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荷塘月色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和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望(mí) 倩影(qiàn) 风姿(zī)
B.温馨(xīnɡ) 宛然(wān) 惊诧(chà)
C.蓊郁(wěnɡ) 厄梦(è) 恩泽(zè)
D.倏地(shū) 风致(zhì) 袅娜(liǎo luó)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树缝里也______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③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______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④薄薄的青雾______起在荷塘里。
A.泻 漏 荡 浮 B.照 漏 摇 浮
C.泻 洒 荡 升 D.照 洒 摇 升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一个明媚的春天!——说真的,你我什么时候出发?”秘书小李对伏案工作的赵经理说。
B.技术攻关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真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春天到来了,公园里许多植物鲜花盛开,有迎春花、桃花、杏花、梨花……等,用“春催花开似锦”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D.“啊……”孩子也许在做噩梦,闭着眼睛叫喊:“妈妈,妈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湖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昨日发布公告称,因部分职位报名确认人数不足,我省今年公务员招考有70多个职位被取消。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二、精品阅读
(一)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雨中的荷
聂春友
参加南戴河举办的荷花节,看惯了映日荷花的我忽然心有闪念:这满园盛荷在一片风雨中,该是何等的风姿呢?
几天后的一日,天还没亮,我被窗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片雨声吵醒了。走到湖边,我的心一下子被强烈地震撼了:只见湖中那一丛丛荷花儿,仿佛是一排排战士、一个个团队,靠着集体的力量,顽强地抗击着风雨的摧残。在湖水的涌动中,在雨滴不歇地敲击中,每个团队周边那些硕大的荷叶,不停地在水中起伏、在风中翻卷,越到团队的中心,那起伏、翻卷的波动越小……
而那些姿态各异的荷花儿,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在风雨中颤抖着,尽管有的被雨扫去了美丽的花瓣儿,有的被风扯乱了金黄色的花蕊,那一株株纤细的荷茎,依然直直地挺立着;那一朵朵美丽的花儿,依然笑对苍天,依然用自己的一片芳心,遮挡着、守卫着一颗颗幼小的花蕾……
中华荷园栽植了300多个品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荷花儿。我们乘船下到湖中观赏。掌船的师傅知道我的心思,一路上,尽量把船开得慢些,尽量让船贴近花丛。在映荷桥下,一株刚刚盛开不久的荷花,在风雨的摇曳下,多数花瓣已经散落得无影无踪,失去了晴日的娇美,而那托举着花蕊的荷茎直直地伸展向桥顶,直到顶上了桥底,依旧不肯折腰。她仿佛要用尽自己的力量,要用自己稚嫩的生命,支撑起这巨石垒就的桥梁。还有一株荷,看得出来,她的茎干受到过伤害,曾经险些被折断。然而,在伤口处,那细瘦的茎干只是稍稍向下弯曲了一下,便又直直地向上挺起,挺举起一个饱满的花蕾。在湖中赏荷与在岸上观荷,眼中所见有所不同。任目光顺着水平面望过去,风雨中,碧叶翻卷,万荷摇动,只见一片片荷丛中,有的是叶护着花儿,花叶相依,亲密无间。有的是莲蓬高举,昂首屹立,显示着铮铮傲骨。也有的花虽被风雨吹散,花瓣随波飘零,但神采依旧,真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凛然正气。还有几朵儿隐在荷丛深处,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花朵,任头上百花争艳,任身边水波涌流,她们纹丝不动,恍如一个个隐士,静静地听着尘世的风声雨声。荷花常被誉为凌波仙子,在人们眼中,似乎,她只是个娇艳的女子。今天看来,她更有志士的筋骨、君子的风范!
雨越下越大,我们弃舟登岸,走进荷园北侧的二仙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这里供奉着和、合两位仙人的汉白玉雕像。这两尊雕像不像其他神仙那样正襟危坐,双眼俯视着人世间,而是像两个天真无邪的稚子,喜笑颜开地奔跑过来。雕像两侧和后身墙壁上镶嵌的21幅石板线刻画,描述了这两位仙人的故事。而那大门两侧的楹联,“和生和立和达和平世界,和爱和祥和谐和乐人生”,则阐释和发挥了“和合”的含义。多少年来,人们把和、合二仙作为家庭和睦与社会和平的象征,把生活美满幸福的愿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人们让合仙背负荷花儿,一方面是“和合”与“荷”谐音,另一方面,我想,无疑,这是人们对荷的情操的敬重。讲解员给我们讲述两位仙人的故事时,我忽然忆起刚走进荷园时,那一个个荷的团队,协力同心,抗击风雨的情景……我们要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不正需要全社会的人们都具有荷的这种精神境界吗!
