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岭区2023年高一年级1月月考(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题,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我国三名航天员从中国空间站(距地约400千米)安全返回。图1为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实景图,图2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中,主要利用的能源是
A.核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生物能
2.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3.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穿越的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是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图3为非洲某地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
(
图3
)
4. 该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A. 风力侵蚀 B. 海浪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5. 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A. 生物多样性丰富 B. 干燥少雨 C. 多静风天气 D. 草原广阔
图4为三个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读图完成6~7题。
(
图4
①
②
③
)
6. ②地貌景观分布的典型地区是
A. 云贵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青藏高原 D. 黄土高原
7. 三个地貌景观同属
A. 风蚀地貌 B. 水蚀地貌 C. 冰川地貌 D. 侵蚀地貌
太原市气象台2023年12月13日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受较强冷空气过境影响,预计未来48小时内全市地面最低温度将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一定影响。图5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据此完成8~10题。
(
图5
)
8.霜冻多出现于冬季
A.晴朗的午后 B.阴雨的傍晚 C.晴朗的夜晚 D.阴雨的凌晨
9.霜冻出现时,图5中
A.①较弱 B.②较强 C.③较弱 D.④较强
10.霜前灌水可以有效预防霜冻。灌水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①的强度 B.减弱④的强度
C.保持作物水分 D.增加土壤热容量
卷云属于高云,云底一般在4500~10000米,云体全部由冰晶组成,含水量极小,一般不会产生降水。清晨或傍晚,当太阳光线照射到卷云上,往往会呈现出美丽的红色霞光。研究发现,近20年,全球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呈小幅下降趋势。图6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1~13题。
(
图6
)
11.卷云一般形成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12.霞光的形成得益于图中的
A.③ B.④ C.⑤ D.⑥
13.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可以使图中的
A.②增强 B.③增强 C.⑤减弱 D.⑥减弱
图7示意热力环流,读图完成14~15题。
(
图7
)
14. 图中气温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若该图表示海陆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为白天,则甲为海洋 B. 风从丁吹向丙
C. 若为夜晚,则乙为陆地 D. 甲地气流上升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植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收集雨水径流。图8为城市植被浅沟示意。读图完成16~17题。
(
图8
)
16.受植被浅沟影响,减弱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17.城市植被浅沟的主要作用是
A.美化城市环境 B.提高径流速度
C.减轻城市内涝 D.保护生物多样性
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面积增长速度最快的三角洲,形成三角洲的泥沙多来自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据此完成18~20题。
18. 科学研究证实黄土高原上覆盖的黄土来自于我国西北及蒙古、中亚等戈壁沙漠地区,其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地壳抬升 B. 地壳下降 C. 流水作用 D. 风力作用
19. 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扩大得益于
A. 流水作用 B. 风力作用 C. 冰川作用 D. 海浪作用
20. 能够减缓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的人类活动是
①大规模修建梯田 ②陡坡建鱼鳞坑 ③开山挖沙取石 ④退耕还林还草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北方地区冬季,开门时教室门口的同学常会感到腿部尤其冷,老师建议大家通过实验解释这一现象。图9中短线示意教室开门时空气的流动路线。
(
图
9
)
(1)在图中的短线上加绘箭头,表示教室开门时空气的运动方向。(4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开门时教室门口的同学感到腿部尤其冷的原因。(6分)
(3)为了验证上述结论,小明同学在门框上下分别粘贴纸条进行实验,但效果不佳,请为他提出改进建议。(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城市垂直绿化又叫立体绿化,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缘植物或其他植物栽植或铺贴于建筑物等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图10中甲为海滨城市,乙为海滨地区某工厂,近年来,甲城加大了城市垂直绿化的建设力度(如图11)。
(
图
10
图
11
)
(1)试从海陆风和逆温角度考虑,分析甲城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2)指出甲城建设城市垂直绿化的益处。(8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在穿过崇山峻岭之后,流向东南,蜿蜒于平原之上。密云水库是北京最大的饮用水源供应地。白河和潮河是密云水库两大入库河流,最后通过潮白河汇入渤海。图12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
图
12
)
(1)判断密云水库中的水主要参与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判断依据。(6分)
(2)北京城市规划中提高了西部、西北部的植被覆盖率,简述此规划对该地水循环的影响。(6分)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1月月考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A B A D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B A A C B A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4分)
(1)图略(逆时针)。(4分)
(2)采暖季节,教室内外冷热差异明显。教室外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较高;(2分)教室内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较低;(2分)导致近地面教室外(高压区)的冷空气流向教室内(低压区),(2分)门口同学腿部冷感明显。
(3)选择更轻薄的纸条(或点燃蜡烛、纱巾)进行实验;选择内外温差大的教室或楼道宽阔的教室;选择静风环境,减少走动等。(任答两点得4分)
22.(14分)
(1)白天海风吹向陆地,将工厂烟囱的污染物带到甲城城区;(2分)且较冷的海洋空气在下方,较暖的陆地空气在上方,形成逆温,污染物扩散速度慢;(2分)海风和陆风转换后,原被海风吹走的污染物会被陆风带回原地形成重复污染。(2分)
(2)增强城市立体景观效果,美化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吸烟除尘;减弱噪声;保温隔热,节约能源;截留雨水,缓解城市排水压力。(任答4点为满分8分)
23.(12分)
(1)海陆间循环 (2分)
判断依据:密云水库的水通过潮白河,最终汇入渤海;(2分)密云水库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2分)
(2)北京西部、西北部地势起伏较大,提高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可以使植被截留的水量变大,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增大地下径流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增大植物蒸腾量。(任答3点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