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20 10:43:36

文档简介

2024 年 1 月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
高二生物学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满分 30 分,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A C A D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A C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满分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选不全得 1 分,有选错得 0 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BC A BCD ABC 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共 11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 神经递质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2) 促性腺(激素) 只有卵巢和精巢上有其特异性受体(2 分)
(3) 胰高血糖素 反馈(负反馈)
(4) 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好的该药品溶液(2 分) 血糖浓度 胰岛素(或激素⑤)
说明:(1)(2)为一个得分点(5 分),(3)(4)为一个得分点(6 分)
22.(共 12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 B 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辅助性 T 细胞
(2) 细胞毒性 T 细胞 细胞毒性 T 细胞能够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
发生变化的某些分子(2 分) 减少
(3) 记忆 B 细胞 (4)B (5)自身免疫
(6)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生来就有,没有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2 分)
说明:(1)(2)为一个得分点(6 分),(3)(4)为一个得分点(6 分)
23. (共 11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 吲哚乙酸(IAA) 色氨酸 (2) 促进 大于 10 8
(3) 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受阻,浓度降低(2 分)
(4) 抑制 协同 预实验 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或确定正式实验的浓度范围),检验实验
设计的可行性(2 分)
说明:(1)(2)(3)为一个得分点(6 分),(4)为一个得分点(5 分)
24. (共 1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镶嵌 (2)随机取样 2.25N0(2 分)
(3)发生改变(改变或发生变化) (4)种间竞争
(5)普通田鼠 黑线姬鼠 (6)草原 次生演替
说明:(1)(2)(3)(4)为一个得分点(6 分),(5)(6)为一个得分点(4分)
25. (共 11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2 分) 生物群落(群落)
(2)物理 生物防治(2 分)
(3)能量流动 害虫的遗体残骸和鸭的粪便(2 分)
(4)N 和 P 高
说明:(1)(2)为一个得分点(6 分),(3)(4)为一个得分点(5 分)
1
{#{QQABaYQAggAgAABAARgCUQUaCAOQkBECCCoOwBAMMAAAwRNABCA=}#}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填写信息,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选择题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非选择题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3. 考试结束,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各组物质一般不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尿素氮和维生素 B. H PO 和HCO C. 组胺和溶菌酶 D. 尿液和泪液
2. 狮子跳火圈后,驯兽员立即给狮子一块肉吃,这种做法就是用
A. 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B. 非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
C. 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 D. 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3.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多种内分泌腺,下列器官不属于内分泌系统的是
A. 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 B. 分泌唾液的唾液腺
C. 分泌甲状腺激素的甲状腺 D. 分泌肾上腺素的肾上腺
4. 判断一个群落中的优势种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 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 B. 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
C. 个体体积最大的物种 D. 繁殖和传播能力最强的物种
5. 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
A. 称为初级消费者· B. 属于第二营养级·
C. 属于第三营养级 D. 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6. 最能准确反映静息电位特点的是(电位计指针直立向上为0 电位)
7.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症状。运动时切忌穿着棉质内衣,因为其吸汗多,造成蒸发散热增加,容易引起失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二生物 第1页 (共8页)
A.寒冷天气可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抑制,造成失温
B.户外高强度运动时,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为肝脏
C. 寒冷天气下,机体骨骼肌战栗,呼吸酶活性上升
D. 人体皮肤散热的途径除蒸发外,还有辐射、对流和传导
8. 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A. 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B. 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 炎症患者可输注无菌的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D. 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9. 下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应用小锤敲击S 所示的部位
B. 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 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5→4→3→2→1
D. 膝跳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参与
10. 如图表示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变化,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的量
C. 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
D. 进食→促胰液素
11.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表示生产者, D表示大气中的库
B.“A→D→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 ③④过程中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D. ①和②的速率相等时,生态系统不能保持碳平衡
高二生物 第2页
2. 下图表示尿液的生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尿液中尿素和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
B. 正常情况下肾小囊中的原尿含血浆蛋白
C. 若发生肾小球肾炎,可能会导致组织水肿
D. 饮水过多,垂体会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
13. 下图表示两个神经元及它们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a 点兴奋时,该处 Na 从膜内流向膜外B. a、b、d可表示神经细胞的树突
C. 刺激b点,a、c、d处均可测得电位变化D. 刺激d 点,b 点能测得动作电位
14.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作为疫苗的前提是其具有抗原成分
B. 抗体可以进入感染结核杆菌的宿主细胞内发挥作用
C. 溶菌酶抗菌消炎的作用与抗体抵抗病原体的机制相同
D. 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进而获得永久的免疫能力
15. 科学家统计了1961~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 第3页(共8页)
A. 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越大
B. 若全球生态赤字持续扩大,可能会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C. 降低肉食类食物比例,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减小生态足迹
D. 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二、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满分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神经元大量减少,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之间存在着淀粉样蛋白斑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出现大小失禁等症状