窗外雨声连绵,脑中忽然掠过古人雅士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于荷的种种咏叹。有诗曰“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虽说出了荷的灵动、大气,但缺少荷的沉练、豁达;“映日荷花别样红”,绘就了荷的高雅,却又过于华丽,反而冲淡了荷的神韵、荷的情怀;而“留得残荷听雨声”,荷的韵致倒也勾勒出来了,但一个“残”字,总觉得内中含了太多的苦涩和惆怅。面对这满塘涌动的翠绿,一池抗争的嫣红,好像任何诗句都难以准确传情达意。倒是几只蜻蜓似乎领悟到了荷的真谛,紧紧抓住花蕾、残蓬不放,痴情诉说着什么,久久不愿离去……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草木一秋,是自然规律。
其实荷的四季,不就是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缩影吗?从破土、发芽、开花到残落,历经风霜,坎坎坷坷,但始终不变的是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不屈的傲骨,一种永不低头的信念。
我想,小雨、中雨、大雨,微风、大风、暴风,对荷仅仅是一个考验,是一种锻炼。失去的是荷芳,永存的是荷神。
5.文章第六段引用了一些古人咏荷的诗句,写了荷的哪些特点?这种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分析你对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的理解。
(1)今天看来,她更有志士的筋骨、君子的风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去的是荷芳,永存的是荷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雨中的荷?表现了荷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描述了和、合两位仙人的汉白玉雕像,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触摸高考
(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一朵午荷
洛 夫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笼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
“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
想到这里,我竟有些赧然,甚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②·
一朵午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9.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3.为下面的对联拟写下联。
(1)上联:月色映荷塘,诗情一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清清幽幽,池塘边上斯人独处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仿照文中的语段,以“野花”为中心,写一段话。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 ( http: / / www.21cnjy.com )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B项中“馨”读xīn,“宛”读wǎn。C项中“泽”读zé,“厄梦”应为“噩梦”。D项中“袅娜”读niǎo nuó。]
2.A [①作者已经把“月光”比作“流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流水”是只能“泻”而不能“照”的。②与“一两点路灯光”搭配只能用“漏”。③用“荡”更能体现“唱着艳歌”的欢快。④“浮”和“升”都能表现“青雾”的动作,但在高度上有区别:“升”让人感觉“雾”很高,“浮”让人感觉“雾”很低,低得与荷叶的表面相平。]
3.A [B项引文作为自己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部分,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外。C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省略就表示“等”“等等”,保留一处。D项冒号应改为逗号,“××说”放在引语之间,第二个引号前用逗号。]
4.A [B项非转折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C项“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应改为“疫苗的研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主宾搭配不当。D项“这”指代不明,另外,“见解”和“这”搭配不当。]
5.引用古人诗句,不仅写出了荷的灵动、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高雅、韵致,也突出了荷的沉练、豁达与情怀。这种引用,对照中突出了荷的特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文章更加优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根据文章内容,理解具体诗句,品味作者引用诗句的思想感情,在对比总结中得出答案。
6.(1)现在,我看到了荷不仅有外在的美,更有坚强的品质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2)风雨洗刷的是荷外在的东西。而荷向上的精神、不屈的品质和永不低头的信念是永存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一是要注意句子中重要词语与其本身的修辞手法;二是要联系上下文来推断句子的含意。答题时,不可无中生有,也不可遗漏要点。
7.本段采用了拟人、象征、排比、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雨中的荷。这样写是为了赞美荷,突出荷那坚强不屈的品质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文章不仅将荷当人来写,而且突出了荷与人在精神上的相通之处;“有的”引领的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对那“碧叶翻卷,万荷摇动”的“一片片荷丛”作了面的铺陈,突出了荷的团结向上的精神;而对那一株刚刚盛开不久的荷、那茎干受过伤害的荷的描写,犹如特写镜头,突出了荷的坚强的品质。
