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娘子关前
【文本导读】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即193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月21日至23日途中两天两夜的事。当时华北处于抗日战争初期,敌人不断向我进犯,时令正当冬末春初,天气十分寒冷。但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卡片】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现当代作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产党员。他的代表作品有反映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有反映我国工业恢复时期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有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创作了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得1979年短篇小说一等奖。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狭隘( ) ②骡马( ) ③贫瘠( )
④抽屉( ) ⑤匍匐( ) ⑥井陉县( )
⑦村妪( ) ⑧水门汀( ) ⑨鲜文才( )
⑩聂荣臻( ) 咳嗽( ) 褴褛( )
鲜 模
核 塞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近义词辨析
①暴发·爆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喧闹·喧嚣·喧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镇静·镇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1.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
点拨 本文的线索——行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线:在太行山路上(东冶头→营庄)→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过许多山岭→蒋家村)→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核桃园→桃水桥→正太路→大山)→到达边区巩固地带(小村→司令部→另一个村庄)。
2.《娘子关前》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就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写作手法上的特色,那么,如何透过这篇文章平实无奇的外表,洞察到文章内在的层次关系,从而领略其结构的美呢?
点拨 这篇文章采用一般记叙文的形式,按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军路线,用时间或地点,或行军的过程来分段标题。切分的标准自然是地点的转换,但每一部分又相对地集中说明了一个方面的问题,文中隐含着事物的内在联系,将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性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七个标题能不能根据描写的内容的侧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来标出实质问题呢?变换标题,就可能对文章有进一层的了解,也能培养同学的概括能力。七个标题可作如下更换:
①山路上——荒凉的山区
②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群众的情意
③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战士的无畏
④核桃园——敌人的暴虐
⑤“再会,同志!”——同志的支援
⑥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艰苦地跋涉
⑦还我河山——子弟兵的信念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七个部分主要是叙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通过封锁线进入敌后根据地的经过。反映的问题有三个方面:敌人的残暴,群众的支援,战士的顽强。这三个方面在各部分是有交叉的,很难截然分开。
3.全文通过记事,重在写人抒情,文章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点拨 ①控诉敌人的暴虐。
作者就沿途所见,追叙太行山区村落里遭 ( http: / / www.21cnjy.com )劫的惨状:“敌人是不吃小米的,但他们一定要把它们烧掉,或是撒在沙子里。这用意是显然的,他们要使老百姓一个个饿死”;“敌人住过的房子,煤没有动用,门窗和一切可以用作柴烧的木器,都烧掉了”;“炕是砖造的,不能烧毁,但敌军也要用种种方法把它们捣毁”;“核桃园有三百多人家,国民党军撤退以后,敌人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这些平实的记叙中,蕴含的是深沉的愤怒,因而有力控诉了敌人的狠毒残酷!
②反映老百姓对子弟兵的依赖。
平定县营庄的老百姓知道来的是自己人,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山里的又回来了;井陉县蒋家村的老妪热情送水,招呼子弟兵:“进来坐坐吧,里面暖一点”;新战区的百姓对于被敌人毁掉而又由八路军恢复的标语和布告发生了更大的兴趣。太行山区的村民们的一言一行表达的既是对子弟兵的信赖,也是抗战必胜的信念。
③歌颂八路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崇高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
文章中写了一个典型人物——14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的红“小鬼”鲜才文。他说他参加红军“第一,为了救中国;第二,为了救自己”。“救中国”和“救自己”就是如此自然、如此深刻地统一为鲜才文以及广大红军战士的崇高的动机。这就是红军战士无论何时何地“把艰险当成家常”的顽强斗志的思想源泉。广大游击队员“穿的是华北农民的破短袄”,而在战斗中“使敌人畏如狮虎”,因为他们具备了和八路军战士一样的精神力量。
4.文章结尾写作者看见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为什么忍不住落泪?这样结尾,有何作用?(提示:要联系时代背景分析。)
点拨 这雄壮的四个字为什么勾起了作者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士们对夜间经历的回忆,而且“再也忍不住落泪”呢?因为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所见所闻所写的一个个捍卫民族尊严的可歌可泣的场面的政治意义;因为这四个字充分表达了抗日军民笔伐敌寇暴行、誓死收复河山的强烈义愤和坚强决心。这画龙点睛的四个字从蕴含的深意上把全文所记的材料统摄起来了。“形散神不散”,全文的“神”——总括全篇的思想中心,就是“还我河山”这极雄壮的四个巨大的字。作者的爱国激情和全文所反映的抗日军民的爱国精神在这四个大字中,在“忍不住”的热泪中融为一体了。
5.文章第1节中为什么说“没有牛和羊群的北方原野,分外的寂寞与荒凉”?
