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17 失根的兰花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 17 失根的兰花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2 09:08:17

文档简介

17 失根的兰花 内 容 设 计 区 导学设计错题更正区
学科 语文 课题 主备人 主备日期 (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作者这种感情的段落——结尾一段,齐读。)4、自己挑选几个段落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三、议一议请同学们速度课文,思考:1、作者少年离家时与到美国后的感受有何不同?为什么?2、出示郑思肖所画的连根带叶飘于空中的兰花:思考:“失根的兰花”中,“兰花”指什么,“失根的兰花”又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作者的这种“失根”状态?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四、 拓展: 1、作者在前面说“我,到处可以为家”,后来又说“到处不可以为家”,两种说法是不是矛盾?2、本文以“絮”“萍”来比喻自己的人生,想像一下,人生还可以比做什么? 五、 小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许多年以前,诗人艾青对着黄土地发出了深情的呼唤,而今天许许多多的人走出了国门,甚至连中学生也不例外,读着陈之藩的散文,犹如漫游在美丽的江水中,身心俱清,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吧,永远铭记这篇美文!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案序号 修改日期
学 习目 标 1、知识目标: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朗读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作者深沉真挚的故国之思和故园之恋。
重 点难 点 品味隽永的语言,把握作品的意象
内 容 设 计 区 导学设计、错题更正区
一、听一听,激情导入(播放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同学们,对于离乡背井的人们来说,剪不断、理的,无疑是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愁。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不着一个“愁”字,却道出了写不尽的乡愁;台湾诗人余光中以《乡愁》为题,反复咏唱,直抒胸臆,也还是那化不开的两个字:乡愁。台湾作家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就表现了这种刻骨铭心的思乡爱国的情感,读来令人动容。二、读一读,整体感知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语调舒缓、沉郁)。 2、读读写写屏幕出示以下字词,注意一下字词的形、音、义。坍 塌  嚼 菜根 点 缀  枯萎  栅栏  喧 哗  拙 重  群山万壑 诗意盎然  飘 零  晨曦  ( 咀 嚼  辍 学  啜 泣 相形见绌 )学生读读写写,并辨析生字。3、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问题: 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学后总结 审阅签字 上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