8.文中第五段对两位仙人雕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的描写,对楹联的阐释,对和、合二仙象征意义的揭示,对荷园中所见情景的联想等都有力地突出了荷协力同心、抗击风雨的团队精神,以及所蕴涵的深刻的历史意义与深远的现实意义,从而深化了主旨。和、合二仙的精神既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深刻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人应该敬重和弘扬的优良传统。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再分析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评价其作用和意义。
9.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解析 要从全文主旨考虑,注意明暗两个角度;要理解“午”的意味,即已由“喧哗”走向“寥落”;还要联系文章倒数第二段,把握作者对荷的感悟。
10.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解析 中间位置的段落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承上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在回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写出承接上文哪些内容,哪些句子引领了下文,不可泛泛而答“承上启下”。
11.①形象美:由花的娇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②精神美: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解析 注意分角度作答,并结合文中相关语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美”主要在文章前半部分,开头写了“花的矫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即自然美,第13段写了荷的韵致美和矫健美;“精神美”主要在文章后半部分,13段后半部分转向写荷的气质美,16、17段写荷的孤寂美,18段写荷的平和美。
12.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 ( http: / / www.21cnjy.com )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第二次观荷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观照中得到升华,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
解析 理解句子含意,分析句中重点词语或修辞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注意把握作者的思路:不解—思索—感悟—升华。
13.(1)蓝天衬白云,画意无边 (2)隐隐约约,密林深处月色无边
解析 对联的拟写一般的要求是:字数相等,意思相近或相反,修辞一致,意境和谐。
14.示例:弯弯曲曲的小路边,弥望的是艳 ( http: / / www.21cnjy.com )艳的野花。野花娉婷细腻,像亭亭的乡村女子。艳艳的花朵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绿叶,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有站岗放哨的保镖似的。微风过处,送来阵阵清香,连同庄稼地里的麦香,仿佛合奏的乐曲似的,异常和谐美妙。花和叶子底下是淳厚的泥地,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野花却更见矫健了。
解析 仿句的练习就本题而言,应注意两点:①是修辞的运用,②是句式的一致,其他可灵活变动。第11课 荷塘月色
【文本导读】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二·一”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作者卡片】
朱自清(1898~1948),中国现代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文家。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文学研究会成员。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散文创作。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新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蓊蓊郁郁( ) ②敛裾( ) ③鹢首徐回( )
④妖童媛女( ) ⑤脉脉含情( ) ⑥橹櫂( )
⑦霎时( ) ⑧袅娜( ) ⑨煤屑(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④
3.近义词辨析
①风流·风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幽僻·偏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1.整体感知含义,理清思路,说说这篇散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借景抒情的,使文章“形散而神聚”的。这一线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点拨 思路结构:课文以“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手踱着”尽情观赏无边的荷塘月色为行文线索,全文呈现出一种圆形结构:从外结构看,作者出门经小路到荷塘复又回来,依空间顺序描写了一次夏夜之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圆形。结构和内容紧密联系,使得全文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情感过程:作者一路写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一路抒情,具体记叙了一次月夜游览的经过和情感变化的过程。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
2.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点拨 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3.文章第四段历来被认为是名家妙笔。这段共描写了哪几种景物?举例说明是如何描写的。
点拨 先是写了“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舞女的裙”。接着写花,白色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再接着是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最后还写到流水,流水脉脉,虽被遮住,不见其形,但留给我们的想象余地是极大的。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这种修辞手法叫什么?我们运用时应注意什么?