点拨 北方原野,本是广阔无垠的水草丰茂之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群牛羊,膘肥体壮,嬉逐欢叫;放牧的人们,时而甩动牧鞭,噼啪作响,时而开怀放歌,自得其乐,原野充满安宁和快乐的气氛,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多么可爱。现在,牛羊已被日寇劫尽,原野上没有了牛羊的嬉逐,也就没有了放牧牛羊、主宰大自然的人类的活动,呈现的只不过是原野的自然形态,敌人破坏的景象,怎能不给人以分外寂寞与荒凉之感呢?如果我们回忆茅盾在《风景谈》中的那些议论,如“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等话语,就能更加深刻理解。
【课堂小结】
一、中心主旨
本文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一次行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途中的见闻,一方面控诉了敌人的暴行,一方面反映老百姓对子弟兵的信赖,在平实的语言之中还体现了八路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崇高的精神和顽强的斗争,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祖国深沉的爱。
二、结构图解
1.山路上——荒凉的山区
2.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群众的情意
3.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战士的无畏
4.核桃园——敌人的暴虐
5.“再会,同志!”——同志的支援
6.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艰苦的跋涉
7.还我河山——子弟兵的信念
三、写作特色
1.叙事、议论、抒情交融在一起。
文章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一次行军途中的见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由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在叙事后总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展开议论或抒情,并把叙事、议论、抒情交融在一起,给读者以感染。如文章在记述部队来到井陉县蒋家村一位老妇人招呼大家喝水后说:“老年中国人的热情,不大有喧嚣的表示,总是含在微笑的眼睛里,或是简单而又温暖的语言里。从这个老太婆的眼睛和招呼中,我们可以觉察她对于祖国的兵马,有无穷的热烈的情意。”文章由一件普通的向百姓要水的小事,通过精辟的议论,歌颂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鼓舞人们的抗日斗志,去夺取战争的胜利。
2.平实中蕴含情感。
作者在平直朴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感情起伏的热流。特别有两处表现得最为强烈,“再会,同志!”和“还我河山”这两段,作者的感情波澜真正蕴含其中。
【文苑天地】
有人说,风雪弥途,举步维艰,欲退已无路,欲进难上难。风愈烈,砭身砭骨,雪愈冷,凉意凉心。
智者云,碎琼乱玉,冰凌之美几人知?雪非冷,乃心冷,砭身心宜坚,砭骨目益明,寻机而出,云散雪晴。
有人说,春花秋月赏遍,世间百态看透,生活不过屡沸之水,淡而无味。
智者云,事欲达,志先达,有意寻味,白水若醴。
有人说,我欲登天极,又苦无路可行;欲至地极,常恐山穷水尽。
智者云,寻路方有路,敢行敢走,路便是路。天极非不可登,无路便是有路;地极非不可至,山穷水尽,方见柳暗花明。
智者云,三月雨芳菲,桃李亦然。智者云,天公人异,成事不同。而我说,机遇,不只是机遇。——高考作文《机遇,不只是机遇》
【素材积累】
多疑的孩子
大家庭,除夕宴。孩子给老人拜寿,成人给孩子发压岁钱,其乐融融之时,忽然出现让众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有个5岁的孩子,当场拆开一个红包,抽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元大钞,一张,一张,对着灯光看。孩子的母亲尴尬地训斥道:这孩子,钱有什么好玩儿的?孩子理直气壮:我看看是不是假钞。
5岁就开始了怀疑,然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升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一个朋友说,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十分满足中游水平,毫无上进心,完全不像他自己。朋友小时读书样样要争取最好,德智体美劳,奖状一大堆,都被他母亲细心收着。奶奶为了激励孙子,捧出那一大摞奖状。孙子一张一张看得非常仔细。奶奶很高兴,心想这招见效了。万没想到孙子不屑地冒出一句:奶奶,你看这些奖状连个图章都没盖,你说有没有可能是假的?