B.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接受刺激到中央后回产生痛觉属于反射
C. 中央前回的顶部沟回增宽,神经元大量减少,可能导致脸部表情僵硬
D. 老年性痴呆患者通常语言无法清楚表达,这与大脑左半球某些特定区域萎缩有关
17.Na 在机体稳态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Na 进出细胞的过程如图中①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中醛固酮的增加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过程①②
B. 运动神经元的过程②持续发生才能保证过程①的正常进行
C. 正常情况下,Na 在细胞外液含量高,它与Cl 共同维持渗透压
D. 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发生的过程①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18.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矮壮素可能是通过抑制赤霉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水稻抗倒伏效果
B.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大麦发芽后才能产生大量的α-淀粉酶
C. 乙烯利在pH 小于 3.5时会分解释放出乙烯,从而达到催熟水果的效果
D. 进行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实验时,需把插条浸泡在高浓度溶液一段时间
19. 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数量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 第4页(共8页)
A. 乙种群在t 时刻数量达到最大值
B. 在t 时刻,乙种群的增长速率等于甲种群
C. t 时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不同
D. 乙种群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时可能对应不同的种群数量
20. 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该食物链中部分的能量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消费者和分解者体内的能量总和等于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可呈上宽下窄的倒金字塔模型
C. D和F 分别表示第二、三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D. E代表的能量值和杜鹃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相等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 分)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⑤表示相关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 物质①是 。人在蹦极时,因恐惧、紧张激素②分泌增多,该激素的作用是 。
(2)在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时,给雌雄青鱼注射 激素类药物,可以促进青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该激素类药物弥散全身各处,
高二生物 第5页(共8页)
仅对卵巢、精巢发挥作用的直接原因是 。
(3)在血糖的调节过程中,激素④是 。健康人体内激素④和激素⑤浓度不会持续过高,说明其体内存在 调节。
(4)某新型降血糖药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其主要成分是多肽,可使血糖浓度降低。请以患有糖尿病的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该药品的功能。实验思路:将患有糖尿病的小鼠随机均分为A、B组,A 组作为实验组注射 ,B 组作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处理前后两组小鼠体内 和 含量的变化。
22. (12分)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人体的主要免疫调节方式,通过两种免疫调节方式对外来病原体清除,图中A~G代表免疫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PC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人体中抗原呈递细胞包括 等(至少写2种),病原体经APC 吞噬后使 B 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分别是病原体与 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刺激及 传递的第二信号刺激。
(2) 细胞 G 是 (填具体名称) ,它攻击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而不攻击机体自身正常细胞的原因是 。该细胞的数量若 (填“增加”或“减少”)会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3) 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会由D 细胞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细胞的主要来源是 (填具体名称)。
(4)若图中所示的病原体为 HTV,则其主要侵染的是细胞 (填写图中字母)。
(5) 若侵入人体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抗体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6)嗜神经性α疱疹病毒能够突破宿主屏障而感染神经元,并在胞体内大量繁殖进而完成进 步的扩散和在胞体中建立潜伏感染。该过程中突破的屏障有 ,该屏障的特点是 。
高二生物 第6页(共8页)
23.(11分) 图甲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生长素、赤霉素两种植物激素对细胞纵向伸长的影响。请回答:
(1)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它是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
(2) 乙图中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a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mol/L。
(3) 在认识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是因为去掉顶芽后 ,于是抑制作用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4)①图丙中 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 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酶活性实现的。
②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 作用。
③为了探究生长素适宜喷施的最适浓度,有必要进行 ,其目的是
24. (10分)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某地附近有一周期性泛滥的河流,下表为洪水泛滥期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数量百分比和受猛禽捕食而造成的不同死亡率
啮齿类动物种类 普通田鼠 根田鼠 欧 黑线姬鼠
泛滥期种群数量(%) 46. 5 8. 0 41.0 4. 5
猛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 63.5 6.7 12 16
高二生物 第7页 (共8页)
(1) 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 分布。
(2) 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1.5 倍,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o,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 。
(3) 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但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导致局部草原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近年来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 .
(4) 表中几种啮齿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 。
(5) 据表中数据分析,洪水泛滥期猛禽捕食 数量最多, 最有可能灭绝。
(6) 在森林草原交错区(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随着气候越趋干旱, 或落叶林占优势,直到最后,只遗留一些岛屿状森林在大片的草原上,该过程属于群落的 。
25. (11 分) 某地区推广的“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图中还缺少 。水稻、鸭、害虫、田螺和杂草等生物构成了该农业生态系统的 。
(2)农民经常利用黑光灯诱捕稻田中的害虫,这是 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种做法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了环境,这属于控制动物危害技术中的 。
(3) 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数量的目的是调整 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害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 。
(4) 人工养殖池塘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的元素主要是 。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
高二生物 第8页 (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