点拨 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即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的感知,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似有若无、时断时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又称移觉。通感是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
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
5.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了,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忆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
点拨 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宁静”的心情,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了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他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历史只能想想而已。《西洲曲》里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对情人的思念。这里呈现了两幅图画,形成“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6.联系现实,说说作者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点拨 在文章中,这句话起着行文转接过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作用。如果究其深味,需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江南是作者的故乡,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其间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诗歌和讴歌江南秀丽山水的散文。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写了《荷塘月色》。同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今天吃过午饭,偶然抽出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翻着三年前给S君的一封信。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波之间的台州。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
因此,如果要深究,“惦着江南”便有着身处忧烦而怀旧的意味了。
【课堂小结】
一、中心主旨
作者夜访荷塘,在欣赏荷塘月色中,一路写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路抒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当时白色恐怖下的严酷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彷徨,写出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情感。
二、结构图解
三、写作特色
1.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文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他要无牵无挂独自享受无边的荷香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那间心境的安宁。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象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流贯在无边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脉脉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2.描写景物细腻传神。
本文对景物的具体描绘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1)通过绘形绘影、绘声绘色的细致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达出对荷塘景色的视听感受。例如描绘荷花,“袅娜地开着”和“羞涩地打着朵儿”写盛开与待放荷花的两种美妙形态;“一粒粒的明珠”和“碧天里的星星”写近处和远处的荷花美丽的色彩与光华,前者刻画荷花的洁白晶莹,后者描摹荷花的忽明忽暗、闪烁不定。
(2)所见与想象相结合,扩大了描写的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适应了抒情的需要。塘中的流水被茂密的荷叶遮住了,是看不见的,但作者由叶子的“风致”想到了流水的“脉脉”多情,以“莲子清如水”同这里“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相比较,为后面描绘江南采莲旧俗埋下了伏笔,自然地抒发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之情,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动静结合的描写。“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比喻摹写荷叶的静姿,但静中有动,写荷叶的舒展,像舞女飞旋时舞裙向四面飘舞、展开。荷花如“刚出浴的美人”也写出了静态荷花的动势和神韵。写荷香荷波是直写动态,但荷叶波动时月光在“波谷”留下的“凝碧的波痕”却是动中的静姿。动静结合的描写不但生动地表现了荷塘风物的优美形态和盎然生机,而且曲折地传达了作者的心情。
3.用词准确生动。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泻”字,再加上用“静静地”作修饰语,就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绝无声响的幽静。再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达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便好像也有情意了。
文中还使用了许多叠词,不但传神地描摹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眼前之景,同时也增添了一种音韵美。如“蓊蓊郁郁”“曲曲折折”“田田”“亭亭”“脉脉”“静静”“薄薄”等等。
