H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 2 mol,剩余NaOH的物质的量为0. 2 mol,故剩余NaOH为0.4mol-0.2mol=0.2mol,B错误;
C.乙烧杯中Al不足,Al完全反应,n乙(H2) =0.3mol,由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消耗Al为0.3mol×=0.2mol,故加入Al粉质量为0.2mol×27g/mol=5.4g,C错误;
D.由B中分析可知,甲烧杯中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0.2mol,甲烧杯中产生H2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 L,D正确;
故选D。
3.D
【分析】由制备绿矾流程可知,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 和SiO2)高温煅烧后的烧渣(主要成分:Fe2O3和SiO2)溶于硫酸,溶液中含Fe3+,过程2过滤除去二氧化硅,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将铁离子还原生成亚铁离子,过程4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绿矾。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过程1,废气中含SO2,故A正确;
B.因绿矾的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则过程2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故B正确;
C. 过程3中二氧化硫将铁离子还原生成硫酸亚铁,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故C正确;
D. 过程4,将溶液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析出,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蒸干时绿矾受热失去结晶水,得不到纯净绿矾,故D错误;
答案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把握制备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方法、实验技能等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要注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4.C
【详解】A.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不能实现上述转化①,故A错误;
B.加热Fe(OH)3发生转化⑥分解生成氧化铁,Fe2O3不溶于水,加水不溶解,不可实现转化③,故B错误;
C.高铁酸盐(FeO)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Fe(OH)3胶体,其中Fe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则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即有氧气生成,可用于消毒,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10H2O=4Fe(OH)3(胶体)+3O2↑+8OH-,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大表面积,吸附悬浮杂质可以作净水剂,故C正确;
D.FeO是一种黑色粉末,其中Fe元素显+2价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B
【详解】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缓慢氧化最终生成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水合物,A错误;
B.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加水溶解,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B正确;
C.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加热部分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所以分解产生有氧化铁和氧化亚铁,C错误;
D.铁和硝酸反应生成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不属于最佳方案,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过程Ⅰ为太阳能、2300°C下,分解为O2和,化学方程式为,A正确;
B. 过程Ⅱ为,每生成即0.1mol,转移0.2mol电子,B错误;
C. 由图知,该过程中和Fe相互转化,而二氧化碳被消耗,生成了碳和氧气,故利用该过程可以降低环境中的含量,C正确;
D. 由过程Ⅰ、过程Ⅱ的反应知,该过程总反应为,D正确;
答案选B。
7.A
【详解】A.Fe与FeCl3、CuCl2都会发生反应,因此不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A错误;
B.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不能溶解,而杂质HCl能溶于水,会使溶液中Cl-浓度增大,可抑制Cl2在水中的溶解及反应,因此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B正确;
C.将含有O2的N2通过灼热的铜网时,O2与Cu反应产生固体CuO,而N2不能反应,因此能够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C正确;
D.CO2与H2O、Na2CO3反应产生NaHCO3,能够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8.A
【分析】①当固体为铁、铜时,溶液中的Fe3+、Cu2+全部参加反应生成Fe2+和Cu,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2FeCl3+Fe=3FeCl2、CuCl2+Fe=Cu+FeCl2,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一定含有Fe2+;②当固体为铜时,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恰好全部参加反应或部分反应生成Fe2+和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可能含有Cu2+,一定含有Fe2+。
【详解】A. 若加入的铁粉足量,则溶液中一定不含铜离子,选A;
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亚铁离子,不选B;
C. 反应后有固体剩余,由于还原性Fe>Cu,则剩余的金属中一定含有铜,不选C;
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铁离子,所以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不选D;故答案为:A。
9.A
【详解】A.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能干燥氨气,可以干燥H2、O2等气体,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则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故B不符合题意;
C.氟化钠中含F,可抑制牙釉质的溶解,所以氟化钠可用于预防龋齿,故C不符合题意;
D.Al具有还原性,且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则铝热反应用来冶炼熔点较高的金属,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A
【详解】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氧气和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Fe2+氧化为Fe3+,Fe3+与氢氧化钠反应3OH-+Fe3+=Fe(OH)3↓,立即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大量气泡生成,立即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A。
11.D
【分析】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则一定不存在CO32-;向溶液中通入氯气、加入CCl4分液后得到紫色溶液,则原溶液中含有I-,Fe3+能够氧化I-,则一定不存在Fe3+;水层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固体,该固体洗涤、灼烧得到的1.60g固体为氧化铁,则溶液中一定存在Fe2+,然后结合碘单质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及电荷守恒判断氯离子的存在情况及浓度。