感悟 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折射,孩子多疑,不是孩子的错,是因为成人世界太多疑。孩子多疑,成人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孩子聪明,可以少吃亏,将来少上当受骗。可是孩子很不幸,他就这样丢失了最珍贵的东西——童真童趣。
适用范围 1.孩子与世界 2.多疑的根源 3.环境 4.真与假 5.得与失 6.早熟
【美文珍藏】
站在菜园的门口
(2009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
我们家本来有个菜园的。园子不大,总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小小的一个菜园里,总不乏那些时令蔬菜,鲜绿鲜绿一片,乖乖地躺整齐了,看着就惹人爱。
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景况了。上次回老家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我特意去看了一直怀念的菜园。只是,园子荒了。栅栏倒了一大半,四处野草蔓延。哪里还找得到那点我爱的青绿?
站在菜园的门口,我只能惋惜。
而那些曾经发生在这菜园里的美丽场景,又一幕幕重现在站在这门口的我的泪眼里……
应该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吧。一次,我闹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吃菜园里刚刚结满枝丫的青枣。爸爸妈妈都不在,我拉着姥姥的衣襟,一个劲地央求。姥姥一边温和地擦掉我的鼻涕眼泪,一边喃喃地说:“小乖乖,想吃吗?姥姥就去摘给乖乖吃,好不好呀?”姥姥轻轻地把我放在菜园门口,对我眨巴一下眼睛:“看姥姥的!”枣树并不高,可姥姥“赤手空拳”的,勉强地向上蹦,试图拉下一个枝丫摘枣子,可怎么也够不着。不知是着急还是蹦累了,不一会儿工夫,姥姥就满头大汗了。园子门被姥姥关上了,我进不去,只能在门口跟着姥姥一起跳:“姥姥,想想办法嘛!”突然,姥姥像想起什么似的,一拍大腿,快快地走到一边,折了一截木棒,就在树下敲打起来。青青的枣子立时化成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娃娃,争先恐后地在姥姥的肩头弹跳。而此时树下的姥姥,也像一个孩子般,笑了。只是当时的我,只顾着吃枣子,没有看到坐在地上大口喘气的姥姥,正在揉着举得发酸的手臂。
现在,站在菜园门口的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努力跳着摘枣的身影,也终于明白了,姥姥对她的小孙女满满的怜爱。
关于我们家的菜园,有一个现象一直令我耿 ( http: / / www.21cnjy.com )耿于怀。爸爸在园子里种了几棵果树,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都是靠近路旁那一边的果树长势很好。特别是那棵李子树,每到春夏之交,青的红的李子大大小小地挂满枝头,很是喜人。但令我苦恼不已的是,李子总会“无缘无故”地少很多。其实我知道是被有些经过菜园的人“偷”吃掉了。为这事我跟爸爸讲过好几次,怪他不该种在路边,给别人吃。每次,爸妈都只是笑笑,并不解释什么。
现在,站在菜园门口的我,看着别人菜园靠路旁边种的果树挂满果子,终于明白爸妈微笑里那乐于助人的好心……
我,站在菜园的门口,终于,明白了那些不曾明白的情与意。只是,会不会太晚了呢?
