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课时作业+学案:第1课 灯下漫笔(节选)(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课时作业+学案:第1课 灯下漫笔(节选)(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2 09:29:10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抨击时弊 忧思家国
第1课 灯下漫笔(节选)
【文本导读】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一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地位。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麻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革命昙花一现,紧接着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黑暗中国亟待彻底的革命。另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开始大声疾呼,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并荷戟奋战,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但是,统治阶级及一些反动的复古主义者,却极力鼓吹中国的所谓精神文明,妄图维护封建主义的文化,维护人吃人的等级制度。这就需要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揭露复古派的阴谋,擦亮广大人民的眼睛,于是,作为已觉醒的先驱者之一的鲁迅写了一系列文章予以反击,本文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那个时代……
【作者卡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豫才,鲁迅是笔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累坠(  )   ②编纂(  )    ③嗜好(  )
④兑现(  ) ⑤万姓胪欢(  ) ⑥折价(  )
⑦杀掠(  ) ⑧数见不鲜(  ) ⑨国粹(  )
⑩不肖(  ) 鉴略(  ) 时日曷丧(  )
新颁(  ) 勒令(  ) 木塞(  )
复辟(  ) 黄巢(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3.近义词辨析
①退化·蜕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兑现·兑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执迷·执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题名·提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1.文章开始叙述“我”兑换现银一事有什么作用?
点拨 从结构上看,兑换现银起了一个引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作用,作者从切身的生活小事中引出本文“漫笔”的话题——“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从文意上看,它首先揭示了“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的社会根源——“袁世凯想做皇帝”,一个“想”字形象地揭露了甚嚣尘上的封建势力妄图开历史倒车的险恶用心;“蔡松坡先生溜出北京”,一个“溜”字既含蓄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彻底性,又交代了袁世凯阴谋得逞的原因;再次,作者用这一事件,意在表明复古主义其实和袁世凯是一丘之貉,他们都企图恢复人吃人的等级社会,让广大人民“变成奴隶”。
2.文中的谈论对象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作者对它们分别下了什么结论?
点拨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中国人(百姓)、统治者(一种暴力)、中国社会(时代)。
对于中国人,作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和“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对于统治者,作者没有明确地说出,但我们根据文章可推断出。统治者对百姓只是进行压迫、剥削、杀戮,从来没给过他们做人的资格。
对于中国社会,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可以直截了当地概括为两个时代,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鲁迅对于国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的这一观点在文中是否有所体现,如果有的话,试举例说明。
点拨 这一观点在这篇课文中多处都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如“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这里明显含着“大国”的思想,其时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太多,而这种心理依然在国民心中挥之不去。“不讲爱国”——这样的国家有什么值得爱的呢?人民遭受疾苦,战争频仍。又如“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里鲁迅用的是比较轻松的笔调,但这里饱含着他的沉痛,本没有人乐意做奴隶,而这种做了奴隶还庆幸的情形居然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
4.本文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课文分析。
点拨 本文饱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强烈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痛心。作者根据大量的历史事实尖锐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痛心地叙述了中国的百姓“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爱国之情的作家面对这些沉重的现实,如何不痛心呢?然而更让作者无法忍受的是,中国百姓的麻木不仁,“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些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做‘天下太平’”。这些都强烈地震撼着鲁迅的灵魂。
第二、愤怒地控诉与批判。鲁迅批判了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统治阶级和旧史学家讲什么“汉族发祥”“汉族发达”“汉族中兴”等粉饰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与压迫,粉饰等级制度的骗人的鬼话。指出在他们恭颂的“太平盛世”,劳动人民不过“暂时做稳了奴隶”;至于在“乱世”,劳动人民“连奴隶也做不成”。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害,同时也揭穿了复古主义者妄图使人民永远做奴隶的本质。