【详解】pH=1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100mL该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物质的量n(H+)=0.1mol/L×0.1L=0.01mol,由于H+与CO32-会发生离子反应,因此一定不存在CO32-;
向溶液中通入氯气、加入CCl4分液后得到紫色溶液,说明反应产生了I2,原溶液中含有I-,Fe3+能够氧化I-,则一定不存在Fe3+;2.54g紫黑色固体为碘单质,其物质的量n(I2)=2.54g÷254g/mol=0.01mol,则原溶液中含有碘离子的物质的量n(I-)=2n(I2)=0.02mol;
水层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固体,该固体洗涤、灼烧得到的1.60g固体为Fe2O3,则溶液中一定存在Fe2+,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Fe2+的物质的量n(Fe2+)=2n(Fe2O3)=2×=0.02mol,0.02mol Fe2+、0.01molH+共带有正电荷为0.05mol,0.02molI-带有负电荷为0.02mol,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其物质的量至少为0.04mol-0.02mol+0.01mol=0.03mol,故氯离子的浓度最小c(Cl-)=0.03mol÷0.1L=0.3mol/L。
A.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I-、Cl-,A错误;
B.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O32-,一定含有Cl-,B错误;
C.原溶液中一定存在Fe2+,一定不存在Fe3+,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该溶液中c(Cl-)≥0.3mol/L,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根据电荷守恒判断氯离子的存在情况为易错点。
12.A
【详解】A.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符合题意;
B.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会和HCl反应,使氯气和水反应正向进行,氯气会减少,除杂方法不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除去铁中混有的铝,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除去NaOH中的Ca(OH)2,加入足量K2CO3溶液,会发生反应,过滤除去碳酸钙,但会引入新的杂质KOH,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B
【详解】试题分析:A、二氧化硅不能导电,A错误;B、Fe3+有氧化性,能把铜氧化为铜离子,因此FeCl3溶液可溶解废旧电路板中的铜,B正确;C、氨气是碱性气体,能被硫酸吸收,与还原性无关系,C错误;D、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使铁钝化,因此浓HNO3可用铁制容器盛放,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有关判断
14. -2 O3 Na>Al 两者电子层数相同,Na的质子数比Al的质子数小,较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两性 BCD
【详解】(1)上述反应涉及的元素中,Al为+3价,Na为+1价,H为+1价,只有O为负2价;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上述元素形成的气体密度最大的物质的分子式为O3;
(3)Na和Al两者电子层数相同,Na的质子数比Al的质子数小,较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所以Na的活泼性大于Al;
(4)Al2O3可与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两性氧化物;
A.氧化铝与水不反应,故A不合理;
B.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和强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故B合理;
C.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故C合理;
D.氢氧化铝可溶于盐酸,所以偏铝酸钠可以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D合理;
综上所述选BCD。
15. C A B E D
【详解】A.明矾,可用做净水剂,做食用膨胀剂,像炸麻圆、油条里都可能含有明矾。
B.,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可用作炼铁原料。
C. ,碳酸氢钠可直接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食品工业中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疏松剂,用于生产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等,是汽水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可与明矾复合为碱性发酵粉。
D.熟石灰,用于制漂白粉, 硬水软化剂和酸性废水处理剂及建筑工业等
E.水玻璃,防火剂、黏合剂。
由以上用途,可得出以下结论。
(1)使焙制糕点松软可以添加C。答案为C
(2)要使含泥沙的水变澄清,可使用A。答案为A
(3)一种红棕色粉末,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是B。答案为B
(4)可用作防火材料的是E。答案为E
(5)要中和钢铁厂、电镀厂产生的酸性废水,可使用D。答案为D
16.(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详解】(1)HCl属于强酸,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完全电离,则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正确。
(2)氢氧化铜和硫酸钡都属于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故该离子方程式错误,正确的应该是。
(3)该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故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4)氢氧化铝沉淀会溶解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5)碳酸钙难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应该写成化学式,故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17. 2Al3++3S2-+6H2O=2Al(OH)3↓+3H2S↑ 2NH3+3CuO3Cu+N2+3H2O Co3O4+8HCl=3CoCl2+Cl2↑+4H2O 2N2H4+N2O4=3N2+4H2O H2SO4=2H++SO42- FeSO4 2FeS2+2H2O+7O2=2FeSO4+2H2SO4 将气体产物通入品红溶液,如果品红溶液褪色,则含有SO2,反之则无SO2。取适量吸收液于试管,滴加适量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SO3,反之则无SO3
【详解】试题分析:(1)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但此沉淀不是硫化铝。说明是发生了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气体,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3++3S2-+6H2O==2Al(OH)3↓+3H2S↑;
(2)将NH3通过灼热的CuO,有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NH3+3CuO==3Cu+N2+3H2O;
(3)由题意可知,钴的氧化物与盐酸反应,得到CoCl2和氯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Co3+)=2n(Cl2)=2×6.72/22.4=0.6mol,根据元素守恒:n(Co)=1/2n(Cl-溶液)=1/2×(0.48×5-0.6)=0.9mol,则钴的氧化物中n(Co2+)=0.9-0.6=0.3mol,所以氧化物中n(O)=(0.3×2+0.6×3)/2=1.2mol,则n(Co3+):n(Co2+):n(O)=0.6:0.3:1.2=2:1:4,化学式为Co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3O4+8HCl==3CoCl2+Cl2+4H2O ;