赏析 作为一篇记叙文,考生以菜园为视角,记叙了与菜园有关的人和事。两件事情看似没有关联,其实都贯穿着一个“爱”字。姥姥对小孙女的爱,是一种亲情之爱;而父亲的在考生起初看来的不寻常之举,则体现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大爱。行文围绕着主题但又不呆板,值得大家借鉴。
答案
基础荟萃
1.①ài ②luó ③jí ④ti ⑤ ( http: / / www.21cnjy.com )pú fú ⑥xínɡ ⑦yù ⑧tīnɡ ⑨Xiān ⑩zhēn ké sou lán lǚ xiān xiǎn mú mó hú hé sāi sài sè
2.①狭隘、洋溢 ②分辨、争辩 ③手榴弹、溜光、镏金、肿瘤 ④将要、姓蒋 ⑤宣传、渲染、喧哗 ⑥卢沟桥、芦苇、庐山、炉灶
3.①“暴发”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这一点与“爆发”不会混淆;第二是指突然发作,多指自然的、具体的现象或事物发作,如“山洪暴发”。“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忽然发作或发生。如“爆发力”“爆发战争”等。另外,“爆发”还可特指火山爆发。
②喧闹:喧哗热闹或吵闹,含有热闹或吵闹的场面。喧嚣:指声音乱杂,听不清楚;含有叫嚣的气氛,喧嚷不止。喧哗:指声音大而杂乱,也指喧嚷。
③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第5课 娘子关前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铁铲(chǎn) 贫瘠(jí) 抽屉(ti) 伶俐(lì)
B.村妪(yù) 鲜文才(Xiǎn) 咳嗽(sòu) 核桃(hú)
C.模样(mó) 褴褛(lán lǚ) 骡马(luó) 火炕(kànɡ)
D.掷手榴弹(zhì) 匍匐(pú fú) 滑跌(diē) 畜产(chù)
2.下列各组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棉羊 铁铲 荒山巨岭 倾斜狭隘
B.抽屉 匍匐 贫瘠不堪 褴褛之群
C.骡马 村妪 手镏弹 辩证法
D.疲卷 咳嗽 自警团 核桃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坚决放弃暴力、血腥、低俗、灰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闻,让新闻更加温暖、更加阳光、更加有力量。”可是却有人大为感慨,记者的这番誓词为何总是让读者不知所云?
B.维基解密网站劲爆逾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份美军在阿富汗战争的机密文件风波方兴未艾,由于据称维基解密手头尚有约一万五千份未发密件,白宫急忙呼吁维基不要再爆料。
C.对近期各地频出的房屋限购政策,王建铆教授认为有积极意义,但他同时指出,从长远看,这些政策是扬汤止沸,有影响劳动力合理流动等负作用。
D.在对他的前任的悼词中,罗格不吝任何溢美之词:“他将奥林匹克运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顾拜旦后,萨马兰奇是国际奥委会最有影响力的主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B.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动漫频道播出了3年多,活泼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C.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贝时璋的离去,带给国人无尽哀恸。巨星陨落,划过天际时留下了璀璨的光芒,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必将令世代钦佩敬慕。
D.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卡夫卡的巨大功绩在于重建并改造了传统小说的“戏剧性”结构。
二、精品阅读
(一)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淌过大地的生命河
刘晓平
人们把大地比作母亲。这是一个伟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智慧的比喻,是一个举世绝妙的比喻。第一个这么比喻的人,我想他是天生绝伦的诗人,是举世无双的思想家。倘若没有壮阔、丰厚的大地,世界上的芸芸众生便是虚无的、空幻的了。没有了大地,便没有了生命,便没有了思想……因此,大地是万物之母。有了大地,便有了泉,便有了溪,便有了河流,便有了智慧和创造!