第三、辛辣的讽刺。鲁迅的杂文泼辣犀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峭峻拔,就如投枪与匕首一样。鲁迅先生经常用反语来对中国社会、历史、人生、文明进行批判。本文亦同样可以看到,“或者入研究室,审察精神文明的高超”,辛辣地指出正是由于中国精神文明的高超才使人们安于奴隶的地位,才甘心做牛马,把牛马的命运当作“太平盛世”来“恭颂”。再如“咱们向来就很好的”,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史学家们为了掩饰统治者的罪行,粉饰太平,向世人洋洋得意地宣扬“咱们向来就很好的”。真的好吗?深刻地揭示出御用文人丑恶的嘴脸。
第四、热烈深沉的爱。鲁迅先生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宽厚、博大、热烈的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爱,使他始终关注的是中国的人生和中国人赖以生存的中国现实社会。这种深沉的爱使他清醒而痛苦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本质。认识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奴隶地位;就是这种深挚的爱,使作者坚信“前面还有道路在”;这种热烈的爱,使作者呼喊出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5.作者为什么又提出“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点拨 鲁迅认为当时的社会现实,正是“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而且人们丝毫没有彻底“走出奴隶时代”的要求与愿望。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都“不满”于现状,但无论是知识分子(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还是普通百姓,所走的路都是“复古”,或是“避难”,其实质都是在“神往”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面对这样的国民,真正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凉,最后终于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课堂小结】
一、中心主旨
在这篇课文中,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的特点,指出封建暴君的残酷统治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国民的愚昧麻木。在专制暴政之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二、结构图解
灯下漫笔(节选)
三、写作特色
1.语言的形象性。
用极为形象的语言构造意象来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高度哲理化的议论,语言具有无比的力度,这是鲁迅杂文语言最为突出的特点。他的文章像匕首,似投枪,刺向敌人,使敌人无法招架。《灯下漫笔》中,他将中国人的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总共20个字,就概括了千百万中国人所经过的历史。它高度浓缩,胜过某些史学家的“巨著”,它有雷霆万钧的力量,砸向封建专制暴君,分量之重,实属罕见。
2.鲁迅杂文在语言上用词极为恰当,表现力极强。
如“蔡松坡先生溜出北京”的“溜”,“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的“闹”,“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的“中立”等,在文章中俯拾即是,这些词语准确形象,概括了现象,揭示了本质,显示了语言的威力。
3.强烈的抒情性。
“‘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乱离人,不及太平犬”,这是恨封建社会的黑暗;中国百姓,“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是哀百姓之不幸;当牛做马,“情愿自己寻草吃”,谁“定了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万姓胪欢”了……这是怒中国人沉睡之不醒;至于对旧史学家和复古主义者的揶揄讽刺,更是入木三分。总之,全文将愤怒、同情、批判、讽刺熔于一炉,使情感和理性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理中生情,情中化理。
【文苑天地】
鲁迅名诗名句
1.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2.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3.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素材积累】
微软的在意
李开复刚成为微软公司的市场经理时,带着微 ( http: / / www.21cnjy.com )软某个著名的软件产品参加了一次软件展示会,会后,他兴高采烈地给整个产品组的所有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他在邮件中说:“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在此次展示会上我们取得了全部10项大奖中的9项!让我们一起庆祝和狂欢吧!”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小时之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就收到了几十封回信,回信的内容竟惊人的一致,所有人都在问他:“我们没有得到的是哪一个奖项?为什么没有得到?别人比我们好在哪里?从这个失掉的奖项里,我们能得到什么教训?明年,我们怎么才能包揽全部10个奖项呢?”
李开复后来说道:“在收到邮件的那一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几乎惊呆了!没有想到微软员工竟然会这么在意那个失掉的奖项,直到那时我才真正理解,微软为什么能够不断推出深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为什么能在软件巨人的位置上持续地取得成功!而这一件小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了我后半生。”
感悟 世上没有真正的完美,但这个世界多的却是不停地追求完美的脚步,于是就有了卓越,于是就有了成功。在成功中找“教训”,在“对手”中寻“经验”,这便是前进的保证。
适用范围 1.尽善尽美 2.终点亦是起点 3.美中不足
4.成功的秘诀 5.小可见大 6.“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美文珍藏】
灯下漫笔(节选)
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罢——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
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如此连环,各得其所,有敢非议者,其罪曰不安分!
虽然那是古事,昭公七年离现在也太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了,但“复古家”尽可不必悲观的。太平的景象还在;常有兵燹,常有水旱,可有谁听到大叫唤么?打的打,革的革,可有处士来横议么?对国民如何专横,向外人如何柔媚,不犹是差等的遗风么?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其实并未为共和二字所埋没,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诅咒!