【文苑天地】
识荷花,记名句
芙蓉 《说文》:“芙蓉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夫容。”李时珍《本草纲目》:“芙蓉,敷布容艳之意。”
芙蕖 《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魏曹植《洛神赋》:“迫而察之,灼灼芙蕖出绿波。”
水宫仙子 因莲生水中,莲花亭亭玉立于水面,好似仙女飘然而行,故名。宋张耒《鸡叫子·荷花》:“平地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轻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潜波踏明镜。”
藕花 宋陆游《同何元立赏荷花追忆镜湖旧游》:“三更画船穿藕花,花为四壁船为家。”
草芙蓉 《广群芳谱》:“荷花: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云:“杜诗注云: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水华 “华”古通“花”。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莲花”释名:“芙蓉、芙蕖、水华。”
水芝 鉴湖女侠秋瑾《独对次清明韵》诗:“喜散奁资夸任侠,好吟词赋作书痴。浊流纵处身原洁,合把前生拟水芝。”
泽芝 《类聚》引晋郭璞《尔雅图赞·芙蓉赞》云:“芙蓉丽草,一曰泽芝,……”刘宋鲍照《芙蓉赋》:“访群英之艳绝,标高名于泽芝。”
【素材积累】
季羡林“三辞”桂冠
96岁高龄时,季羡林在《病榻杂记》一书中提出“三辞”,辞去外界“加”给他的三项荣誉。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一辞“国学大师”
“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后来专治其他的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
二辞“学界泰斗”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三辞“国宝”
“在中国,一提到‘国宝’,人们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立刻想到人见人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种动物数量极少,而且只有中国有,称之为‘国宝’,它是当之无愧的。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国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感悟 “三辞”,辞出了学识修养,辞出了人生境界。他一辈子都在追求自己的信念,默默无闻。他从未渴望自己是聚光灯的焦点,他秉持自己的坚定,活出了谦逊的一生。
适用范围 1.进与退 2.淡泊 3.谦逊 4.名与利
【美文珍藏】
江南初夏
卓琦原
苍穹下,不再是飘忽着缠缠绵绵的细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是用一种大手笔写下的泼泼洒洒的雨道。一会儿,太阳撩开雨帘,探出炽白的脸,地上蒸出袅袅的热气。这时,人们恍然觉悟到,春天已带着她的艳丽和温柔别离了江南水乡,只是把青翠和潇洒留给了初夏。
得到夏雨的洗刷,得到夏阳的照射,法国梧 ( http: / / www.21cnjy.com )桐疏朗的枝条上伸出少女手掌似的叶片,香樟树则在依次剥脱旧衣之后,展露出青春的蓬勃。不管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初夏的新叶一律是碧嫩的,仿佛会把汁液滴下来;活泼泼的新叶把太阳的光辉摇曳成五光十色的梦,让人很自然地想起人生的豆蔻年华。
清晨,自行车铃声、汽车喇叭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掺和了欢歌笑语,泼洒在乡村到集镇的公路上。那大胆的短发,那俏丽的衣裙,那桃红的腮颊,那清澄的眸子,分明是映照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公路两旁,油菜正一心一意长荚孕籽,麦子的嫩穗脱苞而出,它们在初夏的阳光里悄悄地走向成熟。
太阳升高了,未被污染的小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热闹了起来。河滩的阶石上摆着几只塑料桶,红的,绿的。河水离蹲的石级有一段距离,漂洗衣服必须弯腰曲背。有两位大嫂爽性卷起裤管,站到还有丝丝凉意的河水中。白白的腿帮子在水里舒缓地曲晃,几条小鱼误以为是可口的美食,忘乎所以地啄啃起来,被啄得痒痒的。一位大嫂捞过棒杵,对准了压将下去,扑通一声,溅得一脸水珠,溅起一串笑声。笑声在涟漪绵绵的河面上荡漾开去。
暮色渐渐笼罩下来。晚饭已吃毕,蚊子还很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燕子先忙碌了,在门闼里穿进穿出,啁啁叽叽。几位老人坐在一起,剔着牙缝,讲过去的故事,讲从茶馆里听来的新闻,偶尔有一个喜欢听广播的中年汉子或喜欢看报纸的小伙子来,对国家大事发表一番崇论闳议。有时由于观点不同,彼此争论,争得面红耳赤。好在初夏夜晚的风不燠热,也不寒冷,悄然地吹来,像一个温慈的和事佬。
电视剧要开始了,大家上楼去。丈夫泡了一杯茶,妻子看看在房间埋头做作业的孩子,轻轻把门拉上,然后挎过结绒线的什物,在丈夫旁边坐下来。
粉白的、橘黄的灯光让窗帘滤得迷迷蒙蒙,与清朗的星空构成带点诗意的比照。旷野,不甚热闹,善于鸣唱的夏虫还不到粉墨登场的时候,但蛙声已经有了。
赏析 本文用优美多彩的语言描绘了初夏的江南艳丽清新、欢愉幸福的情景。夏雨洗刷后的树木,展现青春的蓬勃;上班途中,俏丽的衣裙、桃红的腮颊、清澄的眸子,凸出生活的灿烂;河滩阶石上与鱼嬉戏,溢出生活的甜美;晚饭后对国家大事的崇论闳议,体现了生活的充实;夜晚从窗子里透出的粉白的或橘黄的光,构成了生活的诗意。读完全文,不禁让人羡慕江南的好风光。
答案
基础荟萃
1.①wěnɡ wěnɡ ②jū ③yì ④yuàn ⑤mò mò ⑥zhào ⑦shà ⑧niǎo ⑨xiè
2.①惦记、掂量、踮脚 ②河塘、搪塞、糖果 ③点缀、辍学、啜泣、忧心惙惙 ④嬉戏、嘻哈、熹微、福禧
3.①“风流”指a.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 ( http: / / www.21cnjy.com )杰出的;b.有才学而不拘礼法;c.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d.轻浮放荡。“风韵”指a.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b.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②“幽僻”指昏暗而偏僻。如:幽僻的山谷。“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如:偏僻的山区。
③二者都形容姿态美好。不同点是:“亭亭玉立”形容女子修长的身材,也形容花木挺拔秀丽。“婀娜多姿”只形容轻盈柔美的姿态。