有了这样一种思想认定,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对那些把河流比作母亲的文字,总是从心底里加以否定。在我的心灵里,河流不能比作母亲,河流只能是大地的儿子。河流就是生命,是大地母亲诞生的生命;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生命,一种有骨有思想的生命。
当大地上有了我的第一声啼哭,父亲便以太阳的名义给我命名叫江河。从此,我便是一条生命河。一条诞生于大地,奔腾于大地,流淌于大地的生命河。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山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迂回奔走唱着清亮亮童谣的山孩子。那时父亲便告诉我:“孩子,你的名字叫江河,你不要做永远的小溪。山的外面有丘陵和平原,遥远的地方是大海,大海才是你的归宿啊!”当时,我幼稚的心灵不求理解,但求牢记;我就记下了自己的名字叫江河,我的归宿是大海。我好奇地问:“那父亲叫什么?”“父亲叫太阳哩!就是有升有落的太阳。”父亲怕我听不懂,还给我解释了许多的道理:太阳才平凡哩,因为平凡才有升有落;它的升落是依恋着他的儿子哩,他要看看儿子是怎样长大成江河,是怎样奔向大海的,就为了儿子,它才平凡得永恒,永恒中有升有落。大海才伟大哩,但那是一种平凡积蓄的伟大。翻江倒海,那是多么磅礴雄浑的气势!但是,要奔归大海,江河得经受许多的考验。它得穿越重重山崖的阻拦,绕过层层嶂峦的困扰;它得有跨越山涧的勇气,至死不回的豪情;它得有斩断柔情的气概,奔如走马的气势;它必须不畏悬崖断壁,不恋风花雪月……“但我会想母亲的。”我告诉父亲。父亲说:“大地是博大的,你永远都走不出她的胸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一想起她,母亲便会在你的身边。”我点头,记住了。
于是,我便开始长大,我便开始了兼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并蓄和包容一切清纯、浑浊的吸收;我吸收了长大的养料,也吸收了长高的思想。当我再回首眺望母亲时,只见母亲的身躯上已留下许多沟沟壑壑一般的伤痕;所有的伤痕就是一组七音的笛孔,奏响一支美好而忧伤的歌!但我记住了父亲的话,我得继续走下去。
有时,面对芸芸众生的世界,我常为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美好的生命和思想,浅吟低唱、琴瑟和弦地奉上一曲;而身临那丑陋的人生和污浊的灵魂,我只能进行一种自我的人生挣扎和灵魂的清洗。因为,面对汪汪的清流和汹涌的洪峰,我只有容纳和沉淀。沉淀是一种生命净化的过程;因此,我也常常为自我丑陋的形象和污浊的思想而痛苦。歌德说:“随着每次大雨的侵袭,总要改变幽谷的美景。”但我却想“在同样的水里,再来一下第二次游泳”。于是,我试图着一次次人生的净化和灵魂的泅渡。可一切,却好似在平缓地带静如死水般的恍惚中走过来了,我便一头扎进了大海。
寻到了大海的归宿,自我便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了,才有了一种永恒的感觉。只有容入了大海,我才知道什么叫举重若轻,何以能百川归海。一切丑陋的人生和污浊的思想,在这里都被那种壮阔的美丽和碧蓝的清纯包容了,人们所抒发的是那种对深沉浑厚的赞美和对宏大无边的感叹。
这时候回首,我依然是太阳下一条淌过大地的生命河。我明白了:我的归宿为什么是大海,我的向往为什么是大海,而且只能是大海!
5.作者说:我便是“一条诞生于大地,奔腾于大地,流淌于大地的生命河”。请阐释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向我们展现出来的父亲、母亲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用简要的文字概括出他们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海”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我”的归宿必定是大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蕴涵了很多有关人生成长的道理,作者讲述这些道理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触摸高考
(20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老 屋
楚 岩
①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②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年,老伴依然和这间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得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③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做成泥砖,陆续盖起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④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虽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⑤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朋友家中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大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万道红色或是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⑥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间的玻璃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用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事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他还住在那间破旧的老屋里,对我当时的新屋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⑦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⑧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 ( http: / / www.21cnjy.com )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老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⑨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9.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⑤段画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寂寞尘封的老屋呈现在读者面前。