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高位,养尊处优,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的欧化。这些都可憎恶。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这文明,不但使外国人陶醉,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使中国一切人们无不陶醉而且至于含笑。因为古代传来而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来。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赏析 写《灯下漫笔》时,鲁迅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以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锐利目光,不仅看出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性,而且说明这种制度是为阔人和凶人服务的,而直接受到损害的则是“悲惨的弱者”。选文将斗争、批判的锋芒直指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和课文共同揭示了旧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内外原因。文中的吃人肉筵形象地揭露和批判了吃人的社会现实,行文语言深刻、充满机智,论证严谨而简练。从文中能看出鲁迅杂文自始至终贯串的一种战斗精神和对中国社会的深刻的解剖。
答案
基础荟萃
1.①léi ②zuǎn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shì ④duì ⑤lú ⑥zhé ⑦lüè ⑧shuò ⑨cuì ⑩xiào  lüè  hé sànɡ  bān  lè sāi  bì  cháo
2.①巢穴、窠臼 ②兑现、蝉蜕 ③鉴定、签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 ④时日曷丧、溘然长逝 ⑤妇孺皆知、嗫嚅、耳濡目染 ⑥嗜好、耆旧、蓍草 ⑦胪列、头颅、鲈鱼 ⑧祸国殃民、泱泱大国、怏怏不乐 ⑨倘若、徜徉、流淌 ⑩编纂、篡夺、攥拳  端详、慈祥、佯攻  白头偕老、揩油、楷模、和谐  荟萃、纯粹、鞠躬尽瘁、憔悴、猝不及防
3.①退化:a.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b.指事物由优变劣。
蜕化:a.指虫类脱皮,b.比喻腐化堕落。
②兑现:a.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泛指结算时支付现款;b.比喻诺言的实现。
兑换:指用证券换取现金或用一种货币换取另一种货币。
③执迷:指坚持错误。
执著: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④题名:a.指为留纪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姓名,动词;b.指为留纪念而写上的姓名,名词;c.题目名称。
提名:指在决定人选之前提出有当选可能的人的姓名。第1课 灯下漫笔(节选)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嗜好(shì)  给与(ɡěi)  兑现(duì)   数见不鲜(shuò)
B.编纂(zuǎn) 胪欢(lú) 行市(hánɡ) 及汝偕亡(jié)
C.累赘(léi) 钦定(qīn) 磕头(kē) 溘然长逝(hè)
D.杀掠(lüè) 不屑(xiè) 避难(nàn) 朝三暮四(zhāo)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 名副其实 不可名状 不名一文
B.数见不鲜 数典忘祖 数以百计 劫数难逃
C.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 日上三竿 日薄西山
D.直截了当 心直口快 直言不讳 直言贾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如果他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B.对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
C.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
D.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所以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二、精品阅读
(一)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杂文,完成5~8题。
流产与断种
鲁 迅
近来对于青年的创作,忽然降下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产”的恶谥,哄然应和的就有一大群。我现在相信,发明这话的是没有什么恶意的,不过偶尔说一说;应和的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世事本来大概就这样。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下来的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就不要生;写出来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或者,至少能给我有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要动!
那么,他是保守派么?据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然的。他正是革命家。唯独他有公平、正当、稳健、圆满、平和,毫无流弊的改革法;现下正在研究室里研究着哩——只是还没有研究好。
什么时候研究好呢?答曰:没有准儿。
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跑时再下地,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一百岁也还是不会走路的。
古来就这样。所谓读书人,对于后起者却反而专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彰明较著的或改头换面的禁锢。近来自然客气些,有谁出来,大抵会遇见学士文人们挡驾:且住,请坐。接着是谈道理了:调查,研究,推敲,修养——结果是老死在原地方。否则,便得到“捣乱”的称号。我也曾有如现在的青年一样,向已死和未死的导师们问过应走的路。他们都说:不可向东,或西,或南,或北。但不说应该向东,或西,或南,或北。我终于发现他们心底里的蕴蓄了:不过是一个“不走”而已。
坐着而等待平安,等待前进,倘能,那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是很好的,但可虑的是老死而所等待的却终于不至;不生育,不流产而等待一个英伟的宁馨儿,那自然也很可喜的,但可虑的是终于什么也没有。
倘以为与其所得的不是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拔萃的婴儿,不如断种,那就无话可说。但如果我们永远要听见人类的足音,则我以为流产究竟比不生产还有望,因为这已经明明白白地证明着能够生产的了。
5.本文为什么把批判的对象称为“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至少能给我有更多的好处”一语有什么批判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拿“愚妇人”与“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作对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杂文的精神实质,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触摸高考
(2007·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忆刘半农君
鲁 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信,“她”字和“他”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注 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至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9.在“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
(2)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3)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4.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夜晚,弯月在天,光辉皎洁,海边逐渐安静了,想必浪花还未停歇,荷花却依然盛开,我也依然独步荷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观察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两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上面的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写出最想说的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A项给jǐ。B项偕xié。C项溘kè。]
2.D [A项说出/名声/说出/占有。B项屡次/谈说/数目/天命。C项每天/每天/太阳/太阳。]
3.C [A项分句主语相同,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词语“如果”应放在主语“他”之后;B项“对于”领起的介词结构使主语残缺,将“对于”改为“至于”,或在“稍明事理的人”之后加“来说”;D项将“所以”改成“因为”,因为这是因果关系的倒装句。]