(4)A在常温、常压下,其单质是气体,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的提高,它将成为备受青睐的清洁燃料,则A为H元素,B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其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则B为O元素,C是植物生长三要素之一,它能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早期医疗中使用的麻醉剂,则C为N元素,D室温下其单质为淡黄色粉末状固体,加热易熔化。该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D为S元素,E在地壳中储量丰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单质为银白色固体,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金属材料,常用于机械制备、建筑等行业,则E为Fe元素;C与A形成的某一化合物能和C与B形成的另一无色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皆为1∶2)一起用作火箭助推剂,两者分别为N2H4、N2O4,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物质,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O;
(5)化合物X是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则在水中的电离方程为H2SO4==2H++SO42-;常温下,E的单质与化合物X稀溶液反应生成FeSO4;化合物Z仅由元素D和E组成, Z+H2O+O2→X+Y,产物中n(H2SO4):n(FeSO4)=1:1,由元素守恒可知Z为FeS2,方程式为2FeS2+2H2O+7O2═2FeSO4+2H2SO4;
(6)盐Y受强热会发生分解反应,其气体产物由元素D的氧化物组成,即为SO2或SO3,将气体产物通入品红溶液,如果品红溶液褪色,则含有SO2,反之则无SO2。取适量吸收液于试管,滴加适量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SO3,反之则无SO3。
考点:方程式的书写,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18. 炉身 炉腰 脱氧和调整钢的成分 后 避免Cr被氧化(或“氧吹前加入Cr会形成炉渣被除去”) CO 燃料(或还原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钢铁的冶炼。
【详解】(1)高炉炼铁,铁矿石的主要反应是在炉身部分发生,在炉腰处生成生铁和炉渣;
(2)除钢中的磷的化学方程式为,加入硅、锰和铝的目的是脱去氧和调整钢中的成分;
(3)为了防止Cr元素被高温下的氧气氧化,应在氧气吹后加入;
(4)炼铁时用到C作燃料生成CO作还原剂,炼钢时钢中本身含有C,因此都有CO产生,而CO是有毒气体,对环境有污染,同时CO可以燃烧生成CO2。
19.(1)在空气中被氧化为
(2) 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
(3)
(4) 高铁酸钾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在水中生成的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详解】(1)含亚铁离子的溶液显浅绿色,含铁离子的溶液显棕黄色,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原因可能是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2)天然磁石具有磁性,主要成分为Fe3O4,氧化铁俗称铁红,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三价铁具有氧化性,碘化氢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亚铁、碘、水,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2O3+6H++2I-=2Fe2++I2+3H2O;
(3)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与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次氯酸钾中氯+1价具有强氧化性,可将+3价的铁氧化成+6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的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20.(1)
(2) 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且底部出现红褐色难溶物 不能
(3) 5∶1
(4)0.2
【详解】(1)氧化铁的摩尔质量为160g/mol;故答案为160g/mol;
(2)①Fe2+显绿色,Fe3+显黄色,绿色变为黄色,说明Fe2+被氧气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故答案为4Fe2++O2+4H+=4Fe3++2H2O;
②往①的试管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Fe3++3OH-=Fe(OH)3↓,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且试管底部出现红褐色难溶物;故答案为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且试管底部出现红褐色难溶物;
③加入盐酸是足量,①试管溶液中还有盐酸,盐酸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不能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Fe2+,盐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10Cl-+16H+=2Mn2++5Cl2↑+8H2O;故答案为不能;2MnO+10Cl-+16H+=2Mn2++5Cl2↑+8H2O;
(3)①令FeO物质的量为xmol,Fe2O3物质的量为ymol,铁原子、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7∶8,因此有(x+2y)∶(x+3y)= 7∶8,推出x∶y=5∶1;故答案为5∶1;
②该混合物中+2价与+3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令FeO物质的量为amol,Fe2O3物质的量为mol,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
(4)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CuCl2为氧化产物,FeCl2为还原产物,消耗1molCu时,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质量相差119g,生成的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质量相差11.9g,则消耗0.1molCu,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mol,故答案为0.2。
21.(1)2Fe2++Cl2=2Fe3++2Cl-
(2)玻璃棒
(3)2FeCl3+Fe=3FeCl2
(4)D
(5)6.02×1023或NA
【解析】(1)FeCl2溶液通入过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
(2)过滤需要使用玻璃棒。
(3)溶液A为氯化铁,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B为氯化亚铁,与铁不反应,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FeCl3+Fe=3FeCl2;
(4)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铁反应,且铁元素化合价全部变为+3价的是A. 铁和S反应生成硫化亚铁;B.铁和H2O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铁有+2价和+3价; 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为+2价;D. 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铁为+3价。故选D。
(5)1molFeCl3与Cu完全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铁元素降低1价,故转移电子数约为N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