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C.作者通过描写自家老屋的破败和友人新楼的豪华,表现了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新生活的决心。
D.文章末尾通过写朋友的儿子不满意自家新楼,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
E.本文运用插叙手法,辅以心理描写,呈现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艺术特点。
三、语言运用
13.下面是一首题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缺,完成全诗的创作。
要求:第①处完成后,前三行诗应是一组排比句,第②处与第③处应保持语意连贯,并扣合这首诗的题目,结尾处应有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
不管命运的手如何沉重,
不管皱纹怎样犁着前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你在忍受怎样的
残酷的忧患,但只要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仿照“读自然”或“读历史”的写法,另选对象写一段“读××”的文字。
读历史
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但历史这面镜子,永远会给今人以警示,以反思。
读自然
它罗列宇宙一切的庄严与和谐:松涛与流泉的共鸣,和风与垂柳的合舞,花开花落虫鸣鸟呼的交织。
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B项“鲜”读Xiān,“嗽”为轻声sou,“核”读hé。C项“模”读mú。D项“畜”读xù。]
2.B [A项绵羊。C项手榴弹。D项疲倦。]
3.C [C项扬汤止沸:比喻办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正确。A项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语言紊乱或空洞,特指说话人一方。此例错在“听者一方”,是人们“对记者的誓词听不懂”。B项方兴未艾:多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是好的方面。此句使用扩大化了。D项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话。既然是过分赞美的话,就不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不是有意吹捧就是夸大其词,都不足为据。具有明显的贬义。]
4.C [A项两面对一面。B项搭配不当,“激发”可改为“引起”。D项中“重建并改造”不符合逻辑顺序,应前后颠倒一下。]
5.作者将母亲比作大地,将“我”比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命河”,母亲像大地给了河流生命一样也给了“我”生命,“我”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在母亲的关注下走向人生,走向社会。
解析 关键词是“大地”,含意的理解关键是“大地”的本体意。
6.父亲:平凡、伟大,是儿女人生的导师,具有为儿女健康成长献身的精神。
母亲:胸怀博大,永远记挂着儿女的成长,为儿女无私付出而伤痕累累。
解析 注意筛选相应文字,有关“父亲”的内容较集中,在第4段,而有关“母亲”的文字则分散在第1~5段内。
7.①大海是一种美丽而清纯、深厚而宏大的人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②因为有父亲的指引和激励、母亲的奉献和牺牲、“我”的挣扎和追求,所以“我”的归宿必定是大海。
解析 “大海”的寓意可从倒数第二节中提取。至于“原因”,则须联系上文写父母亲的那些文字。
8.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寄寓人生的道理。采用这种写法,使文章意蕴更丰富,主题更深刻,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解析 写作手法第三题已经暗示了。关键是第二问,象征的表达效果是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9.(1)对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
(2)对沧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的变迁和年华的流逝。
解析 细读第②段,可以发现,这老屋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这老屋,又是和老伴“相聚”之处,据此就可归纳概括出作者对老屋的依恋之情。第③段详写村中房屋的变化,目的是抒发一种感慨。抓住这些,此题就较容易回答了。
10.(1)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断的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2)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3)在结构上引起下文。
解析 第⑤段画线部分写的是“我”儿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活趣事,这段对儿时趣事的描写,自然表现了乡村生活快乐、自在的情趣。就语言方面看,质朴无华,但描写的又生动形象,使人如见其事,如临其境。这段回忆描写在结构上主要起过渡作用,如果没有这段描写,后面的描写就会突兀生硬而不自然。
11.(1)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2)表现手法:对比。
解析 先找出这一句在文中的位置,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事结束之后,是有感而发,感叹乡村的变化发展之快。再联系本文卒章显志的写法,这句感慨也是揭示主旨的点睛之笔。房屋类型更新之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变化之大。而作者为了突出强调变化之大,又用了对比手法来凸显新旧差异之大,就更表现了社会的巨变。
12.AE [B项错在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没有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中的“仿佛”表示推测。C项错误在于对对比描写的作用概括不当。D项更深层的含义是世事变化太快,太多,人们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而不是追求时髦,不理解父辈的创业艰辛。]
13.①不管心里充满几多创伤 ②碰到初春的和煦的风
③这一切岂不都随风飘去?
14.沧海 它蕴含着地球上一半的风光与奇景:惊涛与骇浪齐吼,温顺与凶狠共存,潮涨潮落鱼翔鸥飞的合演。
解析 本题应扣住“读××”,首先其答案的内容大体与读的对象一致,其次再看其语言运用是否达到仿写的一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