4.B [A项“问题……改善”搭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当,“比赛”前缺谓语,添加“致使”;C项语序不当,“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改为“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D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在“成绩”后加“的工作”。]
5.因为这些人总是以“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先生”自居,这样称呼他们,具有极大的讽刺意味。用他们荒唐透顶的逻辑跟他们的桂冠相对照,有特别强烈的讽刺效果。
6.揭露他们极端自私的本质。他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对、阻挠改革,骨子里就是一个“私”字,生怕改革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掩饰不了他们自私的本质。
7.这种对比,是最有力的批判、最辛辣的嘲笑,所谓“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实际上连“愚妇人”都不如。
8.鲁迅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为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进而不懈奋斗,他深切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改革,在于开辟新的道路。而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改革中的错误,是前进中的错误,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稚嫩的新生事物不但不应求全责备,相反应该爱护备至。他对嘲笑新生事物,以冠冕堂皇的理由阻挠、反对改革的保守反动势力深恶痛绝。
9.①“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②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解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刘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的一篇文章,作者主要从十年前那个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提倡写白话文的勇敢的战士写起,然后写到近几年来思想发生变化,日益走向保守,以致“在外国钞古书,“禁称‘蜜斯’”之类。解题时要注意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弄”字和“烂”字在句中的意义。
10.①鲁迅承认刘半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有浅的一面。②鲁迅认为刘半农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③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解析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刘半农的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是公允的,作者首先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然后以“清溪”与“烂泥的深渊”为喻,对比说明自己对刘半农的认识,虽然浅,却是浅的清澈、坦诚,相比那些阴暗深沉,让人琢磨不透的人来讲,这浅还是前进中的浅,是可以原谅的。
11.①刘半农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此两人疏远起来。②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③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④“五四”退潮以后,刘半农思想发生变化,这是两人疏远的最根本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结合文章第八、九两段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概括。
12.①“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的立场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②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③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解析 “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文章中最后一段,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在最后一段中也表达得相对明确了,而且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对前面所写的“十年前的半农”与“近几年”的半农都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希望。并且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与评价刘半农的。解答时应联系全文内容,重点分析最后一段的深层次含义。
13.(1)①多方面、多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刻画刘半农形象。文章既表现了刘半农“五四”时期的战士形象,也表现了他在“五四”退潮后的落伍与保守;既表现了刘半农的活泼、勇敢、忠厚、易于亲近等优良品质,也表现了刘半农的浅、草率、无谋等不足。
②抓住人物性格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如抓住刘半农活泼、勇敢、忠厚等性格特点,选用“答王敬轩的双信”“要来看我”等有代表性的事件描写人物。通过刘半农在“五四”时期与“五四”退潮以后的不同表现,鲁迅与“那些人们”对于刘半农的“浅”的不同看法等,在对比中表现人物。
③综合运用比喻和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人物。如用“武库”作比,以陈独秀、胡适之有“武库”,来衬托刘半农的无“武库”,突出其没有城府、易于亲近的性格特点。
(2)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和衬托等。
①比喻。文中运用了“武库”“清溪”“烂泥的深渊”以及“陷沙鬼”等多种比喻。
②衬托。如以“剪下辫子”衬托刘半农的“答王敬轩的双信”等,突出他在“五四”时期“很打了几次大仗”。
③多种修辞手法的套用。文中的“武库”既是比喻,又是衬托。“清溪”与“烂泥的深渊”,两者既是比喻,又构成对比。
(3)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文章中多处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时间线索十分明显。在叙述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
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如文章的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是“忆刘半农君”,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都如此。全文在形式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而自然。
③前后呼应。本文末段与开头相呼应,各个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内容上也呈呼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活泼、勇敢,是一个战士,后面行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并在结尾呼应。前面谈到刘半农的“浅”,后面则指出,作为战士,刘半农即使“浅”,“却于中国更为有益”,等等。
解析 本题要在充分理解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懂全文的基础上选取某个角度进行分析与概括,并且要达到鉴赏的要求。解答时要正确理解《忆刘半农君》的主旨与内容,抓住作者在写作本文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结构特征等等。在答题时要能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并且要注意中心突出,层次清楚,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14.早晨,朝阳升起,霞光万里,田野沸腾起来了,看那小狗也来帮忙,拖拉机一路高歌,我也一腔激情在胸。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给出的句子长短句交错,情景交融,仿写的句子也要如此。仿写时应注意句式与供仿句一致,语言表达连贯、生动。
15.(1)肥猪向伯乐行贿,得到了“千里马”的证书而得意忘形。
(2)要加大对行贿、受贿者的惩罚。
解析 对于本题,首要是仔细审清题意,本题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漫画题,要注意漫画的内涵。从漫画本身主体与背景的对比关系、漫画本身的注释及解说、标题与漫画形象等因素介入,再结合个人对社会生活的思考,整理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